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大在医学电阻抗成像领域取得系列进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杜江峰领导的中科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在无损医学电阻抗成像领域取得一系列进展。该团队基于自主研发的图像重构框架成功实现了无损医学电阻抗图像在多个不同成像方式下的高分辨重建。相关成果发表在近期的IEEE Transactions 系列期刊上,包括2篇IEEE Transactions on Medical Imaging,以及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ational Imaging 和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 各1篇。 医学影像在现代医学中广泛使用,对于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无损医学电阻抗成像技术作为新发展的影像技术,具备对人体无害、使用方便且设备价格相对低廉等核心优势,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然而,该成像技术在临床医学上受制于成像精度低、鲁棒性差等因素未能获得长足的进步,......阅读全文

中国科大在医学电阻抗成像领域取得系列进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杜江峰领导的中科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在无损医学电阻抗成像领域取得一系列进展。该团队基于自主研发的图像重构框架成功实现了无损医学电阻抗图像在多个不同成像方式下的高分辨重建。相关成果发表在近期的IEEE Transactions 系列期刊上,包括2篇IEEE T

中国科大在计算几何研究领域取得系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数学与交叉科学中心(合肥)在3D重建、3D打印、计算几何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分别以三篇论文发表在2014年第6期的ACM Transactions on Graphics上,并在国际学术会议Siggraph Asia上宣读。  在第一篇论文中,研究人

中国科大在几何分析领域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几何与物理中心教授王兵与数学科学学院副教授李皓昭合作的论文“The extension problem of the mean curvature flow(I)”被国际数学期刊Inventiones Mathematicae 接受并在线发表。  平均曲率流是当前几何分析

中国科大等在二维材料拓扑态研究领域取得系列进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乔振华课题组与国内外同行合作,在二维体系拓扑量子态的理论研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自然-纳米技术》、《物理评论快报》和《物理学进展报告》上。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即零磁场条件下量子霍尔效应)自石墨烯和拓扑绝缘体发现以来受到了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科学领域的广泛关注,并且

中国科大在蛋白质设计领域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海燕教授、陈泉副教授研究组在蛋白质结构功能设计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发表在10月27日出版的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和空间结构之间的关系是科学界悬而未决的课题。国际上蛋白质设计领域有实验验证的自动设计方法只有寥寥

中国科大在复微分几何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几何与物理研究中心特任教授陈杲完成的论文《J方程和超临界厄米特-杨振宁-米尔斯方程的变形》(The J-equation and the supercritical deformed Hermitian-Yang-Mills equation),在世界知名数学期刊《数学新进展》

中国科大等在固态量子光学领域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陆朝阳等和德国维尔兹堡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相关小组合作,在国际上首创双色脉冲相干激发理论,为光和原子的相互作用等基础量子光学问题的研究打开了一个新思路,解决了共振荧光长期存在的激光本底噪声问题。进一步,研究组通过该方法在微腔耦合的半导体量子点体系上实验实现了无激光背景的高效

中国科大在红外人工光合成领域取得进展

  通过人造材料,进行与自然界光合作用相似的化学反应,利用阳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人类所需物质,是长期以来的梦想。然而,这种人工光合成体系进行应用尝试时,面临挑战,关键在于如何利用太阳光中低能量的光子。红外光是太阳光谱中典型的低能光子,在太阳光谱中占比达53%。通常的半导体光催化技术只能利用紫外区和可

中国科大在分子手性和室温磷光领域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张国庆团队在分子手性和室温磷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通过构建全手性的掺杂室温磷光体系,他们发现并命名手性选择室温磷光增强(Chiral-Selective Room-Temperature Phosphorescence Enhancement,CPE)这一普适性现象,揭示

中国科大在二维材料研究中取得系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国际功能材料量子设计中心博士崔萍与校内外同行合作,揭示了过渡金属二硫族化合物锯齿型纳米条带边缘重构的普适性原子尺度机理;进一步,基于所发现的边缘重构模式的可调性,与实验结合首次实现了二硒化钼纳米条带自下而上的可控生长,并揭示了其微观机理。相关成果

中国科大在深度功能医学影像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记者13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中科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刘东等在深度功能医学电阻抗成像技术上取得重要进展——实现电阻抗图像重建范式突破。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IEEE模式分析与机器智能汇刊》。获得“低损伤、高分辨、动态实时”的功能图像始终是医学影像技术研究的核心目标之

中国科大在光信息存储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光子学聚合物实验室与光电信息技术实验室合作,利用偶氮苯聚合物的光响应性,实现了偏振多阶及高密度光信息存储。该研究成果发表在5月26日出版的英国皇家化学会J. Mater. Chem.期刊上。   偶氮苯聚合物作为光学各向异性材料及衍射元件

中国科大在超冷分子量子调控领域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赵博等在超冷分子量子调控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在该研究中,他们在制备振动转动基态的分子过程中,观测到共振受激拉曼绝热通道和失谐受激拉曼绝热通道之间的干涉,向基于超冷原子分子的量子模拟迈进了重要一步。近日,这一研究成果以编辑推荐的形式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  超

中国科大研究人员在几何分析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中国科大几何与物理中心王兵教授与数学科学学院李皓昭副教授合作的论文 The extension problem of the mean curvature flow(I)被世界顶级数学期刊Inventiones Mathematicae接受并在线发表。该杂志是国际数学界最权威的期刊之一,与

中国科大在纳米机电系统(NEMS)相关研究中取得系列进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郭光灿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在基于碳纳米管的纳米机电系统(NEMS)方面取得系列进展。该实验室固态量子芯片组郭国平研究组与清华大学姜开利研究组等合作并成功实现了两个串联碳纳米管谐振器的强耦合、碳纳米管谐振器中两个模式的强耦合,并利用这种耦合实现了声子的

中国科大在肿瘤光声成像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3日消息,该校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梁高林教授课题组和袁月教授课题组近日在肿瘤光声成像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著名学术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  对大多数癌症来说,疾病早期的五年存活率远远高于疾病晚期,并且

中国科大开发出医学电阻抗成像新方法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杜江峰院士领导的中科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在医学电阻抗成像领域取得新突破,开发出一种精准、高效且稳定的动态医学电阻抗图像重构方法,成功获得动物血胸、气胸状态下高分辨电阻抗图像。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IEEE 医学影像会刊》。  电阻抗成像技术是利用生物组织与器官的电特性及

中国科大在Ras変构动力学研究领域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龙冬课题组运用液体核磁共振波谱方法在癌基因蛋白Ras活性态変构动力学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Extending the Lifetime of Native GTP-Bound Ras for Site-Resolved NMR Measurements: Qu

中国科大在超冷化学量子模拟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及其同事赵博、陈宇翱等在超冷分子和超冷化学量子模拟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他们首次在实验上直接观测到超低温度下弱束缚分子与自由原子间发生的态态的化学反应,实现了可控态态反应动力学的探测,从而向基于超冷分子的超冷量子化学的研究迈进了重要一步。7月4日,这一重要研究成果以研究长

中国科大在玻璃化转变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液体在快速降温或加压的时候会避免结晶而转变为非晶态的玻璃,几乎所有凝聚态体系都可以形成玻璃态,因此,玻璃化转变是个普遍存在的物理现象。然而,作为非晶液-固转变的代表,玻璃化转变无法简单归类于已知的相变类型,从而使它的相变本质成为困扰凝聚态物理多年的难题。Science在创刊125周年的时候提出了

中国科大在复合结构催化剂设计研究领域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熊宇杰课题组通过与武晓君教授和罗毅研究团队的张群副教授在材料设计与合成、理论模拟和先进表征中的“三位一体化”合作,再次取得新进展。研究人员设计出电荷密度可调控的半导体-金属复合结构,并揭示了该体系在氧分子活化中电荷转移的竞争行为和机制,进而获得了性能显著改善的有机氧化反应催化

中国科大在锂硫电池应用领域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钱逸泰、朱永春课题组发展了一种新型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硒硫固溶体。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能源环境科学》(Energy Environ. Sci., 2015, DOI: 10.1039/C5EE01470K),并被选为该杂志2015年第11期的内插图(inside fron

中国科大在涡旋光加工手性结构领域取得新进展

  最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微纳米工程实验室在利用调制光场加工三维微结构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他们通过涡旋光束与平面波同轴干涉形成三维螺旋光场,在各向同性材料中加工出具有扭臂截面的3D螺旋手性结构。该成果以Three-dimensional chiral microstructures f

中国科大等在肿瘤光声成像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11月27日,国际学术期刊Nano Letters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梁高林课题组的研究成果,文章标题为Alkaline Phosphatase-Triggered Self-Assembly of Near-Infrared Nanoparticles for t

中国科大在植物叶片代谢物质谱成像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潘洋教授团队利用自行研发的解吸电喷雾电离/二次光电离(DESI/PI)质谱成像平台(Analytical Chemistry,2019,91, 6616-6623)结合多孔聚四氟乙烯印迹技术,实现对多种植物叶片中代谢物的空间成像。研究成果以“Enhanced

中国科大等在超冷原子光晶格量子计算领域取得进展

  最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及其同事苑震生、陈宇翱等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对光晶格中超冷原子自旋比特纠缠态的产生、操控和探测,向基于超冷原子的可扩展量子计算和量子模拟迈出了重要一步。该研究成果以研究长文的形式发表在《自然-物理学》(Nature Physics 12, 783 (2016), doi

中国科大在石墨烯超低温可控外延生长研究取得系列进展

  近期,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曾长淦教授研究组与张振宇教授研究组及其国内外同行理论与实验互动性合作,在石墨烯超低温可控外延生长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进展,研究成果发表在ACS Nano,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和Scientific Reports上。   石墨烯,即

中国科大在小干扰RNA领域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及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教授光寿红课题组在小干扰RNA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研究成果以RdRP-synthesized antisense ribosomal siRNAs silence pre-rRNA via the nuclear RNAi p

中国科大光催化复合材料设计取得系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熊宇杰教授课题组,通过与江俊教授和张群副教授在材料设计与合成、理论模拟和先进表征中的“三位一体化”合作,在光催化复合材料设计方面取得系列进展,最新研究进展发表在7月23日出版的Advanced Materials 上。两篇论文分别被期刊以内封面和内封底的形式加以介绍,这两项

中国科大在网络谣言源检测研究领域取得进展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张文逸教授课题组采用多样本检测算法在网络谣言源检测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正式论文的形式在ACM SIGMETRICS会议上报告。  如何快速而准确地在在线社交网络上识别恶意信息的传播源头(如网络谣言源、计算机病毒源),是网络科学中一个重要的基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