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铠甲催化”实现室温CO高效氧化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邓德会团队在“铠甲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团队创新地将铂(Pt)纳米颗粒负载在石墨烯封装的镍化钴(CoNi)铠甲催化剂(Pt|CoNi)上,利用CoNi的电子穿透效应对Pt—石墨烯界面处的电子结构精确调控,实现了室温下一氧化碳(CO)的高效氧化。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室温CO氧化对气体净化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仍具有挑战性。Pt基催化剂被认为是CO氧化的优异催化剂,但由于CO在Pt表面强的竞争吸附,导致氧气(O2)在Pt上的吸附活化较为困难,往往需要较高的反应温度。因此,研究者们通常使用具有氧缺陷的过渡金属氧化物)负载Pt作为CO氧化催化剂,O2可以在Pt与过渡金属氧化物的界面活化为活性氧并用于CO氧化。然而,这些过渡金属氧化物在氧气中容易被深度氧化,使其难以保持高的催化活性。 研究中,邓德会团队将“铠甲催化”的概念......阅读全文

大化所揭示甲醛光化学解离过程

甲醛是一种无色易溶的微刺激性气体,作为一种空气中最常见的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具有长期性、潜伏性、隐蔽性的特点。长期接触低剂量甲醛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女性月经紊乱、妊娠综合征,引起新生儿体质降低、染色体异常,甚至引起鼻咽癌。另外,高浓度甲醛对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肝脏等都有毒害。甲醛的降解主要通过光解

大化所84个项目获国家自然基金资助

  8月19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了2011年度项目评审结果。2011年度项目集中申请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受理项目143820项,经专家评审后资助31458项,资助率21.8%。   中科院大化所申请224项,获资助84项,资助率37.5%,创中科院大化所基金项目资助率历史新高。

大化所单原子催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我所航天催化与新材料研究室张涛院士研究团队在单原子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首次证明了单原子催化剂可以具有与均相催化剂相当的催化活性。该研究工作获得了审稿人的高度评价,以Hot Paper(TOP 10%)形式发表在Angew. Chem. Int. Ed.上,并被推荐为后封面文章(DOI:

大化所开发新型穆斯堡尔谱测量装置

  近日,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能源研究技术平台穆斯堡尔谱研究组(DNL2005)王军虎研究员团队在前期原位电化学穆斯堡尔谱测试装置基础上,与我所储能技术研究部(DNL17)李先锋研究员、郑琼副研究员团队,法国蒙彼利埃大学Moulay Tahar Sougrati博士合作,开发了原位离子电池57Fe和1

中科院大化所:为了“纯”与“真”的坚守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一年,也是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的开局之年,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既是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要求的实际行动,也是实现改革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此,《中国科学报》记者近日兵分数路,深入到中科院各基层院所,实地采访并真切感受了这些单位在

中科院大化所:甲烷室温直接催化转化实现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邓德会研究员和包信和院士带领的研究团队,在长期深入研究二维催化材料和纳米限域催化的基础上,发现石墨烯限域的单原子铁中心可以在室温条件下(25℃)直接将甲烷催化转化为高附加值的C1含氧化合物。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化学》。  甲烷是天然气、页岩气、

中科院大化所合成新型发光材料拒绝“铅污染”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最近合成新型发光材料——非铅双钙钛矿纳米晶,采用毒性较低的铋元素来取代重金属铅。这一新材料应用在发光二极管(LED)、太阳能电池上,可有效降低成本,提高使用效率,并避免重金属元素铅对环境和人类造成的危害。相关研究成果作为热点文章发表在近期《德国应用化学》上。 含铅钙钛矿纳米晶

大化所杨学明院士等在《科学》发表研究评述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杨学明院士、张东辉研究员以及中国科学院杰出访问学者Timothy Minton教授应邀为美国《科学》杂志撰写了题为“重新思考高能化学反应”的研究评述(Perspective)。6月29日出版的《科学》杂志刊登了此篇文章。 

大化所高分散铱催化剂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高分散铱催化剂催化活性研究   高分散贵金属催化剂在化工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何通过制备方法的调控实现贵金属的高分散一直是该领域挑战性课题之一。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涛研究员和王晓东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团队长期致力于高分散金属催化剂的研究与开发,近期在高分散铱(Ir)催

大化所CO2催化转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我所碳资源小分子与氢能利用创新特区研究组(DNL19T3)孙剑和葛庆杰研究团队在CO2催化转化领域取得新进展,通过设计一种多助剂共存的铁基催化剂,实现了CO2加氢高选择性制取线性a-烯烃。该工作发表在《自然》(Nature)出版集团新刊《通讯-化学》(Communications Chem

中科院大化所丁云杰:我喜欢这份工作

  丁云杰 1985年毕业于杭州大学化学系;1991年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91~1995年在浙江大学化学系工作;1995~1998年在美国Texas A&M 大学化工系从事博士后工作;1999年起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工作,任碳一化学与精细化工催化组组长、研究员和博

中科院大化所非天然辅酶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生物技术部赵宗保研究员团队和薛松研究员团队合作,在非天然辅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获得了系列偏好非天然辅酶的亚磷酸脱氢酶突变体,解析了它们与非天然辅酶复合物的结构,揭示了辅酶偏好性改变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ACS Catalysis上。  天然辅酶,例如吡啶核苷酸辅

中科院大化所“深海利剑”可探测全球99%海域

中国科学院深渊科考队近日赴马里亚纳海沟海域执行科技任务时曾携带深海利剑。13日,记者采访了利剑的制造者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 利剑的正式名称为7千米级紫外激光拉曼光谱仪。该光谱仪是国际上首次进行深海探测的紫外激光拉曼光谱仪,也创造了拉曼光谱仪最高深海探测记录(7449米)。

中科院大化所“大连先进光源”预研项目正式立项

   4月11日,“大连先进光源”预研项目通过了由大连市发展改革委与大连化物所共同组织的方案论证会,这标志着“大连先进光源”预研项目正式立项。论证会上,专家组认为大连先进光源预研项目方案合理可行,开展预研十分必要,一致同意通过该项目方案论证,建议立项。  此次论证的预研项目是“大连先进光源”的前期预

中科院大化所科研亮点频现-创新与突破并举

  近日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获悉,由该所提供技术支撑、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承建的5 兆瓦/10兆瓦时全球最大规模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自并网后平稳运行近1年来,各项指标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系统对于实现储能电池技术产业化、推进可再生能源的普及应用具有重大意义。   专注于能源领域研究的大

大化所自主技术醋酸加氢制备乙醇工业示范装置开车成功

  4月28日,采用大连化物所的催化技术和分子筛膜脱水技术,由中国五环工程公司设计建设的3万吨/年醋酸加氢制乙醇工业示范装置,在江苏索普(集团)有限公司一次开车成功并实现平稳运行。截至5月6日凌晨,该装置连续稳定运行8天,装置产出的无水乙醇产品纯度达到99.6%,高于中国工业乙醇国家标准。   20

大化所代谢酶特异性探针底物研发取得新进展

  近日,我所药用资源开发研究组(1806组)杨凌研究团队采用计算机辅助筛选及酶催化位点局部改造的策略成功设计研发了首个细胞色素P450 1A1亚酶的高特异性荧光探针底物,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Chemical Science上(DOI:10.1039/C6SC03970G)。  酶是生物体内分布的具有

中科院大化所推出新型光谱装置和成像仪

  中科院大化所承担的光学周期级飞秒时间分辨荧光亏蚀光谱装置、气相纳米团簇负离子光电子速度成像仪两项目上周通过了中国科学院专家组的验收。   前者可充分体现在时间分辨上的优势;利用后者可开展贵金属氢化物、镧系金属氧化物等团簇的光电子能谱及成像研究,将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科技部“973”等项目的开

中科院大化所金属载体界面结构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周燕副研究员、申文杰研究员等与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汪跃民教授、丹麦托普索公司Jens Sehested博士等合作,在铜催化剂活性位原子结构及反应机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催化》上。  Cu/CeO2催化剂在水气变换、合成甲醇等

采用大化所技术的苏焦焦炉烟气脱硝装置全面运行

  近日,采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高效低温脱硝技术的江苏沂州煤焦化有限公司1#、2#、4#焦炉烟气脱硝装置相继投入运行,至此该公司焦炉烟气已全部实现脱硝。  2015年,大连化物所与江苏爱尔沃特环保设备工程有限公司、江苏沂州煤焦化有限公司三方联合,采用王树东、程昊研究团队开发的低温脱硝催化剂

中科院大化所催化合成氨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8月23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陈萍研究员和郭建平博士带领复合氢化物材料化学研究团队在催化合成氨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提出了“双活性中心”这一催化剂设计理论,并由此开发了过渡金属-氢化锂复合催化剂体系,实现了氨的低温催化合成。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化学》杂志上。   过渡金属上氨的催化合成是多相

大化所太阳能光化学电能储存与转化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及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太阳能研究部李灿院士、施晶莹副研究员与燃料电池研究部陈剑研究员合作,在太阳能光-化学转化和电化学储能交叉领域取得进展,设计构筑了基于双硅光电极的光电化学(PEC)体系用于高效催化转化氧化还原电对物种,成功实现了利用太阳光自驱动水溶液体系液流电池的充

大化所《催化学报》和《能源化学》双双首次进入一区

  近日,中科院期刊分区在线平台公布了2019年最新数据,我所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催化学报》,英文刊)和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能源化学》,英文刊)分别首次进入工程技术类一区和化学类一区。2019年,国内外共有126本期刊

大化所实现了功能多样的亚胺内盐底物的碳氢键活化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兴伟研究员带领的科研团队(02T3组)在过渡金属(Rh(III))催化的亚胺内盐分子的碳氢键活化-氧化偶联反应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短通讯的形式在线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杂志上。  金属催化的C-H键的活化是有效构建C-C,C-N,C-O等

大化所推出世界首台深紫外拉曼光谱仪

大连化物所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子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5月17日,由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承担的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深紫外固态激光源前沿装备研制项目”子项目——“深紫外拉曼光谱仪研制”和“深紫外激光光发射电子显微镜(PEEM)的研制”项目顺利通过中国科学院计划财务局主持的项目验收。验收委员会由

中科院大化所研究揭示金属—分子筛类酶催化特性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刘中民院士和研究员魏迎旭团队,与研究员肖建平团队合作,在金属—分子筛局域结构和微环境在烷烃脱氢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 将金属引入到分子筛中,可以实现多种催化反应,如脱氢、加氢和氧化等。在某些反应中,分子筛不仅能够提供活性

大化所理化测试中心通过实验室资质认定复查评审

  12月15日至16日,受国家认监委委派,中科院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组一行3人对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理化测试中心进行了实验室资质认定(计量认证)复查评审。   在两天的评审中,评审组检查了理化测试中心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检测仪器设备,抽查了对外出具的检测报告,对仪器设备的检定和量值溯源等情况进行了核

中科院批准依托大化所筹建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

  近日,中国科学院发布《关于批准筹建深海技术等6个创新研究院的通知》,批准依托我所筹建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筹建期自2017年8月至2019年12月,由所长刘中民担任筹建工作组组长。通知要求创新研究院按照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和《关于近期深入推进研究所分类改革的实施意见》,紧密结合国家实验室建设及北

大化所等在纳米催化的形貌效应研究中获新进展

  纳米催化的形貌效应研究  日前,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反应化学研究组(501组)申文杰研究员等与中国科学院沈阳金属所苏党生研究员合作,在氧化铁纳米材料的形貌效应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最新研究成果以通讯形式在线发表在Angew. Chem. Int. Ed.上。   该

Nat-Commun:药物如何最大化地降低化疗所产生的副作用?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苏黎世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确定了一种特殊受体的三维结构,该受体或会促进因癌症化疗所引发的恶心和呕吐反应,文章中,研究人员首次揭示了某些药物减缓疗法副作用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结果有望帮助研究人员开发有效治疗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