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团队研发出视触融合智能微创神经内镜机器人

合作研发团队部分成员在视触融合智能微创神经内镜机器人展台前合影。 中科院自动化所 供图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中科院自动化所)3日向媒体发布消息称,该所刘宏斌研究员团队与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共同研发、基于视触融合的多模态智能微创神经内镜机器人系统,在北京举行的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亮相展示,颇受关注。 机器人辅助手术中触觉缺失一直是困扰手术安全性的国际性难题,尤其是神经微创外科手术对触觉感知的需求极高。机器人触感缺失,成为阻碍其辅助神经外科进行微创手术的关键技术难题。展示中的视触融合智能微创神经内镜机器人。 中科院自动化所 供图 刘宏斌研究员表示,此次参展的视触融合智能微创神经内镜机器人,成功解决了使用神经内镜在颅内手术时的难以实现高精度接触力及接触位置的实时感知的这一技术瓶颈。 中科院自动化所博士生曹广林说,基于团队自主研发的手术器械触点检测算法,可实现手术器械在颅内接触力误差小于0.1N和触点位置误差......阅读全文

我国团队研发出视触融合智能微创神经内镜机器人

合作研发团队部分成员在视触融合智能微创神经内镜机器人展台前合影。 中科院自动化所 供图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中科院自动化所)3日向媒体发布消息称,该所刘宏斌研究员团队与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共同研发、基于视触融合的多模态智能微创神经内镜机器人系统,在北京举行的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亮相展

纪宏斌《自然》发现新抑癌基因

来自美国波士顿和北卡罗莱纳州的研究人员合作发现一种特殊的基因能够抑制小鼠肺癌进程的关键步骤。研究人员将这些发现公布在8月5日的《自然》杂志的网络版上。这种叫做LKB1的基因在小鼠中不但是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种肿瘤抑制基因,而且其功能还可能比其他已知的抑制因子更加强大。  原文检索:Nature 44

曹宏斌:为工业增添一点“绿”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612.shtm当前,我国正在经历跨越式发展,重化工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减污降碳、提质增效,这一八字方针将是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工业领域绿色转型的必然选择。”近日,中国科

刘宏涛:做科普当先立品牌

  金秋十月,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一年一度的“斗菊”大赛又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   “我们每年都到社区里去,给老百姓赠送菊苗。到秋天举办菊花展时,市民再把自己养的菊花带过来,参加我们的斗菊擂台赛。”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园艺中心主任刘宏涛说,“几年下来,这个活动已经发展成很受欢迎的品牌。”   200

刘畊宏新书:别让健康走错路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6304.shtm8月8日是我国第15个全民健身日,“全民健身,练就对了”新书首发发布会暨全民健身日活动在北京举办,活动邀请《练就自由:开启无限可能的人生》(以下简称《练就自由》)作者、健身教练刘畊宏和

全球首台“胶囊内镜机器人”投入临床使用

  今天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获悉,由该院联合上海理工大学、武汉安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胶囊内镜机器人”,已获国家药监局注册审批,并正式投入临床使用。   据查证,这是全球首台可定位可遥控胶囊内镜机器人。患者只要吞下一颗普通胶囊药物大小的胶囊内镜,医生就能把隐藏在患者胃里的病灶看得清清楚楚。

人工智能助力内镜减少检查“盲区”

  “操作评分90分。遗漏部位:胃体上部小弯侧。请注意!”4月16日,记者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看到,“内镜精灵”(英文名称:ENDOANGEL)正在尽职尽责地工作。“内镜精灵”相当于内镜医生的“第三只眼”,能及时提醒内镜医生不要放过检查死角,尽早识别可能有问题的消化道部位。   2017年

曹宏斌:探索工业减碳降污新方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7996.shtm 曹宏斌在工程现场 受访者供图 工业降碳减污是实现我国“双碳”目标的关键环节。工业领域的绿色低碳转型,推动了绿色技术的进步与产业升级,为培育产业竞争优势提供了新的机遇。

立体定向辅助下神经内镜手术清除脑内血肿病例分析

高血压性脑出血">高血压性脑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在30%~40%。目前,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手术方法各种各样,传统开颅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引流术,操作简单,引流缓慢,需要校正误差;神经内镜手术可以直视下清除血肿,但是对于深部血肿存在定位误差。针对深部脑内血肿,我们采取立体定向

国家数据局亮相,刘烈宏担任首任局长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647.shtm

智能超声机器人来了!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2700.shtm“我要做个机器人,替代你工作!”多年前,从事空间机器人研究的刘振每当看到做超声医生的爱人辛苦工作时,脑中总会不由自主冒出这样一个想法。如今,刘振的身份已经从德宇航-哈工大联合机器人实

立体定向辅助神经内镜治疗丘脑出血临床分析

脑出血发病率12~15/10万人,致死致残率高;其中丘脑出血,占比30%。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微创术式治疗。丘脑部位深,位于第三脑室两侧,临近中脑,内镜治疗精准定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笔者结合立体定向技术精准定位的特点,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利用立体定向定位辅助神经内镜治疗丘脑出血患者18例

神经内镜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继发硬膜下积液病例分析

 蛛网膜囊肿是蛛网膜先天发育异常所致,多见于幕上颅中窝,绝大多数病人无症状,因头部外伤或自发囊肿破裂可致硬膜下积液,引起颅内压增高、局灶性神经系统损害症状。2012年8月-2018年8月泰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共收治7例颅内蛛网膜囊肿继发硬膜下积液病人,现总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男

神经***辅助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瘤的疗效评价

该文献将20例垂体瘤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观察组患者行神经***辅助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住院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效果(包括显效率和总有效率)、

“大零号湾”机器人创新联盟成立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9254.shtm9月25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3浦江创新论坛——机器人创新科技论坛在闵行区“大零号湾”举行。论坛旨在为机器人交叉学科发展的创新路径助力,为“大零号湾”

湘雅医院首次采用神经内镜技术切除脑室内肿瘤

  近日,湘雅医院神经外科专家在微小通道下采用神经内镜技术,为一名67岁患者成功切除了深部脑室内肿瘤。院方表示,此举开创了湘雅医院乃至我国中南地区省份在相关治疗领域的先河。  据湘雅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小儿神经外科主任刘景平教授介绍,以往针对这类脑深部肿瘤,无论瘤子大小均采取开颅的方法,即通过一个近

机器人专家称:人工智能将在5年内取代人类工作

  机器人与人工智能(AI)专家Dmitry Aksenov从10岁开始,就一直致力于打造出能够像人类一样思考的计算机。现年21岁的Aksenov先生在2011年创建了伦敦品牌战略技术公司(LBM)。他的公司为那些想要将顾客与雇员的相互交流外包给电脑的大客户提供人工智能服务。顾客通过邮件或者短信

屈宏斌:提升制造业比重的必要性与政策措施

一、思维导向是我国出现过早地“去工业化”的趋势的重要因素我认为我国确实已经出现了过早、过快地“去工业化”这一令人担忧的趋势。若我们能在十年前对此展开谈论,或许能防止在过去十年里中国出现过早地“去工业化”这一现象。但我觉得现在“亡羊补牢”,也“为时不晚”。在当前的节点上,我们要实现中长期目标,无论目标

神经内镜下造瘘及金属支架桥接侧脑室治疗颅内巨大蛛...

神经内镜下造瘘及金属支架桥接侧脑室治疗颅内巨大蛛网膜囊肿病例分析1.病历摘要 女,65岁;因“右侧肢体无力半年,加重伴麻木2周”于2019年9月23日入院。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右侧肢体肌力Ⅴ-级,肌张力正常,行走稍有跛行,余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头颅MRI示:左侧侧脑室旁-半卵圆中心-额

辛国斌赴江苏苏州调研智能制造发展情况

2018年5月3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带队赴江苏苏州调研智能制造,重点围绕龙头企业智能制造深入推进、区域智能制造深入发展等,考察了胜利精密、亨通集团、明志科技3家企业,详细听取了地方和企业智能制造发展经验和模式的介绍。辛国斌指出,发展智能制造,要注重培育智能制造供给能力,加大研发投入力度,

北大教授刘宏:GPT-技术正处在从“玩具”向工具快速发展

IT之家 4 月 9 日消息,据财联社报道,今日在杭州萧山举行的“GPT4 技术创新带来的产业发展机遇及挑战”专题论坛上,北京大学教授、CAAI 副理事长刘宏表示,目前 GPT 技术正处在从“玩具”向工具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他认为 GPT 技术可以类比为从短信到微信的聊天革命,而目前 GPT 技术正处

刘丽宏主任:洞悉世界先进理念,开展应用型药学研究

  2013年12月8日,第四十期质谱沙龙活动在北京朝阳医院顺利举办,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朝阳医院、中科院微生物所、空军总医院的百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参加了此次沙龙活动。北京朝阳医院总药剂师药事部主任 刘

智能机器人离人还有多远

一年一度的世界机器人大会又临近了。2015年,被誉为机器人发展的元年。三年多来,世界各国的机器人产业飞速发展,尤其是与人工智能联系密切的机器智能的发展,让机器人产业离“人”越来越近。这让人不禁遐想:当机器人遇上人工智能,将会迸发出什么样的创新火花?机器智能,是指机器所具有的一种能力,它使机器能够执行

智能安保机器人在橘子洲“上岗”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9241.shtm近日,由湖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张百达团队自主研发的智能安保机器人在长沙橘子洲景区正式亮相。该机器人集成低速无人驾驶、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具备自主导航、人脸

沈阳自动化所软式内镜操控机器人开展首例人体临床试验

  近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联合开发的软式内镜操控机器人开展了人体临床试验,在消化内镜介入领域内属国际首例。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科杨云生教授完成临床操作。  软式内镜操控机器人系统获得“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支持,是针对我国为数众多

文献点评:神经内镜辅助与枕下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

文献点评:神经内镜辅助与枕下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 压小脑出血疗效比较随着临床技术的发展,在不增加病人损害的情况下,微创手术、神经内镜手术的应用可以减少手术损伤,缩短手术时间。但是神经内镜在治疗小脑出血患者方面研究还比较少。该篇文献的主要研究目的是探讨神经内镜在高血压小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神经内镜下冲洗引流术治疗硬膜下脓肿病例分析

1.病例资料 病例1:男,59岁。因左侧额顶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2个月伴头痛伴发热3d入院。入院时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未见阳性体征,头部手术切口愈合佳。头部MRI示左侧额顶部硬膜下新月形短/稍长T1、不均匀长TV混杂信号影,增强见柔脑膜增厚强化,中线结构无明显偏移(图1A、1B)。血常规示白细胞正常

导航引导下神经内镜导引器辅助脑室内肿瘤切除诊疗..._2

1.4评估方法 肿瘤切除程度使用iPlan3.0(BrainLab,Feldkirchen,德国),根据患者术前、术后的MRI分别进行肿瘤三维重建及量化评估。对病变进行重建时,选取相对适合的序列来进行肿瘤描绘。随访时间1~2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6个月),分别进行临床症状及影像学随访,记录统计手术技术

神经内镜:外科医生的一双“千里眼”

  微创、痛苦小、疗效好,这是神经内镜技术的几个“关键词”。  近10年来,该技术治疗范围迅速拓展至几十种病。其中,脑积水和垂体瘤是神经内镜手术的两个良好适应症,同传统手术相比,内镜手术操作更加精细,损伤更轻,患者术后痛苦小,疗效更好。  神经内镜可以说是神经外科医生的一双“慧眼”。中国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