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记者报告会——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10月17日,二十大新闻中心在梅地亚新闻中心二层新闻发布厅举办第一场记者招待会。请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赵辰昕,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粮食和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丛亮,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任京东介绍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农民日报记者: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要求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我的提问是,目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如何?中国究竟能否端牢自己的饭碗?粮食和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丛亮: 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广大农民群众和粮食从业人员辛勤努力,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具体有五......阅读全文

实施健康土壤战略-夯实粮食安全基础

  粮食安全问题是每年代表委员重点关注的话题之一,但今年普遍角度有所不同,在“十三五”期间,如何巩固和提升粮食产能成为焦点。这其中,如何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更是粮食产能问题的核心要义。朱保成委员联合牛盾、刘身利、刘平均等委员共同提出“实施健康土壤战略、夯实粮食安全基础”。  万物土中

科技创新助粮食安全“压”稳仓

江西省南良荆山粮库敖仓   温度常年舒爽、湿度水平适宜,在江西省南良荆山粮库,记者看到,粮食的“生存条件”比保管员的好:聚氨酯隔热覆层、表层控温机、湿度调控系统、充氮系统等设备,随时待命或不间断监控着粮仓运行状态,新收获的当季早稻也已经完成入仓覆膜密封储存。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悠

世界性“粮荒”引发全球关注粮食安全

  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达到91亿,这意味着未来40年,全球粮食需求预计将增长50%到65%,这无疑对全球农业提出严峻考验。  在8月11日于吉林省长春市举行的第三届中欧农业研讨会上,与会中外专家学者认为,世界粮食安全正逐渐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世界性“粮荒”——对粮食安全问题的担忧,引

专家:粮食安全是农业改革的重点

  12月17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聂振邦在“2016-2017中国经济年会”分论坛上表示,要重点抓好减玉米、增大豆的工作。目前他们受相关部门的委托正在做这方面的研究。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聂振邦认为,应重点关注粮和油的生产,这也是当前和今后

中国植物多样性关乎全球粮食安全

  气候变化正威胁到全球粮食供应。一项新的研究表明,中国本土植物丰富的多样性,对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和未来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英国伯明翰大学一个研究小组与他们在中国的合作者日前鉴定出,中国有871种野生本土植物有可能用来改良和保持全球广泛种植的28种重要作物,包括水稻、小麦、大豆、

重视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近期,受厄尔尼诺现象带来的极端气候影响,世界主要水稻生产国生产受到影响,全球大米价格持续攀升,达到11年来历史高点,国内稻谷价格也呈现同步上升趋势。我国是世界重要的水稻生产和消费大国,厄尔尼诺现象会不会影响国内大米稳定供应,成为当前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南方是我国水稻主产区,水稻播种面积占全国

“守护粮食安全,是对他最好的纪念”

编者按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袁隆平院士溘然长逝,留下的两个梦想全都关于粮食;举国上下对这位老人的由衷敬爱,正源于他为“中国粮食,中国饭碗”付出的无尽心血。如何继承袁老遗志,研究粮食、增产粮食、爱惜粮食,把对逝者的深切怀念转化为守护粮食安全的强烈意识与自觉行动?让我们

联合国就全球粮食安全提出建议

  世界粮食安全委员会(粮安委)第36届会议10月16日在罗马落下帷幕。会议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强调通过增强质量安全提高全球粮食安全水平。  为期6天的会议对全球、区域和国家层面的粮食安全状况进行了讨论和总结,并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粮食计划署最近发表的《2010年世界粮食不安全状况》

发展超级杂交水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我国现有13亿多人口,很快就会达到14亿,同时,我国的耕地在逐年减少,面对这种人增地减的严峻形势,惟有通过科技进步大幅度提高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才能解决全国人民吃饱饭的难题。为此,我们正在实施三项粮食增产工程。   第一,选育每公顷产16吨稻谷的超高产杂交稻品种。追求作物高产、更高产是永恒的

你的膳食结构关系着粮食安全

   “本想瘦成一道闪电亮你的眼,没想到胖成了一个坚果墙挡了你的视线。”朋友圈里,喊着要减肥的朋友越来越多。  “我国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堪忧,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病人群比例增大,成人超重肥胖比例达到30%。”7月22日,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成升魁在第601次香山科学会议上说。  这次,科研

气候变化无常-威胁全球粮食安全

  日前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世界水资源周”大会上,专家们表示,俄罗斯的旱灾和巴基斯坦的水灾,都是全球气候和降雨变化莫测的表现,威胁到粮食安全。  印度科学暨环境中心的苏尼塔・纳瑞恩(Sunita Narain)在会议间歇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已经进入水越来越多、下雨

水资源缺乏将威胁中国的粮食安全

缺水将是中国农业本世纪面临的最大威胁   中国权威气候变化专家警告,水资源缺乏将成为本世纪中国农业的最大威胁,最近的全国性干旱只是个开始。   随着中国各行各业对水的需求不断增加,可用于农业灌溉的用水不断减少。“如果我们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20年之后中国将面临5%到10%的食物短缺。对于一

面对气候变化-中国如何保证粮食安全?

  在29日在京举办的“东盟+中日韩气候变化与粮食安全区域”论坛上,农业部科教司处长李波表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平均每年因各种气象灾害造成的农作物受灾面积4800多万公顷,粮食损失约2000万吨,每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多亿元,气候变化已经并将继续对中国的粮食安全带来

协同创新,粮食安全的点睛之笔

   组建协同创新中心,目的是以机制体制改革为抓手,以关键技术创新为核心,打破单位、学科的界限,汇集各协同单位的人才、装备和资金等优势资源,针对制约山东省小麦玉米增产增效的技术瓶颈,开展协同创新,实现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共同提升,全面提高山东省小麦玉米周年高产高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

袁隆平:发展海水稻保障中国与世界粮食安全

  “要通过海洋科技保证粮食安全,要‘开发利用盐碱地、发展海水稻’来保障中国和世界的粮食安全。”9月7日在青岛举行的2017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黄岛论坛上,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作如上表示。  袁隆平表示,水稻是众所周知的最主要粮食作物,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预计到2030年全

作物科学创新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2050年,世界人口将超过97亿。如何养活这近100亿人口?  8月15日,在被誉为国际作物科学领域的“奥林匹克”的第7届国际作物科学大会上,来自70多个国家的2000多位作物科技工作者一起探讨了全球粮食安全问题。  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所长樊胜根认为,要回答上述问题,发展中国家的

评论:要保粮食安全-常修水利农田

  国务院19日召开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强调要把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坚持不懈、一以贯之地抓紧抓好,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为何年年都要进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在我国农村,抓紧冬春农闲时节做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一项传统。头年修好了水利,来年种

农业科技创新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298.shtm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并首次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2023年中央一号文

地理资源所水与粮食安全研究取得进展

  以Lester Brown为首的研究人员,对中国的粮食安全产生了深刻的怀疑。他们认为,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和可耕地减少,尤其是水资源的短缺将导致中国粮食生产的下降、进而危及世界粮食安全。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人员利用1978-2008年间分省的粮食产量数据和相关影响数据,定量分析灌溉用

土壤污染威胁粮食安全-治理刻不容缓

  中国国土资源部日前发布《土地整治蓝皮书》指出,中国耕地受到中、重度污染的面积约5000万亩,土地面临着严重污染和退化。对此,《澳门日报》27日发表文章称,土壤污染问题不仅严重危胁广大民众“舌尖上的安全”,而且危及国家粮食安全,治理刻不容缓。  土壤一旦被污染就很难逆转  “如果把国人就地拍扁,我

沈仁芳:从源头捍卫“净土”,守护粮食安全

   “如何让还没有完全修复的土地也能安全利用?是不是可以探索育秧浸种的方式提高修复效率,同时降低成本?”2月24日一大早,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长沈仁芳便召集团队,与中国科学院的专家远程探讨今年的研究项目——如何在轻中度镉污染耕地上,用轻简、安全的技术利用土壤。  土壤污染治理,

中方呼吁将粮食安全置于国际议程优先位置

  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戴兵7月12日说,如何统筹粮食安全和城乡协调发展是各国面临的重要课题,国际社会要将粮食安全置于国际议程的优先位置,并充分发挥联合国粮农机构作用,支持各国探寻有效的解决方案。  戴兵当天在2023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发布特别会议上发言说,国际社会要支持发展中国家扩大

全国夏粮再获丰收——从夏粮生产看粮食安全

  夏粮颗粒归仓,新一季秋粮压茬推进。“抢农时、赶进度,今年小麦平均每亩打了1200斤,接下来的这季玉米也得管好,确保全年粮食好收成。”河北省馆陶县柴堡镇樊堡村田间,种粮大户许延岭边查看玉米长势边说。  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全国夏粮产量14613万吨(2923亿斤),比上年减少127.

中国粮食进口激增-粮食安全战略需顶层设计

  从来不把粮食问题当作“小问题”的中国,近年来粮食自给的问题渐渐开始为人关注。自去年我国粮食进口首次超过7000万吨,今年上半年粮食进口上升势头继续有增无减。对此,多位农业专家表示,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国际国内粮食差价、大豆进口占比过高等多重因素造成了我国粮食在“九连增”的情况下,进口量迅速增加。目

清华教授宫鹏《自然》发文论中国粮食安全

  6月2日,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教授宫鹏在《自然》(Nature)上刊登评论文章,对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发表观点。他认为莱斯特·布朗(Lester Brown)在《美国能养活中国吗?》一文中提出的对中国粮食安全的担忧没有必要,中国能够实现粮食自给,是否从国外进口完全取决于中国是否愿意这么做,

中外专家热议科技创新应对粮食安全挑战

“新冠肺炎疫情、极端气候变化、地区冲突等,对粮食安全构成严峻挑战。全球小麦生产受到直接冲击,近几个月国际小麦价格接近创纪录水平。”9月12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总干事屈冬玉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国际小麦大会开幕式上指出,粮农组织预报显示,2022年全球谷物产量将同比下降0.6%,预计世界小麦产量同比减

粮食安全潜存危机,如何向科技要粮?

“贫困人口已经脱贫,米、面、油的价格一直都很平稳,但中国的粮食安全了吗?”2月9日,在第737次香山科学会议上,会议执行主席、中国农业科学院原院长翟虎渠如是发问。当前,我国粮食供需总体形势持续向好,粮食供应总量充足,连续多年高于消费总量,库存连年增加。然而,由于人民饮食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肉禽蛋奶鱼

《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发布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农发基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儿基会)、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和世界粮食计划署(粮食署)今天在纽约联合国总部联合举行最新版《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发布会。五家联合国专门机构在报告中指出,2019年以来,新冠疫情延宕反复,气候冲击和乌克

李国祥研究员: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之我见

  近日,美国科技博客Quartz网站发表题为《中国的农业为何正在衰退?》的文章,该文章认为,在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的过程中,农田和水资源已遭受严重损害,尽管经济突飞猛进、民众更富裕,但中国保持粮食增长的能力已大不如前。若这种情况持续下去,一个依赖中国的全球经济体系将走向灾难。   近年来,针对

中英首届粮食安全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

  中英两国首届粮食安全联合研讨会于2010年3月7日至11日在北京香山金源商旅中心酒店举办。   在相对沉寂了数十年后,粮食安全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话题。本届研讨会上,各行各业的民意领袖汇聚一堂,出谋划策。气候变化、土地用途改变很可能使粮食生产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若养活世界将近90亿人口,这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