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调节性B细胞在控制脑疟发生中的作用

近日,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苏钟研究组采用小鼠疟疾模型开展的研究结果表明,疟原虫感染后小鼠脾脏细胞中可分泌IL-10的调节性B细胞显著增高;细胞转输实验证实,调节性B细胞可显著抑制疟原虫感染后NK和CD8+ T细胞在脑组织募集,抑制脑组织微血管出血性病理变化,并显著降低疟疾感染小鼠的死亡率。进一步研究表明,调节性B细胞可显著促进CD4+ T细胞分化和分泌IL-10;并证实调节性B细胞抑制脑疟发生是由IL-10介导的。此项研究成果不仅对阐明脑疟的发病机理有重要意义,对制定脑疟预防和干预策略及研发抗疟疾药物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该研究成果近期在国际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Immunology (2013,DOI: 10.1002/eji.201343512)上在线发表。 疟疾是全球三大主要传染性疾病之一,疟原虫感染后引发的主要病理变化包括严重贫血、多脏器功能衰竭和脑疟。虽然目前已知脑疟......阅读全文

世卫组织呼吁各国严防疟原虫抗药性

  世界卫生组织日前呼吁各国采取紧急行动,防止抗药性疟原虫的出现和传播,否则目前应对疟疾最有效的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疗法将面临威胁。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疾病,严重时可致死。青蒿素是从青蒿中提取的一种抗疟药物,青蒿素及其衍生物青蒿琥酯、蒿甲醚对恶性疟疾有着强大的治疗效果。为防止滥用

概述组织激肽释放酶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在人类,已证实组织激肽释放酶分布在丘脑、下丘脑、脑灰质、脑干网状结构的神经元和腺垂体细胞及脉络丛细胞上。B2R在人星形神经胶质、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脑血管内皮细胞、大脑皮质、纹状体、丘脑、下丘脑的神经元上都有表达。而B1R在丘脑、下丘脑的神经元和基底动脉中有表达。体外研究显示人类B1R在血

概述组织激肽释放酶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在人类,已证实组织激肽释放酶分布在丘脑、下丘脑、脑灰质、脑干网状结构的神经元和腺垂体细胞及脉络丛细胞上。B2R在人星形神经胶质、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脑血管内皮细胞、大脑皮质、纹状体、丘脑、下丘脑的神经元上都有表达。而B1R在丘脑、下丘脑的神经元和基底动脉中有表达。体外研究显示人类B1R在血

科学家精确重建老鼠脑组织

科学界可免费获取到一小块老鼠大脑组织的数字化重建结果。 花费6年将远小于一滴汗珠的一小块组织的结构拼凑起来——这或许看上去是一段很长的时间。不过,这正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细胞生物学家Jeff Lichtman领导的团队数字化重建一块很小的老鼠脑部组织所花费的时间。 获得的3D图像是对

组织激肽释放酶促进缺血脑组织的新生血管的生成

  在外周血管病的病人和动物模型中显示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KALLIKREINKININ SYSTEM ,KKS)上调,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KALLIKREINKININ SYSTEM ,KKS)在心肌/四肢缺血性疾病中的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和抑制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有理论认为,激肽通过增强血管形

涂层纳米珠可向脑组织深处递药

  众所周知,脑部疾病很难治疗。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对运载药物的纳米粒子进行了改良,使其能按照预期,安全定量地渗透到脑组织深处。研究人员指出,这一改进在制造灵活药物递送系统、克服脑癌及其他器官疾病障碍方面迈进了一大步。相关论文在线发表于《科学・转化医学》上

最新PNAS:手机辐射对脑组织的影响

  关于手机是否会影响健康的争论其实一直都未真正停止过,论辩双方似乎也都有着确凿的证据。一方认为,手机辐射会损害人体健康,尤其以大脑和眼睛为甚;而另一方则声称,根据流行病学研究,目前没有任何可靠的证据能够证明手机或基站辐射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最近一组研究人员研发了一种新型非侵入式技术,能测

水凝胶干细胞疗法可修复脑组织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4918.shtm   ? 与注射不含肌红蛋白的水凝胶相比,注射含肌红蛋白的水凝胶的小鼠脑组织显示出更为健康的状态。图片来源:墨尔本大学 科技日报北京2月28日电 (记者张梦然)澳大利

激活大脑免疫细胞可修复受损脑组织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实验证明,大脑关键“育种”细胞分泌的物质可以提高基于脑部对健康发挥至关重要作用的免疫细胞的数量和强度。这一发现为理解原位干细胞和干细胞移植如何改善大脑功能增加了一个新的视角。相关研究结果刊登在近日的《自然・神经科学》杂志在线版上。   帕洛・阿尔

3D打印技术首次造出类脑组织

  美国《趣味科学》网站日前报道称,英国科学家近日使用新的3D打印技术,首次打印出像人脑一样柔软的类脑组织,朝最终3D打印出功能齐备的完整大脑迈出重要一步。   以往,只有相对硬一些的材料可被3D打印出来,而大脑、肺等软组织,一般很难通过3D打印技术获得。这是因为3D打印过程涉及逐层建造物体,下

抗凝药或增加脑组织附近出血率

  日前出版的《美国医学会杂志》载文称,在2000年—2015年间,丹麦的硬膜下血肿发生率的增加或与抗血栓药物使用增加有关。这些抗血栓药物包括低剂量阿司匹林、维生素K拮抗剂(如华法林)、氯吡格雷及口服抗凝药等。   丹麦欧登塞市南丹麦大学和欧登塞大学医院大卫·盖斯特博士和同事在10010位年龄2

3D打印技术首次造出类脑组织

  以低温技术克服软组织打印难   科技日报北京1月15日电 美国《趣味科学》网站日前报道称,英国科学家近日使用新的3D打印技术,首次打印出像人脑一样柔软的类脑组织,朝最终3D打印出功能齐备的完整大脑迈出重要一步。   以往,只有相对硬一些的材料可被3D打印出来,而大脑、肺等软组织,一般很难通过

-乳腺癌“伪装”神经细胞潜入脑组织

  通常,患有乳腺癌的妇女,在医治好后数年,一种新的肿瘤开始在大脑中悄悄滋生,这就是脑肿瘤。最近,研究者终于发现为何乳腺癌细胞可潜入脑细胞中而毫无察觉:它们会冒充神经元细胞并劫持神经元细胞的能量供应。   对于大部分的脑肿瘤患者来说,大多数是从其他器官组织的肿瘤组织中转移过来的。了解肿瘤在大脑中的

组织激肽释放酶扩张脑动脉的作用介绍

  人们对脑缺血的病理生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多种学说,但迄今为止没有一种机制能完全阐明脑缺血的损伤机制。现认为参与脑缺血损伤的分子机制有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钙离子稳态失衡、自由基的形成、蛋白酶的激活及NO的介导作用等。  NO在脑缺血损害中所起的作用一直是研究的热点。NO具有神经保护和神经毒素

脑组织冰冻切片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1.固定。大鼠或小鼠灌注取脑,取脑后用多聚甲醛浸泡固定,即能达到冲洗的目的,又不损害组织。2.脱水。先后用15%,20%,30%的PB蔗糖溶液 进行脑组织梯度脱水,脑组织沉下去就是脱水好了。3.冰冻切片,推荐瑞沃德冷冻切片机。取出脑组织,用OCT胶包埋,一层层的包埋,注意:不能有气泡,否则营销切片;

如何诊断恶性疟原虫?

  主要靠外周血涂片检查。  间日疟原虫用磷酸氯喹及磷酸伯氨喹治疗,恶性疟原虫用氯喹,对抗氯喹株则宜用青蒿素类药物、奎宁、咯萘啶、磺胺多辛和乙胺嘧啶等联合用药。

寻找疟原虫耐药基因

  对疟原虫(malaria parasites)进行的全基因组测序研究(Whole-genome sequencing)发现了与疟原虫对青蒿素类抗疟药(artemisinin-based drug)耐药机制有关的基因组位点。这一发现有助于科学家们发现疟原虫的耐药机制,以及这种耐药机制的传播

疟原虫的形态鉴别

 随着现在医学水平的提高,寄生虫病得到了良好的控制。但由于人们饮食的不注意,各省(尤其沿海城市)感染寄生虫病的案例层出不穷。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关于疟原虫的各期形态。    四种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的各期形态不尽相同,是诊断、鉴别各种疟原虫的依据。瑞氏染色或姬氏染色后疟原虫的细胞质呈蓝色,细胞核呈红色,

疟原虫检查影响因素

疟原虫检查影响因素,医学|教育网整理相关知识如下: 1.用油镜检查疟原虫,若未检出疟原虫时,镜检视野不少于200个。 2.应在患者发热前后采血为宜。间日疟或三日疟在发作数小时至10h内采血较好,恶性疟则在发作开始时就采血为好。 3.一次阴性不能排除,对高度可疑患者应多次复查,以免漏诊。

科学家首次在澄江化石中发现脑组织

    一个古老的节肢动物表现出了具有先进大脑的信号。图片来源:Xiaoya Ma  大约5.4亿年前的寒武纪是进化“怪物”的鼎盛时期。当时的海洋是大量无脊椎动物的摇篮,它们生有装甲一般的体节和复眼,和以令人惊讶的方式排列的无数条腿。然而在所有这些多样性之中却潜藏着生物学的微光,从而

美国创建全球首个脑组织银行-研究士兵脑损伤

  据美国媒体近日报道,美国国防部近日创立了全球首个脑组织银行“神经系统科学和再生医学中心创伤性脑损伤脑组织库”,以期增进对美军官兵脑外伤病例的认识。该银行位于马里兰州中西部城市贝塞斯达。 据介绍,国防部将在征求遇难官兵家属同意后,把数百个脑组织“存入”该银行,用于研究脑外伤导致慢性创伤性脑病的

脑出血去骨瓣术后-脑组织塌陷-中线移位

老年男性患者,60岁,因右基底节脑出血行血肿清除12天,当时血肿约80ml,术后复查CT,手术效果满意,病人意识明显好转,3天前复查CT,血肿清除满意,脑组织水肿明显好转,中线结构及脑室脑池形态基本正常,患者意识好转,模糊状态,今患者突然出现意识障碍加重,右侧瞳孔散大,去骨瓣处脑组织塌陷,复查CT,

恶性疟原虫及间日疟原虫的流行率,发病率报告出炉

  疟疾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共有四种,即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其中恶性疟原虫及间日疟原虫是引起疟疾主要死亡的疟原虫,为了使全球卫生界在2040年之前消灭疟疾的雄心更接近现实,必须更好地了解已知导致人类疟疾的疟原

免疫调节性B细胞在控制脑疟发生中的作用

  近日,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苏钟研究组采用小鼠疟疾模型开展的研究结果表明,疟原虫感染后小鼠脾脏细胞中可分泌IL-10的调节性B细胞显著增高;细胞转输实验证实,调节性B细胞可显著抑制疟原虫感染后NK和CD8+ T细胞在脑组织募集,抑制脑组织微血管出血性病理变化,并显著降低疟疾感染小鼠的

苏钟小组新研究有助阐明脑疟发病机理

记者日前从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获悉,该院苏钟研究组采用小鼠疟疾模型开展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免疫调节性B细胞在控制脑疟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相关成果发表于《欧洲免疫学杂志》。  据介绍,疟疾是全球三大主要传染性疾病之一。被疟原虫感染后引发的主要病理变化,包括严重贫血、多脏器功能衰竭和

Nature:寻找疟原虫耐药基因

  对疟原虫(malaria parasites)进行的全基因组测序研究(Whole-genome sequencing)发现了与疟原虫对青蒿素类抗疟药(artemisinin-based drug)耐药机制有关的基因组位点。这一发现有助于科学家们发现疟原虫的耐药机制,以及这种耐药机制的传播

疟原虫发育期形态

(1)滋养体:为疟原虫在红细胞内摄食和生长、发育的阶段。按发育先后,滋养体有早、晚期之分。早期滋养体胞核小,胞质少,中间有空泡,虫体多呈环状,故又称之为环状体。以后虫体长大,胞核亦增大,胞质增多,有时伸出伪足,胞质中开始出现疟色素。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可以变大、变形,颜色变浅,常有明显

科学家绘多维脑地图揭示大脑如何组织图像

  英国媒体报道,借助立基于大脑成像数据的电脑模型,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科学家绘制出惊人的人类“大脑地图”,揭示大脑如何组织我们每天看到的大量图像。科学家发现大脑能够将我们看到的不同物体和活动进行有序排列并且效率极高。据悉,绘制这样的大脑地图还是第一次。

纳米纤维碳管应用在刺穿脑组织的电极

  【Technews科技新报】常常在科幻片中,看到科学家在人脑插入各式各样的电子设备,如今已经可能存在这世上。莱斯大学(Rice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设备,此设备能借由快速流动的液体,将柔软且具导电性的纳米纤维碳管插入大脑,并记录神经元的活动。他们的研究基础是建立在微流体技术

考古学家发现2500年前人类脑组织

  英国约克大学扩建东黑斯灵顿校区时,挖出一个距今约2500年的人类头骨。令考古学家们震惊的是,这个头骨中的脑组织竟然保存了下来。  头骨出土于东黑斯灵顿一个泥坑,上面的软组织已经全部消失,下颌骨仍在。头骨中保存有浅褐色的脑组织,萎缩至原始大小的四分之一。研究人员称,一个几千年前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