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科学需要想象想象来自阅读

中新网杭州7月17日电 (童笑雨 朱政)“读书是人类通往科学的必由之路,可以为人类插上想象的翅膀。”7月16日,谈及想象力和科学这一话题时,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说,科学需要想象,想象来自阅读。如果人类不曾对自然进行想象,科学就不可能诞生。 当天,2022年“西湖春读会”暨第二届西湖大学图书馆捐赠基金活动日在浙江杭州举行。“读书的意义是什么”,是在现场频频被谈及的话题。 对于这一问题,施一公是这样回答的:“抛开所有功利性的目的不谈,读书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可以为人类插上想象的翅膀。” 在他看来,科学的能量和燃料来自想象。“如果人类不曾对自然进行想象,科学就不可能诞生。” 为何想象对科学家而言如此重要?施一公表示,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许多看似不合常规的“异想天开”,为科学探索提供了鲜活的命题和无限的空间。 如150多年前,法国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曾在作品《从地球到月球》中,描写了3位探险家乘坐炮弹到......阅读全文

施一公:科学需要想象-想象来自阅读

中新网杭州7月17日电 (童笑雨 朱政)“读书是人类通往科学的必由之路,可以为人类插上想象的翅膀。”7月16日,谈及想象力和科学这一话题时,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说,科学需要想象,想象来自阅读。如果人类不曾对自然进行想象,科学就不可能诞生。 当天,2022年“西湖春读会”暨第二届西湖

施一公院士:科学的能量、燃料来自想象

“读书的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在西湖大学被频频问起,每个人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7月16日,2022年“西湖春读会”暨第二届西湖大学图书馆捐赠基金活动日在西湖大学云谷校区举行。 在活动致辞中,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是这样回答“读书的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的——“抛开所有功利性的目

施一公:时不我待-舍我其谁

  今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的民进、农工党、九三学社委员时,围绕知识分子工作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我国知识分子为国家和人民所作的历史贡献,精辟论述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的重大意义,对广大知识分子更好地报效祖国、服务人民提出殷切希望和明确要求,为做好新形势下知识分子工

-施一公:优秀的科学家如何成长?

施一公(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  前言  我从获得博士学位至今已经整整20个春秋,但博士阶段的感受仍然历历在目。我从指导自己独立实验室的第一个博士生到现在也已经17年了,其中的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中已经有11人在美国和中国的大学里担任独立实验室的PI。他们的成长过程差别极大,性格、能力也各有不同。应

施一公:我对科学研究的体验

       我很开心今天能有这个机会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  首先,我想跟大家讲一件让我感触很深的事情,这也是我们在座的每位同学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知识的来源。这故事源自留美幼童。  为什么这样讲?我们学习历史得知,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自古以来都是外国人来中国学习。但是从1840年开始,中英爆发

从施一公看科学家当官

  施一公出任清华大学副校长的消息传出后,在科技界引发一些议论,赞同的人很多,反对者也不少,认为科学家当官不是什么好事。  科学家当官,已经不是什么新闻,近年来就有好几起。去年1月,55岁的中科大校长侯建国院士出任科技部副部长;今年6月末,45岁的量子通讯科学家潘建伟担任中国科大常务副校长;9月初,

-施一公:科学家应该有担当

  施一公,1967年生,清华大学教授,“千人计划”首批国家特聘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外籍院士。2008年全职回国前,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终身讲席教授。曾获瑞典皇家科学院爱明诺夫奖等多个世界科学领域重要奖项。2013年12月19日,中科院院长白春礼为新当选的院士施一

饶毅施一公联合为《科学》杂志撰写社论

饶毅施一公  编者按:施一公是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院长,饶毅是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院长。近日,两位科学家联合撰文,讨论目前中国的科研基金分配体制及科研文化问题。他们在文章中指出,尽管近年来中国研究经费持续以20%的比例增长,但这种增长没有对中国的科学和研究起到应有的强大的

施一公:“大牛”科学家的舍与得

  【对话】   做正直的人 做诚实的学问   记者:在很多人眼中,你是海归科学家的典范。   施一公:每个科学家回国服务都有自己的理由,不能说谁是典范。我反复强调,我在努力工作、尽职尽责,但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不是一心只为公,也不是大公无私。不要把所有的科学家都想象得十全十美,这样会

施一公:“一心为公”的学术大师

  就像人类的遗传密码储藏在神秘的DNA中,著名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的性格、作风也“隐藏”在父亲的生活言行中。父亲给他起名寄予厚望,潜移默化地影响他对理科产生兴趣,热心肠地帮助邻里乡亲解决生活困难,带领工厂做技术革新……这一切都在施一公的生命中刻下烙印,更是影响到他如今做科学的准则:育人、为民,一心为

施一公:居安思危-实现强国梦想

  ●我们教给学生什么东西,其实并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学生走入社会,眼睛在看,耳朵在听,他们切身感受到的社会现象,如果与他们在大学里受到的教育大相径庭,学生就很难有坚定的信念走下去。  ●我坚信文化不仅需要传承,更需要创新。我们要扬其精华,去其糟粕。所有文化里都有糟粕,以前曾经辉煌

-施一公:饶毅其人其事

  序言:从我听说和认识饶毅算起,已经有十五年了,但直到2005年才把他当作自己的朋友。而我们真正一起做事、我比较深入地理解饶毅的想法并成为莫逆之交,则发生在2008年我全职回国以后。在别人面前我常常主动提起饶毅,评论他和他做过的事情,因为我总觉得他留给大家的印象过于片面或偏激,他的另外一面很少为人

清华施一公最新Nature文章

  近日来自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Structure of a presenilin family intramembrane aspartate protease”的论文,报告了一个presenilin/SPP家族膜内天冬氨酸蛋白酶的晶体结构,相关成果发布在12月19日

施一公对青年科学家的寄语:青年与科学精神

  10 月 26 日,2019 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在浙江温州举行。  中科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发表题为《青年与科学精神》的主旨报告。  报告中,施一公从 3 个角度阐释了科学精神的内涵,即:求真、独立和合作、质疑。  他同时提到,所谓科学精神就是通过一言一行将科学精神辐射至大众观念,滋养大众

《科学》重磅:施一公团队聚焦新方向

 人源次要剪接体的三维结构   北京时间2021年1月29日,西湖大学教授施一公研究组在《科学》发文,首次报道了“神秘”的次要剪接体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这也标志着该团队在一个新的研究方向上迈出关键一步。 生物体的遗传信息经过“转录”从DNA传递给RNA,再经过“翻译”从RNA传递给

施一公:一天不到决定回国

  友人对他说:“我们都欠中国至少15年的全职工作”  施一公一天不到决定回国  回清华组团队“狂人”潜心学术 重磅研究成果登《科学》杂志 同行称有望角逐诺奖 “清华副校长”任用公示已结束  “一公,我们都欠中国至少15年的全职工作。”友人王晓东的一句话让施一公久久难忘。2008年他用不到一天的时间

施一公:做,就尽力做到极致

  8月25日,西湖大学开学典礼,195位博士研究生入学,即将开启新的科研征程,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作了17分钟的发言,除了欢迎,施一公还提到了励志、担当、科学精神:“不要知足常乐,不要安于平庸;做,就尽力做到极致,这才是西湖大学的学术品格和精神气度。”  说欢迎新生陆续抵达开学典礼现场。  西湖三期

施一公领衔!西湖大学,持续奋进!

2021年,西湖大学再次迎来突破。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史上第一所由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西湖大学,在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吸引了足够多的关注与期待。西湖大学云谷校区正式启用2021年10月23日,西湖大学云谷校区交接启用暨三期项目开工活动在学术会堂举行。西湖大学从此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现

施一公:诚实做学问-正直做人

  此文呼应最近人民网上的一篇报道,及今年3月《光明日报》的一篇文章。(人民网的报道题为《四位科技界知名人士建言下决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详见:http://scitech.people.com.cn/GB/12444910.html;《光明日报》的文章详见:http://www.gm

施一公做客上海交大-讲述《我的科学生涯》

  3月29日上午,国际著名结构生物学家、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医学院常务副院长施一公教授以《我的科学生涯》为题做客上海交大医学院“甲子”大庆特邀报告——“医源杏坛”。在报告中,施一公教授从宇宙之美到“晶体生长出凤凰涅槃般的图案”,从宏观讲到来自分子和电子超微观的生命之美,淋漓尽致地诠释着科学之

2020陈嘉庚科学奖公布-施一公等人获奖

  8月28日,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2020年度陈嘉庚科学奖获奖项目和陈嘉庚青年科学奖获奖人。 2020年度陈嘉庚科学奖和陈嘉庚青年科学奖于2019年1月1日启动,经过推荐、有效候选项目评审、国内外同行专家通信评审、正式候选项目评审和理事会终审等几个阶段,最终产生5项陈嘉庚科学

《科学》宣布-施一公领衔的西湖大学即将获批开建

  关于西湖大学的消息一直不断,但是看到《科学》杂志关注报道西湖大学的筹备情况还是头一回。这可以说学术界或者高等教育界将迎来一场盛事,或者一个研究领域的新局面的开端!  最新一期国际著名期刊《科学》杂志以“Biologist unveils China's first private res

施一公院士做客“云南科学大讲坛”讲述结构之美

  “科学求真,艺术求美。而无论是宏大的宇宙天体还是微观的生命科学,其结构都是非常之美的。”8月6日下午,清华大学副校长、国际著名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院士做客“云南科学大讲坛”,为700余名听众带来一场发现宇宙天体与生命科学结构之美的科学盛宴。  当天,施一公院士以“结构之美”为题,从最宏观的达到结构

施一公:风一样的男神

   2015年9月19日,在位于安徽合肥的中国科技大学,一场科技奖的颁奖仪式正在举行。在场的有包括杨振宁在内的不少科技界的大腕。当天,施一公作为嘉宾应邀到场,他一直坐在观众席上,并不是这次活动的主角。然而活动一结束,他瞬间被潮水般的人群包围,年轻的学子们一脸兴奋地排队等待与他照相、索要签名。施一公

施一公:用科学报国,是一个科学家最大的荣耀

  【人物介绍】施一公,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清华大学副校长、中科院院士、美国科学院、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会长。主要从事细胞凋亡及膜蛋白两个领域的研究。曾获国际赛克勒生物物理学奖、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谈家桢生命科学终身成就奖、瑞典皇家科学院颁

科学界“劳模”施一公:我平均每晚睡5小时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9712.shtm

饶毅施一公:支持年轻人-构建中国科学未来

  完善体制的目标是鼓励创新和更好地培养人才,从而全面提升我国的科技竞争力,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发挥应有的促进作用。完善体制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支持年轻人,特别是那些独立生涯起步不久、相当于国外助理教授时期的年轻科学工作者,以及当代科学研究的主力军——博士后和研究生。  纵观世界科教历史,年

沈平平蒲慕明施一公获求是杰出科学家奖

  诺贝尔奖获得者厄温·内尔先生和求是基金会顾问何大一先生为2010年“求是科技基金会”求是杰出科学家奖获得者沈平平、蒲慕明和施一公颁奖。         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11月1日上午在福州开幕。开幕式上,2010年“”求是杰出科学家奖揭晓,能源专家沈平平、生物学家蒲

施一公:八面玲珑的人难做科学家?

  8月2日,在2015年全国高校自主招生夏令营暨第四届全国中学生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创新能力大赛上,世界著名结构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双院外籍院士,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授和讲席教授施一公先生和参加本次夏令营的中学生分享了他对生命、世界和宇宙的

施一公:生命科学,21世纪最活跃的学科

        20世纪80年代初,曾经有人预言:“21世纪将是生物学的世纪”。如今,30多年过去了,这个学科到底发展得怎么样?生物学的世纪到来了吗?关于这个问题,专业人士与普通民众的认识存在较大的分歧。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应该了解什么是生命科学。  生命科学(生物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