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从前帮你耐饥荒,如今使你囤脂肪

当古人还在打猎、为食物发愁时,他们的基因已经开始变化——总有一些人能囤积更多脂肪,或者更易于从牛奶中获得营养,以保有更多生存优势。 但在营养过剩成为普遍现象的今天,古老的基因突变反而让现代人面临更高的健康风险。 北京时间10月14日,一项在《细胞》上线的研究找到了变化的关键,这一切都与一个非编码小分子RNA(microRNA,下称小RNA)密切相关。坐落在热门区域的小RNA 小RNA是一段由20-24个核苷酸组成的序列,单个小RNA可参与一个或多个基因的调控表达。 论文第一作者王立峰告诉《中国科学报》,在先前工作中,他与论文通讯作者、原哈佛医学院教授安德斯·纳尔(Anders Naar)等人筛选出数个与肥胖、糖尿病等代谢疾病有关的小RNA。 “虽然当时我们在近两万个代谢病人的样本中筛选出了几个小RNA,但还未明确这些小RNA与代谢疾病和人类进化的直接关联。”王立峰说。 完成本次新发......阅读全文

梳理利用白色脂肪棕色化治疗肥胖最新进展

  哺乳动物(包括人类和小鼠)具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脂肪,白色脂肪和棕色脂肪。棕色脂肪的形态和功能有所不同,人体内的棕色脂肪分为两类,典型的棕色脂肪(Brown Adipose)和米色脂肪(beige Adipose)。白色脂肪细胞内塞满了脂肪分子(以甘油三酯的形式)用来储存能量以备不时之需,而白色脂肪

华人博士Cell绘制第三类脂肪遗传图谱

  来自达纳法伯癌症研究所的科学家们从成人体内分离出了一种新型能量消耗脂肪细胞,他们称这种细胞可能具有治疗肥胖的潜力。相关成果发布在7月12日的《细胞》(Cell)杂志上,并将出版在7月20日的纸质版上。   文章的资深作者是著名的哈佛学者Bruce Spiegelman,其研究小组长期从事脂

研究发现新的调控褐色脂肪组织活性的小分子药物

  10月20日,EBioMedicine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与健康院)丁秋蓉研究组和上海中医药大学劳远至研究组的合作研究成果“Screening of FDA-approved drugs identifies sutent as a modulator of UCP1 e

肥胖新解:Id1蛋白可能是罪魁祸首

  并不是所有的脂肪都是带来坏消息——事实上,所谓的棕色和褐色脂肪在我们体内履行重要的代谢功能,产生能量,帮助身体适应寒冷的温度。最新研究发现,高水平的某种蛋白质可能通过抑制棕色脂肪和褐色脂肪的能量产生作用使得肥胖发生率增加。  我们的身体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能量。脂肪组织有助于调节身体的新陈代谢,通常

活性氧是控制褐色脂肪的关键信号分子

  褐色和棕色脂肪组织能代谢消耗脂肪产生热量,其最主要的生理效应应该是维持恒温动物的体温平衡。对人体来说,新生儿体内存在大量褐色脂肪,这符合新生儿体重平均体表面积大,热量散失速度快热量需求大的特征。科学家曾经认为成年人没有这类脂肪组织,但现在大量研究证据表明,成年人仍然拥有一定量棕色脂肪,这些脂肪细

实验性药物可成为新减肥方法

  近日,在圣地亚哥举办的第97届内分泌学会会议上,休斯敦卫理公会研究所(Houston Methodist Research Institute)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表示,一种实验性药物或可促进小鼠脂肪和体重下降。这种药物名为GC-1,其可以加速机体脂肪细胞代谢燃烧脂肪。  研究者Kevin Phi

多篇文章解读棕色脂肪研究新进展!

  棕色脂肪是机体中负责分解引发肥胖的白色脂肪的人体组织,期能将白色脂肪转化成二氧化碳、水和热量,同时还能够加快人体新陈代谢,促进白色脂肪消耗。本文整理了近年来科学家们在棕色脂肪研究领域取得的新成果,与大家一起学习!  【1】JCEM:增加体育锻炼并不能改善棕色脂肪组织的功能  doi:10.121

《科学》子刊:用CRISPR改造脂肪,以脂“攻”脂!

  近日,在《科学》旗下的《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哈佛大学乔斯林糖尿病中心(Joslin Diabetes Center)的科学家带来了一种新的减肥方法。研究人员尝试利用基于CRISPR的基因编辑技术改造脂肪,把储存油脂的脂肪细胞转变为“燃脂利器”。  在小鼠身上开展的实验显示,改造成功的脂肪细胞可

脂肪中的另类!揭示让人变瘦脂肪的终极奥秘

  脂肪是什么?不知道的人士请将手掌置于肚脐眼处,然后合拢手指掐一掐,掐到的那玩意儿就是脂肪了。脂肪囤积过多会造成肥胖,肥胖不仅会影响身材,更可怕的是心脏病、高血压、脂肪肝等慢性疾病都与脂肪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如果因此你认为脂肪罪大恶极那就大错特错了!以上种种只是白色脂肪(WAT)过多惹的祸。你

科学家发现脂肪细胞“褐变”程序的分子开关

  生物通报道:近期,宾夕法尼亚大学Perelman医学院的科学家带领的一项新研究报道称,脂肪细胞中的一个信号通路,也许某天会给我们提供更好的肥胖治疗方法。他们在《Genes & Developmen》杂志报道了他们的这一发现。  普通的脂肪细胞,也被称为白脂肪细胞,里面填塞满了脂肪分子以储

【专家在线】基于微粒的组合筛选技术如何助力治疗肥胖?

  Plasticell开发了一种专利的基于微粒的组合筛选技术(CombiCult®),能够产生褐色样人脂肪细胞。褐色脂肪细胞 (BAT) 为肥胖和二型糖尿病等代谢疾病提供了独特的治疗策略。  采用一种结合基于成像的表型筛选和Seahorse XF及MitoXpress® Xtra代谢测定的工作流程

Nature:琥珀酸的“减肥饮料”

  今日,顶尖学术期刊《自然》发表了一项引人关注的研究:一种简单分子竟能意想不到地触发脂肪燃烧。这对于诸多立志塑造健康身材的朋友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我们知道,想要减肥,无外乎两种方法。一种是节食,确保摄入的卡路里要低于基础代谢水平;另一种是运动,增加卡路里的消耗。而本项研究则提出了一个更简单的

中国克隆鼠入选美刊2009年十佳医学发现

  北京时间今晨,美国《时代》周刊“2009年度十佳”盘点出炉,涉及新闻、政治、科学、艺术、娱乐、商业、科技、体育、流行文化9大领域共50类500项“年度十佳”。   在各种年终盘点中,医学发现是人们最关注的焦点之一,在《时代》评出的2009年度“十大医学突破”中,在美国掀起轩然大波的“乳房X光造

肠道菌群或有助于减肥

  肠道菌群,即生活在我们肠道内的所有微生物,主要是细菌。在过去的几年中,对于肠道菌群的研究,已经开始解开它在我们身体中的巨大作用,以及它如何共生地影响我们器官的功能。特别是,微生物也对热量吸收的方式和脂肪细胞的发育产生影响。通过研究没有菌群的小鼠,瑞士日内瓦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们,能够解释“微生物的

广州生物院在脂肪细胞转换调控机制研究中取得进展

  肥胖及其相关代谢疾病包括Ⅱ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肥胖的发生主要由能量失衡导致,因此提高机体能量消耗能够有效抑制肥胖发生。哺乳动物体内的褐色脂肪细胞和米色脂肪细胞中特异性高表达解偶联蛋白1(UCP1),可以将能量转化为热量,从而促进能耗。通过激活褐色脂肪细胞产热及促进米色脂

脂肪细胞转换调控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肥胖及其相关代谢疾病包括Ⅱ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肥胖的发生主要由能量失衡导致,因此提高机体能量消耗能够有效抑制肥胖发生。哺乳动物体内的褐色脂肪细胞和米色脂肪细胞中特异性高表达解偶联蛋白1(UCP1),可以将能量转化为热量,从而促进能耗。通过激活褐色脂肪细胞产热及促进米色脂

喝水也会胖?原来是肥胖基因在捣鬼!

  喝水也会胖?的确,现实中有的人吃得并不多却很容易胖,用各种方法减肥都收效甚微;而有的人却可以饱享口福而不胖,“减肥”不在他们的词典里呢?   答案就是基因!近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的科学家们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了新的研究成果:调控肥胖(主要是脂肪燃烧)的基因是IRX3 和IRX5

喝水也会胖?原来是肥胖基因在捣鬼!

  喝水也会胖?的确,现实中有的人吃得并不多却很容易胖,用各种方法减肥都收效甚微;而有的人却可以饱享口福而不胖,“减肥”不在他们的词典里呢?  答案就是基因!近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的科学家们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了新的研究成果:调控肥胖(主要是脂肪燃烧)的基因是IRX3 和IRX5。

Diabetes:脂滴介导的细胞器协作调控脂肪细胞能量代谢

  来自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清华-北大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Coordination Among Lipid Droplets, Peroxisomes and Mitochondria Regulates Energy Expenditure Through the CIDE-ATG

营养所发现亮氨酸缺乏时中枢神经调节外周脂质代谢机制

  近日,国际内分泌领域著名期刊Molecular Endocrinology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郭非凡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亮氨酸缺乏时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外周脂质代谢的机制。  中枢神经系统的营养感应信号通路与外周组织的代谢分子调控网络关系密切,其功

肠道微生物究竟有什么可研究的?

   人体的肠道内寄居着大量微生物,数量超过10万亿个,而其中99%为细菌,是人体真核细胞数目的10倍以上。这些共生的细菌可以影响人体免疫系统功能,营养的吸收过程,物质的代谢过程等,肠道微生物的组合以及菌群间的互相制约、互相依存使其形成一种生态平衡。在漫长的协同进化过程之中,肠道微生物与宿主之间形成

院士《Cell》代谢与炎症的交集

  来自美国哈佛医学院达纳法癌症研究所的科学家们报告称他们通过按动一个在白色脂肪细胞中新发现的分子开关,使得喂食高热量饮食的小鼠没有形成肥胖或引起胰岛素抵抗的炎症。该研究发布在9月28日的《细胞》(Cell)杂志上,为我们提供了脂肪细胞生热作用(燃烧卡路里产生热量)与炎症形成的第一个已知分子联系。

“饥饿神经元”成为减肥药物新途径

  最新发表在《Cell》杂志上的一篇报告为肥胖患者带来了好消息。洛克菲勒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人员们发现,已在先前研究发现的一组来自下丘脑的“饥饿神经元”不仅能够控制大脑对饥饿做出反应,同时还能控制热量的消耗。DOI:https://doi.org/10.1016/j.cell.2019.05.

交感神经系统驱动身体生热作用

  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教授克里斯托弗·比特纳团队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身体生热作用的主要驱动力是由大脑控制的交感神经系统,而此前人们曾猜测巨噬细胞在生热作用中发挥重大作用。该成果发表于近期出版的《自然医学》杂志。  人体调节热量产生的过程称为生热作用,这是目前研究糖尿病和治疗肥胖症的主要方向。在利用

一种绕丹宁衍生物可调控脂肪产热

  5月26日,生物医学杂志Theranostics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丁秋蓉研究组的研究成果“Identification of a rhodamine derivative BML-260 as a potent stimulator of UCP1 expression”

973项目Diabetes发表能量代谢新机制

  来自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营养所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 S6K1 in the CNS regulates energy expenditure via MC4R/CRH pathways in response to deprivation of an essential amino acid

亮氨酸缺乏时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外周能量代谢的新机制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Diabetes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所郭非凡研究组的研究论文S6K1 in the CNS regulates energy expenditure via MC4R/CRH pathways in response to deprivation of a

知名教授曹义海两篇PNAS三篇Nature子刊

  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院微生物和肿瘤、细胞生物学系的曹义海(Yihai Cao)教授是血管生成领域的知名专家,在血管生成的分子机制及其转化医学研究领域,取得大量具有高度科学价值的创新性发现,发表SCI论文百余篇,其中 有30多篇论文发表在Nature、Cell、Science杂志及其子刊上。今年,曹

FASEB:BAT受体会是治疗肥胖和糖尿病的关键吗

  根据“FASEB杂志”在线发表的研究,科学家已经发现通过在BAT细胞上采用两种受体作为潜在的治疗靶点,增加了代谢增强的棕色脂肪组织(BAT)(“好”脂肪)的量。两种受体TRPM8和TRPP3都与人类中BAT的产生有关,并且可能被某些食物和可能的预想新药激活。这对于治疗肥胖、糖尿病和相关的代谢紊乱

科学发现控制血糖、治疗糖尿病的关键受体!

  根据“FASEB 杂志”在线发表的研究,科学家已经发现通过在 BAT 细胞上采用两种受体作为潜在的治疗靶点,增加了代谢增强的棕色脂肪组织(BAT)(“好”脂肪)的量。两种受体 TRPM8 和 TRPP3 都与人类中 BAT 的产生有关,并且可能被某些食物和可能的预想新药激活。这对于治疗肥胖、糖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