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美就“人造生命”引发伦理担忧举行听证会

科学家在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成果本是件寻常事。 但极少有人像克雷格·文特尔这样在发表研究后需要参加国会听证会,回答议员对有关研究成果所抱有的疑问。文特尔等人造生命研究专家定于5月27日在国会就引发伦理担忧的人造生命研究作证。担忧 文特尔率领的研究小组20日在最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首次培育出由人工合成基因组控制的细胞,从而向人造生命形式迈出关键一步。 研究人员希望更好地了解驱动所有生命的基础机制并利用基因工程制造某些种类的细菌,用于生产燃油或消解毒性废物等。 规范这方面研究属于美国联邦众议院能源和商务委员会职责范围。 一些环保和伦理组织呼吁国会和联邦政府机构严格监管人造生命研究,确保用遗传工程学方法制造的生物体不会流出实验室对人类生存的环境造成无从预测的破坏。 文特尔认为不必担心他们的研究成果会危害环境,理由是一方面研究人员在培育由人工合成基因组控制的细胞时把细胞设计成离开实验室环境就无......阅读全文

科学看待生命“被制造”

人造生命单细胞制造过程示意图  5月20日,美国私立科研机构克雷格·文特尔研究所的一个科学家小组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宣告世界上首例人造生命诞生。这个被命名为“辛西娅”(意为“人造儿”)的人造细胞,是一种由人工合成的基因组所控制的单细胞生物,是地球上第一个由人类制造的能够自我复制的新物种。  “辛西娅

文特尔:越战老兵如何“制造生命”

  摘要:文特尔团队合成第一个“人造细胞”,向人造生命形式迈出了关键一步,但也有反对者认为,这或引发生物伦理和可能生物危害。  在让自己的拥趸多等待了2年之后,64岁的克雷格·文特尔(J Craig Venter),终于在上周对外界公布了让世界震惊的消息——他和他的团队实施了人造DNA激活细胞的实验

“人造生命”诞生了吗?

  “美国科学家创造出史上第一个人造生命!”这是近日很吸引眼球的一条大新闻。领导这项研究的克雷格·文特本人的说法是:“这是第一个人造细胞,是地球上第一个父母是计算机,却可以自我复制的物种。”  在媒体上推波助澜的还有一些人文学者。他们有的对此推崇备至。例如,美国一位著名生物伦理学家声称这个成就结束了

学界担忧首个人造单细胞生物双刃剑效应

  美国私立科研机构克雷格·文特尔研究所研究人员5月20日报告说,他们培育出第一个由人工合成基因组控制的细胞,从而向人造生命形式迈出了关键一步。人造生命相关技术的应用前景固然广阔,但其双刃剑效应绝不可忽视。   这些研究人员人工合成了一种名为蕈状支原体的细菌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并将其植入另一

人造生命引科学界激辩:成果重要性被指夸大

科学怪兽克莱格・文特尔       美国科学家克莱格・文特尔20日宣布成功制造出人造细胞“辛西娅”之后,引起全世界的震动。文特尔这个极具争议性的人物也再次来到媒体的聚光灯前。有评论说,如果能够引

解码生命

  文特尔创造了一个由DNA驱动的世界 —— 英国广播公司   克莱格•文特尔,1946年出生于美国盐湖城。   少年时的文特尔学习成绩很差,甚至几度面临退学。   带着这样的理想,越战爆发后,文特尔加入美国海军。但分配给他的岗位是医护兵。每天,目睹着自己的同龄人受伤,死去,文特尔开始重新评价生命存

科学家首例人造生命惹伦理风险争议

  5月20日,美国科学家宣布,他们在创造人工合成生命的道路上又迈进了一步,世界首例 “人造生命”,即完全由人造基因控制的单细胞细菌诞生。他们将它命名为“人造儿”。该项实验表明,新的生命体不一定要通过“进化”来完成,也可以在实验室里“被创造”。消息传出,立即引起

“发酵农业”或将解决人类温饱问题

  6月3日,在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举行的“绿螺讲堂·新问题沙龙”上,中科院院士、华大基因研究院理事长杨焕明表示,“发酵农业”未来或将解决人类的温饱问题。  杨焕明说,所谓“发酵农业”,即利用合成基因组学技术,在发酵罐里合成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以及各种蔬菜,使农业不再靠天吃饭,给酵母喂

"人造生命"迈出关键一步 学界担忧双刃剑效应

  内容摘要: 美国一个研究小组20日报告说,他们合成了一个人工基因组,并用它使一个被掏空的单细胞细菌“起死回生”。显微镜下的人造生命   美国一个研究小组20日报告说,他们合成了一个人工基因组,并用它使一个被掏空的单细胞细菌“起死回生”。  “父母是电脑”  研究人员表示,这是第一个完全

合成生物学的现实挑战

合成生物学标志性人物克雷格·文特尔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人们似乎正走在成为“造物主”的康庄大道上。   如今的合成生物学正成为各国争抢的科技高地。去年11月,英国政府宣布,将向相关研究机构提供2000万英镑资金,发展合成生物学技术,鼓励合成生物学技术商业化。今年2月,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

王小理:新一轮生物科技革命的前景与忧思

  在2018年及并不遥远的未来,新一代精细化操控生物学现象的变革性工具,将开拓生物科技新领域、新空间、新疆域,其引领新一轮生物科技革命乃至更广泛范围科技革命的前景日渐明朗。  2017年,生命科学延续近年来的高速发展态势,科技政策和科研成果亮点纷呈,在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人造生命现阶段无严重影响

  能源和商业委员会主席:听证会上部分认可该技术  在本次听证会上,绝大部分的时间都用于评估合成生物学技术未来的发展和可能带来的影响。  美国众议院能源和商业委员会主席、来自加利弗尼亚州的民主党人亨利·瓦克曼斯也在听证会上发表讲话,对此技术表达了一定程度的认可。他认为:“合成生物技术可能会降低我们对

学界担忧首个人造单细胞生物的双刃剑效应

  美国私立科研机构克雷格・文特尔研究所研究人员20日报告说,他们培育出第一个由人工合成基因组控制的细胞,从而向人造生命形式迈出了关键一步。人造生命相关技术的应用前景固然广阔,但其双刃剑效应绝不可忽视。   这些研究人员人工合成了一种名为蕈状支原体的细菌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并将其植入另一个内

世界七大前沿科研遭遇伦理挑战

人兽胚胎、人造生命、基因测序、设计婴儿、换脸术、克隆人…… 人兽胚胎、基因测序、克隆人、换脸术、设计婴儿……当这一系列眼花缭乱的新名词所代表的现代生物、医学技术革命一路高歌猛进时,它也越来越多地与生命伦理这一被赋予全新内涵的古老课题狭路相逢。以下备受争议的七大前沿科研,都不同程度地遭遇伦理“瓶颈

生命秘方:科学家试图实验室培育人类精子和卵子

  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科学家试图在实验室里培育卵子和精子,未来能替代正常的人类生殖方式吗?我们暂时称他为“B.D”先生,因为他的妻子在她的不孕不育博客“射空枪”中是这样描述的。几年前,36岁的B.D先生知道自己患有精子缺乏症(azoospermatic),这意味着他的身体根本不会产生精子。  在

人造生命获重大突破 “三步走”只差最后一步

生物学家们一直期待这样的场景:在电脑上先“编程”设计某种生物,摁下“打印”键,接着按图纸生产出需要的DNA,最后植入某个细胞―――一个全新的生命便制造出来了。这个大胆的想法也许很快能成为现实。美国媒体报道说,备受关注的人造生命研究日前取得重大进展,美国生物学家克雷格?文特尔领导的研究小组成功制造出了

国务院印发《生物产业发展规划》

  2012年12月29日,国务院印发《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全文如下   [国务院关于印发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发〔2012〕6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2012

把人造细胞叫“人造生命”有点过

  计算机是“人造细胞”之母   许多基因技术的研究总是伴随着伦理纷争。此次研究公布之后,也在社会上引发热议,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致信负责生物伦理问题研究的一个总统委员会时表示,需要确定这类技术的合适伦理界限,将其危害控制到最小。在各种伦理问题中,首当其冲的便是“父与母”的问题。辛西娅命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生命难造

  3月21日,一篇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的论文引起轰动:美国生物学家克雷格·文特尔花了15年时间、4000万美金,利用化学手段合成一种 DNA,并将其注入一个被“挖空”了的细胞,制造出一个新的生命体“辛西娅”。  “首例人造生命诞生”这一新闻引起公众的争议甚至恐惧。但事实上,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

追问设计婴儿:究竟是什么催生了贺建奎的科研冒险?

  基因编辑用于人类辅助生殖是科学界的禁区,这条不可随意逾越的科学伦理红线,因何被贺建奎轻飘飘跨过,把有关生命的诸多难题抛向世人。《财经》封面  与多数科研者的来路不同,贺建奎从香港大学李兆基大会堂舞台的另一侧走上前。  这是“基因编辑婴儿”消息公布后他的首秀,给第二届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这样一个鲜为

“干细胞及转化研究”等6个重点专项2018年项目申报发布

  5月22日,科技部官网发布了《关于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及转化研究等6个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的通知》,其中,“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专项、“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重点专项、“纳米科技”重点专项 与生物医学领域相关。  关于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及转化研究等6个重点专项

从人类基因组到人造生命:克雷格·文特尔领路生命科学

  5 展望  当生命科学进入后基因组时代的第10年,合成生物学也在Craig Venter等人的一个个创新与突破中走过了10个年头。今天,“人造细胞”的成功见证了合成生物学领域由无机到有机,从基因组到细胞的又一次飞越。让人不禁感叹现代生物科技的高度发达。这一研究成果与其说是人类征服自然过

对话深圳国家基因库主任王韧:基因“存读写”

  如果一定要给王韧加一个标签的话,了解他的人大多数会选“国际化”。1982年,他成为中国农科院第一批留美博士,随后历任中国农科院生物防治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英国国际生物防治所副所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国际水稻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秘书长兼任世界银行国际农业研究基金秘书处执

人造生命:迈入基因2.0时代?

  引爆生命伦理危机?  文特尔称在实验开始前他已经请教过许多伦理领域的专家,并向白宫汇报过此事。然而实验成功的消息公布后,还是招致许多人的批评,有人称无论如何人类都不可以充当“造物主”,更没有资格像“上帝”或诸神一样创造生命;更多人则担心此研究成果会被用来合成大量生化武器,造成恐怖威胁。  对于文

“人造儿”,令世界为之恐慌

  193年前,一个面目狰狞的怪物诞生在英国的一座古堡中,它是弗兰肯斯坦博士用尸块组装、并用闪电激活而成——这是雪莱夫人所著的、世界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中的场景,那个怪物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被制造的生命”。  193年后,2010年5月20日,美国的一个科学家小组在《科学》杂志上报告说,

生命秘方:科学家试图实验室培育人类精子和卵子

  北京时间9月1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科学家试图在实验室里培育卵子和精子,未来能替代正常的人类生殖方式吗?   我们暂时称他为“B.D”先生,因为他的妻子在她的不孕不育博客“射空枪”中是这样描述的。几年前,36岁的B.D先生知道自己患有精子缺乏症(azoospermatic),这意味着

“父母”是电脑 美科学家成功创造“人造生命”

  “我们将其称之为第一个人造细胞,这是真正的细胞。这是地球上第一个父母是电脑、却可以进行自我复制的物种。”  ——美国基因组学先锋  克雷格·文特尔电子显微镜下显示的人造蕈状支原体  把无生命的化学物质变成有生命的有机体,美国一个私立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已成功地做到了。 

人造生命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的三项基本要素:生命必须有一个容器;生命能进行新陈代谢;生命可以被储存和复制。在一个星期五,克雷格・文特尔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在离开实验室之前,将一百多万对人造DNA碱基对注入到山羊支原体细胞中。合成的丝状山羊支原体和野生丝状山羊支原体的表型图片示意图:酵母中人造丝状山羊支原体

周琪院士谈我国基因编辑研究的进展与挑战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近日,一些科学家在《科学》杂志上宣布,将在今年内筹资1亿美元启动“人类基因组编写计划”,目标包括合成一个完整的人类基因组。一直以来公众对基因编辑技术临床应用的技术和伦理问题还有诸多担心。本期,我们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琪谈谈我国基因编辑研究的进展与挑战,并提出政

它们,还是来了

  那个叫文特尔的人  他曾是一名成绩单上写满C和D的学生、一名厌倦越战的特种兵,也曾尝试自杀,最后他只想生活得与众不同,于是他成为了生命科学家克雷格·文特尔。  在创造出人造生命辛西娅(Synthia)之前,克雷格·文特尔(Craig Venter)最受人关注的时间是在1998年。  这一年,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