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凯、赵永芳研究组CellResearch发表新成果

近年来,抗生素滥用现象使耐药菌日渐增多,这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通过耐药泵将药物排出是细菌的主要耐药机制之一,而多重耐药泵可以排出多种药物和有毒的代谢产物。 以质子为驱动力的MFS(主要协助转运蛋白超家族)反向转运蛋白,是一类备受关注的多重耐药泵。不过人们一直不清楚这种多重耐药泵与底物结合的结构基础。 大肠杆菌(E. coli)的MdfA是一个典型的多重耐药MFS反向转运蛋白。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研究团队通过深入研究,揭示了MdfA结合配体形成复合体时的高分辨率晶体结构(2.0 Å)。这一成果发表在八月四日的Cell Research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张凯研究员和赵永芳研究员。 研究显示,MdfA的底物结合位点位于保守氨基酸残基D34附近,这种底物结合模式得到了诱变实验的支持。研究人员还发现,D34通过调整质子化状态,对底物结合进行应答。这项研究揭示了MFS反向转运蛋白的底物结合模式......阅读全文

生物物理所CancerRes癌症研究新发现

   来自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研究人员近期在新研究中证实,γ-干扰素(IFNγ)介导LXA4下调是维持非可控性炎症(non-resolving inflammation),促进乳头状瘤的重要条件。相关论文发表在1月14日的《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杂志上。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秦志

研究揭示中国近海物理化学生物协同演变规律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715.shtm 科技日报记者 王健高?宋迎迎 通讯员 王敏 7月29日记者获悉,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王凡研究员联合我国物理海洋、海洋化学、海洋生物、海洋生态和气候领域的十余位科学工作者,以“

临床物理检查方法介绍胎儿生物物理相评分介绍

胎儿生物物理相评分介绍:  胎儿生物物理相评分(BPS)是20世纪80年代Manning等总结出一种超声监测高危胎儿行为的方法,包括胎动(FM)、胎儿呼吸运动(FBM)、非激惹试验(NST)、胎儿肌张力(FT)、羊水量(AFV)共5项。Vintzileos等将Manning评分法加以改良,增加了胎盘

中美高校合作建立仿生物理尖端研究室

  8月15日上午,国际仿生研讨会暨山东大学-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国际联合实验室落成典礼在山东大学举行。这标志着中美高校间将联手研究仿生物理高端技术,并且SDU-VT联合实验室的建立将开创中美高校教育科研国际合作新模式。  据介绍,这一国际联合实验室将致力于对蝙蝠声纳系统基本物理现象的尖端研究

Agilent总裁拜访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安捷伦科技总裁拜访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并为蛋白质组学合作实验室揭牌   2010年4月20日,北京---世界知名测量测试公司安捷伦科技(NYSE:A)日前宣布,安捷伦科技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邵律文先生(William P. (Bill) Sullivan)日前访华,拜访了中国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知名科

生物物理所Cancer-Res癌症研究新发现

  来自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研究人员近期在新研究中证实,γ-干扰素(IFNγ)介导LXA4下调是维持非可控性炎症(non-resolving inflammation),促进乳头状瘤的重要条件。相关论文发表在1月14日的《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杂志上。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

第17次国际生物物理大会

  我公司将参加2011年10月30日-11月3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的第 17 次国际生物物理大会暨第 12 次全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展位号A36,欢迎您届时光临展位,交流指导!

雷鸣博士访问生物物理所

报告现场   7月19日下午,应张荣光研究员的邀请,国家蛋白质科学(上海)研究中心主任雷鸣博士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9501会议室做了题为Structural Studies of MLL Histone Methyltransferase Complexes的精彩学

生物物理所最新PNAS文章

  生物通报道: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首次揭示STAT6对N4位点DNA的识别机制,解决了过去10多年来一直没解决的一个重要科学问题。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1月1日的《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研究工作主要由生物物理所刘志杰课题组博士生李静和美国UCLA程根宏

生物物理所在肿瘤药物靶向输送研究中取得进展

  9月30日,PNAS 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阎锡蕴课题组在肿瘤药物靶向输送领域的最新成果。这是他们继发现纳米酶(Nature Nanotechnology 2007)并将其应用于肿瘤诊断(Nature Nanotechnology 2012)之后,又一次将纳米材料的新特性应用到肿

生物物理所研究发现决定偏好行为的神经基础

  近日,Science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刘力课题组龚哲峰副研究员等人关于发现果蝇幼虫中央脑的两对神经元足以调节果蝇幼虫对于不同光强条件的偏好行为的研究成果。他们发现,增加这两对神经元的活性会促进幼虫的避光行为,而抑制这两对神经元的活性则能够逆转幼虫的避光行为为趋光行为

生物物理所女娲基因组资源研究取得进展

  遗传变异图谱是研究人群演化史、医学遗传学、基因型-表型关联的基础。此前,大多数全基因组测序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欧洲血统人群。已有研究表明,罕见和低频的变异往往特定于人群或样本,尤其是与疾病相关的变异。针对特定人群的基因组数据可以为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区域适应性研究、用药指导等提供更准确的参考。  单

生物物理所发表BAH结构域研究综述文章

  11月27日,《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评论》(Critical Reviews in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杂志在线发表了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许瑞明研究组题为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BAH Domain in

美国Colorado大学薛定教授到访生物物理研究所

  11月8日, 应生物物理研究所徐涛研究员和欧光朔研究员的邀请,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分子细胞和发育生物学系薛定教授在所图书馆报告厅作了题为Programmed cell death and lipid asymmetry in C. elegans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徐涛研究员主

生物物理所仁和百奥健康研究中心成立

    签约仪式  8月16日上午,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仁和集团医药创新研讨会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仁和百奥健康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签约揭牌仪式在生物物理所成功举行。研究中心的成立,标志着生物物理所与仁和集团开始了深度合作,共同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

生物物理所研究发现肿瘤血管生成新机制

  6月20日,BLOOD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阎锡蕴课题组在肿瘤血管生成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这是该课题组继发现CD146是肿瘤血管新靶标之后的又一重大突破。   此项研究揭示了肿瘤血管内皮标志分子CD146作为细胞表面受体促进血管生成的最新分子机制,是CD146作为肿瘤血管生成标

生物物理研究所晶体学方法合作研究取得新成果

  晶体学国际权威杂志Acta Crystallographica Section A近日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刘志杰课题组题为A multi-dataset data-collection strategy produces better diffraction data

蒲慕明在生物物理研究所演讲谈“科学研究的ABC”

  5月12日下午,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图书馆内座无虚席,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高级研究员蒲慕明先生来到生物物理研究所参加学术沙龙活动,并作主题为“科学研究的ABC”的演讲,与广大科研人员和同学们交流互动,分享关于科研的心路历程。  “上次我到生物物理所还是1980年,一晃已经是

生物学术语物理作图的定义

中文名称物理作图英文名称physical mapping定  义以物理尺度(如碱基对的基因)标明各种遗传标记在基因组上的位置和距离。应用学科遗传学(一级学科),基因组学(二级学科)

生物学意义的物理图概念

物理图是指标明一些界标(例如,限制酶的切点、基因等)在DNA上的位置,图距以物理长度为单位,例如染色体的带区、核苷酸对数目等。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研究目标是,构建人的每条染色体的STS图,标记之间相距约10Okb。获得一组组DNA片段的克隆,组内两两片段之间有共同的重叠序列;或是获得标记按正确次序排列、

NIH资深研究员赴生物物理所作学术报告

  5月20日,应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长徐涛的邀请,美国NIH的资深研究员Joshua Zimmerberg教授来访并作报告,报告由徐涛主持。  Zimmerberg教授用生动诙谐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向听众讲解了其最新发表在2009年Cell杂志上的成果,即dynamin通过插入细胞膜上调

生物物理所研究发现帕金森氏病可能的发病机制

  帕金森氏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中发病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它通常与大脑黑质区域多巴胺神经元的功能退化及死亡相关。同时,在PD病人的脑中通常可以发现一些称为路易氏体(Lewy body)的包涵体,这些结构被认为是PD形成的病理学标志。但是

生物物理所在金属蛋白理性设计研究方面获得进展

  11月29日,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王江云研究组以Probing the Function of the Tyr-Cys Crosslink in Metalloenzymes through the Genetic Incorporation of 3-Methylthiotyros

生物物理所神经细胞凋亡研究获得新发现

  6月29日,《神经科学杂志》(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发表了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脑与认知国家重点实验室袁增强研究组有关c-Abl-MST1信号通路介导的氧化压力条件下的神经细胞凋亡的最新研究成果。该项工作由博士研究生肖磊等在袁增强研究员的指导下完成

生物物理研究所举行第二届“PI论坛”

     为了进一步推进学科间的交流、增强思想的碰撞,本着“用学术吸引人,精神感召人”的原则,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第二届“PI论坛”在蛋白质科学楼举行。梁伟研究员是此次“PI论坛”的召集人。梁伟、杭海英、杨福全、孙坚原、柯莎、阎锡蕴、娄继忠等研究员以及来自北京大学医学部的王凡教授欢聚一堂,探讨科研

生物物理所研究发现秀丽线虫精子活化的调控机制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苗龙研究组以The micronutrient element zinc modulates sperm activation through the SPE-8 pathway in Caenorhabditis elegans为题,在Development发表了最

生物物理所抗生素耐药性研究获进展

  8月4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张凯组和赵永芳组合作在Cell Research 发表了题为Substrate-bound structure of the E. coli multidrug resistance transporter MdfA 的研究成果。  细菌的药物抗性是当今全球面临

生物物理所合作研究确定线虫脂滴的标记蛋白

  4月9日,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刘平生研究组在分子细胞蛋白质组学杂志Molecular & Cellular Proteomics在线发表题为Proteomic study and marker protein identification of caenorhabditis el

生物物理所等在大麻素受体的结构生物学研究中取得进展

  10月20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刘志杰课题组与合作者在《细胞》(Cell)杂志发表了题为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Human Cannabinoid Receptor CB1 的研究成果。  人源大麻素受体(human Cannabinoid Receptor 1,

生物物理所等在大麻素受体结构生物学研究中获重要成果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刘志杰课题组与合作者成功解析了人源大麻素受体CB1(human Cannabinoid Receptor 1, CB1)与激动剂——四氢大麻酚(THC)类似物复合物的三维精细结构,揭示了大麻素受体在激动剂调控下的结构特征和激活机制。北京时间7月6日凌晨,该项成果以C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