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坚发布CRISPR重要成果:CRISPR敲除治疗疾病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眼科研究所的一组研究人员报道了最新成果:他们通过一种病毒载体直接向眼睛输送了基于CRISPR-as9的治疗元件,成功在视网膜变性小鼠中阻止了视网膜色素变性。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3月14日的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眼科研究所的吴志坚研究员(Zhijian Wu,音译)。 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是一种具有明显遗传倾向的慢性、进行性视网膜色素上皮和光感受器的变性疾病,发病率大约为四千分之一,会引发视网膜变性,并最终导致失明。这种遗传性疾病已与超过60个基因(和超过3,000个突变)相关联,因此为基因治疗增加了难度,最新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基于基因编辑的更广泛治疗方法可用于靶向视网膜色素变性中的多个遗传缺陷。 在视网膜的眼后部组织中有两种类型的细胞,能将光转换成电信号发给大脑,视杆光感受器能在昏暗的光线下产生视觉,而视......阅读全文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毯层-视网膜变性,是一组以进行性感光细胞及色素上皮功能丧失为共同表现的遗传性视网膜变性疾病,也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致盲性眼病,该病常起于儿童或少年早期,至青春期症状加重,视野逐渐收缩,至中年或老年,黄斑受累致中心视力减退,甚或严重障碍而失明。亦有少数患者

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基本介绍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P),也称为毯层视网膜变性,是一种进行性、遗传性、营养不良性退行性病变,主要表现为慢性进行性视野缺失,夜盲,色素性视网膜病变和视网膜电图异常,最终可导致视力下降。  2018年5月1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5部门联合制定了《第一批罕见病目录》,视网膜色素变性被收录其中。

视网膜色素变性的鉴别诊断

  根据上述病史、症状、视功能及检眼镜检查所见,诊断并无太大困难。但当与一些先天生或后天性脉络膜视网膜炎症后的继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注意鉴别。  先天性梅毒和孕妇在妊娠第3个月患风诊后引起的胎儿眼底病变,出生后眼底所见与本病几乎完全相同,ERG、视野等视功能检查结果也难以区分。只有在确定患儿父母血清梅

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病因分析

  本病为遗传性疾病。其遗传方式有常染色体隐性、显性与X性连锁隐性三种。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最多;显性次之;性连锁隐性遗传最小。双基因和线粒体遗传也有报道。  生物化学研究发现氨基乙磺酸缺乏可引起猫产生视网膜色素变性,氨基乙磺酸是一种含硫氨基酸,在视网膜中含量很高,有可能是一种神经介质因子,起保护作用

ReNeuron视网膜祖细胞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

  ReNeuron Group公司是细胞疗法开发领域的全球领导者,致力于利用其独特的干细胞技术开发“现成的(off-the-shelf)”干细胞疗法,而无需免疫抑制药物。该公司的先导临床候选疗法正开发用于治疗中风所致残疾以及致盲疾病视网膜色素变性(RP)。  近日,该公司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的第六届

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功能改变介绍

  (1)夜盲 为本病最早出现的症状,常始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且多发生在眼底有可见改变之前。开始时轻,随年龄增生逐渐加重。  (2)暗适应检查 早期锥细胞功能尚正常,杆细胞功能下降,使杆细胞曲线终末阈值升高,造成光色间差缩小。晚期杆细胞功能丧失,锥细胞阈值亦升高,形成高位的单相曲线。  (3)视野与

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临床变异介绍

  (1)单眼性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 非常少见。诊断为本型者,必须是一眼具有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典型改变,而另眼完全正常(包括电生理检查),经五年以上随访仍未发病,才能确定。此型患者多在中年发病,一般无家族史。  (2)象限性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 亦甚少见。特点为病变仅累及双眼同一象限,与正常区域

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概述

  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眼病,其遗传方式有常染色体隐性、显性与性连锁隐性3种,以隐性遗传最多(70%-90%);显性遗传次之(3%-20%);性连锁遗传最少(10%以下),是由视神经和视网膜进行性变性萎缩而致。这种病的特殊表现是孩子的视力原来正常或稍低,10~20岁开始发病。初起人暮或黑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病因分析

  本病为遗传性疾病,其遗传方式有常染色体隐性,显性与性连锁性遗传3种,以隐性遗传最多;显性遗传次之;性连锁遗传最少,但家族史阴性的散发性病例,亦占有相当数量,通过连锁分析,在人类多条染色体上发现了50多个致病基因位点,近数年来,采用定位克隆和“定位候选基因”的方法,其中18个已被确定,目前认为常染

怎样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

  1.电流刺激和干细胞疗法  通过弱电流直接刺激视神经,一方面激活视神经细胞,增强视神经的生物电兴奋性;同时还可强力刺激眼内末梢血管束,极大地改善眼底组织的血液循环和供氧,从而使视神经纤维获得充分的血氧供应而恢复其部分功能。利用干细胞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过程中在眼部注入干细胞,使受损的视神经、视网

关于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简介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 具有遗传倾向的慢性进行性视网膜色素上皮和光感受器的变性疾病夜盲和双眼视野逐渐向心脏缩窄是本病主要特征。眼底检查,视乳头呈蜡黄色逐渐苍白萎缩,境界清晰。视网膜血管显著变细早期赤道部视网膜有骨细胞样色素,遮盖部分血管。病变逐渐向后极部扩展甚至累及黄斑,视网膜呈青灰色。眼底荧光血

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并发症有哪些?

  后极性白内障是本病常见的并发症。约1%~3%病例并发青光眼,多为开角,闭角性少见。约有50%的病例伴有近视。聋哑病兼患本病者亦高达19.4%。视网膜与内耳Corti器官均源于神经上皮,所以二者的进行性变性可能来自同一基因。  Laurence-Moon-Bardt-Biedl综合征,典型者具有视

简述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症状

  1、夜盲是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最早出现的症状,常始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且多发生在眼底有可见改变之前。开始时轻,随年龄增生逐渐加重。极少数患者早期亦可无夜盲主诉。  2、视野与中心视力:早期有环形暗点,位置与赤道部病变相符。其后环形暗点向中心和周边慢慢扩大而成管状视野。中心视力早期正常或接近正常,随

关于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简介

  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眼病,其遗传方式有常染色体隐性、显性与性连锁隐性3种,以隐性遗传最多(70%-90%);显性遗传次之(3%-20%);性连锁遗传最少(10%以下),是由视神经和视网膜进行性变性萎缩而致。这种病的特殊表现是孩子的视力原来正常或稍低,10~20岁开始发病。初起人暮或黑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临床表现

  1.眼底  视网膜色素变性特征性的眼底改变是视网膜色素上皮脱色素,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和色素迁移,表现为视网膜内色素沉着以及视网膜小动脉缩窄,病变的早期色素上皮损害表现为视网膜内细小的尘状色素沉着,视网膜并因脱色素而呈虫蚀状或椒盐状外观,随病情进展,眼底病变从赤道部向周边部和后极部发展,赤道及周边

关于视网膜色素变性的治疗和预防的介绍

  一、治疗  1.一般血管扩张剂及视神经、视网膜营养药。  2.中医中药  主要是活血化淤、补肾明目类。  3.组织疗法及微量元素补充。  4.基因治疗  对严重的视网膜色素上皮变性已有研究。  5.手术治疗  比如肌肉移植和色素上皮移植,疗效不甚明显。对RP的并发症如白内障和青光眼的手术治疗。 

双眼下半侧视网膜色素变性病例分析

象限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是视网膜膜色素变性的非典型形式,多双眼对称并以鼻下象限多见。本例视网膜色素变性发生在双眼下半侧,临床上极为少见。病例报告患者,男,47岁。因健康体检发现右眼视力不佳于2014年12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06,左眼视力:1.0,双眼角膜透明,前房正常深,虹膜纹理

九步疗法-哥斯达黎加科学家领衔视网膜色素变性治疗

  据哥斯达黎加《民族报》8月26日报道,哥生物治疗专家加利塔(Marcela Garita)女士正在法国巴黎视力研究所领导一个由生物学家、物理学家及电子生理学家组成的7人团队,研究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RP)的方法。这是一种由于视网膜病变退化,造成病人逐步丧失视力直至失明的病症。该病大多来自遗传,首

A004基因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被授予孤儿药认定资格

  MeiraGTx是一家位于纽约和英国的基因治疗公司,今天宣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授予其专有的AAV介导基因治疗产品候选药物的孤儿药认定资格(ODD),其中包含色素性视网膜炎GTP酶调节剂基因治疗X连锁色素性视网膜炎(XLRP)。  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遗传性失明的最常见形式之一

关于视网膜变性的病因分析

  部分患者视网膜色素变性为显性遗传,父母双方只要有一方带致病基因,子女就会发病。也有部分患者视网膜色素变性为性连锁遗传,仅仅母亲带致病基因,子女才会发病。

简述视网膜变性的治疗原则

  1.有试用血管扩张剂、维生素A及B1、组织疗法、各种激素、中草药、针灸等方法,或可避免视功能迅速恶化。   2.检查视网膜色素变性和黄斑变性患者的视网膜发现,他们的视网膜叶黄素含量比正常人低得多,实验证明,通过补充叶黄素可以增加视网膜的色素密度。叶黄素除了可以保护视网膜免受光线和自由基的损害,

关于视网膜变性的基本介绍

  视网膜变性(retinal degeneration), 属于视锥、视杆营养不良,是一组遗传病,以夜盲、视野缩小、眼底骨细胞样色素沉着和光感受器功能不良为特征。性连锁隐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或者显性遗传均可以见到,也有散发的。包括药物、手术在内的治疗手段对视网膜变性均只有改善、缓解作用。

关于环状视网膜变性的简介

  即视网膜色素变性,广泛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可以产生向心性缩小。视网膜色素变性以环状暗点为最典型,高度发展的病例也可形成向心性缩小而呈管状,或于视野周边部剩留有岛状的可见区域。

关于视网膜变性的检查介绍

  1.视网膜色素沉着  2.视网膜血管改变  血管一致性狭窄,随病程进展而加重,尤以动脉为显著。  3.荧光血管眼底造影所见  背景荧光大片无荧光区,提示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萎缩。视网膜血管可有闭塞,有时还可见到后极部或周边部斑驳状荧光斑。

关于环状视网膜变性的预后介绍

  本病隐性遗传患者发病早、病情重,发展快,预后极为恶劣。以30岁左右时视功能已高度不良,至50岁左右接近全盲。显性遗传患者则反之,偶尔亦有发展至一定程度后趋于静止者,故预后相对地优于隐性遗传型。因此可等到勉强正常就学和就业的机会。本病隐性遗传者,其先辈多有近亲联烟史,禁止近亲联烟可使本病减少发生约

简述环状视网膜变性的治疗措施

  一.文献中有试用血管扩张剂、维生素A及B1、组织疗法、各种激素、中草药、针炙等方法,或可避免视功能迅速恶化。  二.检查视网膜色素变性和黄斑变性患者的视网膜发现,他们的视网膜叶黄素含量比正常人低得多,实验证明,通过补充叶黄素可以增加视网膜的色素密度。叶黄素除了可以保护视网膜免受光线和自由基的损害

关于环状视网膜变性的基本介绍

  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tispigmentosa,RP),属于视锥、视杆营养不良,是一组遗传病,以夜盲、视野缩小、眼底骨细胞样色素沉着和光感受器功能不良为特征。性连锁隐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或者显性遗传均可以见到,也有散发的。性连锁遗传不到10%,但发病早,损害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占20%,发

关于视网膜变性的鉴别诊断介绍

  1.白点状视网膜变性  视力正常或稍减退,可有周边视野向心性缩小,眼底特点是在视网膜上布满大小一致的白点,这些白点多位于视网膜血管后深层。  2.梅毒性脉络膜视网膜炎  有梅毒病史或临床表现,可有视物变形,玻璃体混浊,眼底可见色素的分布和形态不规则,且位于视网膜血管下,看不到骨细胞样色素形态,可

PLOS-ONE:视网膜变性的模拟新疗法

  近几年以来,光遗传学技术一直被视为是渐进式失明——例如当其是视网膜变性的一个后果——的一种很有前途的疗法。为了进一步发展这种治疗方法,德国蒂宾根大学综合神经科学Werner Reichardt中心(CIN)和计算机神经科学伯恩斯中心(BCCN)的Marion Mutter和项目带头人Thom

简述环状视网膜变性的并发症

  后极性白内障是本病常见的并发症。一般发生于晚期、晶体混浊呈星形,位于后囊下皮质内,进展缓慢,最后可致整个晶体混浊。约1%~3%病例并发青光眼,多为宽角,闭角性少见。有人从统计学角度研究,认为青光眼是与本病伴发而非并发症。约有50%的病例伴有近视。近视多见于常染色体隐性及性连锁性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