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探明新型耐药基因mcr流行和传播特征

近日,江苏省动物重要疫病与人兽共患病协同创新中心、扬州大学兽医学院教授王志强研究团队与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在《感染杂志》(Journal of Infection)发表了最新研究论文。该研究调查了2014年~2017年间多粘菌素耐药基因mcr在四川省临床沙门氏菌株中的流行特征,以及全球mcr-1阳性沙门氏菌的基因组学特征,发现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单项变体S. 4,[5],12:i:-为mcr-1基因流行的优势血清型。 细菌耐药性问题是威胁全球的公共卫生和生物安全问题,长久以来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畜禽健康。沙门氏菌是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对畜禽健康和食品安全构成重要威胁。多粘菌素被认为是治疗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然而,多粘菌素耐药基因mcr在沙门氏菌中的出现,给临床治疗带来了进一步的挑战。了解并探明新型耐药基因mcr在重要病原菌如沙门氏菌中的全球流行和传播特征,对预防耐药菌的发生和遏制mcr基因的传播具......阅读全文

研究探明新型耐药基因mcr流行和传播特征

近日,江苏省动物重要疫病与人兽共患病协同创新中心、扬州大学兽医学院教授王志强研究团队与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在《感染杂志》(Journal of Infection)发表了最新研究论文。该研究调查了2014年~2017年间多粘菌素耐药基因mcr在四川省临床沙门氏菌株中的流行特征,以及全球mcr

微生物所多粘菌素耐药基因mcr1的比较基因组研究获进展

  12月17日,国际学术期刊《柳叶刀感染性疾病》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病原室研究员朱宝利课题组对多粘菌素耐药基因mcr-1的比较基因组分析通讯文章。  11月18日,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刘健华和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沈建忠领导的团队在《柳叶刀感染性疾病》杂志发表文章,在动物和住院患者中发现多粘

微生物所多粘菌素耐药基因mcr1的比较基因组研究获进展

  12月17日,国际学术期刊《柳叶刀感染性疾病》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病原室研究员朱宝利课题组对多粘菌素耐药基因mcr-1的比较基因组分析通讯文章。  11月18日,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刘健华和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沈建忠领导的团队在《柳叶刀感染性疾病》杂志发表文章,在动物和住院患者中发现多粘

不只是病人,健康人也可“携带”“传播”耐药基因!

  中国研究人员发布最新报告称,在健康人中发现可抵抗多粘菌素的超级耐药基因mcr-1变体,而多粘菌素被视为抗生素中“最后一道防线”。这一发现意味着健康人能在不被觉察的情况下传播超级耐药基因,提示健康人中的耐药基因携带情况值得关注。  这项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的美国《抗微生物制剂与化学疗法》月刊上。论文

专家解析耐药基因是否会冲破“最后防线”

   日前,《柳叶刀—感染性疾病》杂志在线发表了中科院微生物所朱宝利等对多粘菌素耐药基因mcr-1的比较基因组分析文章。研究指出,mcr-1基因或已通过食物链传播到中国健康人的肠道细菌中,亟须引起关注。  “由于多粘菌素对多种耐药细菌治疗的有效性,它被认为是对抗耐药细菌的‘最后防线’。”该文章第一作

重点实验室与中国农大联合在Nature-Microbiology发表论文

  2017年2月7日,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沈建忠院士耐药性研究团队在我中心卫生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吴永宁研究员的参与下,在著名期刊《Nature Microbiology》上在线发表题为“Comprehensive resistome analysis reveals the prevalence

临床“最后一线”药物多粘菌素耐药研究获新进展

  2017年1月28日,国际顶级期刊《柳叶刀感染性疾病》(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杂志在线发表了由中国农业大学汪洋、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田国宝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张嵘等关于多粘菌素耐药机制MCR-1分子流行病学、临床感染和定植风险因素评估的研究论文。该论文通讯作

三高校《柳叶刀感染性疾病》发表细菌耐药最新研究成果

  2017年1月28日,国际顶级期刊《柳叶刀感染性疾病》杂志(2015年影响因子21.372)在线发表了一篇由中国农业大学、中山大学和浙江大学等单位合作的关于多粘菌素耐药机制MCR-1分子流行病学、临床感染和定植风险因素评估的研究论文。该论文通讯作者中国农业大学沈建忠院士认为:该研究成果使人们对M

全球农场动物中对粘菌素耐药性的出现令科学家大为惊奇

   18个月前,一种对粘菌素(被称为“最后一道抗生素防线”)产生抗药性的基因出现在中国猪携带的细菌中。自此以后,这种名为mcr-1的耐药基因以惊人的速度在世界各地被发现。  在日前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市举行的美国微生物学会(ASM)会议上,若干报告均指向了这一点。  在一些地方,几乎全部农场

粘菌素产生耐药性的沙门氏菌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Journal of Medical Microbiolog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对美国一名患者机体的样本进行研究,发现了一种能让沙门氏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特殊基因,相关研究结果首次表明,mcr-3.1基因已经从亚洲传入了美国。图片来源:

中国科学家发现新耐药基因,直逼抗生素最后一道防线

  20世纪20年代开始,包括青霉素、链霉素在内的多种天然抗生素相继被发现,由此打开了抗生素时代,让人类与致病细菌之间的抗争得以保持优势。但是,随着抗生素的使用,抗药性问题却日益凸显。随机变异的耐药性细菌被筛选并富集,抗生素的滥用等等原因,使得一代代抗生素药物威力减弱、甚至失效。生物医学家们从未间断

抗生素滥用导致耐药性基因层出不穷

  抗生素的出现,拯救了无数生命。但是细菌对于抗生素产生的耐药性问题也逐年加重,新药研发的速度远跟不上细菌耐药出现的速度。  多年来,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多种耐药性基因开始在全球蔓延。一旦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其它类似的肠道栖息生物产生耐药性,那么对革兰氏阴性菌有很强杀菌作用的多粘菌素

华南农大抗生素耐药性研究刊登Lacent

  根据最近在《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发表的一项新研究表明,一个新的基因(MCR-1)——可使细菌对多粘菌素(polymyxins,我们剩下的最后一道抗菌防御)产生高度耐药性,广泛存在于取自中国南方的猪和患者的肠杆菌科细菌中,包括具有流行可能性的菌株。  MCR-1被

完全不怕抗生素?“超级细菌”没那么猛

   所谓的“超级细菌”再次挑动公众神经,传播过程中其严重程度也被无端夸大。近日,一则关于“超级细菌”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消息称,中国研究人员在从人体内采集的细菌中,发现了一种能对终极抗生素产生强耐药性的MCR-1基因。有舆论称,MCR-1基因的出现,意味着人类所用抗生素中的“最后一道防线”有被攻破

华南农大抗生素耐药性研究刊登Lacent

  根据最近在《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发表的一项新研究表明,一个新的基因(MCR-1)——可使细菌对多粘菌素(polymyxins,我们剩下的最后一道抗菌防御)产生高度耐药性,广泛存在于取自中国南方的猪和患者的肠杆菌科细菌中,包括具有流行可能性的菌株。延伸阅读:耐抗生

中国新“超级细菌”基因追踪:能抗“最强抗生素”

  近日,一则关于“超级细菌”的新闻引起了人们的恐慌。据英国媒体报道,中国研究人员在从人体内采集的细菌中,发现了一种能对终极抗生素产生强耐药性的新基因。这种名为mcr-1的基因,被认为已经具有在细菌种群间传播和变化的高传染性,可能蔓延、威胁全球,而我国已有人曾受感染。  11月23日,其主要研究者中

华南农大抗生素耐药性研究刊登Lacent

  根据最近在《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发表的一项新研究表明,一个新的基因(MCR-1)――可使细菌对多粘菌素(polymyxins,我们剩下的最后一道抗菌防御)产生高度耐药性,广泛存在于取自中国南方的猪和患者的肠杆菌科细菌中,包括具有流行可能性的菌株。延伸阅读:耐抗生

“超级细菌”的耐药性基因可遗传

  德国科学家日前发布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让细菌具有耐药性的基因不仅能够跨越不同物种传播,还能通过接触染色体而遗传。   以某些大肠杆菌为代表的革兰氏阴性菌已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目前,多粘菌素是对抗耐药性细菌的最后一道防线,但是一个名为MCR-1的基因会让细菌对多粘菌素也产生耐药性,变成“超级细

我国科学家在细菌耐药性研究领域取得新发现

  近日,华南农业大学刘雅红教授团队在持续的耐药性监测中分离到一株同时耐受碳青霉烯类和粘菌素抗生素的“超级细菌”,介导这两类药物的耐药基因位于可转移的质粒上,并且可以高效地转移给其他的菌株,如果该质粒转移给临床致病菌,将会给人医临床的治疗带来巨大的挑战。相关研究成果近日以“Co-transfer o

科学家在中国发现了可转移型抗生素抗性基因

  全球范围内,志贺氏菌(Shigella)是引发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多粘菌素类药物作为临床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其耐药性问题受到了极大重视。mcr-1基因可以介导细菌对多粘菌素类药物的抗性在不同类型肠道菌之间的水平转移。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从环境与临床中分离并检测了超过2000株志贺

我科学家揭示耐药基因如何污染人类食物链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院长沈建忠领衔的耐药性研究团队,2月6日在《自然-微生物学》发表论文,首次揭示了泛耐药基因blaNDM和mcr-1在家禽产业链及家禽养殖环境中的传播规律。该研究为了解耐药基因如何进入并污染人类食物供应链带来新见解,或有助于帮助人们制订出新策略,以减少这些基

养殖业中的抗生素何去何从?沈建忠院士答问

  日前,一篇发表在《自然-微生物学》杂志上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关注:一种“超级耐药基因” mcr-1能够在家禽养殖环境中产生,并伴随整条产业链,从上游种鸡场一路传播到销售点。人们从超市货架上采购肥鸡肥鸭的时候,一些携带耐药基因的细菌也许正悄然逼近。  研究显示,在禽畜饲料中大量添加多肽类黏菌素是m

华南农业大学第一单位发表Nature子刊文章

  生物通报道:华南农业大学,国家兽医微生物耐药性风险评估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持续的耐药性监测过程中,从动物身上分离出对碳青霉烯和粘菌素同时耐药的大肠杆菌,并在该菌株中发现两个耐药基因,进而提出了杂合质粒形成模型,揭示了细菌在进化过程中可以通过质粒的融合和重组形成多重耐药质粒。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

抗生素耐受基因肆虐全球,人类最后的防线或许不保

  粘菌素被称为抗生素界“最后一道防线”,几乎对所有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有灭杀作用。早在上世纪50年代,粘菌素就开始使用,由于其对肾脏的毒害作用而被叫停,但在农业养殖业中仍被广泛应用,中国就是最大使用国之一。  本文转自DeepTech深科技  近年来,抗生素滥用、耐药菌株一直是医学界的热门话题,就在上

寻找疟原虫耐药基因

  对疟原虫(malaria parasites)进行的全基因组测序研究(Whole-genome sequencing)发现了与疟原虫对青蒿素类抗疟药(artemisinin-based drug)耐药机制有关的基因组位点。这一发现有助于科学家们发现疟原虫的耐药机制,以及这种耐药机制的传播

抗生素之路还能走多远

  当法国医科学生欧尼斯特·杜彻斯尼和英国生物化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相继在1897年和1928年从霉菌中分离出了第一例抗生素——青霉素时,他们恐怕想象不到,在几个世纪之后,这个重大的发现会对人类和一些动物造成严重威胁。  近期,英国政府发布报告称,预计从现在起到2050年,每年将有1000万人死于

在一种食源性病原体沙门氏菌的基因组中发现了mcr9

  康奈尔大学的食品科学家们发现了mcr-9,这是一种新的隐形跳跃基因,具有恶魔般的强大功能,可抵抗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最后抗生素之一。  当所有其他抗感染选项用尽时,医生会使用抗生素粘菌素。但是,全球范围内出现了对粘菌素的抵抗,威胁到其疗效。  “这种最后的抗生素被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指定为最优先的抗生

中农大发表Natur子刊文章警示抗生素滥用问题

  2013年,8名中国和美国科学家在PNAS上发表过一篇研究报告,在三家中国商业养猪场中的粪肥里发现了149种“独特”的抗生素耐药基因。此后2015年,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周颖副教授课题组历经1年,通过对上海、江苏和浙江的一千多名8到11岁的学校儿童人群尿中抗生素的生物监测证实,近六成检出1种抗生

Nature:寻找疟原虫耐药基因

  对疟原虫(malaria parasites)进行的全基因组测序研究(Whole-genome sequencing)发现了与疟原虫对青蒿素类抗疟药(artemisinin-based drug)耐药机制有关的基因组位点。这一发现有助于科学家们发现疟原虫的耐药机制,以及这种耐药机制的传播

可怕的超级耐药病菌来了,谁之过

  自从上世纪30年代科学家发现了青霉素,人类便开启了使用抗生素的时代。抗生素帮助人类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缓解了细菌感染带来的威胁。  然而,随着细菌与抗生素接触频率增加,前者对后者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致使抗生素对耐药菌的疗效降低或无效,进而产生了耐药细菌。但是,近年来,不断有研究显示,人体内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