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大危机害虫竟为生存成为一丘之貉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虫作物生态安全评价与利用创新团队系统阐述了同以水稻为寄主的两种重大害虫——二化螟和褐飞虱通过协作应对水稻抗虫防御,实现“互利共存”的生态策略及生化和分子机理。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图注:水稻介导的二化螟和褐飞虱及其寄生蜂多重种间关系。 据李云河研究员介绍,科研团队围绕水稻防御和害虫(二化螟和褐飞虱等一类农作物病虫害)反防御机制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前期研究发现,二化螟为害稻株组织中游离氨基酸含量提高,而甾醇等防御物质含量下降,显著促进褐飞虱的生长发育。同时发现,二化螟诱导水稻释放的挥发物对褐飞虱的天敌稻虱缨小蜂具有显著的排斥作用,通过与二化螟共享寄主,可显著降低褐飞虱卵被寄生的风险。而且,褐飞虱进化了积极利用这一适合度利益的行为特性,偏爱到二化螟为害稻株上取食和产卵。图注:褐飞虱协助二化螟抑制水稻抗虫防御反应 上述研究结果......阅读全文

昆虫也“懂”合作共赢:两大害虫携手对抗水稻

物种间竞争是一种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然而,近日发表于《自然—通讯》的一项论文成果证实,昆虫也懂合作共赢。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以下简称植保所)研究员李云河团队揭示,以水稻为寄主的两大害虫——二化螟和褐飞虱,能够协力应对水稻抗虫防御机制,从而实现“互利共

水稻大危机-害虫竟为生存成为一丘之貉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虫作物生态安全评价与利用创新团队系统阐述了同以水稻为寄主的两种重大害虫——二化螟和褐飞虱通过协作应对水稻抗虫防御,实现“互利共存”的生态策略及生化和分子机理。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图注:水稻介导的二化螟

二化螟和褐飞虱合力应对水稻防御的生存策略及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虫作物生态安全评价与利用创新团队系统阐述了同以水稻为寄主的两种重大害虫——二化螟和褐飞虱通过协作应对水稻抗虫防御,实现“互利共存”的生态策略及生化和分子机理。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据李云河研究员介

我国揭示了Bt和非Bt水稻协同调控稻飞虱生态和生化机制

  近日,植保所转基因生物安全研究组在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发表题为“ Bt rice could provide ecological resistance against nontarget planthoppers( Bt 水稻对非靶标昆虫稻飞虱具有生态抗性)

新研究发现能防治水稻褐飞虱的基因

  褐飞虱自古以来严重危害日本的水稻生产。日本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日前宣布,研究人员确定了水稻体内一种能防治褐飞虱的基因,从而有望开发出抗这种虫害的水稻新品种。  研究人员发现,产于印度的水稻不会遭褐飞虱危害,因为印度产水稻含一种名为BPH26的基因。他们将这种基因植入日本产水稻,发现褐飞虱无法吸食水

我国抗褐飞虱杂交水稻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8月15日,国际上首个红莲型抗褐飞虱三系不育系“珞红4A”在武汉通过鉴定。武汉大学朱英国院士团队抗褐飞虱杂交水稻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褐飞虱是对水稻危害最严重的害虫之一,它栖息于稻丛基部,吸食韧皮部汁液,对水稻构成严重威胁。从1998年到2003年,中国每年稻飞虱发生面积均在2

珞珈山上养虫人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578.shtm珞珈山,武汉大学东北角,几间老平房旁边有片巨大白色纱网。几十年来,它默默笼罩在那里,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它是做什么用的。直到不久前,这里突然成了海内外媒体关注的焦点——《自然》杂志介绍的

PNAS:应用图位克隆法分离得到首例水稻抗虫基因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何光存教授实验室与国内同行合作,经过14年的研究,近日在水稻抗褐飞虱基因克隆和抗虫分子机理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分离了抗褐飞虱基因Bph14,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

研究揭示OsmiR396调控水稻对褐飞虱的抗性机制

  2月7日,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昆虫发育与进化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苗雪霞和时振英为通讯作者的研究论文,论文题为The OsmiR396–OsGRF8–OsF3H-flavonoid pathway

研究揭示OsmiR396调控水稻对褐飞虱的抗性机制

  2月7日,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昆虫发育与进化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苗雪霞和时振英为通讯作者的研究论文,论文题为The OsmiR396–OsGRF8–OsF3H-flavonoid pathway

抗稻褐飞虱新基因通过专家鉴定

  记者日前从广西科技厅召开的成果鉴定会上获悉:由广西作物遗传改良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李容柏主持完成的“稻褐飞虱新抗性基因挖掘鉴定和有效利用”项目,发现和标记定位了bph20(t)、bph21(t)、bph22(t)和bph23(t)等4个抗性新基因,并获得相应的连锁分子标记。鉴定专家称

虫情测报灯对水稻虫害预测预报的优势

在水稻害虫的测报工作中,利用灯光诱集的手段十分常见,是害虫预测预报的主要依据,但是有些灯对昆虫的致死速度比较慢,容易导致害虫逃逸或者诱杀到的虫害不易辨认,从而加长计数的时间,所得的数据也不够准确。为此,开展虫情测报灯诱集水稻主要害虫的规律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虫情测报灯是一种新型灯光配合现代技术的虫情

虫情测报灯对水稻虫害预测预报的优势

在水稻害虫的测报工作中,利用灯光诱集的手段十分常见,是害虫预测预报的主要依据,但是有些灯对昆虫的致死速度比较慢,容易导致害虫逃逸或者诱杀到的虫害不易辨认,从而加长计数的时间,所得的数据也不够准确。为此,开展虫情测报灯诱集水稻主要害虫的规律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虫情测报灯是一种新型灯光配合现代技术的虫情

抗褐飞虱杂交稻新不育系稻诞生

  不用打农药就可以让水稻抵抗顽敌褐飞虱,这是国家杂交水稻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朱英国院士团队的一项最新成果。8月15日,这项名为“红莲型杂交水稻新不育系珞红4A”的成果通过湖北省科技厅组织的鉴定。  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国家杂交稻工程中心副主任邓华凤等专家组成的

新研究发现水稻糖分决定害虫翅膀长短

  7月2日电,中美两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水稻中的糖分含量决定了褐飞虱翅膀的长短。这一研究结果有望为开发新的抗虫害策略提供思路。 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的这项研究称,水稻糖分和氨基酸的比例决定了这一亚洲地区主要水稻害虫的翅膀长短。 来自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和中国计量大学的研究

新发现!害虫啃过的水稻变得更好吃

五羟色胺是一种让人的大脑产生愉悦感的化合物,浙江大学农学院舒庆尧及其合作者最新研究发现:害虫也喜欢五羟色胺。害虫啃食水稻时,植株体内的五羟色胺含量会增加,对害虫来说,这使水稻的“口感”和“营养”都提升了。 据了解,这是科学界第一次揭示五羟色胺与水稻抗虫性之间的关系,将对下一步培养更优抗性的

新发现!害虫啃过的水稻变得更好吃

五羟色胺是一种让人的大脑产生愉悦感的化合物,浙江大学农学院舒庆尧及其合作者最新研究发现:害虫也喜欢五羟色胺。害虫啃食水稻时,植株体内的五羟色胺含量会增加,对害虫来说,这使水稻的“口感”和“营养”都提升了。据了解,这是科学界第一次揭示五羟色胺与水稻抗虫性之间的关系,将对下一步培养更优抗性的水稻和发展防

新发现!害虫啃过的水稻变得更好吃

  五羟色胺是一种让人的大脑产生愉悦感的化合物,浙江大学农学院舒庆尧及其合作者最新研究发现:害虫也喜欢五羟色胺。害虫啃食水稻时,植株体内的五羟色胺含量会增加,对害虫来说,这使水稻的“口感”和“营养”都提升了。  据了解,这是科学界第一次揭示五羟色胺与水稻抗虫性之间的关系,将对下一步培养更优抗性的水稻

武汉大学何光存教授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2/514515.shtm12月19日,何梁何利基金2023年度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何光存获2023年度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何光存教授。武汉大学供图稻飞虱是世界水稻生产中

新研究发现水稻糖分决定害虫翅膀长短

中美两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水稻中的糖分含量决定了褐飞虱翅膀的长短。这一研究结果有望为开发新的抗虫害策略提供思路。 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的这项研究称,水稻糖分和氨基酸的比例决定了这一亚洲地区主要水稻害虫的翅膀长短。 来自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和中国计量大学的研究人员说,水

浙大科学家研究成果登上英国《自然》杂志

  每年夏季,来自中南半岛的一种昆虫——褐飞虱将成群结队地向北迁飞,扑向肥沃的水稻田大快朵颐。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虫子都能共赴这场饕餮盛宴,长翅型的能飞,短翅型的飞不了。控制这种翅型分化的“分子开关”,第一次被浙江大学农学院张传溪教授课题组清晰地揭示出来。近期的《自然》杂志刊出了这一研究结果。  这一

浙江大学Nature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每年,在亚洲水稻都面对着来自一种芝麻籽大小的昆虫——褐飞虱(brown planthopper)的巨大威胁。现在由浙江大学领导的一项研究揭示出了,使得一些飞虱发育为短翅型,而另一些飞虱发育为长翅型的原因——这是决定它们入侵新水稻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结果发表在3月18日的《自然》(Natur

张启发院士等人PNAS发表水稻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虫害是全球范围内降低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一个主要限制。寄主植物抗性通常是控制害虫的一个关键策略,但是经常被新出现的昆虫种群所克服。在自然界中,植物已经发展出了各种策略用于可持续的防御。近期,来自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分离出了一个抗褐飞虱基因BPH9,并表明该基因位点的等位基

农用透视仪在二化螟幼虫虫口密度调查中的应用

二化螟俗称“钻心虫”或“蛀心虫”,是属于水稻螟虫的一种,与三化螟、大螟和褐边螟等同属于蛀茎类害虫,是常见的水稻害虫之一。二化螟在历史上曾造成水稻大面积为害,对水稻等作物的生长危害极大。针对于二化螟这类钻蛀性害虫的防控,最重要的是水稻二化螟虫的识别和防治,通过农用透视仪在二化螟幼虫虫口密度调查中的应用

病虫害检测仪案例分析示范

  一个完整的病虫害防治分析需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分类、症状、症状图片、病原、防治方法。  下面我们以《水稻病虫害防治》为案例说明一个完整的电子版病虫害防治图谱所具备的信息:水稻病虫害防治  分类:稻褐飞虱  症状:成虫有长翅型和短翅型两种。长翅型体长4-5毫米,黄褐色或黑褐色。短翅型成虫翅短,不达

研究揭示水稻在响应刺吸式昆虫的过程中新应答机制

  8月12日,国际学术期刊New Phytologist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苗雪霞研究组的文章“Novel crosstalk between ethylene -and jasmonic acid-pathway responses to a pie

经济型测报灯的性能介绍

经济型测报灯是利用害虫有较强的趋光、趋波、趋色、趋性信息的特性,将光的波长、波段、波的频率设定在特定的范围内,近距离用光、远距离用波,加上诱到的 害虫本身产生的性信息引诱成虫扑灯,灯外配以频振式高压电网触杀,使害虫落入灯下的接虫袋内,达到杀灭害虫的目的。 经济型测报灯的诱杀害虫种类经济型测报灯可

关于植物凝集素的基本信息介绍

  随着人们长期单一地在作物中导人某个基因,如Bt基因,又出现了新的问题。一是应用这类基因不能有效防治有些害虫,如引起同翅目蚜虫在转Bt棉上的再猖獗现象;二是某些害虫已对这类长期使用的基因产生了抗性,如鳞翅目的棉铃虫和小菜蛾已对Bt基因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这种情况下,植物凝集素以其具有对鳞翅目、特

我国3项研究成果同日登上《自然》杂志

北京时间6月14日,武汉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的《液态金属用于高熵合金纳米颗粒的合成》,武汉大学教授何光存为通讯作者的《三蛋白互作自我调节寄主植物抗虫性》,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李国田团队博士研究生沙干、孙鹏为共同第一作者的《基因编辑磷脂合成酶赋予水稻广谱抗病性》,在《自然》杂志发表。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

我国三项研究成果同日登上《自然》杂志

光明日报武汉6月15日电 北京时间6月14日,武汉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的《液态金属用于高熵合金纳米颗粒的合成》,武汉大学教授何光存为通讯作者的《三蛋白互作自我调节寄主植物抗虫性》,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李国田团队博士研究生沙干、孙鹏为共同第一作者的《基因编辑磷脂合成酶赋予水稻广谱抗病性》,在《自然》杂志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