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冻人症致病蛋白FUS病理性聚集的分子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刘聪团队以Molecular structure of an amyloid fibril formed by FUS low-complexity domain为题在iScience上发表研究成果。研究发现渐冻人症关键致病蛋白FUS通过液-固相转化形成高度稳定且具有细胞毒性的淀粉样纤维聚集体,进一步通过低温冷冻电镜解析病理性纤维聚集体的原子结构,阐释其液-固相转化的分子机制,为渐冻人症的发病机理提供新的理解。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蛋白质可以通过液-液相分离的动态组装形式在多种生物学过程中发挥并执行生物学功能。多种与渐冻人症相关的致病蛋白(如TDP-43、hnRNPA1和FUS)可以通过液-液相分离形成高度可逆的淀粉样蛋白原纤维,这个过程主要由亲水相互作用及低复杂性类淀粉样片段或可逆淀粉样蛋白核心RACs介导。外界压力刺激或疾病相关突变会促使相关致病蛋白动态相分离调控紊乱,导致蛋白进行......阅读全文

Science子刊:利用CRISPR/Cas9有望治疗渐冻人症

  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又称路格里克氏病(Lou Gehrig’s disease),或者渐冻人症,是一种致命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ALS影响了大约2万名美国人,其特征在于脑干和脊髓中运动神经元的过早死亡。这种疾病引起渐进性肌

有望成为美国20年来首个渐冻人症治疗药

  喜欢霍金是源于生活大爆炸,觉得他不光是世界级的物理大师,幽默又不失风趣,更显露出他的无奈和高处不胜寒。感觉更亲近,仿佛忘了他的病。  这种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简称ALS),俗称渐冻人症,这是一种不可逆的致死性运动神经元病,主要症状为四肢和

Science发布渐冻人、痴呆研究重要成果

  来自美国梅奥诊所(Mayo Clinic)的科学家们构建出了一种新型小鼠,其显示出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又称渐冻人症)和额颞痴呆(FTD)最常见的遗传形式相关的一些症状和神经退行性变。ALS和FTD这两种疾病都是由于C9ORF72基因突变引起。这项研究发布在近期的《科学》(Science)

拯救渐冻人,发现ALS真正诱因

  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又被称作卢伽雷氏症,也就是最近被大家所关注的渐冻人。该疾病是由于破坏性的神经退行性变和运动神经元缺失所引起,病人肌肉麻痹,一般在发病后2到5年内就会死亡。目前,这种疾病仍然无药可治。  ALS与其他神经

糖基化修饰调控阿尔茨海默病淀粉样蛋白病理性聚集机制

在阿尔茨海默病(AD)进展中,存在beta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的积累。Aβ在受影响的脑组织区域形成病理性聚集,被认为与AD的发生、进展和表型密切相关。多种翻译后修饰(如磷酸化、硝基化、糖基化等)对Aβ的病理性聚集及体内生物活性具有重要且不同的调控作用。在AD患者脑内,多种病理相关蛋

Cell子刊:渐冻症中的关键基因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又称为渐冻症,是一种目前还无法治愈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CUMC的研究人员发现,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对于ALS造成的运动神经元退化有重要作用。文章发表在一月二十二日的neuron杂志上。   ALS虽然会破坏患者的绝大多数运动神经元,但也有少部

霍金如果活到今天,“渐冻症”是否已经治愈了?

如果霍金活到今天,他可以看到“渐冻症”治愈的希望了吗?© 由 文汇 提供 1.JPG今天下午,在上海市罕见病防治基金会举办的肌萎缩侧索硬化(ALS)多学科专家研讨会上,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等热门技术被频频提及,它们将有助于推进治疗ALS的新药研发,帮助晚期患者改善生活质量。

辉瑞与Sangamo公司达成基因疗法合作协议-治疗“渐冻人症”

  近日,Sangamo Therapeutics宣布,其与辉瑞(Pfizer)合作研发一种使用锌指蛋白转录因子(ZFP-TF)的基因疗法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以及与C9ORF72基因突变相关的额颞叶变性(FTLD)。  ALS也被称为Lou Gehrig病,是一种罕见疾病,可以攻击和杀死控

无定形相变蛋白质探针理性设计方案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宇团队与朴海龙团队、山东大学教授刘晓静合作,通过系统性研究晶体诱导荧光分子结构与荧光之间的构效关系,实现了活细胞内无定型聚集态蛋白质组的靶向识别,为进一步发展此类探针提供了理性设计和改造方案。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上。 蛋白质的错误折叠

日发现一种能推迟渐冻症发展的蛋白质

  日本岐阜药科大学教授原英彰率领的研究小组在13日的英国《科学报告》杂志网络版上报告说,他们发现了一种能推迟渐冻症发展的蛋白质。这一发现有望为弄清该病的发病机制和开发新的治疗药物作出贡献。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俗称渐冻症,这种疾病的患者运动神经出现障碍,导致全身肌肉逐渐变得无力。渐冻症患者约有1

脊髓器官芯片技术——为“渐冻人”点燃希望

  前不久,著名物理学家和宇宙学家史蒂芬・霍金的离世,让其与之抗争55年的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LS),再次受到世人关注。这种俗称“渐冻症”的疾病,为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痛苦,它的最新治疗进展究竟如何?日前,美国西达赛奈医疗中心一项最新研究为“渐冻人”带来治疗新希望。   ALS是一种侵犯脊髓

脊髓器官芯片技术——为“渐冻人”点燃希望

  前不久,著名物理学家和宇宙学家史蒂芬・霍金的离世,让其与之抗争55年的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LS),再次受到世人关注。这种俗称“渐冻症”的疾病,为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痛苦,它的最新治疗进展究竟如何?日前,美国西达赛奈医疗中心一项最新研究为“渐冻人”带来治疗新希望。   ALS是一种侵犯脊髓

外显子测序发现新的渐冻人基因

  最近,由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UMMS)John Landers博士带领的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利用一种创新的外显子组测序策略发现,TUBA4A——编码Tubulin Alpha 4A蛋白质的基因,与家族性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一种致命的神经系统疾病,也被称为葛雷克氏症)有关。相关研究结果

我所提出聚集态蛋白质相互作用组的交联解析新方法

近日,我所蛋白质折叠化学生物学创新特区研究组(02T5组)刘宇研究员团队、生物分子高效分离与表征研究组(1810组)张丽华研究员团队,以及西湖大学张鑫教授团队等合作,通过系统性调控绿色荧光蛋白发色团的骨架结构,实现分子的三重态化学活性,并用于活细胞内聚集态蛋白质的靶向交联,获得了聚集态蛋白质的相互作

聚集态蛋白质相互作用组的交联解析方法获揭示

近日,我所蛋白质折叠化学生物学创新特区研究组(02T5组)刘宇研究员团队、生物分子高效分离与表征研究组(1810组)张丽华研究员团队,以及西湖大学张鑫教授团队等合作,通过系统性调控绿色荧光蛋白发色团的骨架结构,实现分子的三重态化学活性,并用于活细胞内聚集态蛋白质的靶向交联,获得了聚集态蛋白质的相互作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相关蛋白TDP43稳定性调控新机制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俗称渐冻症,是一种以脑运动皮质、脑干和脊髓运动神经元退行性改变为特征的进行性麻痹行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为逐渐加重的肌肉无力、萎缩、肌束震颤、延髓麻痹及椎体损害,最终导致吞咽困难,呼吸肌无力而死亡。ALS的核心病理改变为运动皮质及脊髓运动神经元凋亡,伴随有星形胶质细胞、小

北大博士患渐冻症-医学专家呼吁建罕见病细胞库

  25日,安徽一家研究机构已经获得北大“渐冻症”娄滔博士的血液样本,并为其制备细胞株,着手建相关疾病模型中。记者采访获悉,这将需要数月的时间,才能完成相关实验。  近日,29岁北大女博士娄滔的一则遗嘱引来社会关注和热议。娄滔在2015年患上渐冻症,日前在她清醒的时候留下:死后将器官捐献,头部可留给

科学家发现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致病新机制

  细胞基因组DNA总是受到内源或外源环境中各种损伤因子的攻击,从而引起基因组DNA损伤。为维持基因组稳定性,生物体进化出了一种保护机制来监控DNA损伤并修复,这一机制即为DNA损伤应答。DNA损伤应答是一个复杂的信号传导网络系统,它能感知DNA损伤并将信号进行传递,进而引起一系列的应答反应,如激活

JAMA-Neurology:靶向免疫细胞可治疗“渐冻症”

2018年3月23日,根据最近一项有关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LS,也叫运动性神经元症)的研究,免疫细胞能够帮助延缓疾病的发生进程。这一发现有助于开发治疗上述患者的新疗法。研究者们分析了T细胞与ALS发生之间的关系。人体以及动物水平的研究结果表明CD4+Foxp3+调节性T细胞对于ALS的发病速率

研究发现:一种蛋白质能改善渐冻症症状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俗称渐冻症,患者运动神经会出现障碍,导致全身肌肉逐渐变得无力。日本研究人员日前宣布,他们发现一种蛋白质能够改善运动障碍等症状,有望在此基础上开发出治疗渐冻症的方法。   渐冻症患者约有10%属于遗传性患病。由于不清楚详细的致病原因,医学界一直没有找到根治渐冻症的方法。   日本京

肠道菌群或参与渐冻症的疾病进展

  2019年7月22日,以色列科学家EranElinav等合作发现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俗称“渐冻症”)的发病进程或许受到肠道微生物组的调节,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论文标题为“Potential roles of gut m

肠道菌群或参与渐冻症的疾病进展

  2019年7月22日,以色列科学家EranElinav等合作发现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俗称“渐冻症”)的发病进程或许受到肠道微生物组的调节,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论文标题为“Potential roles of gut m

干细胞疗法有望成为“渐冻症”的破冰之举

  2017年4月12日, Neuralstem公司宣布扩展NSI-566神经干细胞在脊髓损伤中的I期安全性试验,将增加四名患者。NSI-566作为Neuralstem公司的首个干细胞候选产品,被开发用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的治疗,即世人关注的“渐冻症”。NSI-566是一种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

发展双光热迁移分析法解析多重致病蛋白质共沉积机制

  近日,我所蛋白质折叠化学生物学创新特区研究组(02T5组)刘宇研究员团队和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高占明教授团队合作,基于多色相变蛋白质荧光探针发展了双光热迁移分析法,实现了对两种不同蛋白质共聚集过程的实时监控与分析,定量解析了多重致病蛋白质共沉积的作用机制。  蛋白质在人体内的相变过程会诱发多

神经退行性疾病复杂背后蛋白聚集的高度有序性和多态性

  蛋白病理性淀粉样聚集广泛存在于不同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脑中(如阿尔兹海默病、帕金森病、渐冻人症等),并作为相应疾病的临床病理标志物,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分型、诊断和药物研发中起到重要作用。然而,长期以来,对于蛋白病理聚集体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发病原因VS.伴生现象或结果)存在一些争议,对蛋白病

生物物理所等揭示FUS蛋白异常导致神经退行致病机理

  FUS(全称为fused in sarcoma/translocated in liposarcoma,FUS/TLS)是一个多功能的DNA/RNA结合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但可以在细胞核与细胞质中穿梭。FUS蛋白在RNA的转录、RNA的剪接和microRNA的加工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FUS

Cell发布衰老研究重要发现

   通过研究与退行性疾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相关的蛋白FUS,他们证实FUS形成了液态区室,但在年老之时它会转为固态,形成聚集体。源自ALS患者的FUS蛋白突变可以加速这种现象,因此这种异常的相变似乎处于ALS的核心,也可能是所有退行性疾病的一个普遍机制。这些研究结果发布在8月27日的《细胞

高压加工调控蜂王浆主蛋白聚集的分子机制揭示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资源昆虫产品加工与功能评价团队研究探讨静态高压(HPP)对蜂王浆主蛋白(MRJPs)聚集行为的影响,并在分子水平上揭示其调控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食品胶体(Food Hydrocolloids)》上。  蜂王浆主蛋白(MRJPs)是蜂王浆的关键活性成分。MRJP

渐冻症的发病机理及相关小鼠模型的应用

前文将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渐冻症, ALS)的症状和治疗手段做了一个小小的总结(戳这里可查看),今天我们来聊一聊ALS的机理及相关的动物模型。在说机理之前,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就是运动神经系统及运动神经元,因为该疾病造成的损伤都是针对运动神经系统的,虽然肌肉也受到了影响,但只能算得上是“次生灾害”。

日本研究发现漆树酸或可治疗渐冻症

  京都大学一个研究小组在1日的美国《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在利用来自渐冻症患者的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细胞)进行实验时,发现漆树酸具有改善神经异常的作用,或许可用于研发新的治疗药物。   渐冻症的医学名称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是由于运动神经细胞出现异常,导致全身肌肉逐渐变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