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家淮院士CellResearch亮点推荐程序性坏死重要成果

5月27日,厦门大学的韩家淮(Jiahuai Han)院士在Cell Research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Electrophysiologist shows a cation channel function of MLKL”,为我们亮点推荐了中国科学家近期发布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 程序性坏死(又称坏死性凋亡,Necroptosis)是呈现坏死细胞形态学特征的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形式。近年来,科学家们为我们提供了有关程序性坏死分子机制的许多细节,揭示了它在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功能。 细胞的程序性坏死由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家族以及Toll-like受体家族启动,并通过和受体蛋白互作的两个蛋白激酶RIP1和RIP3传递死亡信 号。2009年,北京生命科学院的王晓东实验室发现了RIP3是在细胞程序性坏死通路必不可少的信号传递蛋白。2012年,王晓东实验室再次利用精密的蛋 白分析与化学生物学手段,在发现了RIP3的特异性底物蛋白M......阅读全文

韩家淮院士Cell-Research亮点推荐程序性坏死重要成果

  5月27日,厦门大学的韩家淮(Jiahuai Han)院士在Cell Research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Electrophysiologist shows a cation channel function of MLKL”,为我们亮点推荐了中国科学家近期发布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  程序性坏

韩家淮教授最新JBC:细胞坏死关键因子

  来自厦门大学生科院,浙江大学生科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在之前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细胞坏死关键因子:蛋白激酶RIP3的作用机制——RIP3-MLKL之间的相互作用在necrosomes形成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这一点在人类和小鼠中均得到了证实。相关成果公布在JBC杂志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厦门大

韩家淮,李勤喜Cell-Rep揭示致癌代谢物的致癌新机理

  来自厦门大学生科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2-HG Inhibits Necroptosis by Stimulating DNMT1-Dependent Hypermethylation of the RIP3 Promoter”的文章,揭示了IDH1 R132突变体产生的致癌代谢物2-HG会促

厦门大学韩家淮教授获首发性研究新成果

  来自厦门大学生科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Gene Deletion of Gabarap Enhances Nlrp3 Inflammasome-Dependent Inflammatory Responses”的文章,首次针对γ-氨基丁酸A受体相关蛋白(Gabarap

林圣彩,韩家淮细胞自噬研究登国际刊物

  细胞自噬是存在于真核生物中一种高度保守的代谢过程,参与了调节细胞物质的合成,降解和重新利用之间的代谢平衡,影响参与到生物生命过程的方方面面。近期来自厦门大学的两位这一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发表了题为“Protein phosphorylation-acetylation cascade conn

记韩家淮院士:让基础研究成为创新的源动力

  韩家淮,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副校长、应激细胞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炎症反应的细胞信号转导网络与肿瘤的关系“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在近些年的研究中,两个重要科研成果奠定了韩家淮课题组在生物学界的地位:一是在世界上率先发现p38通路在炎症反应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二是第一个发现“RIP

NIBS、北大《Cell-Research》新文章

  2014年10月14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NIBS)、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大-清华生命科学中心等处的研究人员在国际学术期刊《Cell Research》以“Postzygotic single-nucleotide mosaicisms in whole-genome s

北大Cell-Research发表CRISPR新成果

  线粒体是细胞内的能源工厂,负责为细胞提供必要能源。线粒体未折叠蛋白质反应(UPRmt)是一种保护性程序,可以修复线粒体的功能障碍。神经元在UPRmt的系统性调节中起到了核心作用,但人们还不清楚神经系统感知线粒体压力在远端组织诱导UPRmt的具体机制。  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在Cell Rese

厦大韩家淮教授PLoS发现病毒复制关键因子

  来自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pelo Is Required for High Efficiency Viral Replication ”的文章,通过遗传筛选,发现pelo基因的缺失能令果蝇对果蝇C病毒的感染产生更强抵抗性,从而证实了

Cell-Research发现“勤能补拙”的生物机制

研究人员利用胚后敲除Mettl3(m6A甲基转移酶)的小鼠模型系统研究了m6A修饰在成体动物高级神经系统中的功能,发现了“勤能补拙”的生物机制。长时记忆的形成是哺乳动物适应环境变化,智力发展所必需的,对于人类社会活动尤其重要。虽然以往研究已经揭示了一些与记忆形成相关的基因,但关于记忆形成效率的调控因

清华院士《Cell-Research》发表新成果

  2014年10月21日,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华中农业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在国际学术期刊《Cell Research》以“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the negative regulation of BRI1 signaling by BRI1-interacting pr

厦大科学家Nature子刊等多篇文章获免疫与癌症研究新进展

  生物通报道:厦门大学的韩家淮教授是先天性免疫信号传导领域的世界知名学者,是p38这个进化上保守的应激信号通道的发现者和权威,在细胞坏死的研究上也有引导性工作。近期其研究组与清华大学等处合作,分别获得了p38α在树突状细胞抗原交叉递呈中重要作用,以及miRNA与肠癌相关性的最新进展。  第一篇文章

清华院士Cell-Research发表重要研究成果

  Ca2+/钙调蛋白依赖的蛋白磷酸酶calcineurin(CN),是由一个催化亚基A和一个调控亚基B组成的异源二聚体。CN在多种细胞过程中起到了关键功能,比如心肌肥厚和T细胞激活。不过CNA调控区域的大部分结构还有待确定,CN活性的调控机制也存在相当大的争议。  清华大学的研究团队日前获得了全长

武汉病毒所Cell-Research发表研究新成果

  Toll样受体在先天免疫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Toll样受体3(TLR3)可以识别病毒dsRNA,诱导机体生产干扰素(IFN)和促炎症细胞因子,激活先天抗病毒应答。  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对这一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通过表达克隆筛选发现,在先天抗病毒应答中RNA结合蛋白Mex3B是TL

韩敬东课题组研究成果在《Genome-Research》发表

  近日,国际基因组研究权威期刊《Genome Research》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计算生物学研究所、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和清华大学等处的最新研究论文“Single-cell-level spatial gene expression in the embryonic n

厦大韩家淮院士权威期刊发布miRNA研究重要发现

  来自厦门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ROCK抑制剂可通过提高PAIP2表达促进靶mRNAs脱腺苷化来增强microRNA的功能。这一研究发现发布在7月17日的Nucl. Acids Res期刊上。 中科院院士、厦门大学的韩家淮(Jiahuai Han)教授及东京大学的助理教授Motoyuk

Cell-Research:吃瓜果治癌症,不是白日梦!

  近日,国际生物学期刊Cell Research在线刊登了美国南加州大学研究人员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他们应用植物miRNA能够被哺乳动物消化道细胞消化吸收,进入组织发挥基因调控这一发现,开发了一种口服miRNA混合剂给药系统,并通过动物实验证明口服肿瘤抑制性miRNA能够有效抑制肿瘤生长。  mi

曹雪涛院士Cell-Research发布免疫新成果

  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二军医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Siglec1通过泛素连接酶TRIM27诱导TBK1降解抑制了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这一研究发现发布在9月11日的《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杂志上。 我国著名的免疫学家曹雪涛(Xuetao Cao)院士是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曹雪涛现任

同济大学《Cell-Research》解析病理性心脏肥大

  2014年7月15日,国际学术期刊《Cell Research》在线发表了同济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Tom70 serves as a molecular switch to determine pathological cardiac hypertrophy”,该研究指出, Tom70(线粒

上海生科院Cell-Research发表代谢研究新发现

  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发现,除去肝脏的Med23可通过调控FOXO1活性改善葡萄糖和脂类代谢。研究结果发表在9月16日的《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杂志上。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的王纲(Gang Wang)研究员是这篇论文的通讯作

李劲松课题组Cell-Research发表新成果

  哺乳动物单倍体胚胎干细胞(haESC)具有与正常胚胎干细胞类似的特性,可以在体外无限增殖,也能生成多种类型的细胞。不过这些细胞只含有一套染色体,这种单倍体特性使它们成为了研究隐性基因功能的理想模型。单倍体胚胎干细胞主要分为孤雌单倍体胚胎干细胞(PG-haESC)和孤雄单倍体胚胎干细胞(AG-ha

朱健康院士Cell-Research发布表观遗传新发现

  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美国普渡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拟南芥中揭示出了Dicer非依赖性的RNA介导的DNA甲基化机制(RdDM)。这一重要的研究发现发布在12月8日的《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杂志上。  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朱健康(Jian-K

Cell-Research影响因子8.151-核心期刊排名第14

  根据近日发布的2009年度期刊引证报告,Cell Research(中文刊名《细胞研究》)影响因子为8.151,在国际细胞生物学领域发表原创论文的147种核心期刊中排名第14位,并连续5年在中国科技期刊中排名第一。   影响因子是期刊定量评价的重要工具。自1975年开始,美国科学

Cell-Research:谷氨酰胺对癌细胞的新作用

  来自清华大学的施一公教授研究组发表了题为“A proposed role for glutamine in cancer cell growth through acid resistance”的文章,围绕谷氨酰胺在癌细胞中的作用,提出了不同于经典观点的新见解,指出谷氨酰胺在肿瘤细胞中的

Cell-Res报道韩春雨基因编辑新技术有效

  2016年,生命科学界的一个热门人物,当属河北科技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生命科学系副教授韩春雨。在今年的5月份,他作为通讯作者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Biotechnology》提出一种新的基因编辑技术——NgAgo-gDNA,向当前最火热的“第三代”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发起

Cell-Research:分子学证据揭示高盐饮食导致细胞炎症

  长期的高盐饮食习惯可能会诱发一些慢性疾病,例如心血管疾病、二型糖尿病和自身免疫病等。这些疾病都与免疫系统的功能缺陷存在千丝万缕的关联,但是,高盐饮食是如何影响免疫系统从而诱发这些疾病的呢?中科院营养研究科学所研究院段胜仲领导的一个课题组发现,高盐环境会导致巨噬细胞中的炎症因子水平增加,而细胞的抗

我科学家《Cell-Research》揭示遗传性耳聋原因

  近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美国爱默里大学、华大基因和复旦大学的研究人员,以“Letter to the Editor”的形式在知名期刊《Cell Research》发表了关于显性耳聋甲营养不良综合征的最新研究成果,文章题为“De novo mutation in ATP6V1B2 impair

北大邓宏魁《Cell-Research》干细胞研究新进展

  2014年9月5日,北京大学、军事医学科学院、华大基因、中日友好医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在国际学术期刊《Cell Research》以“Systematically labeling developmental stage-specific genes for the study of pancrea

生物物理所973项目发表Cell-Research文章

  8月4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张凯组和赵永芳组合作在Cell Research 发表了题为Substrate-bound structure of the E. coli multidrug resistance transporter MdfA 的研究成果。  细菌的药物抗性是当今全球面临

Cell-Research:一类全新植物异染色质蛋白

  研究人员发现一类植物特有的新型组蛋白甲基化阅读器ADCP1,并确定其为动物HP1(Heterochromatin Protein 1,异染色质蛋白1)功能同源蛋白,揭示出其在植物异染色质维持和转座子元件沉默中的作用,彰显了不同生命界中表观机制的复杂性和保守性。  2018年11月13日,清华-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