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染色体基因定位实验

实验方法原理 基因是由平均1000~3000核苷酸组成的序列,在光学显微镜下是难以识别的。为显示染色体上特定基因必须具备以下三个重要条件:1. 需要具有能与目的基因相特异接合(互补)的核苷酸序列即探针(Probe);2. 需要有能与探针相结合的标记物(常用同位素和荧光素);3. 制备出良好的染色体标本。在进行定位时,首先要使标记物与探针相接合(Lable:标记),形成探针/标记物复合物,然后再使复合物与染色体DNA 进行杂交(Hybridization)。所谓杂交,即两条来源不同的单链DNA能互补形成双链DNA的过程。在一般情况下,染色体上被定位的目的基因和探针都是双链状态的DNA,两者杂交只有在解链状态下,即都变成单链时才能发生。温度是使双链DNA解链的条件,在80 ℃温度下DNA即发生解链(变性)。因此当把染色体与探针置于同温条件下,两者便同时解链成为单链DNA;当温度下降......阅读全文

染色体显微切割及新进展

提要 染色体显微切割技术是细胞遗传学与分子遗传学相结合的一项桥梁技术。近年来,该技术在同源基因的定位和克隆的价值深受关注。本文结合显微切割的经验,对其应用和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全序列分析,需要构建基因高

定位候选克隆

当前,人类基因组研究的重心正在由“结构”向“功能”转移,一个以基因组功能研究为主要内容的所谓“后基因组时代”(post-genomics),也即功能基因组(functional genomics)时代,即将到来。如何获取基因的功能信息,即与人类重大疾病和重要生理功能相关的基因信息,就摆在了我们面前。

隐球菌病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一、核酸提取技术的改进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前提是取得高数量和高质量的核酸,即DNA和RNA。由于隐球菌细胞壁外有一层厚厚的荚膜,为破除真菌细胞壁造成很大困难。可靠地提取隐球菌DNA的方法建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研究者先后建立了玻璃珠方法、超声粉碎、液氮冷冻研磨等破壁技术。后来,发展酶学方法取代物

生物信息学应用:序列分析,电子克隆等初探

生物信息学可指利用信息技术管理和分析生物学数据。这就意味着生物信息学所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从人工智能、机器人一直到基因组(genome)分析。就基因组分析这一角度来看,生物信息学主要是指核酸和蛋白质序列数据的计算机处理和分析。近年来,蛋白质结构数据的快速增长,使蛋白质三维结构的处理分析也归入到生物信

转基因植物的分子检测与鉴定方法(四)

4.2 试纸条技术与ELISA原理相似,不同之处是以硝化纤维膜代替聚苯乙烯反应板为固相载体。先将特异性抗体吸附在膜上,将膜放入混有样品的溶液中,蛋白质随着液相扩散,遇到抗体,发生抗原-抗体反应,通过阴性对照筛选阳性结果,并给出转基因成份含量的大致范围。试纸条方法是一种快速简便的定性检测方法,将试纸条

基因的连锁交换和基因定位(表)

一、实验目的 观察玉米籽粒性状间的连锁遗传现象;理解连锁和交换的原理;掌握测定基因间交换值和基因定位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两非等位基因(如AB或ab),总是有联系在一起分配到同一配子中去的倾向。若两非等位基因完全连锁,杂合体(AB//ab)只产生2种亲本

分子标记

内容:一、遗传标记 二、DNA分子标记 三、染色体原位杂交 四、DNA分子标记的应用 长期以来,植物育种中选择都是基于植株的表型性状进行的,当性状的遗传基础较为简单或即使较为复杂但表现加性基因遗传效应时,表型选择是有效的。但水稻的许多重要农艺性状为数量性状,如

Cell:基因定位听命于谁?

   生物通报道 来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下属国家癌症研究所(NCI)的科学家们,利用新型的大规模成像技术绘制出了个别基因在人类细胞核中的空间位置,并确定了50个细胞因子是基因正确三维(3D)定位的必要条件。这些空间定位对基因表达、DNA修复、基因组稳定性和其他的细胞活动起重要的作用。这项研究发布在8

染色体分析系统介绍

一、分析系统的组成1.自动染色体核形分析系统:karyotyping2.荧光原位杂交图像分析系统:FISH  3.多色荧光原位杂交系统:mFISH/mBAND4.比较基因组杂交定量分析:CGH5.彗星分析:Comet imager6.自动扫描系统:Metafer二、各系统的原理一)染色体核

PCR技术(十五):个体配子DNA序列的PCR分析

高等生物遗传图谱的构建依赖于选择性杂交后代的分析或者通过家系分析法来计 算连锁关系。对人类而言仅后者是可行的。使用长度多态性限制片段(RFLPS)在构 建人连锁图谱方面已取得长足的进步。为了对带有与已知表现型相关的RFLP标记的基 因进行定位,首先得建立间隔约10CM的遗传标记束(平均1CM等于1%

常用的分子生物学基本技术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由于核酸分子杂交的高度特异性及检测方法的灵敏性,它已成为分子生物学中最常用的基本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基因克隆的筛选,酶切图谱的制作,基因序列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及基因突变的检测等。其基本原理是具有一定同源性的原条核酸单链在一定的条件下(适宜的温室度及离子强度等)可按碱基互补原成双链。杂交的

香山科学会议综述:学科交叉为植物染色体工程注入新活力

          安徽中医学院中药标本中心收藏有药用植物蜡叶标本7万多份,数量居全国医药院校之首。除一般的标本外,还有许多地道药材和特色药材的专题标本和珍稀濒危的模式标本,为研究安徽和全国中药材资源,以及普及中药知识提供了丰富的实物

遗传病家系的高通量测序

摘要 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出现与普及,为遗传病的研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它提高了遗传病致病基因克隆和鉴定的效率,使人类对自身基因功能的认识大大加速。本文对遗传病家系的高通量测序分析提出一些注意事项,希望有助于相关的研究。 前言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人口大国,也是遗传病家系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之一。遗传病家

一步一步教你使用NCBI数据库资源

相关专题随着ncbi 数据库各种资源的涌现,NCBI已经成为科研工作者必不可少的资料查找,数据分析的工具。那么NCBI数据如何使用,新手入门一步一步教你认识和使用NCBI数据库。一 综合数据库NCBI数据库集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缺失定位———基因精细结构分析

实验方法原理 如果某一待测缺失突变株能和一种已知缺失突变株进行重组,表明这一待测突变的位置一定不在已知缺失区域内。如果不能重组,待测定菌株突变位置便在已知缺失范围内。菌株A、B、C的缺失区域是已知的,另外有一系列点突变菌株1、2、3和4。分别将它们两两滴加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的同一位置上,根据

果蝇形态和生活史观察

【实验目的】 了解果蝇生活史中各个不同阶段的形态特点;区别雌雄果蝇以及几种常见突变类型的主要性状特征;掌握实验果蝇的饲养、管理及实验处理方法和技术。 【实验原理】 自二十世纪初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果蝇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就被广泛的应用。不仅验证了孟德尔的分离规律、自由组合

大肠杆菌杂交及基因定位实验

一、原理大肠杆菌染色体呈环状。高频重组菌株(Hfr)的染色体上整合有F因子,当Hfr细菌与F-细菌细胞发生接合(即杂交)时Hfr细胞(供体菌)的染色体从Hfr细胞向F-细胞内转移。由于染色体的转移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并且可以随时中断,因此根据结合后F-细菌(以重组子形式选出)中Hfr细菌染色体基因出现

我国学者揭示麒麟鸡卷羽性状的遗传机制

  家鸡的羽毛具有丰富的表型多样性,其遗传基础一直是家鸡遗传学研究中热点。相关研究在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例如,隐性白羽性状已成为肉鸡配套系中常用的标记之一。除了羽色,羽毛在结构上也表现出多种表型。相比于正常的片羽,卷羽(frizzle)表现为羽毛翻卷(图1),在观赏鸡育种中颇受青睐。此外,卷羽

缺失定位———基因精细结构分析

实验方法原理如果某一待测缺失突变株能和一种已知缺失突变株进行重组,表明这一待测突变的位置一定不在已知缺失区域内。如果不能重组,待测定菌株突变位置便在已知缺失范围内。菌株A、B、C的缺失区域是已知的,另外有一系列点突变菌株1、2、3和4。分别将它们两两滴加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的同一位置上,根据是否出现野生

家鸡卷羽性状的遗传机制研究获进展

  家鸡的羽毛具有丰富的表型多样性,其遗传基础一直是家鸡遗传学研究中的热点。相关研究在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例如,隐性白羽性状已成为肉鸡配套系中常用的标记之一。除了羽色,羽毛在结构上也表现出多种表型。相比于正常的片羽,卷羽(frizzle)表现为羽毛翻卷(图1),在观赏鸡育种中颇受青睐。此外,卷

Naure揭示失活X染色体惊人发现

  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居里研究院和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们,详细地查看了磁性哺乳动物失活X染色体紧密包装的小结构——巴尔氏小体(Barr body)的内部,并开发出了一个模型系统,其有可能成为了解染色体结构和基因表达的一个重要工具。  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失活的X染色体是一种相当无组织的紧密结构,但发表

NimbleGen大麦外显子组捕获快速定位多节矮秆突变基因

在农业生产中,性状相关的基因定位对于科学育种十分重要,传统的遗传重组定位具有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但传统方法周期长、耗费大。随着二代测序的发展,DNA测序速度大大加快、成本大大降低,使得通过测序法进行的基因定位(mapping-by-sequencing)成为越来越多动植物研究的主要手段。对合适的样本

水稻LEA基因组规模的鉴定与分析

实验概要本实验鉴定了OsLEA基因,将基因定位到水稻染色上,进行了序列对比和基因转变分析,LEA基因的表达分析及启动子基序分析。实验材料基因组及蛋白质序列的来源:分别从TIGR (http://www.tigr.org)和BGI (http://rise.genomics.org.cn/rice

Affymetrix Barley 基因芯片筛选发现小麦白粉病抗性基因Stpk-V

小麦是目前世界上种植最广泛的粮食作物,全球至少三分之一的人口以小麦为主食。而小麦白粉病(powdery mildew)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小麦白粉病是由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 f. sp. tri1ci,Bgt)引起的世界性真菌病害,培养小麦白粉病抗性品种是控制白粉病的有

TLP基因家族的系统发生分析

实验概要本实验分别从拟南芥、水稻和杨树基因组中鉴定出了11, 14和11个TLP基因。通过系统进化树分析了这三个植物物种中TLP基因的进化关系。通过分析TLP基因的染色体位置分析了在三个物种中的基因重复扩张的模式。利用针对进化距离的相关分析对F-box和TUB结构域的协同进化规律进行了分析。

7种遗传疾病得到治疗,8篇NEJM(IF=79),1篇Nature

  在医学领域,基因治疗(gene therapy)是指将外源正常基因导入靶细胞,以纠正或补偿缺陷和异常基因引起的疾病,以达到治疗目的。也包括转基因等方面的技术应用。也就是将外源基因通过基因转移技术将其插入病人的适当的受体细胞中,使外源基因制造的产物能治疗某种疾病。修改人类DNA的第一次尝试是由Ma

FISH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简介

FISH荧光原位杂交技术:1969年,Gall和Pardue等首次将同位素探针用于原位杂交实验,获得成功。1987年,染色体原位抑制杂交法的创建,使FISH技术得以迅速发展。随后,Cremer等用生物素和汞或氨基乙酰荧光素等非放射性物质标记探针,创立了双色FISH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1990年,

艰难探寻黑色素瘤致病基因

  有时候对一个异常的特殊的病例深入挖掘,往往可以获得有价值的科研成果。本文作者目前在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医学中心做助理教授,这是此前作者在美国 国立卫生研究院做访问学者期间的一段科研经历。她围绕国外同行已经放弃的一个病例,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找到了一种黑色素瘤的新致病基因。   被搁浅的经典病例研究 

基因组学: 跨越癌症研究国界

  1982年11月,在尼日利亚海军医院外足球场上踢球的一名军官,突然摔倒死亡。这名男子被带到急诊室时,当时还是一个新人的 Olufunmilayo Funmi Olopade医生正在值班。“我们搞不明白为什么他死亡,这让我感到震惊,从那时开始我意识到,我需要做更多的工作来理解和帮助人们。”Ol

RAPD技术应用中的一些问题及对策

摘要:综述了RAPD技术的一些理论性问题,包括RAPD与其它分子标记技术相比的优点,影响结果重复性的因素,显性标记产生的原因,条带取舍的标准等。提出在实验中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方法:严格控制反应条件,采用单倍体和单剂量标记,系统学研究中要结合其它方法进行分析,定位基因时要选用合适的群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