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气息仍在,顶尖华人学者被迫转换研究方向

在备受争议的“中国行动计划”(China Initiative)结束两年后,美国的华人学术圈仍旧弥漫着恐怖的气息。因为该计划,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教授陈刚曾在2021年被逮捕。如今,他已被迫将研究重点转向了较为“安全”的领域:“2022年,我们的半导体研究被《物理世界》(Physics World)评为年度突破。现在我研究水,我跟人开玩笑说,水里没有秘密。”“中国行动计划”是美国司法部在前总统特朗普执政期间提出的一项政策,从2018年一直持续到2022年。该政策号称要起诉那些向中国不当转移知识和资金的在美科研人员。《自然》(Nature)杂志日前采访了几位华人学者,与他们谈及了美国边境审讯等问题,全面揭示了华人科学家在美国被当作间谍对待的遭遇,同时指出美国当前人才流失的问题,以及阻止科学发展的恐怖氛围。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师陈刚被错误指控从事间谍活动后改变了研究重点。边境管制去年9月,一位华裔工程师在加拿大参加完会议后,乘飞......阅读全文

研究称文章数量越多学者研究水平越高

   对于学术成果的发表,人们往往会听到两种声音:“不发表即灭亡”与“厚积薄发”。这其中所蕴含的一个理念则是发表太快与太多,自然会轻视学术质量,降低学术水平,从而甚至令人怀疑发表数量众多的学者的学术水平。但最近的一项研究则对上述近乎人们都已接受的观念提出了挑战。  “不发表即灭亡”,还是“厚积薄发”

美学者呼吁加大核能研究力度

专家认为,美国有足够的时间来研制新型的核反应堆。图为快堆示意图。  一份9月16日发布的最新报告指出,在全世界有丰富的铀能够为大量增加的传统类型的高效新核反应堆提供动力。这些储备使美国有足够的时间来研制新型的核反应堆,后者通过烧掉更多的燃料来减少长期储存核废料的压力。  发表该项研究

华人学者癌症研究获重要突破

  最近,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FSU)的研究人员,在与癌症的斗争过程中迈出了一大步,他们的研究结果,可能为新的研究和治疗选择打开了大门。   FSU癌症研究教授Fanxiu Zhu和他的研究小组发现,细胞中的一种病毒蛋白,可抑制主要的DNA传感器,从而抑制身体对病毒感染的反应,从而表明,我们可以通

华人学者癌症研究获重要突破

  最近,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FSU)的研究人员,在与癌症的斗争过程中迈出了一大步,他们的研究结果,可能为新的研究和治疗选择打开了大门。  FSU癌症研究教授Fanxiu Zhu和他的研究小组发现,细胞中的一种病毒蛋白,可抑制主要的DNA传感器,从而抑制身体对病毒感染的反应,从而表明,我们可以通过

著名癌研究学者PNAS解析肿瘤转移

  来自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和麻省总医院的研究人员发现联合使用3种靶向抗癌药物,能推迟HER2阳性乳腺癌脑转移,这不仅有助于临床上开发针对HER2阳性乳腺癌的新型治疗方法,也对于进一步解析乳腺癌脑转移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成果公布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究

华裔学者Cell发表lncRNA研究的利器

  长非编码RNA(lncRNA)是长达两百个核苷酸以上的转录本,绝大多数位于细胞核内。虽然lncRNA没有编码任何蛋白质,但它们在不同组织和发育阶段的表达依然具有特异性,这说明lncRNA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在测序技术的帮助下,人们已经发现了数千种lncRNA,但这些lncRNA的生物学功能依然

中美英学者定量化研究碳收支

相关成果被《科学》杂志作为亮点论文推荐  碳收支是当下一个重要的议题,也是存在较多争议和不确定性的科学问题。在冰期,陆地生物圈的碳被转移到深海中,已被广泛认识。然而,在冰消期,由海洋释放的CO2通量,及其如何导致各大圈层系统碳库的重新组织和配分,我们知之甚少。  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金章东

中国学者NatureMedicine研究新突破

  来自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和暨南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近日在骨质疏松症预防治疗研究方面再度取得突破性进展,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12月9日的《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杂志上。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的李英贤(Yingxian Li)研究员和香港浸会

中大长江学者发表肿瘤研究新成果

  骨肉瘤也叫成骨肉瘤,是较常见的发生在20岁以下的青少年或儿童中的一种恶性骨肿瘤,在小儿骨恶性肿瘤中最多见,约为小儿肿瘤的5%。目前,原发性非转移骨肉瘤患者的五年总体生存率是75%到77%,而转移性骨肉瘤的五年总生存率则不到20%。尽管现在有多种治疗方法,但是,患者的肿瘤转移和复发,仍然提出了一个

华裔学者Science组合技术获研究突破

  来自美国生物再生能源国家实验室,生物科学与化学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将不同的显微成像方法结合起来,深入解析了生物质(biomass)细胞壁和酶消化能力之间的关联,获得了一项重要的研究突破,这一突破将有助于优化糖生产,以及降低生物燃料的成本。相关成果公布在Science杂志上。   文章的第一作者和

两岸学者携手开展种质资源研究

  在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和福建省粮食作物育种重大专项等项目的资助下,农业部闽台农作物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积极开展两岸农业合作,促进两岸学者携手进行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  该实验室围绕闽台农作物遗传改良研究目标,结合常规方法与分子育种技术,着重于闽

中美富布赖特研究学者项目遴选通知

2019-2020年度中美富布赖特研究学者项目遴选通知       根据中美两国政府教育交流协定,2019-2020年度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留学基金委)将继续选派不超过40名访问学者参加中美富布赖特研究学者项目(Visiting Research Scholars P

著名学者顶级期刊HIV/HBV最新研究

  在一项包含2400名男男同性恋者(也参与了多中心艾滋病群组调查)的队列研究中,来自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匹茨堡大学、西北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报道称,接受HIV疗法有效治疗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经过中位数时间为9.5年的随访后,感染上乙肝病毒的可能性最小(百分之80以下)。  以前对艾滋病毒感染者的研

华人女学者连发干细胞研究成果

  2015年二月份,Cell子刊《Stem Cell Reports》刊登了美国威尔康奈尔医学院Shuibing Chen博士带领的一项研究成果。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一种包含人类胚胎干细胞(hESC)衍生祖细胞和内皮细胞的共培养系统,探讨了内皮细胞在人类发育过程中的确切功能。延伸阅读:优化干

著名学者Cell发布癌症研究新成果

  来自哈佛医学院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与Brigham妇女医院、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证实,在乳腺癌中谷氨酸旁分泌诱导HIF促进了癌变。这一研究发现发布在6月30日的《细胞》(Cell)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究是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与Brigham妇女医院教授、霍华

中国学者CellRes:iPS研究新突破

  来自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浙江大学,深圳华大基因研究所等多处国内研究机构组成的研究组获得了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研究的最新突破性机制:成功培养出了四头iPS克隆猪。这是首次在世界上获得成活的iPS克隆猪,有助于在大动物上应用iPS技术的发展。相关成果以letter的形式公布在Cell

著名学者提出新的衰老研究观念

  美国加州Buck衰老研究所的Judith Campisi教授主要从事衰老学研究,她的研究揭示了细胞衰老的分子机制及其在人类衰老和癌症中所扮演的角色,有多篇研究成果和综述发表在Cell、Nature, Science、PNAS、EMBO Journal、Aging Cell等一线期刊上。  最近,

我国学者研究表示:远古蜘蛛尾巴长

  说起蜘蛛,大家肯定不会陌生。蜘蛛属于节肢动物蛛形纲,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动物之一。据统计,现今全世界的蜘蛛加起来有478个泰坦尼克号巨轮那么重,每年大约要吃掉4亿~8亿吨猎物,超过全世界人口总重。很多种类的蜘蛛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丰富的捕食性天敌,在维持农林生态系统稳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标本王博团

美学者研究发现儿童食物过敏的触发机制

  美国一项新研究发现,婴儿湿巾中含有的化学物质会破坏皮肤表层。如果孩子本身就已携带皮肤屏障受损相关的突变基因,那么接触这些化学物质会提高他们食物过敏的风险。图片来源于网络  美国西北大学和印第安纳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变应和临床免疫学杂志》上发表了相关论文。他们说,携带皮肤屏障受损的相关基因

11名华人学者获美国斯隆研究奖

  2月15日,美国斯隆基金会(Alfred P. Sloan Foundation)公布了2012年获得斯隆研究奖(Sloan Research Fellowships)的126名青年学者名单,其中有11名华人,他们分别是:   波士顿学院物理系助理教授Ying Ran获物理学奖;   波士顿

英国学者研究发现脂肪细胞有助伤口愈合

  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研究人员近日在《发育细胞》杂志上报告称,果蝇体内的脂肪细胞在伤口愈合和预防感染方面发挥着惊人作用。这些细胞以前被认为是不动的,但研究人员发现它们会像虫子一样蠕动着向伤口行进,而不是像大多数运动细胞一样粘附或剥离其他结构。  在到达伤口部位后,脂肪细胞会执行一些有用的功能。“它们

华裔学者Cell获癌症关键事件研究进展

  来自哈佛医学院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Acetylation-Dependent Regulation of Skp2 Function”的文章,报道了促进肿瘤发生的一个关键事件:Skp2信号异常的作用新机理,发现了Skp2致癌作用的一个乙酰化调控机制,这将为解析

中国学者基因组研究登NatureGenetics

  近期最新SCI影响因子公布,在Nature系列子刊中,除了综述类的三个期刊,Nature Genetics稳居前列(35.532),影响因子超过Cell,Science等综合性期刊。其中的原因之一多为近年来基因组研究领域的蓬勃发展,带来的引用也逐步攀升,在这一研究领域,国内的学者发表过不少的

我国学者在深海稀土研究领域取得进展

图 稀土元素在海水、孔隙水、磷灰石的迁移特征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803026、41606048、91958202、42002085、 42072324、41625006、41890824)等资助下,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邓义楠、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郭庆军与天津大学、云南大学

中国学者跨界研究解决经典难题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2742.shtm去年年底,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胡俊杰团队把一篇论文投稿到《自然—通讯》杂志。没想到,杂志编辑被“难”住了。“我很难为这篇论文找到合适的审稿人。”编辑坦言,“因为这项研究太跨学

研究敦煌的学者,为何不在西部在北京?

  “研究敦煌、青藏高原、祁连山的学者,主要不是在西部,而是在北京。”  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教授王鉴指出,我国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一些西部高校忽略了体现自身特色的学科建设,转而追逐那些东部一流大学的优势学科的现象。  “可曾想过,如果

研究敦煌的学者,为何不在西部在北京?

“研究敦煌、青藏高原、祁连山的学者,主要不是在西部,而是在北京。”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教授王鉴指出,我国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一些西部高校忽略了体现自身特色的学科建设,转而追逐那些东部一流大学的优势学科的现象。“可曾想过,如果采用‘追赶战

Lancet报道中国学者疫苗研究成果

  来自国家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Immunogenicity and safety of an enterovirus 71 vaccine in healthy Chinese children and infants: a randomised

“牵手”氮元素,中非学者共赴可持续研究之旅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1763.shtm全球粮食生产约一半的贡献来自氮肥。然而,氮素流失却导致严重的空气和水污染,并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气候变化。联合国于2015年正式通过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以下简称SDGs)”中,

长江学者王铸钢致病基因研究登国际刊物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瑞金医院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全基因组扫描和连锁分析法,首次发现发现一种参与体内能量代谢的脱氢酶E1和转酮酶结构域1(DHTKD1)基因的突变是导致腓骨肌萎缩综合症产生的原因,这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具有意义,相关成果公布在AJHG杂志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