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风向标!这18位华人学者获2021年斯隆研究奖

日前,美国艾尔弗·斯隆基金会公布了2021年斯隆研究奖(Sloan Research Fellowships)获奖名单,128位杰出青年科学家获奖。 其中,共有18位华人学者获奖,涵盖清华大学(6人)、北京大学(4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人)、南京大学(1人)、浙江大学(1人)、华中科技大学(1人)、台湾大学(1人)等多所高校校友。 图片 斯隆研究奖素有“诺奖风向标”的美誉,旨在奖励职业生涯早期的杰出青年学者。 斯隆研究奖自1955年设立以来每年颁发,奖励处于职业生涯早期且取得引领未来科学发展成就的杰出年轻学者。2021年该奖授予的学科领域包括化学、计算与进化分子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数学、神经科学、地球科学、物理学,共有128名学者获此殊荣。 2007年以来,该奖项历届获得者中已有51人获诺贝尔奖,17人获菲尔兹奖,69人获美国科学奖章,20人获约翰贝茨克拉克奖。 2021年斯隆研究奖获奖华人学者简介如......阅读全文

11名华人学者获美国斯隆研究奖

  2月15日,美国斯隆基金会(Alfred P. Sloan Foundation)公布了2012年获得斯隆研究奖(Sloan Research Fellowships)的126名青年学者名单,其中有11名华人,他们分别是:   波士顿学院物理系助理教授Ying Ran获物理学奖;   波士顿

18位华人学者获2018年美国斯隆研究奖

  2月27日,美国斯隆基金会(Alfred P. Sloan Foundation)公布了2018年获得斯隆研究奖(Sloan Research Fellowships)的学者名单,18位华人学者获此殊荣。本年度获奖者共126位,分属化学、计算与进化分子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数学、神经科学、

诺奖风向标!这18位华人学者获2021年斯隆研究奖

  日前,美国艾尔弗·斯隆基金会公布了2021年斯隆研究奖(Sloan Research Fellowships)获奖名单,128位杰出青年科学家获奖。  其中,共有18位华人学者获奖,涵盖清华大学(6人)、北京大学(4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人)、南京大学(1人)、浙江大学(1人)、华中科技大学

19位杰出华人青年科学家获2019年美国斯隆研究奖

  日前,美国艾尔弗·斯隆基金会 (The Alfred P.Sloan Foundation)公布了2019年斯隆研究奖(Sloan Research Fellowships)获奖名单,共有126位杰出青年科学家获奖。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华人学者表现依然十分出色,共有19位华人学者获奖,其中大多数华

2023“诺奖风向标”斯隆奖揭晓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060.shtm 当地时间2月15日10点,美国艾尔弗·斯隆基金会公布了2023年斯隆研究奖获奖名单。2023年共有125位杰出青年科学家获奖,其中,有近30位华人学者。 斯隆奖素有“诺贝尔风

华人学者癌症研究获重要突破

  最近,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FSU)的研究人员,在与癌症的斗争过程中迈出了一大步,他们的研究结果,可能为新的研究和治疗选择打开了大门。   FSU癌症研究教授Fanxiu Zhu和他的研究小组发现,细胞中的一种病毒蛋白,可抑制主要的DNA传感器,从而抑制身体对病毒感染的反应,从而表明,我们可以通

华人学者癌症研究获重要突破

  最近,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FSU)的研究人员,在与癌症的斗争过程中迈出了一大步,他们的研究结果,可能为新的研究和治疗选择打开了大门。  FSU癌症研究教授Fanxiu Zhu和他的研究小组发现,细胞中的一种病毒蛋白,可抑制主要的DNA传感器,从而抑制身体对病毒感染的反应,从而表明,我们可以通过

华人女学者连发干细胞研究成果

  2015年二月份,Cell子刊《Stem Cell Reports》刊登了美国威尔康奈尔医学院Shuibing Chen博士带领的一项研究成果。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一种包含人类胚胎干细胞(hESC)衍生祖细胞和内皮细胞的共培养系统,探讨了内皮细胞在人类发育过程中的确切功能。延伸阅读:优化干

恐怖气息仍在,顶尖华人学者被迫转换研究方向

在备受争议的“中国行动计划”(China Initiative)结束两年后,美国的华人学术圈仍旧弥漫着恐怖的气息。因为该计划,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教授陈刚曾在2021年被逮捕。如今,他已被迫将研究重点转向了较为“安全”的领域:“2022年,我们的半导体研究被《物理世界》(Physics Worl

恐怖气息仍在,顶尖华人学者被迫转换研究方向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8335.shtm在备受争议的“中国行动计划”(China Initiative)结束两年后,美国的华人学术圈仍旧弥漫着恐怖的气息。因为该计划,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教授陈刚曾在2021年被逮捕。如今

华人学者发现“绝望”基因

  马尔兰大学药理学院的科学家jiapei Wang近期在BMC Neuroscience上发表PKCI/HINT1基因敲除的研究成果文章,Anti-depressant and anxiolytic like behaviors in PKCI/HINT1 knockout mice associ

多位清北校友!这一“诺奖风向标”获奖名单出炉!

日前,有「诺奖风向标」之称的斯隆研究奖公布了最新获奖名单。今年,共有118名学者获斯隆研究奖,华人学者占20余席。计算机科学领域,有5位华人学者获奖,其中3位是清华大学校友,他们分别是陈丹琦、方飞和顾全全;数学奖获奖者中有7位华人学者,其中3位为北大数学院友。他们分别是:刘雨晨、张瑞祥、陈蕾。斯隆奖

知名华人学者Science获艾滋病研究新突破

  早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的陈志坚教授现任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终身教授,美国HHMI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分子细胞生物学,病毒性感染反应等方面的基本机制研究。近期其研究组发表了题为“Cyclic GMP-AMP Synthase is an Innate Immune Sensor of HIV

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汇集全球华人智慧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主任杨卫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十三五”期间,科学基金将构建“思想、人才、工具、融合”四位一体的资助格局。其中,“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是人才项目系列的重要类型。  按照规定,该项目资助海外及港澳50岁以下的华人学者与国内(内地)合作者开展高

华人学者PNAS解析牙齿再生

  南加州大学Keck医学院的一项新研究显示,短吻鳄能够作为研究人类牙齿再生的理想模型。病理学教授钟正明(音译Cheng-Ming Chuong)领导跨国研究团队,揭示了美国短吻鳄牙齿再生的独特机制,找到了相关干细胞所在的位置。文章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   爬行动物和鱼类的

长江学者冯新华人物经历

  学习经历  1983年 武汉大学生物学学士学位;  1986年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遗传学硕士;  1992年 美国马里兰大学(University of Maryland-College Park)植物生物学博士;  1993年-1997年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生化/细胞生物学博

超分辨率显微镜荣获诺贝尔奖为何华人学者落选

  瑞典皇家科学院8日宣布,将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Eric Betzig、William Moerner 和德国科学家Stefan Hell,以表彰他们为发展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所作的贡献。  几个世纪以来,光学显微镜的“衍射极限”一直被认为是无法超越的。现在人们从不同途径“突破”了这

华人学者驯服耐药的癌细胞

  最近,来自弗吉尼亚理工大学Carilion研究所的科学家和Carilion诊所的临床医生,发现了如何使耐药的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再次对化疗变得敏感。他们的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在十一月十五日的美国癌症研究协会科学杂志《Cancer Research》。  胶质母细胞瘤占所有脑肿瘤的一半。只有不到1/20

著名华人学者Nature发表重要成果

  炭疽芽孢杆菌感染会严重威胁人类和动物的生命。炭疽感染早期没有明显症状难以进行诊断,病情快速发展时机体往往已经积累了致死剂量的炭疽毒素。炭疽毒素是炭疽芽孢杆菌的主要毒力因子,由保护性抗原、致死因子和水肿因子组成。理解炭疽毒素的作用机制,对于治疗炭疽感染是非常重要的。  加州大学的研究团队利用冷冻电

釜底抽薪,华人学者的抗癌新策略

  Wistar研究所的一项新研究,解析了癌基因诱导衰老背后的分子机制。研究显示,当癌基因活跃时细胞会抑制自身的核苷酸合成能力,进入衰老状态从而阻止癌症的发展。尽管这些衰老状态的细胞依然存活,但它们无法增值。文章提前发表在Cell Reports杂志的网站上。  研究人员对痔和黑素瘤进行了研究,发现

华人学者:“惩恶扬善”的抗癌分子

   最近,研究人员发现一种新的分子,能够杀死癌细胞,同时保护健康的细胞,可用于治疗多种不同的癌症。这项研究阐明了细胞在癌变时刻发生了什么。  这项研究及临床前试验结果,本月发表在开放获取期刊《EBioMedicine》――Elsevier两大领导品牌《Cell》和《The Lancet》联合推出的

华人学者PNAS发表CRISPR新技术

  复杂的生物学现象受到不同基因的协调控制。在人类细胞中系统地鉴定这些基因组合是非常麻烦的,亟需一种可扩展的多重筛选技术。  美国麻省理工的研究人员最近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发布了多重条码的CRISPR-Cas9筛选平台。该平台结合了CRISPR-Cas9和CombiGEM技术,能够在人

华人学者Nature发表重要癌症成果

  磷酸果糖激酶1(PFK1)是糖酵解的“看门人”,负责催化糖酵解通路的关键步骤,使6-磷酸果转变为1,6-二磷酸果糖。代谢产物和激素信号能通过激活和抑制PFK1,对糖酵解进行调节,满足细胞的能量需求。  有研究表明,抑制PFK1活化的突变会引起Ⅲ型糖原累积症(也称为Tarui病),缺乏肌肉PFK1

华人学者:为何垃圾食品不利健康?

  高脂肪、高胆固醇的“垃圾食品”饮食,会引起主要的健康问题,包括高血胆固醇和动脉粥样硬化,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  最近,密歇根大学生命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确定了肝脏中的一条通路,被一个称为BAF60a的蛋白质控制,可通过刺激胆汁产生——有助于身体从我们吃的食物中吸收更多的胆固醇和其他脂肪,而导致

华人学者构建新的大脑图谱

  最近,南加州大学(USC)的科学家们,绘制了小鼠大脑的一个未知部分,可解释亨廷顿氏中和自闭症这类疾病中可能发生了哪些电路中断。  本文通讯作者、南加州大学Mark and Mary Stevens神经影像和信息学研究所的神经学副教授董宏伟(音译,Hong-Wei Dong)和他的同事们,在过去的

华人学者研究登Science封面:发现前所未见的“疯狂”结构

  这是最新一期的《科学》杂志封面,你能认出是什么吗?  它是一种在自然界中首次发现的神奇结构,在原子和微米双尺度上都呈现单晶结构。以人类现有的技术,还远远无法复制出这种材料。  承载这一切的,是一种名为馒头海星(Protoreaster nodosus)的海洋生物。封面图中就是一只馒头海星的骨骼局

林莽荣获加拿大高等研究院全球学者奖

5月23日,加拿大高等研究院公布了2023年度全球学者奖获奖名单。记者获悉,今年共有16名学者入选,其中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林莽榜上有名,成为地球和行星科学领域的3位获奖者之一。林莽 受访者 供图加拿大高等研究院成立于1982年,是一所独立的科研机构。全球学者奖旨在奖励自然科学、生物医

华人科学家石墨烯研究在德获汉堡科学奖

  德国2017年度汉堡科学奖日前揭晓。因为在石墨烯研究领域的突出贡献,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讲席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冯新亮与德国科学家克劳斯·米伦共获该奖项。  汉堡科学奖主办方汉堡科学与人文学院认为,冯新亮和米伦的研究增进了人们对石墨烯的认识,且二人以应用为导向的研究有助于开发能量密度高、充

华人学者康毅滨获2011年维尔切克生物医学创新奖

  来自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的博士近日荣获2011年维尔切克创新奖()生物医学奖。这是中国大陆出生的科学家第一次获此奖项。  维尔切克创新奖(Vilcek Prize for Creative Promise)颁发给在美国以外出生的艺术家和科学家,奖励其在职业生涯的早期阶段展现出的非凡

华人学者Nature-Methods发表CRISPR新工具

  基因网络指导着细胞的正常功能,这个网络受到干扰就可能引发疾病。动态操纵转录组的能力对于研究基因网络的作用机制非常重要。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在CRISPR–dCas9的基础上实现了可诱导的复杂转录调节,这项研究发表在十月二十四日的Nature Methods杂志上,文章通讯作者是斯坦福大学的华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