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消化内科医生:摆脱胃癌“发现即晚期”的魔咒

近年,胃癌发病呈以下特点。一是年轻化趋势日益显著。近5年,19岁~35岁青年人的发病率比30年前翻了一番。除遗传因素,饮食不规律、睡眠严重不足、工作压力大,都是造成年轻人发病率上升的重要因素。二是男性患病比率高于女性,大约是2:1。三是早期诊断率低,我国早期胃癌发现率不足10%,远低于日本的70%和韩国的55%。四是生存率低,据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的报告表明,我国胃癌5年生存率仅为27.4%。 重视胃炎治疗 如此凶险的胃癌,难道就毫无征兆吗?答案是否定的。 早有研究发现,几乎所有的人都会患有或轻或重的胃部疾病,在胃镜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慢性浅表性胃炎。不过,只要治疗得当、注意饮食调节,胃炎是可以控制或治愈的。也就是说,这个过程是可逆的。 如果不加以控制,就可能从慢性浅表性胃炎发展到胃癌。有50%的患有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人会演化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而40%的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人会演化为肠化生,又有8%的患有肠化生的患者......阅读全文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如何清除是关键

  幽门螺杆菌(H pylori,Hp)感染与多种疾病相关,包括胃炎及胃腺癌。关于 Hp 清除是否可预防癌症,还是仅降低其发病风险,目前还无明确的结论。此外,有研究提出幽门螺杆菌感染对机体还可能有一定益处(如降低肥胖或儿童哮喘的风险等),但证据也尚不充分。让我们通过这篇文章学习下 Hp 感染的影响、

胃蛋白酶原在胃癌及其癌前病变诊断应用

胃癌是我国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可大大降低胃癌死亡率,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日本早期胃癌较高的发现率及手术率得益于对无症状人群的筛查,值得我国借鉴。日本早年多采用胃气钡双重造影作为早期胃癌的筛查手段,近年血清胃蛋白酶原(PG)测定作为初步筛查方法的有效性在一些报道中得到证实。本文对胃

胃蛋白酶原在胃病检测中的应用

胃蛋白酶原( Pepsinogen, PG)是胃蛋白酶的前体,包括胃蛋白酶原Ⅰ(PGⅠ,由胃底腺的主细胞和黏液颈细胞分泌)和胃蛋白酶原Ⅱ(PGⅡ,由胃底腺的主细胞、黏液颈细胞和贲门腺、胃窦的幽门腺的黏液颈细胞以及十二指肠上段分泌)。血清PGⅠ、PGⅡ反映胃黏膜腺体和细胞的数量,也间接反应胃黏膜不同部

幽门螺杆菌的“双面人生”

  2005年,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幽门螺杆菌以及该细菌对消化性溃疡病的致病机理”。  马歇尔认为,幽门螺杆菌是导致胃炎的“元凶”,这一提法刷新了当时业内认为胃内是彻底无菌环境的主流观点。基于此,业内通过

“双面偶像”幽门螺杆菌

  2005年,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幽门螺杆菌以及该细菌对消化性溃疡病的致病机理”。  马歇尔认为,幽门螺杆菌是导致胃炎的“元凶”,这一提法刷新了当时业内认为胃内是彻底无菌环境的主流观点。基于此,业内通过

胃液的实验室检查内容

(1)理学检查:        ①量:正常空腹12h的胃液残余量约为50ml.在插管成功后持续负压吸引1h所得的胃液总量称为基础胃液量,正常基础胃液量为10~100ml.若大于100ml为增多,常见于:胃分泌增多,如十二指肠溃疡、

胃蛋白酶原在胃病检测中的应用

胃蛋白酶原( Pepsinogen, PG)是胃蛋白酶的前体,包括胃蛋白酶原Ⅰ(PGⅠ,由胃底腺的主细胞和黏液颈细胞分泌)和胃蛋白酶原Ⅱ(PGⅡ,由胃底腺的主细胞、黏液颈细胞和贲门腺、胃窦的幽门腺的黏液颈细胞以及十二指肠上段分泌)。血清PGⅠ、PGⅡ反映胃黏膜腺体和细胞的数量,也间接反应胃黏膜不同部

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方法评价

一、Hp感染主要诊断方法Hp感染的诊断有多种较为可靠的方法,可从检测原理、检测意义以及对人体有无创伤等多角度进行各种不同分类。一般依据对人体有无创伤分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诊断方法。侵入性诊断方法主要是依赖胃镜活检的方法,包括:快速尿素酶试验(RUT)、胃黏膜直接涂片革兰染色镜检、胃黏膜组织切片染色镜检

萎缩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如何治疗?

  萎缩性胃炎(AG)可能由长期幽门螺杆菌(HP)感染引起,并与胃癌风险增加有关。根据指南,HP阳性AG患者应接受根除治疗。治疗的目的如下:(1)治愈感染;(2)逆转萎缩/化生变化;(3)预防胃癌。当涉及到体腔黏膜时,AG与酸分泌减少有关。目前缺乏证据表明根除方案对AG患者有效。铋基疗法是一种有前途

胃液的理学检验

 1.量:在空腹不受刺激的情况下,24h胃液分泌量为1.2~1.5L,正常空腹12h的胃液残余量约为50ml.在插管成功后持续负压吸引1h所得的胃液总量称为基础胃液量,正常为10~100ml.若大于100ml为增多,常见于胃分泌增多、胃排空障碍、十二指肠液反流等。若胃液量小于10ml为减少

胃液的理学检验

   1.量:在空腹不受刺激的情况下,24h胃液分泌量为1.2~1.5L,正常空腹12h的胃液残余量约为50ml.在插管成功后持续负压吸引1h所得的胃液总量称为基础胃液量,正常为10~100ml.若大于100ml为增多,常见于胃分泌增多、胃排空障碍、十二指肠液反流等。若

长期吸烟提高胃癌发病率 胃癌是如何产生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步伐加快,人们的生活质量有很大的下降,很难抵抗病毒的侵害。胃癌在全世界都是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的病。那么为什么会得这种病呢?病因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看看专家是怎么说的。  ⑴ 饮食因素:  饮食与胃癌发病关系密切,可以说是胃癌病因中无所争议的一点。近年来欧美发达国家中胃

使用CLE来检测萎缩性胃炎

使用CLE来检测萎缩性胃炎的临床应用尚不清楚,作者也不讨论临床应用。然而,萎缩性胃炎是胃癌的前兆。胃癌是世界范围内癌症相关死亡的常见原因,一些国家(日本、委内瑞拉和智利)有胃癌筛查项目。最佳的筛选方法尚不确定。日本政府对筛查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审查,并于2008年发表了对40岁以上人群的放射学的建议,主

别以为胃已切除 残胃更易生癌

  据统计,曾做过胃大部切除者,亦是患胃癌的高危对象。残胃甚至比“全胃”更易生癌。   胄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胃的工作任务繁重,至少一日三餐所吃食物的消化,是它的基本工作量,许多人还要吃夜宵、下午茶,甚至有人一天到晚零食不断,饱了口福,却苦了胃。食物之中,有时还会鱼龙混杂,有害物质也会夹杂其中,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根除幽门螺杆菌,让胃癌发病率降39%

  2018年1月8日,2017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等出席了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每年评审一次,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即大家习惯说的“国家三大奖”。   在此次大会中,北大医学的三项优秀科技被授予国

女子三餐不落却患胃癌

  从小我们就受到教育  好好吃饭,规律饮食  可是最近媒体报道  杭州一位女子非常注意饮食  一日三餐,顿顿不落  可还是得了胃癌  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钱江晚报报道的一则新闻。原来,新闻中这位患上胃癌的不幸女子,丈夫是一位出租车司机。大家都知道,出租车司机的三餐是很不规律的。而这位女子虽然三餐

检验每天懂一点之胃蛋白酶原

胃蛋白酶原是胃蛋白酶这种消化酶的前体物质,分为胃蛋白酶原I(PGI)和胃蛋白酶原II(PG II)。PG I是由胃底腺产生,是血循环中占主导地位的胃蛋白酶原。而PGII产生于胃底腺、贲门腺 ,幽门腺和布伦纳氏腺。当胃底腺粘膜萎缩时,PG I / PG II(I / II)的比值降低。  &

日本研究发现:晚饭吃的晚会增加患胃癌风险

        研究发现,高盐饮食的摄入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据资料显示,世界范围内肿瘤引起死亡的病例中,胃癌占第2位。我国每年也约有16万人因胃病而死亡,在日本情况则更为严重。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同为日本籍的海外移民,如果改

体液学检查进展

随着基础医学深入研究,高新科技检测技术在检验医学的广泛应用,使国内血液各项检查项目水平明显提高,但相比之下,先进的技术及方法在体液学常规检查中应用较少,为了提高我国体液学检测水平,现将近年来国内外进展综述如下。  一、尿液沉渣检查及尿液蛋白分析  1.尿沉渣检验方法学进展主要是显微镜检查的标准化和沉

胃蛋白酶原临床检测意义

胃癌是我国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检查早发现预防癌变尤为重要,胃镜检查是诊断胃癌的主要手段。但是,在常规体检中每个人做胃镜是不现实的,而血清检测是最为简便可靠的方法。PG检测在日本和欧洲应用非常普及,日本在老年法的指导下利用血清PG进行大面积的人群普查,使胃癌的早诊率提高到90%,而目前我国的胃癌

双相性贫血的临床分析

【关键词】  双相性贫血  【摘要】  目的  探讨双相性贫血的病因以及病因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38例双相性贫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例痊愈出院(60.5%),10例明显好转(血红蛋白达90g/L以上)后带药出院(26.3%),4

专家称:常吃腌制食品增加患胃癌风险

  大夫忠告  我国的胃癌发病率高居不下,每年新发40万病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胃癌诊治中心主任何裕隆表示,近几年来,消化道肿瘤高居不下,这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比如喜好熏烤、高盐、腌制食物,嗜爱烟酒,都会破坏胃肠道的正常功能,严重损伤胃黏膜,导致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增加患胃癌概

日本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出一种胃癌识别方法

  日本研究人员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出一种胃癌识别方法,能以较高的准确率发现早期胃癌。  日本理化学研究所日前发布公报介绍,分辨早期胃癌与胃炎并不容易,专科医生也未必能通过内窥镜图像作出准确判断。为此,该机构研究人员和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决定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来识别早期胃癌图像。  

The Lancet:中国团队成功研发胃癌预防新疫苗

  目前,全球每年约有100万个新发胃癌病例。而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的感染,则有可能导致胃癌的发生。  日前,国际重要医学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在其官网首页上,刊发了中国医学研究团队开发抗幽门螺杆菌疫苗研制报告的论文,并指出该疫苗可以显着降低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方法的进展

临床篇1.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1.1 概论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方法的进展1983年从慢性活动性胃炎病人活检标本中发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以来,对Hp和Hp感染的研究进展神速。现在已清楚Hp与许多种慢性胃病(B型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关系密切,且成为它们重要的

胃酸参考值及检查的临床意义

[方法学评价]对胃液盐酸测定,因为测定基础酸与最大酸分泌,所以要给刺激物,曾用过的刺激物有各种试验餐及组受聘等,前者虽符合生理状况,但因食物影响,不易测定胃分泌功能,且不能引起最大酸分泌;后者虽能引起最大酸分泌,但易产生过敏等有良反应,故二者均已被淘汰,而由五肽胃泌素所取代。 测定胃液分泌的方

胃幽门螺旋杆菌的特性及感染分布!

  犬幽门螺杆菌、 胃螺杆菌、黑氏螺杆菌、拉普尼螺杆菌和萨洛莫尼螺杆菌等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螺旋形、微需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1983年首次从慢性活动性胃炎的胃粘膜活检组织中分离成功,是所知能够在猕猴、大鼠、猪、犬等动物胃中生存的微生物种类。白色念珠菌和曲霉菌虽然也能在胃部生长,诱发 胃真菌病

《柳叶刀》:药物除菌能降低胃癌复发率

日本北海道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早期胃癌患者在常规治疗时,服用针对幽门螺杆菌的除菌药物能使胃癌复发率降低近三分之二。有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新一期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The Lancet)上。 据日本《朝日新闻》网站报道,日本北海道大学的浅香正博教授等人在征得了约500名早期胃癌患者同意后,对他们进行

不同年龄蒙维回汉巨幼细胞性贫血实验室诊断及临床分析

作者:许时菲,贾翠兰,杨志伟,尹卫东[关键词] 年龄;巨幼细胞性贫血;少数民族  巨幼细胞性贫血是由于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组贫血,主要系体内缺乏维生素B12或叶酸所致,多见于婴幼儿和孕妇[1]。近年来,婴幼儿及孕妇患病率有所下降,但老年人患病率有所增多,并且,不同民族、不同区域患

自身免疫病实验室诊断

一、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测定 【参考值】<30m8/L(LA了法、SPA夹心EUSA法) 【临床意义】 1.增高见于血清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活动性肝炎等免疫复合物病。动态观察CIC可监测病情进展和判断疗效。 2.高甘油三酯、高γ球蛋白血症可使结果假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