科学家开发出基于凝集素糖类分子识别的热泳生物传感新方法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孙佳姝团队联合北京大学药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等,开发了基于凝集素糖类分子识别的热泳生物传感新方法,实现了血浆中细胞外囊泡(EV)聚糖图谱的快速、高灵敏、选择性分析,并用于三阴性乳腺癌(TNBC)精准诊断、疗效监测与预后预测。相关研究成果以Thermophoretic glycan profiling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 for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management为题,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TNBC是指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均为阴性的乳腺癌亚型。相比于其他乳腺癌亚型,TNBC恶性程度更高、预后更差。由于缺乏特异性生物标志物,TNBC的临床诊疗手段有限。EV携带的聚糖在肿瘤演进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新型肿瘤生物标志物具有......阅读全文

科学家开发出基于凝集素糖类分子识别的热泳生物传感新方法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孙佳姝团队联合北京大学药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等,开发了基于凝集素糖类分子识别的热泳生物传感新方法,实现了血浆中细胞外囊泡(EV)聚糖图谱的快速、高灵敏、选择性分析,并用于三阴性乳腺癌(TNBC)精准诊断、疗效监测与预后预测。相关

热泳生物传感技术为癌症管理提供新方法

近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孙佳姝团队与北京大学药学院教授张力勤、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教授张少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教授王宇光团队合作,开发出一种基于凝集素糖类分子识别的热泳生物传感新方法,实现了血浆中细胞外囊泡(EV)聚糖图谱的快速、高灵敏、选择性分析,并用于三阴性乳腺癌(TNBC)精准

热泳生物传感技术为癌症管理提供新方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9439.shtm近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孙佳姝团队与北京大学药学院教授张力勤、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教授张少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教授王宇光团队合作,开发出一种基于凝集素糖类分子识别的热泳

生物分子糖类核磁共振光谱

糖类核磁共振光谱解决糖类结构和构象的问题。

微流控热泳生物传感实现血清中EV-mRNA的原位、高灵敏检测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孙佳姝课题组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教授江泽飞、张少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教授戴波等合作,在基于功能核酸的微流控热泳生物传感领域取得系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1, 12,

凝集素显示糖类细胞化学实验

实验方法原理 实验材料 组织样品试剂、试剂盒 凝集素-胶体金探针锇酸实验步骤 1. 制备或购买凝集素-胶体金探针。2. 组织常规固定,游离细胞打散,组织切片切薄。3. 漂洗 3 次。4. 5~25 μg/ml 凝集素-胶体金 15~25℃ 孵育 30~60 min。5. 漂洗、锇酸固定同常规注意事项

凝集素显示糖类细胞化学实验

凝集素(lectin)是一种无免疫原性糖蛋白,与糖的结合有一定专一性,如伴刀豆凝集素只与葡萄糖、甘露糖结合,麦胚凝集素只与 N-乙酰葡萄糖结合。并且,凝集素还可与标记物结合,如胶体金、辣根过氧化物酶等,因此可将作为检测糖基的一种简单而具有选择性的探针。不过由于糖类的复杂性以及凝集素特异的相对性,凝集

生物大分子纳米结构工程:从精确组装到精准生物传感

生物传感器是一类集成生物识别元件(如酶、抗体或核酸等)和物理、化学换能模块的器件(信号转导易与细胞中的信号转导混淆)。生物传感器已经广泛用于家庭监护和现场检测,目前的穿戴式和床边检测(POCT)生物传感研究可能对疾病监控模式产生深刻影响。然而,有别于均相反应体系,生物传感器本质上是一个异相界面反应过

Chem.-Mater.-|新型“糖桥”法实现荧光共轭聚合物靶向富集

  铜绿假单胞杆菌(铜绿杆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已有研究表明其对人类的免疫系统产生影响,从而引起感染性疾病发生。目前铜绿杆菌已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因而发展新型抗菌方法尤为重要。抗菌材料作用于细菌时,需与细菌表面结合,而目前基于静电吸引与疏水作用的结合方式具有结合力低、非特异性结合等缺点。因此亟

手性传感器识别法鉴别手性分子

手性传感器识别法具有简单快捷、高效灵敏和选择性高的特点。电化学传感器主要通过主体选择性键合客体分子引起传感器的电信号变化而实现手性识别;荧光传感器基于对映体分子和手性选择剂形成缔合物的荧光差异来实现识别。在压电传感器中,手性选择膜镀在石英晶体上,当手性分子与手性膜发生作用时,会引起石英晶体的质量和振

中国北欧分子生物及纳米科学会议召开

  9月20日至25日,“中国-北欧分子生物及纳米科学会议”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一楼科技展厅举办。来自北欧9个国家33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的50多位教授及研究人员出席了会议。   会议开幕式由挪威Tromso大学的Kenneth Ruud教授主持。中国科大化学与

最新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分析技术微量热泳动仪(MST)

微量热泳动仪-microscale thermophoresis (MST)是由总部设在慕尼黑的德国高科技公司NanoTemper技术有限公司发明的设备。2010年底的一篇Nautre的文章《Protein-binding assays in biological liquids using mic

最新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分析技术微量热泳动仪(MST)

微量热泳动仪-microscale thermophoresis (MST)是由总部设在慕尼黑的德国高科技公司NanoTemper技术有限公司发明的设备。2010年底的一篇Nautre的文章《Protein-binding assays in biological liquids using

微量热泳动仪原理是什么

微量热泳动技术 Microscale Thermophoresisi通过测量微观温度梯度场中的分子移动来分析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该技术能够测量出分子大小、电荷以及水化层变化引起的移动速度的改变,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微量热泳动仪-microscale thermophoresis (MST)是由总

肿瘤细胞外囊泡DNA分子逻辑运算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孙佳姝课题组与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韩达课题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教授张少华合作,在肿瘤细胞外囊泡DNA分子逻辑运算与乳腺癌分子分型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of Tumor-Derived Extr

纳米生物技术可帮助快速诊断白血病

  据巴西媒体报道,巴西科研人员最近利用纳米生物复合材料研制出一种新型电子设备,可以像测血糖一样快速诊断白血病,为挽救患者生命争取时间。    据介绍,这种新设备可在一个小时之内检测出患者是否携带癌细胞,而现行的诊断方法最长要三个星期才能有结果。鉴于某些白血病的癌细胞扩展速度极快,快速确诊有着重

《科学》聚焦中国生物特征识别研究

  近日出版的《科学》杂志在目录页以首要位置图片导读的方式,刊登了题为《中国聚焦生物特征识别》的文章,介绍了中国在生物特征识别国际前沿领域的研究进展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取得的成绩。  该文介绍了中科院自动化所李子青团队在面向公共安全的海量视频数据分析上的研究和应用——海量视频分析研判系统,以及

凝集素RCAI与TNBC细胞系的结合强弱与其转移能力正相关

  2015年3月,以广州博翀生物产品-凝集素芯片为核心的研究成果发表在Breast Cancer Research杂志,文章标题为“Lectin RCA-I specifically binds to metastasis-associated cell surface glycans in tr

​糖类的分子构型及研究

四面体构型球棍模型对于对映异构现象,一般的平面结构式如乳酸的分子式CH3CH(OH)COOH,无法表示它的基团在空间的相对位置。最开始只有直观的构型式或球棍模型才能表示出这种区别。例如,乳酸的四面体构型如右图所示。楔线式楔形式随着范特霍夫(Van't Horff)于1874年提出了碳原子的四

中国科学院过程所开发邻域纳米结构生物传感膜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363.shtm葡萄糖检测和实时连续监测对于糖尿病等疾病的诊断和预防,以及制糖和发酵过程中的可控生产至关重要。在这一过程中,以葡萄糖氧化酶(Gox)、普鲁士蓝(PB)、电极为核心的葡萄糖生物传感设备极

生物分子成功置于纳米弹簧中

  据美国每日科学、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研究人员在纳米弹簧中成功地放置了生物分子,该纳米弹簧在微型反应器中能最大限度地扩张药品同其他物质接触的表面积。它可作为一种高效催化剂载体,大大加快化学反应速度。详细研究成果发表在《生物技术进展》杂志上。   在纳米技术的

生物传感器的纳米“开关”

  纳米技术的介入为生物传感器的发展提供了无穷的想象空间。   近日,据国际知名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先进材料》)报道,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光化学院重点实验室赵永生课题组利用高比表面积的一维纳米材料,制备出一种更加灵敏的电化学发光纳米生物传感器。该项研究也为低维纳米材料制

我国学者利用microRNA表达信息实现ER+乳腺癌早期诊断

  近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孙佳姝课题组在肿瘤外泌体microRNA高灵敏检测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Thermophoretic Detection of Exosomal microRNAs by Nanoflares”于 2020年3月在线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志》(J. Am. Chem.

检测低浓度葡萄糖,仿生离子通道布满“摄像头”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7267.shtm 科技日报杭州3月28日电 (洪恒飞 记者江耘)记者28日从杭州医学院获悉,该校许秋然研究员团队联合华中科技大学科研人员,研发出一种基于亚微米通道异质膜的固态纳米通道生物传感器,实

AI人脸识别新启发,低维纳米线红外传感系统

  红外(IR)光电探测器是一种重要的光电器件,因此近年来引起了相当大的研究关注。对于纳米级光电探测器和图像传感器而言,光敏性是越来越重要的设备性能参数,因为它决定了最终的成像质量和对比度。但是,最新的基于低维纳米结构的红外探测器的光敏度非常低,限制了它们的实际应用。于此,中科院半导体所沈国震、Zh

一文了解微量热泳动仪原理!

MST在分析对象的大小范围和检测动力学范围等参数上是目前最优的技术。此外,MST的适应性很强,适合不同的环境要求、不同的生物分子、不同的溶液环境(如膜蛋白等需要某些特殊溶液环境的样品)、缓冲和添加剂的类型可以自由选择(例如可以使用任何浓度DMSO等有机溶剂)、可以在复杂的生物溶液甚至细胞溶解液中完成

科学家揭示花粉—柱头识别的分子机理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4/455730.shtm 肽抑制柱头受体激酶信号通路调控水合的模式图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超课题组以模式植物拟南芥为研究对象,揭示了花粉通过其覆盖物中的PCP-B小肽竞争柱头里的RALF3

化物所实现光催化生物质多元醇和糖类分子制备甲醇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能源化学品研究组研究员王峰团队利用光催化的方法,实现了温和条件下生物质多元醇裂解制备甲醇和合成气,为生物质转化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甲醇和合成气是石油化工、煤化工产业中大宗的化工原料,可用来合成烯烃、芳烃等大宗化学品。同时甲醇也是一种清洁能源。生物质甲醇被认

凝集素RCAI与TNBC细胞系的结合强弱与其转移能力正相关

  2015年3月,以广州博翀生物产品-凝集素芯片为核心的研究成果发表在Breast Cancer Research杂志,文章标题为“Lectin RCA-I specifically binds to metastasis-associated cell surface glycans in tr

凝集素RCAI与TNBC细胞系的结合强弱与其转移能力正相关

2015年3月,以广州博翀生物产品-凝集素芯片为核心的研究成果发表在Breast Cancer Research杂志,文章标题为“Lectin RCA-I specifically binds to metastasis-associated cell surface glycans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