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抗癌新方法问世

细胞核靶向介孔二氧化硅纳米载药体系成功实现高效抗癌 面对全球严峻的抗癌形势,如何在提高癌症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以减轻病人痛苦并延长生存期已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施剑林带领的介孔与低维纳米材料课题组,致力于开发高效抗肿瘤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在细胞核靶向介孔二氧化硅(MSNs)纳米药物输运体系研究领域积极探索,取得系列重要创新进展。 施剑林研究团队针对传统纳米载药体系无法识别核孔复合体并有效穿越核孔这一缺陷,设计构建了具有细胞核靶向功能的超小介孔二氧化硅(25 nm)纳米载药体系。该工作详细研究了无机纳米载药体系的细胞核靶向药物输运关键因素(粒径、核靶向配体、作用时间等),为临床实现高效低毒的化疗效果提供了新的给药方式。 然而,肿瘤在经历了最初有效化疗后,仍难免复发,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肿瘤细胞对......阅读全文

铁蛋白载药靶向肿瘤治疗研究新进展

  铁蛋白是存在于人体细胞中的储铁蛋白,具有独特的壳-核结构,外壳由24个亚基自组装形成蛋白笼,内腔可以装载治疗药物。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科院纳米酶工程实验室研究员阎锡蕴团队研究发现,人重链铁蛋白识别肿瘤标志分子——转铁蛋白受体1(TfR1/CD71),无需偶联靶向配体即可识别肿

细胞核靶向介孔二氧化硅纳米载药体系实现高效抗癌

  面对全球严峻的抗癌形势,如何在提高癌症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以减轻病人痛苦并延长生存期已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临床研究表明,药物的治疗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药物与亚细胞结构及生物大分子等(如线粒体、DNA、RNA等)的有效相互作用。大部分抗癌药物通过损伤细胞核内DNA杀死癌细胞,因此,其

牛奶外泌体用于靶向载药研究获进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3/454860.shtm 牛奶作为一种天然、营养丰富的饮品,与人们生活联系密切。其作为大规模生产外泌体的来源,不仅产量丰富、易于获得,而且安全、半衰期长,具有低免疫原性和高生物相容性;作为载药体系,牛奶外

肿瘤靶向药Vitrakvi发布最新临床结果

  2021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即将于6月4~8日在线举行,会上将发布肿瘤精准治疗药物Vitrakvi(larotrectinib)最新临床应用结果。  larotrectinib是首款专为NTRK融合基因融合的肿瘤患者设计的口服TRK抑制剂。该化合物在成人和儿童TRK融合基因融合肿瘤

“精准”摧毁肿瘤,新靶向药临床成功!

  中国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浙江医药)宣布,ARX788治疗HER2阳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的II/III期临床,达到期中分析的界值。数据显示,该药物可以显著延长无进展生存期,并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这意味着,又一款抗HER2阳性乳腺癌药物或许能够在国内上市,为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选择。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BPDCN)有了首个靶向药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BPDCN)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在60岁以上的老年男性中最为常见。BPDCN还有个特点,它起源于皮肤,继而累及骨髓引发白血病,所以又称为“血液皮肤肿瘤”。成年BPDCN患者平均生存期仅为1年。  此前该病一直没有标准疗法,因此,医生通常用治疗其他类型高危血癌的方

苏州纳米所新型纳米载药体系研究取得系列进展

  纳米药物递送体系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式将药物分子装载在纳米材料载体上,形成药物-载体的复合体系。它的主要优点包括:(1)能够显著提高靶区的药物浓度,从而改善药物的利用率和治疗效果,并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2)提高难溶性药物在水溶液中的溶解性;(3)将药物分子靶向递送至特

科学家在同源靶向纳米载药领域获得新突破

   近日,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纳米医学小组在“以癌治癌”的同源靶向纳米载药可视化精准治疗癌症方面取得了新突破,这种充分利用癌细胞之间互相亲和作用的“以癌治癌”疗法让更多人了解到了纳米医学治疗癌症的优势。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纳米领域顶尖期刊ACS Nano上。  深圳先进院博士郑明彬告诉记者,“

“以癌治癌”的同源靶向纳米载药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蔡林涛带领的纳米医学研究小组在“以癌治癌”的同源靶向纳米载药可视化精准治疗癌症方面取得新突破。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纳米期刊ACS Nano上(ACS Nano, 2016, DOI: 10.1021/acsnano.6b04695)。  蔡林涛及小组成员陈泽

用于肿瘤靶向治疗的自运载多肽前药

  本文构建了一种新型的自运载纳米纤维状前药体系用于肿瘤的靶向治疗。在该纳米体系中,基于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肽能够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过度表达的整合素,我们将含RGD序列的多肽与抗癌药物喜树碱(CPT)通过可水解的酯键结合,实现抗癌药物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治疗。该体系中疏水性十四酸的引入,不

高效抗癌新方法问世

  细胞核靶向介孔二氧化硅纳米载药体系成功实现高效抗癌        面对全球严峻的抗癌形势,如何在提高癌症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以减轻病人痛苦并延长生存期已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施剑林带领的介孔与低维纳米材料课题组,致力于开发高效抗肿瘤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在

中国科学家在同源靶向纳米载药领域获得新突破

  近日,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纳米医学小组在“以癌治癌”的同源靶向纳米载药可视化精准治疗癌症方面取得了新突破,这种充分利用癌细胞之间互相亲和作用的“以癌治癌”疗法让更多人了解到了纳米医学治疗癌症的优势。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纳米领域顶尖期刊ACS Nano上。  深圳先进院博士郑明彬告诉记者,“以

贝达药业上市在即-肿瘤靶向药市场风口临近

  靠销售埃克替尼(商品名称“凯美纳”)单一药物占到总营收98%的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于7月8日获得证监会创业板审核首发通过,这意味着,中国第一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分子靶向抗癌药企业上市在即。  贝达药业于2011年获批国家1类新药埃克替尼,这是一种用于治疗接受过化疗或不适于化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

Nature子刊:操控肿瘤靶向性细胞

  科学家们利用来自患者的干细胞重编程生成了一些T细胞,随后采用近期开发的一种新策略修饰这些T细胞,使得它们具备了寻找及破坏肿瘤的能力。通过这种方法,他们能够在实验室中大量生成与自然T细胞相似的,无限数量的抗癌T细胞。在发表于8月11日《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

深圳先进院开发出治疗胎盘绒毛膜癌靶向纳米载药系统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生殖健康研究室副研究员范秀军与纳米医疗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蔡林涛等合作,成功开发出治疗胎盘绒毛膜癌的靶向硫酸软骨素(CSA)纳米载药系统,能特异地快速到达肿瘤部位,杀死癌细胞。  胎盘绒毛膜癌为恶性滋养细胞肿瘤,临床上以化疗为主,给机体带来严重的副作用。研究团队从

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

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可以分为天然耐药(在化疗开始时就存在的耐药性)和获得性耐药(在化疗过程中由一种化疗药物诱导产生)。

抗癌纳米材料多级载药系统令药物定向进入肿瘤深层

  浙江大学转化医学院的一间实验室里,科学家用近红外激光照射乳腺癌小鼠。3分钟后,等候在肿瘤部位的“药匣子”打开,抗肿瘤药物快速均匀地渗透到肿瘤深层组织。4小时后,肿瘤细胞陆续凋亡。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转化医学研究院的周民团队构建出的一种“抗癌纳米材料多级载药系统”,可

抗癌纳米材料多级载药系统令药物定向进入肿瘤深层

浙江大学转化医学院的一间实验室里,科学家用近红外激光照射乳腺癌小鼠。3分钟后,等候在肿瘤部位的“药匣子”打开,抗肿瘤药物快速均匀地渗透到肿瘤深层组织。4小时后,肿瘤细胞陆续凋亡。 这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转化医学研究院的周民团队构建出的一种“抗癌纳米材料多级载药系统”,可令肿瘤药物

量子点偶联免疫脂质体构成多功能肿瘤靶向药物载体

脂质体可用作人体药物递送载体,而免疫脂质体(Immunoliposomes, ILs)是将抗体片段偶联于载药脂质体,借助抗体与靶细胞表面抗原或受体的结合,经过接触释放、吸附、吞噬、吞饮及融合等方式,释放出包封的药物,特异性杀伤靶细胞,从而完成靶向药物递送和特异性治疗。针对HER2和EGFR的

利用仿生脂蛋白调节肿瘤基质提高纳米药物靶向肿瘤细胞

  实体瘤中肿瘤基质细胞(如TAM、CAF等)和细胞外基质组成异常复杂的瘤内递送屏障,严重阻碍了药物在肿瘤组织中的渗透及其靶向肿瘤细胞的递送。并且,瘤内肿瘤细胞分布呈高度异质性,即使制备了纳米制剂也难以突破上述递送屏障靶向肿瘤细胞,严重影响了其临床治疗效果。  针对上述难题,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张志文、

靶向药是在肿瘤切除手术之前用还是之后用呢

肿瘤初期被看到的情况下,还较为局限性,好似杂草,手术治疗就好比铁锹,我们可以把肿瘤连根铲掉,这类办法简易立即、实际效果靠谱,有希望把肿瘤完全痊愈。如果我们采用的是靶向药,药品消灭肿瘤的方式 ,就好比大家每日扒掉杂草的一片叶子,一个小枝,让肿瘤慢慢变小,但这并无法所有消灭肿瘤,由于总会有一部分肿瘤细胞

聚氟携氧载药系统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新策略

  肿瘤乏氧是实体瘤最常见的微环境之一,直接影响与肿瘤氧含量密切相关的治疗手段,如放射治疗、光动力治疗等,并引起肿瘤局部微环境强烈的免疫抑制特性,进一步影响肿瘤治疗效果。然而,肿瘤乏氧区域一般位于远离肿瘤血管的区域(100-180μm),远远超过了氧气和免疫调节药物瘤内扩散的距离。因此,如何设计构建

不同癌细胞对载药纳米颗粒的反应不同

使用纳米颗粒来输送抗癌药物提供了一种大剂量药物打击肿瘤的方法,同时避免了化疗通常带来的有害副作用。然而,到目前为止,只有少数以纳米颗粒为基础的抗癌药物获得了FDA的批准。来自麻省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布罗德研究所和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的一项新研究可能有助于克服开发基于纳米颗粒的药物的一些障碍。研究小组

南大刘震课题组成功研发分子印迹智能前药递送策略

双模板分子印迹聚合物载药递送原理图  近日,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刘震课题组开发了一种基于分子印迹技术的纳米智能前药递送策略。该策略以分子印迹纳米颗粒为载体,具有特异性靶向肿瘤细胞、长时间肿瘤部位保留以及肿瘤微环境触发释放药物的特点。不同于传统的前药需要依赖肝脏的生物转化,该分子印迹前药递送体系是

靶向性抗肿瘤细胞免疫技术的治疗优势

  1、创新性:获得多项欧美及国际专利。  美国专利技术,编号:5,139,941  欧洲专利技术,编号:6,153,436 6,506,600  国际专利,编号:09/634,952  2、安全性:AAV是唯一获得美国NIH及FDA认证的RG1病毒载体;不良反应小。  3、精准性:肿瘤抗原决定簇诱

靶向性抗肿瘤细胞免疫技术的特点介绍

  ACTL靶向性抗肿瘤细胞免疫技术在临床使用中的相对其他肿瘤治疗技术有四大特点,包括:安全性好、感染率高、逆转耐药性、大量获得ACTL特异杀伤性T细胞。具体如下:  1、安全性好  ACTL靶向性抗肿瘤细胞免疫技术采用的AAV野生型腺相关病毒,是美国国立卫生院NIH和FDA允许用于基因治疗的最安全

树突状细胞具有更多协调肿瘤靶向的能力

了解免疫细胞如何靶向肿瘤对癌症免疫治疗至关重要。一种树突状细胞激活两种T细胞,并协调它们的相互作用,这一发现揭示了免疫系统对肿瘤的反应。有效的抗癌免疫反应的产生是一个多方面,多步骤的过程。Ferris等人在《自然》中撰文。图1揭示了一种称为树突状细胞的免疫细胞比以前认为的具有更多的协调肿瘤靶向能力。

Nature:磁共振影像示踪“特洛伊木马”细胞攻击残余脑肿瘤

  在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大多数肿瘤经临床规范化治疗后,患者的生存期及生存质量均有较为显著的提升,然而,对于脑胶质瘤而言,对它的疗效在近30年来却没有得到很大的改观,肿瘤患者总体预后依然较差,5年生存率不足10%,中位生存期仅为12-15个月,被认为是目前最难治愈的肿瘤之一。那么,是什么原因阻挡

工程化肿瘤细胞载药系统治疗三阴性乳腺癌肺转移新进展

  肺转移患者约占全部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TNBC)病例的36.9%,是TNBC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肺转移灶部位形成免疫抑制性微环境,逃避免疫系统监视清除,为肿瘤的发生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于2020年批准帕博利珠单抗(anti-PD-1抗体)联合化疗方案治疗PD-L1阳

仿生纳米笼可特异性靶向肿瘤干细胞抗肿瘤转移

  肿瘤的转移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肿瘤干细胞(CSCs)被视为肿瘤转移的根源。CSCs在肿瘤组织中比例非常少,且主要分布在肿瘤组织血管周围或深部厌氧区域。如何突破各种生理屏障,将抗癌药物高效递送到肿瘤组织并特定靶向肿瘤CSCs是肿瘤转移治疗的一大挑战。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药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