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研究解析半世纪以来海洋层结变化及其三维结构

9月28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联合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宾州州立大学、美国圣-托马斯大学组成的国际团队以Increasing Ocean Stratification Over the Past Half Century为题在Nature Climate Change上发表论文,解析出自1960年以来海洋层结变化的三维结构,指出全球海洋垂向层结已经加强了5.3%。 海洋上层平均密度较小、深层密度较大,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垂向热力结构。海洋这种较为稳定的层结结构会抑制垂向混合过程,进而影响热量、碳、溶解氧、营养盐等物质和能量的垂向输送。海洋层结是影响全球气候的一个关键因子,其变化对海洋环流和海洋生态系统有重要影响。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海洋温度、盐度、密度都发生了系统性变化,海洋层结也相应发生一系列变化,那么海洋层结过去几十年到底变了多少?目前,科学界对海洋层结变化的估算存在较大争议。2013年发布的IPCC-AR5指出......阅读全文

破解整合酶的三维结构

英国和研究人员在1月31日的《》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合作进行的一项最新研究模拟出的。整合酶在包括艾滋病等逆转录酶病毒中可以找到,并且充当了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复制时的“帮凶”。这项重大突破有助于家解决困扰了艾滋病研究领域长达20年的一个难题,从而找到更好的治疗艾滋病的方法。 当艾滋病病毒感染人体时,

基因组的三维结构

  摘要: 阐明染色质复杂结构的技术有染色质构象捕获(chromatin conformation capture, 3C)及更高通量的衍生技术4C、5C,这些提供了长距离的染色质相互作用,但不能扩展到整个染色质相互反应组。在2009年末,两种新方法的迸发,有望绘出全基因组范围的相互作用图谱。  

重要癌症靶标三维结构获解析

  上海科技大学iHuman研究所徐菲课题组与复旦大学、美国南加州大学和斯克瑞普斯研究所等单位合作,解析了重要癌症靶标人源Smoothened受体的多结构域晶体结构,分辨率达到2.9埃(1埃=10-10米),相关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  Smoothened受体是Hedgehog信号通路

研究测定血栓形成关键因子三维结构

  记者日前从中科院上海药物所获悉,该所科学家在嘌呤能受体P2Y1R结构生物学领域再次取得突破性进展,首次测定了该受体蛋白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并揭示了P2Y1R抑制剂分子的作用机理,为研究治疗血栓性疾病新药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将开启G蛋白偶联受体(GPCR)药物研发的新方向。相关成果以长文形式在线

血栓形成关键受体三维结构被揭示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赵强研究组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等机构合作,揭示了血栓形成过程中关键受体——嘌呤能受体P2Y12R的三维结构。5月1日,两篇独立的研究论文同时发表于《自然》杂志。据悉,这是中国科研人员极其罕见地在顶级学术期刊上“背靠背”同期发表科研论文,第一作者为药物所的张凯华和张进。  据介绍,

三维离子阱的结构特点及介绍

三维离子阱,由一对环形电极(ring electrod)和两个呈双曲面形的端盖电极(end cap electrode)组成。在环形电极上加射频电压或再加直流电压,上下两个端盖电极接地。逐渐增大射频电压的最高值,离子进入不稳定区,由端盖极上的小孔排出。因此,当射频电压的最高值逐渐增高时,质荷比从小到

科学家破解整合酶的三维结构

  英国和美国研究人员在1月31日的《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合作进行的一项最新研究模拟出整合酶的三维结构。整合酶在包括艾滋病病毒等逆转录酶病毒中可以找到,并且充当了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复制时的“帮凶”。这项重大突破有助于科学家解决困扰了艾滋病研究领域长达20年的一个难题,从而找到更好的治疗艾滋病的方

Cell:重磅!首次破解人cGAS的三维结构

  人体是为生存而建造的。人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受到一组免疫蛋白的严密保护,而且这些免疫蛋白装备了几乎万无一失的雷达来检测外来的或受损的DNA。  人细胞中的一个最为关键的哨兵是一种被称作cGAS的“第一响应者”蛋白,它检测外来的和发生癌变的DNA的存在,并启动一种信号级联反应,从而触发身体防御。  

哺乳动物基因组三维结构首次确定

  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网站日前报道称,英国科学家从单个细胞中确定出完整保存的哺乳动物基因组的首个3D结构,显示了细胞核内所有染色体中的DNA是如何复杂地折叠在一起的。该项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  很多人对于呈现“X”形状的染色体十分熟悉,但事实上,染色体仅在细胞分裂时呈现这种形态。

哺乳动物基因组三维结构首次确定

  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网站日前报道称,英国科学家从单个细胞中确定出完整保存的哺乳动物基因组的首个3D结构,显示了细胞核内所有染色体中的DNA是如何复杂地折叠在一起的。该项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  很多人对于呈现“X”形状的染色体十分熟悉,但事实上,染色体仅在细胞分裂时呈现这种形态。

中国科大等首次揭示ATM激酶精细三维结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蔡刚课题组与南京农业大学王伟武课题组、中国科大刘海燕课题组合作,首次揭示了毛细血管扩张共济失调症突变蛋白——ATM激酶的精细三维结构,为理解ATM激酶活性严谨调控的分子机制以及研发新型肿瘤放疗的增敏剂提供了重要线索,该研究成果发表于5月27日的《自然·通讯》上。论文第一作者为蔡刚

Nature:首次!叶绿素合成关键酶三维结构被解析

  10月23日,《自然》(Nature)在线发表叶绿素生物合成关键酶三维结构解析论文,该成果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微生物功能基因组创新团队联合国内外相关单位共同完成。该研究首次解析了叶绿素生物合成关键酶——光依赖型原叶绿素酸酯氧化还原酶(LPOR)的三维晶体结构,揭开了光合作用终极能量来源

中国科学家首次揭示病毒内部三维结构

  9月18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冷冻电镜揭示双链RNA病毒内部聚合酶和病毒基因组的非线轴结构”的论文。论文中,两位中国科学家首次将病毒的观察视角从“衣壳”深入到内部,改变了过去认为该类型病毒的内部基因组应呈线轴状排列的主流观点,亦用一种全新方法,开启帮助人类认知

《自然》:科学家破解整合酶的三维结构

  英国和美国研究人员在1月31日的《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合作进行的一项最新研究模拟出整合酶的三维结构。整合酶在包括艾滋病病毒等逆转录酶病毒中可以找到,并且充当了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复制时的“帮凶”。这项重大突破有助于科学家解决困扰了艾滋病研究领域长达20年的一个难题,从而找到更好的治疗艾滋病的方

Nature:鉴定出核孔复合物的三维结构

核孔复合物(Nuclear Pore Complex, NPC)是细胞中最大的通道,跨越核膜的双层膜。这个非凡的通道为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来回运输大分子提供通道。迄今为止,由于它的大尺寸和动态性,从结构和功能上全面理解它一直受到阻碍。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美国研究人员首次获得酵母NPC的近乎完整的三维结

Nature:史上最详细转录因子TFIID三维结构出炉

  你的DNA不只是控制你眼睛的颜色和你是否卷舌。你的基因含有制造你身体所有蛋白的指令,而这些指令是你的细胞让你存活所持续需要的。但是在此之前,基因表达在分子水平上如何运行的一些关键细节一直有点神秘。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和西班牙国家研究委员会(CS

美院士首次揭示DNA超螺旋的三维结构

  最近,美国贝勒医学院的研究人员,使用一种多学科的方法,以前所未有的细节,揭示了超螺旋DNA的三维结构影像图,从而发现它的形状比著名的双螺旋更加动态。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最近的《Nature Communications》。  分子病毒学和微生物学系的Lynn Zechiedrich教授和美国科学院

利用多视角观测揭示日珥气泡的三维磁场结构

  暗条/日珥是悬浮于太阳高温稀薄大气中冷而密的等离子体云。当其位于日面上时,在Hα波段上表现为暗的吸收结构,被称为“暗条”(Filament);而当其位于日面边缘时,则表现为亮的发射结构,被称作“日珥”(Prominence)。最近的日面边缘观测发现,在明亮日珥的下部常出现一些半圆形的空缺区域,并

澳研究确定一个抗癌“刹车”分子三维结构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近日宣布,他们确认了免疫系统中一个抗癌“刹车”分子CD96的三维结构。这将有利于研发癌症免疫疗法相关的靶向药物,更好地控制肿瘤扩散。  主持这项研究的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员理查德·贝里介绍,人体免疫系统“刹车”的作用是防止免疫系统攻击健康组织。很多肿瘤就利用

中美研究人员开发出三维纳米“剪纸”结构

新华社华盛顿7月7日中国和美国研究人员从中国传统艺术“拉花剪纸”中得到灵感,制备出形貌特异的三维纳米结构,有望在生物分子识别和光通信等领域获得应用。 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科学进展》杂志上的研究显示,研究人员采用高剂量“聚焦离子束”作为“剪裁”手段,使厚度只有几十纳米的金膜从二维平面弯折成复

冷冻电镜三维重构解析揭示丝状病毒IKe结构

  清华大学医学院向烨研究组与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Amir Goldbourt组合作于2019年2月28日在《美国科学院院报》(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PNAS)杂

《自然》:研究揭示端粒酶关键部位三维结构

美国科学家近日利用X射线结晶学方法,揭示了控制细胞衰老定时机制的端粒酶(Telomerase)的关键部位。这一成果有望为绝大部分的人类癌症提供安全的治疗手段。相关论文8月31日在线发表于《自然》(Nature)杂志上。 端粒酶维持着端粒的长度,它在胚胎干细胞中高度表达,使得胚胎干细胞不断进行分

Cell:基因组三维结构存在细胞异质性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哈佛大学、马萨诸塞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联合开展的一项研究发现,不同细胞和不同等位基因之间的基因组组织结构存在很大差异。这项研究成果于本周发表在《Cell》杂志上。  研究人员利用高通量的染色质构象捕获(Hi-C)和高通量的荧光原位杂交(hiFISH)光学图谱绘制来分析人包皮成纤

中美研究人员开发出三维纳米“剪纸”结构

  中国和美国研究人员从中国传统艺术“拉花剪纸”中得到灵感,制备出形貌特异的三维纳米结构,有望在生物分子识别和光通信等领域获得应用。  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科学进展》杂志上的研究显示,研究人员采用高剂量“聚焦离子束”作为“剪裁”手段,使厚度只有几十纳米的金膜从二维平面弯折成复杂的三维立体结构,加工出

冷冻电镜解析了哪种蛋白的三维结构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和生命科学与医学部教授陈宇星和周丛照课题组与孙林峰课题组合作,利用冷冻电镜技术首次解析了人类溶酶体维生素B12外排蛋白ABCD4的近原子分辨率三维结构,为深入理解该类膜蛋白转运的分子机制以及其突变引发疾病的致病机理提供了基础。该研究成果以Cryo-

科学家解析猕猴大脑微米分辨率三维结构

  7月26日,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筹)/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教授毕国强、刘北明,与副研究员徐放带领深圳理工大学/深圳先进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团队,通过自主研发的高通量三维荧光成像VISoR技术和灵长类脑图谱绘制SMART流程,并与中

三维离散纳米结构可控组装及其性质研究获重要进展

  近年来,由于在基础物理学研究和功能纳米器件方面的巨大潜力,离散纳米结构的可控组装引起了人们极大的研究兴趣。例如,由金和银纳米颗粒构成的二元组装体表现出距离依赖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耦合效应,从而被发展成为一种分子水平的刻度尺。虽然人们发展了一些策略(包括小分子,短肽,DNA

Nature:-新研究揭示结核杆菌分泌系统三维结构

  结核病是一种感染率极高的肺部传染性疾病,通常通过气溶胶传播。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估计,全世界每年有170万人死于这种类型的感染。此外,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携带至少一种结核病病原菌,虽然长期处于无症状的“休眠”状态,但最终可能会爆发。  结核分枝杆菌是结核病的主要致病菌,它通过VII型分泌系

科学家用“电喷”打印打出三维超精细结构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一个来自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厄本纳-香槟分校、芝加哥大学、韩国汉阳大学等的科研小组开发出一种制作纳米结构的新方法,将 “从上到下”的喷墨打印和“从下到上”的自组装技术结合在一起,以一种“电喷”打印方式自动形成三维的超精细结构,所造出的纳米材料可用在半导体和磁存储工业中。

Nature子刊:中国团队首次揭示ATM激酶精细三维结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蔡刚课题组与南京农业大学王伟武课题组、中国科大刘海燕课题组合作,首次揭示了毛细血管扩张共济失调症突变蛋白——ATM激酶的精细三维结构,为理解ATM激酶活性严谨调控的分子机制以及研发新型肿瘤放疗的增敏剂提供了重要线索,该研究成果发表于5月27日的《自然·通讯》上。论文第一作者为蔡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