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农业大学Nature子刊发表水稻新文章

来自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克隆出了水稻抗性等位基因STV11,并证实STV11编码了一种磺基转移酶,可赋予对水稻条纹病毒的持久抗性。这一研究发现发表在9月9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任职于南京农业大学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万建民(Jianmin Wan)教授是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其主要从事水稻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定位、克隆和品种选育等研究,并作出杰出贡献。先后发现并精细定位了水稻重要农艺性状基因25个,目前已成功克隆了重要农艺性状基因8个基因,发表SCI论文80多篇。 水稻(Rice)是世界上超过一半人口的主食。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 ,RSV)是纤细病毒属(Tenuivirus)代表种,其通过灰飞虱(SBPH)传播,引起的水稻条纹叶枯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每年中国东部和韩国超过80%的稻区都受到这种疾病的影响,给水稻生产造成了......阅读全文

科学家发现水稻稻瘟病抗性关键基因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7167.shtm 科技日报杭州3月27日电 (洪恒飞 王夏君 记者江耘)记者27日从浙江省农科院获悉,该院病毒学与生物技术研究所瞿绍洪研究员团队鉴定出一个水稻稻瘟病抗性关键基因OsBDR1。解析研

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基因研究获进展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RBSDV)分别由灰飞虱和白背飞虱传播,水稻染病后表现严重矮缩滞育、结实率低等症状,甚至造成死苗和绝产。SRBSDV与稻瘟病被农业农村部列为水稻上仅有的两个一类农作物病虫害,也是一类农作物病虫害中唯一的病毒病害。    然而,高抗稳定抗源的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抗性基因的研究发现

  2021年6月7日,The Plant Journal在线发表了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邓国富和黄大辉研究员团队完成的题为“Bacterial Leaf Streak 1 encoding a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confers the rice r

Science-|-全球首次鉴定出水稻除草剂广谱抗性基因

  水稻(Oryza sativa L.)是> 35亿人的主食。通过表征Oryza属的基因组(包括驯养和野生物种)揭示的遗传变异已经允许鉴定可用于作物育种的基因。大规模农业中生产取决于除草剂的杂草控制,但长期使用这些试剂可导致出现抗性杂草。因此,作物育种需要新的除草剂和除草剂抗性基因组合。粳稻BBC

研究揭示单基因调控水稻产量与抗性的协同作用机制

  记者9月7日从四川农业大学获悉,四川农业大学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科学家研究发现了水稻理想株型建成的关键基因IPA1在水稻稻瘟病抗病过程中的作用,打破了单个基因不可能同时实现增产和抗病的传统观点。  这一科研成果可以为水稻高产高抗育种提供重要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新

抗性基因的定义

抗性基因即抗性的遗传因子,是选择基因的一种,属于标记基因。

抗性基因的作用

基因是遗传信息的载体,通过自我复制,使遗传信息一代一代的传递下去。育种时选择出抗性基因以培养出新的抗性品种,这样经过几代选择,便可产生抗污染并具有优良商品性状的品系。

中国科学家发现水稻IPA1基因具有稻瘟病抗性功能

  四川农业大学发现水稻IPA1基因具有稻瘟病抗性功能的研究成果于2018年9月7日在Science上在线发表。IPA1具有S163磷酸化修饰位点,发生磷酸化修饰的IPA1可以结合到免疫调控基因WRKY45的启动子区域,并激活其表达,从而激活对稻瘟病的免疫反应。因此IPA1具有增产抗病的双重功能。

《分子植物》:自带除草剂抗性的水稻问世

  近日,《分子植物》在线发表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周焕斌团队最新成果,他们应用单碱基编辑技术(BEMGE)介导植物内源基因定向进化,开发出具有除草剂抗性的水稻新种质。植物基因进化的BEMGE原理和程序。周焕斌供图  通讯作者周焕斌介绍,通过BEMGE技术发掘出不同农艺性状及强度等位基因

抗性基因的应用介绍

抗性基因是选择基因的一种,所以属于标记基因。基因工程中用于选择的抗性基因一般在载体上。以四环素抗性插入失活为例,如果在Tetr上插入外源DNA,导致四环素抗性基因失活,可用四环素加环丝氨酸平板培养基选择重组克隆。因为Tetr失活的菌生长被四环素抑制,不被环丝氨酸杀死,保留下来,Tetr不失活的菌抗四

新霉素抗性基因的概念

中文名称新霉素抗性基因英文名称neomycin resistance gene;neoR定  义一种编码氨基糖苷磷酸转移酶的基因。即指构建表达性质粒时所插入、对新霉素有抗性的基因,可用于筛选表达性重组质粒。应用学科免疫学(一级学科),应用免疫(二级学科),免疫学检测和诊断(三级学科)

新霉素抗性基因的概念

中文名称新霉素抗性基因英文名称neomycin resistance gene;neoR定  义一种编码氨基糖苷磷酸转移酶的基因。即指构建表达性质粒时所插入、对新霉素有抗性的基因,可用于筛选表达性重组质粒。应用学科免疫学(一级学科),应用免疫(二级学科),免疫学检测和诊断(三级学科)

新霉素抗性基因的定义

中文名称新霉素抗性基因英文名称neomycin resistance gene;neoR定  义一种编码氨基糖苷磷酸转移酶的基因。即指构建表达性质粒时所插入、对新霉素有抗性的基因,可用于筛选表达性重组质粒。应用学科免疫学(一级学科),应用免疫(二级学科),免疫学检测和诊断(三级学科)

环境湿度如何调控稻瘟病菌致病力和水稻抗性

  近日,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有害生物防控技术创新团队利用水稻—稻瘟病菌系统,解析了环境湿度调控稻瘟病发生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环境湿度对稻瘟病菌致病力和水稻抗性均有显著影响,揭示了稻瘟病在高湿环境下更易发生的分子机理,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及极端天气频发有效防控稻瘟病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发

遗传发育所等揭示水稻抗性淀粉合成分子机理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全球糖尿病患者的数量急剧增长,到21世纪糖尿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之一。抗性淀粉(Resistant Starch,RS)是健康人体小肠内难以消化吸收的淀粉及淀粉降解物的总称,摄入高抗性淀粉食品可有效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并对肥胖症和肠道疾病起到积极预防作用

污泥农用致土壤抗性基因污染

  日前,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城市土壤和生物地球化学研究组朱永官团队采用高通量荧光定量PCR系统和高通量测序,研究了长期使用污泥和鸡粪对土壤抗生素抗性基因丰度和多样性的影响。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环境》杂志上。  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污染的两个主要源头是集约化养殖业和城市污水处理系统。未

一种进化保守的蛋白模块可赋予水稻广谱抗性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作物病原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创新团队在《植物细胞》(The Plant Cell)在线发表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一种进化保守的免疫调控模块,并系统解析了其介导的广谱抗病分子机制。水稻是全球一半以上人口的主要食物来源。水稻病害是制约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挖掘新的广谱抗性基因从而培

水稻稻瘟病、白叶枯病与干旱抗性的无损定量检测

在农业生产实践中,作物经常会同时面临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双重影响。水稻作为种植面积最广的作物,从而面临一系列的环境挑战。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水稻面临的最主要非生物胁迫就是干旱胁迫,同时如稻瘟病、白叶枯病等生物胁迫也会严重降低水稻的产量。全球气候变化模型则预测环境变化将会进一步加重这两类胁迫的发生频率与

研究利用纳米氧化锌增强水稻对稻瘟病菌的抗性

  近日,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有害生物防控技术创新团队通过研究发现可以利用纳米氧化锌增强水稻对稻瘟病菌的抗性。该研究为防控稻瘟病的提供了新的有效手段,也为提高水稻对非生物胁迫的耐受性提供了新方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上。  水稻在整个生育期通

研究利用纳米氧化锌增强水稻对稻瘟病菌的抗性

  近日,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有害生物防控技术创新团队通过研究发现可以利用纳米氧化锌增强水稻对稻瘟病菌的抗性。该研究为防控稻瘟病的提供了新的有效手段,也为提高水稻对非生物胁迫的耐受性提供了新方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上。  水稻在整个生育期通

Nature:水稻对稻瘟病真菌广谱抗性的遗传和分子机制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的何祖华(He Zuhua)课题组报告了一个新的免疫-代谢调控网络,并在赋予水稻对稻瘟病真菌广谱抗性的遗传和分子机制方面取得了突破。相关研究结果于2021年12月15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  水稻生产对全世界的粮食安全至关重要。然而,

基因编辑技术导致病毒产生抗性?

  根据阿尔伯塔大学(University of Alberta)、比利时列日大学(University of Liege)和瑞士联邦理工学院(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植物生物学家最新发现,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创造抗病毒木薯植物可能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

稻瘟病广谱抗性基因Pijx调控全生育期抗性分子机制获揭示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09927.shtm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作物病原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创新团队和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合作在《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上发表研究论文,报道了水稻全生育

研究揭示OsmiR396调控水稻对褐飞虱的抗性机制

  2月7日,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昆虫发育与进化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苗雪霞和时振英为通讯作者的研究论文,论文题为The OsmiR396–OsGRF8–OsF3H-flavonoid pathway

研究揭示OsmiR396调控水稻对褐飞虱的抗性机制

  2月7日,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昆虫发育与进化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苗雪霞和时振英为通讯作者的研究论文,论文题为The OsmiR396–OsGRF8–OsF3H-flavonoid pathway

转基因水稻推广再起波澜-是否比非转基因水稻更安全

  2010年11月26日下午4时,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教授应中国农业大学国家玉米改良中心邀请,进行一场公开的学术讲座,在提问阶段突然遭到听众有关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质疑。一个中年女子在会场高喊,随后,会场秩序大乱,这场讲座中断。  有着中国“转基因水稻王”之称的张启

Science发布水稻研究重要成果:不怕洪水的水稻基因

  到目前为止,植物已经进化成为可以适应各种恶劣环境。然而,虽然水对于植物的生存至关重要,但是大量的水会导致植物被淹没,特别是在东南亚地区,每年有长达4至5个月的时间的恶劣水淹环境,这对于农作物无疑是灭顶之灾。  近期来自日本东北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Ethylene-gib

水稻OsSFL1基因可调控水稻开花期

   近日,生物所谷晓峰课题组在表观遗传调控水稻开花期研究方面取得突破,发现了表观遗传关键调控因子OsSFL1具有介导组蛋白去乙酰化动态修饰的功能,进而调控水稻“适时”开花。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植物生物技术杂志(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人类超过80%的食物来

美分离出小麦赤霉病抗性基因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全球性小麦疾病,会造成作物产量急剧下降,每年给全球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据最新一期《自然·遗传学》杂志报道,美国科学家在克隆旨在消灭小麦赤霉病的抗性基因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他们利用先进的小麦基因组测序技术分离出了具有广谱抗性的Fhb1基因,这一发现不仅对小麦赤霉病,而且对各种受到真

转基因水稻再获安全证书

  1月5日,农业部向华中农业大学水稻团队研发的两种转基因抗虫水稻(华恢1号、Bt汕优63)重新颁发了生物安全证书,同时获批的还有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的转基因植酸酶玉米。此举让转基因主粮是否会产业化的话题重回公众视野。7日,华中农业大学水稻团队林拥军教授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