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忠和:人文精神是科普的“灵魂”

科学知识是科普的骨架,而人文精神是科普的“灵魂”。我建议科普工作者不断加强自身人文素养,将科普放在宏观的人文历史环境中进行阐释,在科普活动中更加重视科学精神、科学文化的宣传普及,让科普更加生动有趣、更加有吸引力。今年全国两会上,科普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我国首位“太空教师”王亚平委员提出,要多用新方法、新技术,让科普工作从说教式向体验式转变;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孙宝国委员呼吁,加强食品安全与健康科普宣传;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副馆长郭进代表建议,加大对博物馆科普教育支持力度;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周忠和委员建议,积极推动科技界和影视界建立直接联系,科技工作者可结合科学研究经历,为影视界提供创作选题思路和创作素材,为新的科幻IP打造提供参考……近年来,科普的重要性得到社会广泛认同。2022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阅读全文

周忠和:人文精神是科普的“灵魂”

科学知识是科普的骨架,而人文精神是科普的“灵魂”。我建议科普工作者不断加强自身人文素养,将科普放在宏观的人文历史环境中进行阐释,在科普活动中更加重视科学精神、科学文化的宣传普及,让科普更加生动有趣、更加有吸引力。今年全国两会上,科普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我国首位“太空教师”王亚平委员提出,要多用新

周忠和委员:持续推动大科普格局建设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013.shtm 记者踏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的办公室时,看到他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摞少儿科普丛书。这套丛书刚出版不久,由他担任主编。 “请他们‘带头做科普’

周忠和:望科学基金加大对科普投入

周忠和院士   希望科学基金能加大科普基金的投入。国外申请科学基金时,有些会明确要求有一定的比例用于公众普及与教育。我想这是可行的,我总认为科学家有做好科普的有利条件,因为你站在科学的最前沿,你掌握的是最准确的科学知识。   一向与媒体交好的古生物学家周忠和,近来面对采访却是

中科院院士周忠和:我做科普的“功利心”

   “做科普,我还是有些比较功利的想法的。”说起做科学普及工作,中科院院士、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周忠和坦率地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  “我做科普也是希望能够推动学科发展,让更多人了解这个学科,促进学科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力。”周忠和说,这是他做科普的“小算盘”,也是自己这样

周忠和院士谈科研人员做科普:“四不”窘态怎么破?

   “不愿、不屑、不敢、不擅长。”9月28日举行的第二十七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在主旨报告中总结当前科研人员做科普存在的“四不”窘态。  他呼吁广大科研人员积极投身科普,为推动科学文化建设与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贡献力量。“由于各种各样的顾忌导致科技界不敢发声,你不敢发声自然就有人

周忠和:守住科研“桃花源”

  当前科研的“桃花源”同时面临来自社会与科学界内部的许多冲击。少一点功利主义的思想,坚守对科学最初的憧憬与好奇心才是根本。  对周忠和来说,有稳定的经费支持,潜心研究感兴趣的问题,心无旁骛地做好科学与科普工作,这就是科研的“桃花源”。  周忠和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科院古脊椎动物

周忠和院士解读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

在基础研究领域,包括一些应用科技领域,要尊重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允许科学家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不要以出成果的名义干涉科学家的研究,不要用死板的制度约束科学家的研究活动。很多科学研究要着眼长远,不能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为建

周忠和院士:古生物研究队伍要少而精

工作人员在修复恐龙化石。资料图片科研人员在广西洞穴中挖掘化石。资料图片  【关注“濒危学科”】  开栏的话  在自然科学领域,也会有一些濒危的“大熊猫学科”。其中有学科自身发展规律和社会需求变化的原因,也有公众对学科的误解、制度设计得不合理造成的影响。本版今起开设《关注“濒危学科”》栏目,选取一些有

周忠和任中科院古脊椎所所长

  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网站消息:8月23日,中科院古脊椎所完成所长换届,担任古脊椎所所长。   周忠和,出生于江苏省江都市。1986年获南京大学理学学士学位。1989年获中科院研究生院硕士学位。1999年获美国堪萨斯大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

周忠和院士:古生物研究队伍要少而精

  工作人员在修复恐龙化石。资料图片  科研人员在广西洞穴中挖掘化石。资料图片  【关注“濒危学科”】  开栏的话  在自然科学领域,也会有一些濒危的“大熊猫学科”。其中有学科自身发展规律和社会需求变化的原因,也有公众对学科的误解、制度设计得不合理造成的影响。本版今起开设《关注“濒危学科”》栏目,选

周忠和院士:功利主义让我们远离了科学精神

最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出的一封公开信在科技界引起广泛关注,这份声明谈及的“优青”“杰青”等人才项目被异化使用的问题正是近年来备受争议的人才“帽子”问题。 实际上,“帽子”压倒一切,西部科研人才大量外流,评价体系不客观等都被认为是科技界面临的“大问题”。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古生物学家周

周忠和蒲慕明:伦理建设应与科学发展齐头并进

  随着中国学术论文数量快速上涨,学术不端事件也逐渐增加,生物医学领域尤甚。最轰动的一起发生在2017年4月,《肿瘤生物学》撤销了107篇中国论文,大部分理由是同行评审环节作假。科技部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对该事件作出严厉回应:对于此次事件涉及的所有单位,不论以何种形式,只要参与了学术造假,都将采取严厉

周忠和院士:功利主义让我们远离了科学精神

   最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出的一封公开信在科技界引起广泛关注,这份声明谈及的“优青”“杰青”等人才项目被异化使用的问题正是近年来备受争议的人才“帽子”问题。  实际上,“帽子”压倒一切,西部科研人才大量外流,评价体系不客观等都被认为是科技界面临的“大问题”。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古生物学家周忠

“万人计划”领军人物周忠和:三说“运气”

  周忠和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的领军人物了。   他与很多科学家不同,在讲述自己团队从事的科研工作时,他三次用了“运气”一词。他是中科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下称古脊椎所)所长。到了这个层次,还有几个人愿意说自己取得的成绩是“幸运”的结果?   一说运气。

周忠和:今天的科学共同体有怎样的社会责任

20世纪以来,科学的发展极大推动了社会进步,科学活动的组织与形式都发生了很大改变,科学与社会的联系更加紧密,科学家的社会责任也在不断增加。科学家发挥社会责任可以通过两个方面:一是作为科学家个人;二是通过所在的科学家群体,即科学共同体。  想讲一讲科学共同体的社会责任:伴随科学的不断进步,科学共同体的

“万人计划”周忠和:一石一世界

周忠和  周忠和属龙,他所从事的行当也与他的属相一样,古老而又神秘。   世界知名古鸟类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科技部“973”项目首席科学家……科学界不断将一个个光环戴在这位48岁男人的头上,任谁看了,都不免要羡慕一番。   可他

全国各地科普日和“双创”周活动丰富多彩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9/388505.shtm   河南本土黑科技惊艳科普日 本报讯 “我们的这个设备可以把声音拍下来。”在9月16日举办的河南省全国科普日的河南主会场,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副教授李磊介绍说,“这种声

科技周:再现科普盛宴-助力科技创新

  5月20日—27日,2017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主场活动在北京民族文化宫成功举办。本届科技周以“科技强国 创新圆梦”为主题,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关于“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位置”的重要指示,主场活动通过大型科普博览,

周忠和委员:中学地理课亟需升级为地球科学课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259.shtm

2018年浙江省科技(科普)活动周开幕

  5月19日上午,随着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周国辉的宣布,2018年浙江省科技(科普)活动周在浙江科技大市场正式拉开序幕。本次活动周以“科技创新 强国富民”为主题,由浙江省科技厅、省委宣传部、省科协联合主办。   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周国辉、省科技厅党组书记何杏仁、省科技厅厅长高鹰忠、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黄明辉

周忠和任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

  据中科院人教局网站通知,中科院经研究,决定:  任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任期5年);董军社、邓涛任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任期5年);免去高星的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职务(保留副局级待遇)。                 

周立伟:网络科普是一种好形式

  “网络科普很好,不用将大家集合起来,就能让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兴趣获取科学知识。”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首席专家周立伟参加了北京市“科学陪伴我成长”科普活动。在为白纸坊小学学生做科普知识讲座时,周立伟说,自己非常认可网络科普的形式。   “现在的孩子们都会上网,也都喜欢上网

全国科技活动周:中科院开门办科普

  “中科院这样的国立科研机构,公众总感觉离生活比较远,就像是阳春白雪。举办科普活动能够让大众走进科学,了解科学的最新进展。”5月19日和20日,作为全国科技活动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科院遍布全国的 90多个研究所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举办了公众科学日活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的中科院物理所科研处处

赵忠尧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展揭幕

舒歌群在致辞中指出,今年是赵忠尧先生诞辰120周年,中国科大举办学术研讨会、纪念展等系列活动,深切缅怀赵先生为中国物理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作出的不朽功绩。舒歌群回顾了赵忠尧先生的两次出国经历:第一次是1927年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深造,并最早发现正负电子对产生和湮灭过程,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观测到反物质现

开启“科普盛宴”:全国科技活动周将迎“成年礼”

  “顶天立地”展示硬科技、“可看可感”体验炫科技……记者从科技部8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第18届全国科技活动周将于5月19日在京启动,届时将为公众开启一场“科普盛宴”。   科技部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副司长唐玉立介绍,迎来“成年礼”的科技活动周,从2001年起已连续举办17届,成为公众参与度高

科普“大V”邀你“云逛”2023年北京科技周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949.shtm5月20日—31日,以“热爱科学 崇尚科学”为主题的2023年北京科技周将于北京城市副中心举办。   ?科技V力量——北京科技周探展系列直播 主办方供图今年科技周将举行“科技V

“中医中药中国行-文化科普宣传周”即将启动

   昨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首届“中医中药中国行 文化科普宣传周”活动将于9月19日在北京启动,随后在全国各地广泛展开。   此次活动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中宣部、卫生部等共23个部委主办,是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承前启后的一次全国性活动。宣传周将作为全国中医药文化科普固定活动形

“李四光大讲堂”--周忠和院士谈“为什么还要关注古生物学”

4月22日下午,“李四光大讲堂”首场报告在北京大学图书馆科学报告厅举行。报告由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大学出版社联合举办。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周忠和应邀以“为什么还要关注古生物学”为主题作学术报告。周忠和以“研究古生物有什么用?”为切入点,系统介绍了古生物

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亮相北京科技周-科普问答轻松学知识

  水果蔬菜应如何清洗?什么是黄曲霉毒素?如何挑选口罩?……这些检测常识都与我们的衣食住行用息息相关。在5月25日的北京科技周主场活动中,首都科技条件平台检测与认证领域中心将通过互动问答活动,带您敲开检测科普知识的大门。   本场问答活动将围绕社会热点和公众生活中常见的餐桌饮食、健康养生等话题展

广州科技活动周开幕-推出逾430场科普活动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1085.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