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郎景和院士:科普是科学家的责任

科学家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奉献给人民、用于造福社会,这是其职责所在。事实上,科学家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为社会作贡献有多种方式和途径,而最终落脚点在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质,让科学成为人们手中的武器。 研究遗传基因可能带来重大科学突破,普及优生知识会产生巨大社会效益。我们不好比较这些贡献的大小与影响,因为学科不同,特别是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存在差别,它们所引起的效应是不同的。但是,无论从事何种学科专业的科学工作者都不应忘记科学普及的责任,而且似乎没有无法普及的科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非常艰涩难懂,据说解释相对论的文章比相对论长得多,但经过科学普及,人们逐渐了解了相关科学知识,这反过来又促进了科学发展。如果科学家忽视这种责任,甚至鄙夷科学普及,自命清高,就会把自己封闭于象牙塔中,就会妨碍科技成果作用的发挥。 不妨以医学科学的普及为例。保障人类健康,仅仅靠医护人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让人们自己起来同落后、不卫生的习惯做斗争。有时,......阅读全文

中青报:院士助阵能否挽救科普颓势

  8月13日下午,已经举办了31期的“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第一次走出了北京,来到上海,在锦江小礼堂举行了第32期活动,主题是“科学家与科普创作”。   与以往的活动只邀请两三位科学家谈一个专题不同的是,这次活动一下子邀请了10位院士,而他们也大多是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各分册的主编,“这么多

戴景瑞院士:转基因为何遭遇不信任

“科学家本身是做科研的,无论做科研还是评职称,科普都不是最主要的工作,所以宣传部门应与科学家建立联系,推动科普,大家一道发声”  作为转基因技术的支持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玉米遗传育种专家戴景瑞近日在北京与网友共同品尝刚煮熟的转基因玉米,希望传达出转基因食品安全放心的概念,网上对此褒贬不一。  

万钢在中国科协九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各位委员:  现在,我受中国科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2017年工作情况  2017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战略指引下,我国科技战线砥砺前行、勇攀高峰,推动科技创新实现跨越发展。研发经费投入世界第二,全时研发人员数量世

白春礼:建设高水平智库为创新发展提供支撑

  白春礼作主席团报告   建设高水平科技智库,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上  白春礼  (2016年6月1日)  各位院士,同志们:  5月30日,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与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同时在

2015中国科协回顾:在深化改革中服务在聚力创新中发展

  2015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中国科协党组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落实中央书记处关于科协工作的重要指示,着力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

林群:当前公众科学热情不高该怪科学家

林群,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我国科研项目投入虽然很大,但却唯独少了科普经费。目前科学家从事科普只是尽义务,很难申请到经费。科普教育还要依赖大科学家。当年华罗庚做讲座,全国有百万人在听,我做讲座就只有几十个人,这就是差距。   ——中国科学院院士林群&nbs

六一 今天的孩子 明天的科学家 科普如何让科学更“吸粉”

   “当科学家是无数中国孩子的梦想,我们要让科技工作成为富有吸引力的工作、成为孩子们尊崇向往的职业,给孩子们的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让未来祖国的科技天地群英荟萃,让未来科学的浩瀚星空群星闪耀。”  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一席话浪漫动人又引人深思。  当一名科学家,曾是孩子们最初的

多名科学家寄语中国科学报和科学网

  编者按  一张报纸,展卷,传递自然真理,释放创新智慧,弘扬科学精神,记录中国科技蓬勃发展的坚实足迹。  一串网址,点击,探索学术争鸣,交汇知识之光,碰撞思想火花,分享全球华人科学家前进的点点滴滴。  让科学家发声,为科教事业服务,《中国科学报》凭着这份坚守走过了一甲子。回首来时路,我们奋力架起一

褚君浩院士:让科学家像“都教授”一样出名

   平均每月做一场科普报告、担任《十万个为什么》丛书《能源与环境》分册主编、撰写近百篇科普文章……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所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褚君浩被誉为“心系科普的院士”。近日,在上海市科协组织的第六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中,他被推选为上海唯一的“第六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十佳提名

褚君浩院士:让科学家像“都教授”一样出名

  平均每月做一场科普报告、担任《十万个为什么》丛书《能源与环境》分册主编、撰写近百篇科普文章……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所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褚君浩被誉为“心系科普的院士”。近日,在上海市科协组织的第六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中,他被推选为上海唯一的“第六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十佳提名人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

  新华社北京3月27日电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全文如下。  科协是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是国家推动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科普大家叶永烈:转基因等问题我们有责任解释

  “转基因问题应该有科普作家参与解释。”“PX项目等一些重大问题出现谣言,科学家、科普作家应该站出来回应,这是责任!”“人们对科学再逆反,也会相信事实,科普就要把事实摆出来。”昨天,当代著名科普作家叶永烈应邀在江苏省科普周活动中作讲座。面对记者提出的关于当下“谣言走强,科普疲软”的现状,已经年过古

高福:科学家要勇于上前线

   2014年,对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高福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非洲埃博拉疫情来势汹汹时,高福院士临危受命,作为中国疾控中心移动实验室检测队负责人,带领队员远赴西非国家塞拉利昂,投入了一场与病毒对抗的鏖战。  然而,对高福来说,这种让人听着都心惊肉跳的经历,却早已是家常便饭。

气象学家实名批“天河工程”不顾质疑仓促上马

   最近,“天河工程”启动星箭研制的消息引起气象学家们的注意。  我们陆续收到了多位气象学家的意见——  我国大气动力学和气候动力学家、中科院院士吴国雄:  科学争论是正常的。当一个理论还不成熟的时候,科学家有责任去完善理论以更地为决策服务。作为一项工程计划,“天河工程”应组织多学科的专家充分讨论

科研人员做科普为何动力不足

  “我要当网红!”郑永春的开场白引众人大笑。自称“春哥”的他喊出口号:“信春哥,不挂科;信春哥,得永生。”   中科院物理所9楼的科学咖啡馆里人头攒动。每个月都有一个周一的晚上,一群爱好做科普的科技工作者聚集在这里,品咖啡谈科学。这一天的主讲人是前不久获得美国天文学会卡尔·萨根奖的中科院国家天文台

中科院院士周忠和:我做科普的“功利心”

   “做科普,我还是有些比较功利的想法的。”说起做科学普及工作,中科院院士、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周忠和坦率地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  “我做科普也是希望能够推动学科发展,让更多人了解这个学科,促进学科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力。”周忠和说,这是他做科普的“小算盘”,也是自己这样

十八大以来我国科学普及成就综述

  当中国科技正经历从“跟踪模仿”到“原始创新”的嬗变之时,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  是体制机制改革,更是科学精神与文化的塑造。  创新驱动发展,就是要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同时也意味着要以全球视野、新时代的特征,对科学精神与方法进行准确理解与重新诠释。  唯有一流的科普工作,才会形成一流的科技软实

评论:科学家敢说会说,科普才有春天

  前不久,在中国科协主办的“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上,包括师昌绪、林群等院士在内的科学家和记者一起探讨“科学家与媒体人的社会责任”——科学普及。大家比较一致的感受是:科普现在成了“另类”事业。(据4月9日《光明日报》)  说其“另类”,一方面是乐于科普的科学家往往被轻视,甚至招来同行的

科普与科创: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当前,科学技术呈现突破性发展的新态势,科技创新成为当代文明发展中最活跃的力量。  科技创新、普及与应用的规模和速度发展很快,不仅推动着创新成果的全民普惠,提高了人类社会的发

食品安全报道 不能以讹传讹

  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科学家有责任对产品进行评估;媒体也应根据科学家的评估,负责任地进行报道。中国首席食品卫生安全与营养专家陈君石院士日前就牛奶苯甲酸危机,乃至近年媒体对公众食品安全的信息误导现象,提出——   在中华医学会科普分会3月8日召开的“公众健康安全与媒体社会责任”专题研讨会上,中

从争议到误区 科学家与公众存在认知鸿沟

   从转基因的争议到食品添加剂的误区,科学家与公众之间始终存在认知上的鸿沟。跨越沟壑,就需要学会与科学对话——  近年来,围绕涉及公共安全领域的科学议题总会扰动社会神经,因此也成为两会舆论的热点之一。  这种现象不仅发生在中国。今年1月,美国科学促进会和皮尤研究中心公布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美国科学家

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 提升我国在国际期刊界的话语权

  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从学术期刊的角度来看,就是能够引领全球基础创新发展方向,能够发表学科奠基性、基础性原始创新成果;从技术期刊的角度来看,就是能够引领全球技术创新发展方向,能够引领技术应用研究和产业发展方向;同时,都能够迅速传播创新成果并得到世界同行广泛认同,具有强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从实际表现讲

加强科学普及 服务创新发展

  ■ 在科学普及中,“公众”包括各方面社会群体,除科研机构和部门外,政府和企业中的决策及管理者、媒体工作者、量大面广的创业者、作为科技最终用户的消费者等都在其中,任何一个群体的科学素质相对落后,都将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短板”。  ■ 科学形成于认知和利用自然界的长期实践。它是系统化的知识,也是掌握

食品安全亟须加强风险控制和标准建设

   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和国际食品科技联盟共同举办的,主题为“食品安全风险控制和标准建设”的2013年国际食品安全论坛于4月18-19日在京召开。  食品安全监管亟须破解标准建设难题  据主办方之一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教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会议

“美食家”孙宝国:“香料院士”曾与臭味相伴

  我们现在吃到的很多食品的“香味”都来自孙宝国的科研成果;他是我国食品科学领域仅有的三位院士之一,如果仅限于香料研究那么便是唯一的院士。   孙宝国几十年来琢磨最多的是怎么吃得更香。   他是哪家知名饭店的金牌厨师?不,他基本上没时间做饭。他是民间的美食爱好者?也不是,他经常吃个汉堡就算填饱肚

2016年中国科技传播论坛在京举办

  由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主办的2016年中国科技传播论坛暨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年会于11月5日在京召开,论坛主题为“科技传播的引领与创新”。   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王春法在本次学术年会上致辞。中国记协党组书记翟惠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

温家宝:积极迎接新科技革命的曙光和挑战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6月11日在中国科学院第十六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一次院士大会上发表讲话。讲话全文如下: 积极迎接新科技革命的曙光和挑战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六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一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温家宝 (2012年6月11日)   今天在座的有许多老一辈科学家,也有许

南方农村报:转基因水稻该不该种

  2009年8月,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张启发牵头研发的“华恢1号”和“Bt汕优63”率先获得我国第一张转基因水稻生物安全证书,让中国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种植迈出了关键一步。但今年全国“两会”期间,100多名学者联名上书全国人大,“要求立即停止转基因水稻和玉米商业化生产问题”;随后

中科院科普和出版工作取得社会实效

  “积极开展学术活动,在学术引领和文化宣传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6月12日,在院院士大会上,中科院学部第二届科普和出版工作委员会主任朱作言院士,用这句话总结了4年来的学部科普和出版工作。  朱作言说,我国已进入一个科学和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时期。在国家科技、文化事业发展政策

应崇福院士:科研有道

一个科研人员的学术生涯包括各种选择:研究什么样的问题、使用什么样的方法;也面临着如何分配自己的时间与精力,使自己的科研工作取得更大成果;一个人的科研素质是怎样形成的;导师以及他所处的团队氛围起着哪些作用等问题。 今年89岁的应崇福院士以他近60载的科研经历向读者展示了自己的科研思想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