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受化学修饰改变性取向?同性恋这件事又有新发现

2015年10月8日,在美国人类遗传学会(ASHG)年度会议上,一场关于“表观遗传学影响基因表达从而可能改变性取向”的学术报告再次掀起“同性恋基因”话题。一时间,Nature、Science、NBC官网都对其投入关注并撰文报道评议。 该报告来自于美国加州大学 Eric Vilain实验室,研究团队首次基于分子标记借助计算机模型,从表观遗传学水平预测性取向。 事实上,科学家一直致力于寻找证据表明同性恋并不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而是深深根植于人的生命中,且至少部分由基因决定。但是,回顾同性恋的研究史,“同性恋基因”却难以捉摸。 质疑:基因决定性取向 追溯至1993年,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遗传学家Dean Hamer带领的研究团队就开始了挖掘“同性恋基因”的研究工作,他们发现,在X染色体上一段特异序列,Xq28中包含一个或多个基因与同性恋相关。这一重大发现发表于《Science》,但是却遭受到很多质疑,特别是不少研究团队无法......阅读全文

新研究揭示痛风的遗传风险因素

  痛风是一种体内尿酸代谢紊乱导致关节沉积尿酸结晶的一种关节病。具有多并发症、 病程长、发作剧烈等特点。多发于男性,且目前难治愈。  根据《2017年中国痛风现状报告白皮书》显示,我国高尿酸血症患者人数已达1.7亿,其中痛风患者超过8000万人,而且正以每年9.7%的年增长率迅速增加。预计2020年

最新研究表明线粒体可由父系遗传

  近日发表在PNAS 《美国科学院院刊》上的一项研究表明,线粒体可由父系遗传。来自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的黄涛生博士和梅奥诊所的Paldeep Atwal博士称他们在三个家庭中发现了mtDNA双亲遗传。  传统观念里,大多数哺乳动物的线粒体和线粒体DNA都是只通过母系遗传。尽管有其他物种已被发现线粒

遗传工程的研究和发展历史

1866年,奥地利遗传学家孟德尔神父根据豌豆杂交实验发现生物的遗传基因规律,提出遗传因子概念,并总结出孟德尔遗传定律。1868年,瑞士生物学家弗里德里希发现细胞核内存有酸性和蛋白质两个部分。酸性部分就是后来的所谓的DNA;1882年,德国胚胎学家瓦尔特弗莱明在研究蝾螈细胞时发现细胞核内的包含有大量的

利用果蝇研究遗传性肾脏疾病

  大多数与人肾病综合征(NS)相关的基因也在果蝇肾中起关键作用,这种跨物种功能使其成为理想的临床前模型以改善对人类疾病理解的物种,儿童国家卫生系统研究团队在最近的一期人类分子遗传学上报告。  NS是一系列症状,表示肾脏损伤,包括尿液中蛋白质过量,血液中的蛋白质水平低,胆固醇升高和肿胀。研究团队已经

遗传研究重塑欧洲人基因历史

绳纹器文化时期居民在约5000年前开始将亚欧基因带入欧洲。  如何制造一个现代欧洲人?多年来,最受欢迎的“配方”是:从4.5万年前生活在欧洲的采集狩猎者的DNA开始,加入9000年前迁入到该大陆的早期农民的遗传基因。现在,针对古老DNA的多方面研究指出,大部分欧洲人还有其他1/3的“成分”:亚洲游牧

最新研究表明线粒体可由父系遗传

  近日发表在PNAS 《美国科学院院刊》上的一项研究表明,线粒体可由父系遗传。来自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的黄涛生博士和梅奥诊所的Paldeep Atwal博士称他们在三个家庭中发现了mtDNA双亲遗传。  传统观念里,大多数哺乳动物的线粒体和线粒体DNA都是只通过母系遗传。尽管有其他物种已被发现线粒

动物界这么多同性恋-是雌雄比例悬殊导致的吗?

  在动物界中,很少有谁能比灰雁更加忠贞了。绝大多数灰雁都是一夫一妻制,成年后,它们常常只与同一只灰雁厮守到老,在随后的10余年中共度余生。只有在原配去世后,灰雁才会寻找新的伴侣。灰雁对爱情的执着令我们赞叹,而更加令人惊叹的是,很多雄性灰雁的伴侣都是同性。  根据一些研究的统计,20%的雄性灰雁都是

表观遗传研究热点:RNA-甲基化(m6A)研究

随着表观遗传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组蛋白修饰(甲基化,乙酰化,磷酸化…)和 DNA 甲基化修饰相关的高水平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遍布 Nature, Cell 和 Science 等期刊杂志。在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中,遗传信息从 DNA、RNA 流向蛋白。基因组 DNA 和组蛋白上都存在可逆的表观遗

表观遗传研究热点:RNA-甲基化(m6A)研究

随着表观遗传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组蛋白修饰(甲基化,乙酰化,磷酸化…)和 DNA 甲基化修饰相关的高水平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遍布 Nature, Cell 和 Science 等期刊杂志。在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中,遗传信息从 DNA、RNA 流向蛋白。基因组 DNA 和组蛋白上都存

遗传发育所在植物着丝粒表观遗传学研究中取得进展

  植物着丝粒含有大量的重复序列和反转座子,结构复杂并受表观遗传学调控。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韩方普实验室长期从事植物着丝粒的表观遗传学研究,曾在植物中首次发现着丝粒的失活现象并初步分析失活着丝粒的调控机制。   由于着丝粒的特殊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植物着丝粒的DNA序列暂不能直接用于植物人

ART治疗可以防止男同性恋之间艾滋病传播

  艾滋病以潜伏时间长、感染后难以察觉、传染范围广及死亡率极高成为世界上最具破坏力的流行病之一,其肆意传播使人类生存和发展受到了严峻挑战。随着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的增加,抗艾滋病药物的研究已成为世界重大课题之一。众所周知,性传播是艾滋病的重要传播途径,而其中男同性恋者特殊的性行为方式,使得他们感染艾滋

新研究扩大孕前遗传筛查范围

  怀孕伴随着很多不确定因素。或许最揪心的问题之一是婴儿能否健康出生。如今,预先筛查——在女方怀孕前对男女双方的遗传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正开始回答这一问题。   很多公司为那些想做父母的人提供一系列筛查。不过,这些筛查通常关注上百种疾病,而夫妻双方不得不选择他们想要测试的那些疾病。问题在于一些隐

新研究扩大孕前遗传筛查范围

  很多公司为那些想做父母的人提供一系列筛查。不过,这些筛查通常关注上百种疾病,而夫妻双方不得不选择他们想要测试哪些疾病。问题在于一些隐性疾病不会在家族史中出现,并且双方可能从未拥有症状。这使得他们不可能提出正确的问题。   如今,来自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临床测序探索性研究联盟的科研人员正试

新研究发现遗传复制可帮助治疗癌症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研究团队正在挑战一项极限研究,即研究众所周知的人类遗传物质是如何复制的,以及在疾病患者体内在复制过程若发生中断会意味着什么,比如说癌症。  生物科学教授David Gilbert和博士后研究员Ben Pope带领的团队已经深入的研究了DNA和相关遗传物质如何进行复制,和细胞核内

光遗传技术为细胞结构研究带来机遇

   转基因斑马鱼胚胎上的闪亮蓝光让科学家选择性地激活光敏感转录因子。图片来源:Anna Reade  从现在开始10年后,这种技术将会成为发育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界人人使用的工具。  Kevin Gardner打开一个小冰箱模样的培养器,看着里面闪烁的蓝光,这种场景经常让他想起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纽

Nature新研究挑战遗传学经典学说

  一直以来人们认为身体内的每个细胞具有完全相同的DNA。然而来自耶鲁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一项针对皮肤细胞诱导生成的iPS细胞研究中发现人体组织广泛存在遗传变异,这一研究对于遗传筛选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研究论文将发表在11月18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为评估遗传变异的程度,更好地

水稻失水遗传机理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记者从中国水稻研究所获悉,该所水稻功能基因组学创新团队最新研究发现,水稻的失水状况受遗传控制,失水基因的克隆有利于耐旱新品种的培育。  水分散失过快通常会使植物承受干旱胁迫,进而引起植物的早衰。研究人员利用一个苗期叶片边缘就开始发白、枯萎的早衰突变体,借助图位克隆手段分离了ES1基因,该基

研究发现更新世罕见遗传病

  在近日出版的《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上,刊发了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吴秀杰等人的一篇论文。通过对中国更新世晚期许家窑(也叫侯家窑)古人类的研究,研究人员指出更新世人类具有异常高的罕见疾病发病率,为探究更新世古人类绝灭或被替代的原因提供了新证据。   许家

Nature-medicine:骨质疏松,表观遗传研究有进展

  近日,来自日本的科学家们在国际期刊nature medicine上发表了他们的最新研究进展,他们发现DNA甲基转移酶3a(DNMT3a)在调节骨代谢与骨细胞分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人员指出,当细胞所处环境发生变化,细胞会进行代谢重组以进行应答,进而调节细胞分化过程,但联系代谢过程与分化过程

体细胞遗传学的简史及研究

  简史  1907年,美国学者R·G·哈里森第一次把神经细胞在体外培养成活。1956年,美国学者T·T·帕克使单个哺乳动物体细胞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分裂增殖成功,首次提供了用微生物学方法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进行体细胞遗传学研究的材料,简化了体外获得高等动物体细胞克隆的程序,把体细胞遗传学的研究推进到一

研究破译青藏高原人群遗传密码

  青藏高原古代人群之间有着怎样的遗传联系?古人群对现今生活的西藏人群作出了怎样的基因贡献?为了找到答案,中科院古脊椎所付巧妹团队联合多家单位,对距今5200年以来青藏高原人群线粒体基因组展开研究。近日,《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在线发表了这项研究成果。  据介绍,研究人员把67例古代青藏高原人群线粒体

《Science》光遗传技术开创癌症研究新见解

  8月31日《Science》报道,一种形式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突变可能通过模糊细胞对关键生长信号的感知来驱动肿瘤形成。由加州大学旧金山研究所领导的这项研究对许多人类癌症缺陷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健康细胞依靠Ras/Erk生长信号途径中

Science新遗传研究引发科学界争议

  在早期胚胎中非整倍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异常)极为常见,是导致妊娠终止的一个主要原因。发表在4月9日《科学》(Science)杂志上的一篇研究报告揭示,导致这种非整倍体的原因与母亲携带的一种遗传突变有关联。令人惊讶的是,结果表明这种突变非常常见,似乎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经历了正选择。  加州大学圣克鲁斯

光遗传技术为细胞结构研究带来机遇

  转基因斑马鱼胚胎上的闪亮蓝光让科学家选择性地激活光敏感转录因子。图片来源:Anna Reade  从现在开始10年后,这种技术将会成为发育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界人人使用的工具。  Kevin Gardner打开一个小冰箱模样的培养器,看着里面闪烁的蓝光,这种场景经常让他想起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纽约

研究揭示儿童骨肉瘤的遗传机制

  近日,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的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研究提供了与骨肉瘤相关的基因改变的新见解(骨肉瘤是儿童和青少年最常见的癌性骨肿瘤)。研究人员发现,患有骨肉瘤的人比没有骨肉瘤的人携带有害或可能有害的已知癌症易感基因变异。这一发现对骨肉瘤儿童患者及其家庭的基因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该研究于20

表观遗传学研究获重大突破

  同济大学高绍荣团队首次从全基因组水平上揭示了小鼠植入前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组蛋白H3K4me3和HK27me3修饰建立过程,并发现宽的H3K4me3修饰在植入前胚胎发育过程中对基因表达发挥重要调控作用。相关成果9月15日在线发表于《自然》。  高绍荣研究组利用极少量的细胞检测了小鼠植入前胚胎发育各个

南京农大棉花遗传育种研究发权威期刊

  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也是纺织工业的主导原料,在世界及我国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随着植物基因组计划的不断发展,对作物进行分子设计和基因工程改良是21世纪植物科学领域中的重要课题。目前,国内外研究人员在棉花遗传育种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五月二十四日,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

GWAS研究揭开妊娠纹的遗传秘密

  一提起妊娠纹,每个爱美的准妈妈都担心不已。妊娠纹(stretch marks)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状况,最初为粉红色或紫红色的波浪状花纹。分娩后,这些花纹逐渐消失,留下白色的疤痕线纹。   妊娠纹的发生与体质有关,不是每个孕妇都会有妊娠纹,而妊娠纹的严重程度也会因人而异。妊娠纹的形成原因还未完

藏族高原适应遗传机制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藏族人群对高原低氧极端环境表现出了较好的适应能力,这种适应能力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Qi et al Mol Biol Evol 2013)。然而,藏族人群的遗传适应是如何通过分子水平的精细调控实现心、肺等氧交换和氧运输器官在高原低氧下的正常生理功能的仍是未解之谜。宿兵课题组与西藏大学高原医学中

Stroke:-最新研究揭示中风的遗传风险因素

  在最近一项研究中,来自Geisinger的研究人员已确定常见的遗传变异是中风的危险因素,尤其是对于65岁以上的患者而言。  脑小血管疾病(SVD)引起全世界约四分之一的缺血性中风,并且是血管性痴呆的最常见原因。 SVD可以表现为大脑病变,通常出现在大脑扫描图像上。 SVD通常与衰老和高血压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