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肿瘤靶向治疗的自运载多肽前药

本文构建了一种新型的自运载纳米纤维状前药体系用于肿瘤的靶向治疗。在该纳米体系中,基于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肽能够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过度表达的整合素,我们将含RGD序列的多肽与抗癌药物喜树碱(CPT)通过可水解的酯键结合,实现抗癌药物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治疗。该体系中疏水性十四酸的引入,不仅有助于两亲性的前药分子自组装成纳米纤维实现自运载,同时增强了药物被细胞内吞的能力。体外和体内实验结果表明,自组装的纳米纤维能通过RGD介导的特异性靶向作用,实现药物的有效传递,抑制整合素过度表达的肿瘤细胞的生长。......阅读全文

Nature:靶向饥渴的肿瘤

  来自杜克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4月9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报告称,用于治疗一种罕见遗传疾病、阻断铜摄取的药物似乎找到了其他的用途:可用来对抗某些类型的癌症。研究人员发现,携带一种BRAF基因突变的癌症需要铜来促进肿瘤生长。   黑色素瘤便是这样的一种肿瘤。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统

Cancercell:靶向“上瘾”的肿瘤

  采用他们所说的一种有前景的高度选择性的治疗策略,达纳法癌症研究所的科学家们通过靶向让癌症“上瘾”的异常蛋白安全地抑制了小鼠的乳腺癌和一种形式的白血病。   虽然研究人员利用药物遗传沉默或阻断了正常组织以及癌组织中的蛋白,动物却仍然保持健康。研究人员将这一成果报告在10月16日的《癌细胞》(Ca

Nature:靶向肿瘤微环境,用antimiR治疗肿瘤

  近日,著名国际期刊Nature发表了耶鲁大学研究人员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他们建立了一个能够将antimiR靶向输送到酸性肿瘤微环境的药物输送平台,通过抑制miR-155表达,抑制淋巴癌发展。这一研究成果对靶向药物输送系统研究以及通过antimiR治疗癌症具有重要意义。  MicroRNA是是一类

靶向抗体可让乳腺肿瘤“破防”

  美国研究人员在某些类型的乳腺癌中发现了一种关键分子,可以防止免疫细胞进入肿瘤杀死内部的癌细胞。3日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的该项研究结果或为找到某些侵袭性乳腺癌的新疗法铺平道路。  论文的主要作者、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基础科学研究教授李荣博士说,在癌症进展过程中,这种被称为DDR1的分子组织了一种

靶向肿瘤异质性,开启分层靶向治疗新篇章

  众所周知癌症并非静态的、整体性的疾病,随着研究的深入,癌症异质性逐渐被发觉,人们逐渐认识到每个癌症患者可能有不同的起源,即便是同种类型的肿瘤患者也是如此;同时研究还发现肿瘤异质性对肿瘤的治疗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肿瘤学的未来:靶向肿瘤异质性  去年的几项研究阐明了肿瘤的异质性,反映了同种肿瘤的不

肿瘤精准医学的“先锋”——靶向药物

  我国医学在世界上对肿瘤有着最早的记载 :称之为“疡病”。认为病因为“邪盛正虚”,所以是以“调节气血,扶正祛邪”为主导的治疗方法。以前西方医学的发展将肿瘤形成的原因归为“体液失衡”,所以是以“调节体液,纠正失衡”为主导的治疗方法。随着医学研究从宏观的大体研究转向微观的镜下研究,抗癌理念有了实质的转

分子靶向治疗肿瘤未来或成主流

记者从近日在沪举行的CSCO(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会)肿瘤新进展治疗论坛上获悉,今后肿瘤治疗将依靠分子靶向治疗的“精确制导”和较轻的毒性,实现将恶性肿瘤转变为慢性病治疗的目标,使更多患者能够“带瘤生存”。  据了解,由于传统的肿瘤药物治疗一般是指化学治疗,具有“不分敌我,你死我活”、毒

精准靶向抗肿瘤药物研究获进展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疾病谱发生重大变化,从传染病为主转为肿瘤和代谢性疾病等复杂慢性疾病为主。然而,现有绝大多数抗肿瘤药物的靶向效率较低、且毒副作用较大。同时,由于同种疾病在不同人群中所表达的敏感标志物有所差别,所以治疗效果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迫切需要研发以疾病分子分型为基础,针

靶向治疗恶性肿瘤的相关介绍

  靶向治疗从90年代后期开始在治疗某些类型癌症上得到明显的效果,与化疗一样可以有效治疗癌症,但是副作用与化疗相较之下减少许多。在目前也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这项治疗的原理是使用具有特异性对抗癌细胞的不正常或失调蛋白质的小分子,例如,酪氨酸磷酸酶抑制剂,治疗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敏感突变的

Nature子刊:操控肿瘤靶向性细胞

  科学家们利用来自患者的干细胞重编程生成了一些T细胞,随后采用近期开发的一种新策略修饰这些T细胞,使得它们具备了寻找及破坏肿瘤的能力。通过这种方法,他们能够在实验室中大量生成与自然T细胞相似的,无限数量的抗癌T细胞。在发表于8月11日《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

Science:为何靶向代谢能缩减肿瘤

  不少研究表明,通过新方法能快速靶向维持肿瘤生长的血管,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的目的。众所周知,肿瘤的生存需要血管来支持,血管新生angiogenesis能促进新血管形成,而抑制这一过程的药物则能阻挡癌症的发生和发展。  但是来自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两位研究人员在一篇最新文章指出,这种抑制作用的整体效应

肿瘤靶向治疗基因检测纳入医保范围

  将基因检测作为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纳入医保,让更多患者从中受益,并可以接受更标准的治疗。  1月23日,沈阳市人大代表、辽宁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李晓玲对肿瘤治疗中的基因检测费用提出了建议。  临床实践证明基因检测  是靶向药治疗的基础和前提  “靶向药物的使用要以基因检测为基础,需明确患者的基

肿瘤靶向药Vitrakvi发布最新临床结果

  2021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即将于6月4~8日在线举行,会上将发布肿瘤精准治疗药物Vitrakvi(larotrectinib)最新临床应用结果。  larotrectinib是首款专为NTRK融合基因融合的肿瘤患者设计的口服TRK抑制剂。该化合物在成人和儿童TRK融合基因融合肿瘤

“精准”摧毁肿瘤,新靶向药临床成功!

  中国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浙江医药)宣布,ARX788治疗HER2阳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的II/III期临床,达到期中分析的界值。数据显示,该药物可以显著延长无进展生存期,并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这意味着,又一款抗HER2阳性乳腺癌药物或许能够在国内上市,为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选择。

肿瘤治疗新手段-研究用基因靶向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日前,5名罹患肝癌和大肠癌放、化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肿瘤中心接受基因靶向放、化疗后,经检验肿瘤血管明显得到抑制。这项以基因APE1为靶点的放、化疗治疗手段,首开继手术、放疗、化疗以外的肿瘤治疗先河,或可成为治疗新途径。   分子靶向治疗针对肿瘤发病机制中的关键分子和关键事件

利用仿生脂蛋白调节肿瘤基质提高纳米药物靶向肿瘤细胞

  实体瘤中肿瘤基质细胞(如TAM、CAF等)和细胞外基质组成异常复杂的瘤内递送屏障,严重阻碍了药物在肿瘤组织中的渗透及其靶向肿瘤细胞的递送。并且,瘤内肿瘤细胞分布呈高度异质性,即使制备了纳米制剂也难以突破上述递送屏障靶向肿瘤细胞,严重影响了其临床治疗效果。  针对上述难题,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张志文、

肿瘤突变靶向药物疗效受突变类型及肿瘤组织环境影响!

  一大群来自美国、西班牙和澳大利亚的科学家发现旨在靶向特殊基因突变的抗癌药物的疗效依赖于涉及的肿瘤组织的类型以及基因突变的性质。在他们这项发表于《Nature》的新研究中,研究人员描述了他们的临床试验和结果。来自美国国家儿童医院遗传医学研究所的Elaine Mardis对这项研究进行了评论,并就癌

靶向肿瘤微环境有助于抑制癌症

  人类免疫系统调节并控制了识别微生物感染以及外界异物的入侵。这种天然的免疫反应依赖于重要的新陈代谢和细胞过程,从而达到抵抗感染和其他疾病的目的。然而,免疫系统的相关反应也参与了全身性疾病和癌症的发展。因此,进一步了解免疫系统细胞反应中涉及的基本生化过程至关重要,并且有助于开发针对系统性疾病和癌症的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和个体化治疗

  所谓肿瘤靶向治疗,俗称“生物导弹”,指的是通过结合肿瘤生长相关的特定“靶标”,破坏其信号通路,进而阻止肿瘤发生发展的一种治疗策略。与传统细胞毒性化疗不同,分子靶向治疗以肿瘤细胞的特性改变为作用靶点,可以发挥更强的抗肿瘤活性,对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也更小。[1]   可是,肿瘤相关“靶标”这么多,

新靶向疗法给肿瘤生长装上“刹车阀”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7857.shtm   一种新疗法以癌细胞为靶点,使用经过修饰的microRNA链自然地阻止细胞分裂。图片来源:第二湾工作室/普渡大学 科技日报记者 张梦然 据《自然》旗下《癌基因

光机所利用近红外激光实现靶向肿瘤治疗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刘军课题组取得科研新进展,实验中采用黑磷量子点复合材料作为双模成像引导用试剂,在近红外激光的诱导下,可对叶酸受体(FR)过度表达的肿瘤实现靶向可视化协同杀伤治疗。相关成果发表于Nanophotonics(DOI: https:

-抗肿瘤生物技术靶向药物市场提速

  随着全球生物产业迅猛发展,不少企业已在生物医药领域中淘到了第一桶金。这一事实快速触动了国内研发企业的心弦,在政府的大力扶持和绿色通道支持下,国内生物医药产业正在提速,国内生物医药产值在医药总产值中的比重从2006年的7.91%升至2011年的16.1%。然而,国内生物药仍然缺乏自主研发

实锤!纳米颗粒靶向可有效识别肿瘤

  在纳米颗粒上装载识别配体,对肿瘤进行主动识别,从而实现靶向治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研究方向,然而近年来这种方式的有效性越发受到质疑。我国科研人员最新研究表明,利用纳米颗粒靶向识别肿瘤是有效的,但其效果受靶向修饰模式影响明显。  开展这一研究的科研人员为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李峰研究员与中国科学院生

纳入大病医保的16种肿瘤靶向药物

  近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官方网站发布了《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湖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湖南省大病保险特殊药品支付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公布了《湖南省大病保险特殊药品支付管理办法(试行)》(下称《管理办法》)全文,进一步落实特殊药品纳入大病保险支付,加强和规范特殊药品使用管理,保

仿生纳米笼可特异性靶向肿瘤干细胞抗肿瘤转移

  肿瘤的转移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肿瘤干细胞(CSCs)被视为肿瘤转移的根源。CSCs在肿瘤组织中比例非常少,且主要分布在肿瘤组织血管周围或深部厌氧区域。如何突破各种生理屏障,将抗癌药物高效递送到肿瘤组织并特定靶向肿瘤CSCs是肿瘤转移治疗的一大挑战。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药物制

靶向递送肿瘤药物:杀伤前列腺肿瘤的“特洛伊木马”

  前列腺癌是男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之一,并且在治疗方面仍有巨大的改善空间——目前仍然缺乏靶向且对健康组织危害小的疗法,尤其是在当癌症已扩散的情况下。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大多数前列腺肿瘤都存在高度异质性的特点,使得任何靶向药物在单独使用时都难以解决所有问题。  来自美国布莱根妇女医院和约翰

近红外量子点生物探针用于肿瘤靶向成像和肿瘤切除

早期检测和随后的手术完全切除是治疗癌症最有效的方法 , 然 而检测灵敏度低和不能完全确定肿瘤边缘部位是治疗时面临的两个挑战性的问题,基于纳米颗粒的影像引导手术治疗已被证明是肿瘤靶向成像和随后的减瘤手术的有 效方法,近红外荧光探针,如近红外量子点具有深层组织渗透性和较高的灵敏度可用于肿瘤检测。本研究中

细胞核定位的肿瘤靶向多肽进行功能成像和靶向药物递送

  靶向多肽在肿瘤早期检测、术中微小病灶描绘以及控制显影剂全身毒性等方面具有较大临床意义。在许多临床前研究中,靶向多肽已经被成功验证用于肿瘤成像和手术导航的分子探针配体。比如,通过结合肿瘤细胞表面的αvβ3整合素来特异性靶向胶质母细胞瘤、黑色素瘤、肺癌、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的RGD肽,通过结合内皮细胞上

靶向性抗肿瘤细胞免疫技术的治疗优势

  1、创新性:获得多项欧美及国际专利。  美国专利技术,编号:5,139,941  欧洲专利技术,编号:6,153,436 6,506,600  国际专利,编号:09/634,952  2、安全性:AAV是唯一获得美国NIH及FDA认证的RG1病毒载体;不良反应小。  3、精准性:肿瘤抗原决定簇诱

贝达药业加码基因检测和肿瘤靶向药物

  贝达药业27日早间公告,公司与杭州瑞普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拟于近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公司同日披露,拟以37,156.368万元收购卡南吉77.4091%的股权。  公告称,目前,基于个人基因水平的精准医疗正逐渐成为临床上肿瘤预防和治疗的主流,通过基因检测精确寻找到疾病的原因和治疗靶点,最终实现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