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牧场养殖观测无人船投入使用

8月11日,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与威海天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海洋牧场养殖观测无人船,在山东省威海市德明海洋牧场进行海试并交付使用。 “无人船可以自主规划路线,自主航行。水下机器人可以定深定点去监测。”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控制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黄海滨介绍,海洋牧场养殖观测无人船由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包括主船体、通信系统、供电系统、水下机器人、控制软件等部分。用手持智能遥控器进行操作,可在2级海况下正常工作,支持多路径点自主巡航。最具特色的是,无人船搭载水下机器人,最深可以下潜到水下50米。配备水面和水下4K高清摄像头,可以实现水下画面实时传输,在电脑或手机上即可观看水下海参的密度、养殖情况等。 作为威海市海创城市产业集聚项目的子项目,海洋牧场养殖观测无人船的交付使用,将推动威海智慧海洋牧场和透明海洋的发展。......阅读全文

海洋牧场养殖观测无人船投入使用

  8月11日,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与威海天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海洋牧场养殖观测无人船,在山东省威海市德明海洋牧场进行海试并交付使用。  “无人船可以自主规划路线,自主航行。水下机器人可以定深定点去监测。”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控制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黄海滨介绍,海洋牧场养殖观测无人船由碳

监测水源水质岛城试用无人船

  给水库查体,今后有望用上无人船了。7月27日,从青岛市环保局获悉,他们与驻青海洋科研院所在棘洪滩水库共同开展了无人船实验,首次探索使用无人船进行水体监测。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计划将无人船投放在青岛周边水库、入海口、近岸海域等,进一步开展无人船水体业务化监测。据了解,岛城目前的环保监测,包括遥感卫星

中国海洋科学考察船“科学”号交船

  由中国自主设计制造的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科学”号9月29日上午在青岛交付,这标志着中国海洋科学考察能力迈入国际先进行列。  “科学”号斥资5.5亿元,由武昌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为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打造,核定总吨位4711吨,总长99.80米,型宽17.80米,型深8.90米,续航力15000海里,

“科学”号海洋综合考察船下水

11月30日,我国目前最先进的新一代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科学”号在武汉顺利下水,标志着我国海洋科学考察能力迈入国际先进行列。  “科学”号总吨位4864吨,总长99.6米,型宽17.8米,吃水5.6米;续航能力15000海里,自持力60天,最大航速15节,载员80人。船舶和船载探测与实

珠海开建世界最大无人船海上测试场

   2月10日,广东珠海万山无人船海上测试场正式启动建设。根据相关规划,作为亚洲首个无人船海上测试场,万山无人船海上测试场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无人船海上测试场。  总面积将达771.6平方公里  广东珠海海域面积6000多平方公里,素有“百岛之市”之称,海洋经济已成为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

环保无人船助推“水十条”落实

  在国务院4月16日正式对外颁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对未来一个阶段的水污染防控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计划和标准。严格的计划需要严谨地落实,而无人船作为一种新兴的高科技产品,正是助推这一政策落地的有力武器。   世界领先将无人船技术应用于环保的企业坐落于全国宜居城市珠海。这家成立5年的企业已经将中

无人船无人机加持-再探“地球第三极”

  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被称为南极北极之外的“地球第三极”。6月17日,江湖源综合科考队从拉萨启程,标志着我国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活动正式启动。这是时隔40余年后,我国再次对青藏高原进行大规模综合性科考。  18日,江湖源综合科考协调组组长、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徐柏青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电话

广东首艘海洋辅助钻井船下水

  昨日,国务院公布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提出船舶业要提高海洋开发装备水平,鼓励现有造船产能向海洋工程装备领域转移,提升高端产能比重,提高行业准入标准,对达不到准入条件和一年以上未承接新船订单的船舶企业实施差别化政策。分析指出,对一直低迷渴求支持的船市来说,政策无疑

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项目完成13项船载实验探测设备招标

  日前,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项目完成了13项船载实验探测设备的招标工作。   受海洋所的委托,东方国际招标有限责任公司和国信招标集团有限公司于5月10日至11日分别采用机电产品国际招标、公开招标方式对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项目13项船载实验探测设备进行开标与评标工作,

渔业船联网构建技术-助力“透明海洋”观测

   日前,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的鳌山科技创新计划重大项目“渔业船联网构建技术与示范应用”实施方案在北京通过专家评审。  据了解,该项目是海洋国家实验室“透明海洋”立体观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物联网技术在海洋观测和渔业管理领域的拓展应用。由中国工程院潘德炉院士、周志成院士和赵春江院士等同行

在环境保护-无人船在线水质检测仪

  水质检测仪原理是通过电化学反应或者化学药剂反应使水中的相应物质参与其中,然后通过比色法、滴定法、电导率测量等方式计算出水中相应物质的含量。   无人船在线水质检测仪采用业界先进的连续流动化学分析技术,拥有多项zhuan li及技术创新:气泡注入技术、脱蒸馏技术、蒸馏气体冷却及蒸馏收集装置、长流

应用我所氢燃料电池的无人船试航成功

12月14日,我所与大连云海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海创新”)合作研制的氢燃料电池无人船试航成功。该船以我所燃料电池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DNL0301组)邵志刚研究员和周利研究员团队研制的风冷氢燃料电池为动力,以云海创新生态环境无人监测船为平台。风冷氢燃料电池以强制对流的空气为冷却介质,无

美海洋地震学家担心失去科考船

   马库斯朗塞特号面临预算危机。图片来源:Bob Vergaras   马库斯朗塞特号是一艘著名的科考船。但由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预算紧缩,这艘船可能有了另一个家:一家纽约造船厂。去年,马库斯朗塞特号只在海上航行了128天。   这艘长约70米的船属于NSF,由哥伦比亚大

“科学”号海洋科考船顺利通过工艺测试

  2月10日,记者从中科院了解到,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科学”号工艺测试顺利完成。   中国科学院条件保障与财务局组织船舶、海洋科学及探测设备、工程管理等相关领域专家,根据国家批复要求对“科学”号各分系统和总体技术指标进行了现场测试和审验。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所长、工程

2000吨“巨物”,同济海洋科考教学保障船开建

今天(4月25日),由中国船舶黄埔文冲负责建造的同济大学2000吨级海洋科考教学保障船在广州正式开工建造,计划于今年年底下水、2025年5月交船。△同济大学2000吨级海洋科考教学保障船效果图同济大学2000吨级海洋科考教学保障船采用当前最新智能船设计,可实现开阔水域自主航行、远程监视和遥控等功能。

全球首艘智能型无人系统母船在广州下水

  5月18日,全球首艘智能型无人系统母船在广州下水。该船隶属于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是全球首艘具有远程遥控和开阔水域自主航行功能的科考船,将为我国开展海洋科考、拓展海洋科学、助力海洋经济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利器。   智能型无人系统母船是一艘概念超前、世界领先的科考船,其所配备的

应用在现代无人船技术中的水质传感器

无人船是一种可以无需遥控,借助精确卫星定位和自身传感即可按照预设任务在水面航行的全自动水面机器人,英文缩写为USV。现今,不少国家已开始研制无人船。一些船业巨头甚至乐观预测:也许只需几十年,发展成熟的“幽灵船”技术将改写全球远洋运输的面貌。另有业界人士预计,全球无人船市场规模2019年可能达

我国最先进海洋科考船“科学”号正式起航

4 月8 日,“科学”号首航仪式在青岛中苑码头举行        “现在我宣布,‘科学’号正式起航!”   4月8日下午,随着一声令下,船员们纷纷登上甲板,我国最先进的海洋科考船“科学”号从青岛中苑码头缓缓驶出,开始了它的处女航,执行中科院“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战略

5G时代又一成果:“水下医生”无人船实现水质监测新方法

近年来,随着水生态环境工作要求及“全面推行河长制”等政策落实,对水环境监测的需求越来越大,加强水环境的管理建设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越发重要。  传统的水环境监测,主要靠工作人员现场采水样,带回实验室检测分析。工作量大,周期长,效率较低,且无法连续实时覆盖水体。  如今,这些难题被无人船一一破解,堪称“水

“小船”显“身手”,“嵙海”探南极

作为人类探索地球奥秘的天然实验室、全球环境和资源的新空间,南极是科学考察和全球治理的焦点所在。近日,山东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年教师杨继超完成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度夏任务归来,他携带的山东科技大学自研的“嵙海六号”智能无人船出色的完成了极地海域测量任务,填补多项近岸多波束水深数据空白。杨继超和

全球首艘智能型无人系统科考母船交付使用

昨天(1月12日),圆满完成各项海试目标任务的全球首艘智能型无人系统科考母船“珠海云”顺利入泊母港,正式交付使用。 “珠海云”由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主持制造,该船是全球首艘具有自主航行功能和远程遥控功能的智能型海洋科考船,获得了中国船级社颁发的首张智能船舶证书,动力系统、推进系

我国团队研发出水面智能保洁无人子母船系统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主持研制出多种功能的智能保洁水面机器人,以此基础,并联合相关公司,研制出无人控制的智能保洁子母船装置及系统,实现了水面保洁子母船系统的无人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人工和成本。  固体所研制的无人控制的智能保洁子母船装置由1艘母船和2艘子

2010年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海洋科考船船时开始申请

  为充分发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导向作用,满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出海科学调查工作的需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自2009年起试点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海洋科学调查船时费”(以下简称“船时费”)。  船时费拟用于租用海洋科学调查船,为需要出海调查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提供

中国将研发船载无人机海洋观测系统

  记者4月17日从中国科学技术部获悉,在海上移动观测平台及组网应用技术领域,中国将开展波浪滑翔器无人自主观测系统、远程复合动力快速无人艇监测系统、船载无人机海洋观测系统、自主航行潜水器组网观测关键技术、便携式无缆剖面监测仪及其组网技术等研发。   该部最新发布的,对上述研发项目予以具体

首艘智能型无人系统科考母船“珠海云”交付使用

1月12日,在圆满完成各项海试目标任务后,全球首艘智能型无人系统科考母船“珠海云”顺利入泊广东珠海母港,正式交付使用。 “珠海云”由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以下简称南方海洋实验室)主持制造。该船是全球首艘具有自主航行功能和远程遥控功能的智能型海洋科考船,获得了中国船级社颁发

智能无人艇成为中国海洋科考新“利器”

  记者18日从国家海洋局南海调查技术中心获悉,由该中心主持研制、多单位参与的针对南极恶劣环境、搭载浅水多波束系统的特种无人艇日前在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活动中获得成功应用。  此前,中国自主研发的智能无人艇已经在极浅水区、海洋岛礁等多种环境状态下得到成功应用。至此,除少部分非常困难的应用场景外,

南海海洋所完成“实验2”科考船无偿划转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2/515084.shtm12月26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南海海洋所)“实验2”科考船资产无偿划转移交集美大学仪式在南海海洋所举行。记者获悉,自1980年建成投入使用以来,“实验2”科考船累计

Hydrolab多参数水质分析仪在无人船水质监测上的应用

固定式水质监测方式包括以浮标或浮船为载体和固定站等单点监测,这种方式的测量代表性相对较差。受水的流动性、天气状况和地形条件的影响,工作人员无法对目标区域进行现场人工采样监测。为实现全区域全覆盖式的面状水质监测,避免观测人员取样耗时耗力,无人船水质监测移动系统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先进手段。该系统可用于

半潜式海洋气象探测无人艇研究获进展

  我国海岸线漫长,沿海经济发达,临近大陆和岛屿的海域辽阔,蕴藏着丰富的资源。随着海洋强国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海上交通运输、渔业养殖、油气开采、科学研究、旅游和军事等活动日益频繁。然而,我国沿海地区以及濒临海域的气候多变,气象条件和海陆环境复杂,经常发生台风暴雨、大风、风暴潮、大雾和海上强对流

“实验2”科考船赴珠江口执行“健康海洋”联合航次

  6月10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实验2”科考船在广州启航赴珠江口执行2019年度“健康海洋”联合航次。该航次将对珠江口海域的4个调查断面的31个调查站位进行为期10天的多学科综合性调查。  当日,除“实验2”科考船外,中科院科学考察船队的“创新一”号、“创新二”号和“科学三”号海洋科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