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时不我待舍我其谁

今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的民进、农工党、九三学社委员时,围绕知识分子工作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我国知识分子为国家和人民所作的历史贡献,精辟论述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的重大意义,对广大知识分子更好地报效祖国、服务人民提出殷切希望和明确要求,为做好新形势下知识分子工作明确了新方向、确立了新坐标、提出了新任务、注入了新活力。 讲话在全党全社会特别是在广大党外知识分子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体现了中共中央对知识分子的充分信任和亲切关怀,党外知识分子深感振奋、倍受鼓舞。大家表示,将进一步凝聚思想共识,发挥自身优势,提高履职水平,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贯彻落实好。 从即日起,统战新语开设“知识分子•大家谈”栏目,刊发部分知名党外知识分子的学习体会文章。 今年是我回国工作的第十个年头。10年前,我的实验室刚刚启动,首批学生还懵懵懂懂。2007年3月我的清华实验室开始了第一个......阅读全文

清华施一公Cell-Res揭示细菌耐酸机制

  来自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L-谷氨酰胺通过酶促反应释放氨,使得大肠杆菌获得了耐酸性。相关论文“L-glutamine provides acid resistance for Escherichia coli through enzymatic release

施一公院士:科学的能量、燃料来自想象

“读书的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在西湖大学被频频问起,每个人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7月16日,2022年“西湖春读会”暨第二届西湖大学图书馆捐赠基金活动日在西湖大学云谷校区举行。 在活动致辞中,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是这样回答“读书的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的——“抛开所有功利性的目

施一公: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组图为在清华大学工作的施一公。   我的全职回国也在世界范围内的学术界引起一定的震动。《纽约时报》在头版对我的回国进行了专门报道,探求原因。其实,我的动机再简单不过——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回国前,我在普林斯顿大学拥有优厚的个人物质待遇和丰厚的科研经费。在大家眼里,我的“

施一公:我对科学研究的体验

       我很开心今天能有这个机会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  首先,我想跟大家讲一件让我感触很深的事情,这也是我们在座的每位同学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知识的来源。这故事源自留美幼童。  为什么这样讲?我们学习历史得知,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自古以来都是外国人来中国学习。但是从1840年开始,中英爆发

施一公院士Cell-Res解析关键蛋白结构

  来自清华大学生科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Crystal structure and biochemical analysis of the heptameric Lsm1-7 complex”的短讯文章,揭示了Lsm1-7复合物的结构新机制,相关成果公布在Cell Research杂志上。

施一公:科学需要想象-想象来自阅读

中新网杭州7月17日电 (童笑雨 朱政)“读书是人类通往科学的必由之路,可以为人类插上想象的翅膀。”7月16日,谈及想象力和科学这一话题时,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说,科学需要想象,想象来自阅读。如果人类不曾对自然进行想象,科学就不可能诞生。 当天,2022年“西湖春读会”暨第二届西湖

施一公助阵!这一地迎来大动作

  12月28日,重建重振河南省科学院揭牌仪式在郑州举行,标志着这艘河南科研新“航母”正式起航。省委书记楼阳生揭牌,省长王凯主持,省政协主席刘伟出席。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致辞。28名两院院士、数百名国家级人才和国内科研院所、高校、企业代表出席。   楼阳生代表省委、省政府向省

施一公:我的第一桶金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9174.shtm 文 | 施一公(西湖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1987 年 9 月,父亲意外去世以后,我一度不再想规规矩矩做一名科学家, 也对学业和科研失去了兴趣。我从小到大第一次开始

中科院院士施一公:科技强国-从我做起

  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施一公,用了10年,从留学生成为世界著名大学的终身教授;但却用短短一夜,为了一个梦想放弃优厚条件毅然回国。他说,用科学报国才是一个科学家最大的荣耀。  1989年,施一公从清华大学毕业,选择出国留学,后来成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历史上最年轻的终身教授,

-施一公院士GenesDev凋亡研究新成果

  清华大学的施一公(Yigong Shi)教授是国际著名的结构生物学家,在细胞凋亡、大分子机器、膜蛋白研究领域占据国际领先地位。曾荣获国际赛克勒生物物理学奖、香港求是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谈家桢生命科学终身成就奖、瑞典皇家科学院爱明诺夫奖等多个国内外大奖。2008年施一公放弃国外的优厚条件选择回国,

施一公院士GenesDev凋亡研究新成果

  清华大学的施一公(Yigong Shi)教授是国际著名的结构生物学家,在细胞凋亡、大分子机器、膜蛋白研究领域占据国际领先地位。曾荣获国际赛克勒生物物理学奖、香港求是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谈家桢生命科学终身成就奖、瑞典皇家科学院爱明诺夫奖等多个国内外大奖。2008年施一公放弃国外的优厚条件选择回国,

施一公:做祖国发展的参与者

   全职归国6年,施一公仍然对成为祖国发展的参与者而兴奋。无论是痴迷科研的“本性难移”,还是坚守讲台的为师之道,或是大胆改革的理想主义,都擦亮了他“美国梦”是过去、“中国梦”是未来的事实:“大我与小我从来无法割裂,踏实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最好的报国。”  6月,苏州,冷泉港结构生物学研讨会上,施一

清华大学施一公研究组最新PNAS文章

  维生素C(也被称为抗坏血酸),是真核生物中许多基础代谢反应所需的物质,也是人类的必要营养素,在保护机体应对氧化压力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色素b561(Cyt b561)是一种抗坏血酸依赖的氧化还原酶,这种真核生物独有的酶高度保守,具有多次跨膜的结构。Cyt b561在许多重要的生理学过程中

施一公:知足常乐是创新最大的敌人

   9月16日晚22:38,中国科学院院士、结构生物学家、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院长施一公教授做客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开讲啦》,分享了他的成长历程与人生选择,以及对人才培养、教育创新的期望与思考。  科学殿堂是如此之神妙  年少的施一公,牢牢记住了小学政治老师对他说的“你要为咱驻马店人争光”,他努力学

清华施一公院士PNAS再发突破性成果

  人们普遍认为,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主要起因于β淀粉样蛋白(Aβ)在大脑内的累积。γ-分泌酶可以切割β淀粉样前体蛋白生成Aβ,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密切相关,是预防和治疗这种疾病的潜在靶点,受到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  γ分泌酶的切割过程非常复杂,这与它的复杂结构和作用机制有关。与组分单一的

施一公:呼吁人才辈出人尽其才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施一公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我走到哪儿都挺想驻马店的”,呼吁“培育好、开发好、利用好人才这个第一资源,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我们的发展就会更有底气。   【我走到哪儿都挺想驻马店的】   “我是真正的河南人,

施一公-饶毅:经费分配体制该改了

  ●尽管近年来中国研究经费持续以20%的比例增长,但研究经费分配的严重问题却减缓了中国潜在的创新步伐  ●目前正是中国打破各种潜规则、建立健康研究文化的良机。一个简单但重要的起点,是所有新的研究基金必须基于学术优劣分配,而不再依赖私人关系  近些年来,中国政府投入的研究经费以每年超过20

央视《新闻联播》介绍施一公全职回国工作

  中国梦,我的梦。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施一公是一个有梦想的人。为了梦想,他用十几年时间,从求学之余在餐馆打工的留学生,变成世界著名大学的终身教授;为了更大的梦想,他又在一夜之间决定放弃18年海外奋斗换来的优越条件,回国从头创业。(《新闻联播》视频)   1985年,施一公被保送进入清华大学生

清华施一公院士Nature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来自清华大学、剑桥生物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揭示出了人类γ-分泌酶(γ-secretase)的三维结构,该研究对于深入了解γ-分泌酶的功能机制,开发出预防及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症及某些类型的癌症的新型γ-分泌酶抑制剂具有重要的意义。相关论文“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中国论文数超过美国-施一公:“垃圾文章”太多

  “我以前曾经预测,中国会在2020年论文数超过美国,没想到我们提前完成了。”  说起这项数据,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原副校长施一公并未透露出骄傲,反倒是一脸担忧,语调沉重。这是为什么?  “有些评论因此说,中国的科技实力已经超过美国了,我很担心。”5分钟左右的发言,施一公说了3次“很担心”,让

饶毅落选院士-施一公表示“不理解”

  昨日(8月17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2011年中科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公布,初步候选人共有145位。而5月首次公示候选人名单中,共公示了314人,即半数以上的人已被淘汰。  此次公布的“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中显示,145位候选人中,年龄最大的76岁,最

饶毅施一公联合为《科学》杂志撰写社论

饶毅施一公  编者按:施一公是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院长,饶毅是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院长。近日,两位科学家联合撰文,讨论目前中国的科研基金分配体制及科研文化问题。他们在文章中指出,尽管近年来中国研究经费持续以20%的比例增长,但这种增长没有对中国的科学和研究起到应有的强大的

施一公:“大牛”科学家的舍与得

  【对话】   做正直的人 做诚实的学问   记者:在很多人眼中,你是海归科学家的典范。   施一公:每个科学家回国服务都有自己的理由,不能说谁是典范。我反复强调,我在努力工作、尽职尽责,但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不是一心只为公,也不是大公无私。不要把所有的科学家都想象得十全十美,这样会

西湖大学硬核招生,施一公亲自短信通知

7月5日消息,西湖大学今年首次招收本科生,7月6日将发出录取通知书,60名高中生此前已收到校长施一公发送的录取通知短信。3月,西湖大学宣布今年将首次招收本科生,为面向浙江省开展的“西湖大学创新班”小规模本科招生试点。首届招生不超过60人,对象为符合毕业当年浙江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报名条件且同

施一公:结构生物学是主流前沿方向

  6月20日下午,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美国科学院、人文与科学院外籍双院院士施一公教授应邀在郑州大学“立德树人导师学校”和“研究生名师名家讲坛”做《科学、艺术与结构生物学》的专题报告。   施一公教授从宇宙与我们的生存环境开篇,为大家展现了众多享誉世界的宇宙之图。施教授还向大家介绍了当今生命

施一公:经得起推敲的理想主义者

  “人活着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让自己内心最深处得到安宁与满足。中国还有很多东西亟待改进,我今年43岁,正可以全力以赴地做些事,这种成就感对我来说很重要。”   施一公,43岁,结构生物学家。曾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建系以来最年轻的终身教授和讲席教授,2007年被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施一公:哪怕再忙,也要保证50%的科研时间

今年48岁的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  他是全球知名的结构生物学家,在细胞凋亡、大分子机器、膜蛋白研究领域国际领先,曾获国际赛克勒生物物理学奖、香港求是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谈家祯生命科学终身成就奖、瑞典皇家科学院爱明诺夫奖等多个国内外大奖;  他除了“一身三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和美

施一公获“影响世界华人大奖”提名

  一项“有望拿下诺贝尔奖”的科研发现  身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生物学系建系以来最年轻的终身教授,施一公的归国被看作是中国新一代海归科学家的杰出典范。回国后,他为改善中国学术风气与科研环境做出了巨大努力,同时在科学探索之路上继续硕果累累,2015年,他率领团队解析了超高分辨率的剪接体三维结构,被业界称

施一公:科技创新需要更大的责任和勇气

  “同学们,大家也许会诧异:为什么要义无反顾地追求科学、创造技术?原因很简单:当今的中国异常喧闹。”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直截了当地说。  施一公是在第31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开幕式上发表上述观点的。8月14日晚,面对参加本次大赛的500多名青少年选手

施一公在细胞凋亡研究领域取得新突破

  日前,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施一公教授实验室在《Genes & Development》发表名为“Mechanistic insights into CED-4-mediated activation of CED-3”的学术论文。本文的第一作者黄渭蛟为生命学院的博士研究生。   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