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室心肌病的治疗

由于病因不明,尚无有效治疗方法。目前主要是针对右心衰进行治疗,发生心律失常可根据心律失常类型选择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室速选用胺碘酮等。对反复发生室速患者,行射频消融室速病灶、置入埋藏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手术治疗或心脏移植。抗凝治疗有助于预防附壁血栓形成。.......阅读全文

右室心肌病的治疗

  由于病因不明,尚无有效治疗方法。目前主要是针对右心衰进行治疗,发生心律失常可根据心律失常类型选择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室速选用胺碘酮等。对反复发生室速患者,行射频消融室速病灶、置入埋藏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手术治疗或心脏移植。抗凝治疗有助于预防附壁血栓形成。.

关于右室心肌病的简介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rhythrn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cardiomyopathy , ARVC)也称为右室心肌病(right ventricular cardiomyopathy ) ,本病是一种右室心肌被纤维脂肪组织进行性替代的心肌病,30 %患者呈家

治疗右室心肌病的相关介绍

  由于病因不明,尚无有效治疗方法。目前主要是针对右心衰进行治疗,发生心律失常可根据心律失常类型选择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室速选用胺碘酮等。对反复发生室速患者,行射频消融室速病灶、置入埋藏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手术治疗或心脏移植。抗凝治疗有助于预防附壁血栓形成。

右室心肌病的临床表现

  本病多见于青中年,男性多见,可有家族史。临床表现与右心室病变范围有关,可分为下列三型。  1 .心律失常型 以右心室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多见,反复晕厥或猝死为首发征象。由于发  生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可诉心悸、胸闷、头晕。少数病例有窦房结功能障碍、房室传导阻滞和室内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  2 .右心

右室心肌病的病因及病理

  本病的病因未明。家族性发病颇为常见,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心脏ryanodine 受体基因(RyR2)突变是参与ARVC 的一个致病基因,染色体位点为lq42 ,心脏ryanodine 受体参与儿茶酚胺介导的室性心动过速。盘状球蛋白(plakoglobin)基因缺陷可能造成心肌损害、心肌被纤维脂

简述右室心肌病的临床表现

  本病多见于青中年,男性多见,可有家族史。临床表现与右心室病变范围有关,可分为下列三型。   1 .心律失常型 以右心室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多见,反复晕厥或猝死为首发征象。由于发   生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可诉心悸、胸闷、头晕。少数病例有窦房结功能障碍、房室传导阻滞和室内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  

右室心肌病的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1 .心电图  大多数病例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型室速或频发室早,部分病例表现为多形性室速,房性心律失常、病窦、房室传导阻滞。  2 .心脏影像学检查  超声心动图可发现右心室扩大、收缩活动减弱和局限性反常运动、室壁变薄、室壁瘤样膨出,可有附壁血栓形成。  心脏磁共振显像可以提供右心室心外膜脂肪组织的

右室心肌病的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

  1 .心电图  大多数病例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型室速或频发室早,部分病例表现为多形性室速,房性心律失常、病窦、房室传导阻滞。  2 .心脏影像学检查  超声心动图可发现右心室扩大、收缩活动减弱和局限性反常运动、室壁变薄、室壁瘤样膨出,可有附壁血栓形成。  心脏磁共振显像可以提供右心室心外膜脂肪组织的

关于右室心肌病的病因和病理介绍

  本病的病因未明。家族性发病颇为常见,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心脏ryanodine 受体基因(RyR2)突变是参与ARVC 的一个致病基因,染色体位点为lq42 ,心脏ryanodine 受体参与儿茶酚胺介导的室性心动过速。盘状球蛋白(plakoglobin)基因缺陷可能造成心肌损害、心肌被纤维脂

关于右室心肌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典型病例根据右心室扩大、发作性室速呈左束支阻滞图形、胸前导联(Vl~4 ) T 波倒置,ST 段见小棘波,结合X线、超声心动图、心电生理检查可以确诊。对于不典型的病例需要心内膜活检才能确诊。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合并右心血栓动态演变超声表现

患者女,54岁。主因“间断喘憋2年余,加重3d”入院。查体:患者平卧位,脉搏7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03/62mmHg,口唇无发甜,双侧颈静脉怒张,双肺听诊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脏叩诊心界扩大,心律齐,心音低钝,三尖瓣区收缩期I级收缩期杂音。 急诊心超示:右心明显增大,右室壁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一例

 患者,男性,65岁。因“发作性心悸、胸闷32年,加重两个月”入院。患者32年前无明显诱因下突发心悸不适,持续1小时不缓解,无胸痛、晕厥,心电图示频发室早。口服普萘洛尔、美西律治疗数年,疗效不佳。后反复出现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多可通过刺激咽喉壁终止发作。规律口服美托洛尔5 mg每日三次,阿司匹林

小儿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实验室检查

  1.一般常规检查 多为正常。  2.心内膜心肌活检 组织形态学(纤维脂肪组织替代)特征有诊断价值。但右室游离壁(为典型病变部位,通常室间隔不受累)活检心肌穿孔危险性加大。为创伤性检查,并不一定能取到病变部位。

关于小儿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简介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cardiomyopathy,ARVC)又称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dysplasia,ARVD),其特征为心律失常和右室特异性病变。 本

小儿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症状体征

  可发生在胎儿期,至青少年期始发病。本病好发于男性,40岁以前诊断本病的患者中,80%以上为男性。好发年龄平均30岁左右。临床表现与病变范围、部位及发病年龄有关,有3类症状:  1.右心衰竭 以婴幼儿多见。  2.心律失常 反复发作左束支阻滞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常因运动时出现心悸、胸闷、黑矇等不适

小儿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病理病因分析

  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感染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 少数患者呈家族性发病。资料分析提示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系连锁分析将疾病基因突变定位于14q23-q24、1q42-q43、14q12-q22、2q32.1-q32.2、3p23、17q21。  2.感染因素 由心肌慢性炎性坏死损伤的结果,导

简述小儿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发病机制

  心脏主要病理特征是右室肌弥漫性或局限性扩张,扩张区心肌变薄,大部分心肌为纤维脂肪组织代替,心肌中层及外膜层病变最著,常累及右心室漏斗部前壁、心尖及膈面或下壁。组织学检查右室壁呈脂肪瘤样变及纤维化,偶见坏死及单核细胞浸润。左室很少受累。  显著特点为右室心肌收缩力明显减弱,心搏出量减低,右室收缩末

小儿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其他辅助检查

  1.X线检查 部分患者X线可有心脏扩大,Marcus等报告22例患者有16例呈心脏扩大。心脏常呈球形扩大,肺血管阴影减少。  2.心电图 心电图示右心房肥大(Ⅱ导联显示高大P波)和右室低电压。窦性心律时,Vl导联QRS波群间期≥110ms为其特征,其敏感性为55%,特异性100%。QRS波群间期

简述小儿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疾病诊断

  婴幼儿应与Ebstein畸形,肺静脉异位回流使右室受累的先天性心脏病及Uhl病相鉴别。后者属右室畸形,右室壁完全缺乏心肌组织,心内、外膜贴在一起,称为“羊皮纸样心脏”,婴儿期即出现心力衰竭,极少因运动诱发死亡。

用药治疗小儿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介绍

  治疗重点控制室性心律失常,预防猝死。同时避免剧烈活动,尤其是竞技性运动,以免诱发猝死。治疗以药物为主。室性心动过速用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疗效较好,其中索他洛尔最佳,可作为首选药。胺碘酮有一定疗效,但长期用药有潜在副作用。联合用药方面,胺碘酮与β阻滞药合用较为有效,两者可起协同作用。  对药物治疗无效

以假乱真——酷似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Loffler-病

  病例介绍:    患者,男,37 岁,因“反复心悸、乏力(持续时间不详)”入院,职业为农民,自诉近期有流感样感染。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嗜酸性粒细胞轻度增加(828/ul),C 反应蛋白和肌钙蛋白水平升高以及蛲虫感染,予噻嘧啶治疗。    静息心电图检查可见电轴左偏,右束支阻滞和 V1-V3 导联ε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发育不良的诊断与治疗

  在心脏科诊所,一个同事与我讨论了一名21岁大学男生的病例。患者主诉心悸1年及2次运动中出现近乎晕厥。患者是一名竞技运动和长跑运动员。患者的父亲在45岁突然去世,由于推断患者父亲的死因为心肌梗死,因此并未对其进行尸检。    患者出现的运动中近乎晕厥是值得关注的。直立性低血压和神经心源性晕厥在年轻

右室收缩功能为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预测因素

  研究背景:    一般来说,心衰研究着眼于左心室的评估。而右心室在心衰研究中却很少引起人们的重视。而这种忽视多半源于一个事实——右心室复杂的结构特征及生理学特性使评估其形态和功能存在困难。然而心衰并发症中,右心室的不良重构是一个重要方面。而且,既往对于心衰混杂病因学研究指出通过放射性核素或热

关于右心导管和选择性右室造影检查介绍

  正常右心室收缩压为2.0~4.0kPa(15~30mmHg)舒张压为0~0.7kPa(0~5mmHg),肺动脉收缩压与右心室收缩压相一致,如右心室收缩压高于4.0kPa(30mmHg),且右室与肺动脉收缩压阶差超过1.3kPa(10mmHg)即提示为能存在肺动脉口狭窄,跨瓣压力阶差的大小可反映肺

如何诊断右室心肌梗死?

  概括起来,右室梗死的临床体征取决于右室坏死的程度,其主要体征为:低血压;颈静脉压升高;Kussmaul’s征;颈静脉搏动图异常(Y降≥X降);三尖瓣反流;右侧第3心音和第4心音;奇脉;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其中颈静脉压升高和Kussmaul’s征对诊断右室缺血或坏死意义较大。  1

右室肥厚心电图诊断新视点

  因为配偶打呼噜离婚,大家或许已经见怪不怪了。可是大家有没有听说这样一种病,不但可能会导致离婚,甚至还能弄得鼻青脸肿、肋骨骨折呢?    先说说我遇到过的一个病例:老爷子七十岁上下吧。平时身体不错,就是睡觉的时候身体不老实。从床上摔下来鼻青脸肿一次,肋骨骨折两次,骨折了一呼吸就痛,也是挺遭罪的

右室起搏致心肺转流脱机困难

例1男,73岁,诊断“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升主动脉扩张”,在全身麻醉下行心肺转流(CPB)下升主动脉瓣生物瓣膜置换术+升主动脉环缩成型术,患者术前经胸超声提示轻度左心扩大,轻度二尖瓣反流,轻度肺动脉高压。手术操作顺利,复跳后HR30次/分,先后给予阿托品0.3mg、异丙肾上腺素3μg后心率提升不明

心电图分析:右室肥厚还是后壁心梗?

如何解读下面的心电图?心梗?" width="630" height="341" border="0" hspace="0" vspace="0" style="width: 630px; height: 341px;"/>A. 右心室肥厚(RVH)B. 急性后壁心梗答案:A. 右心室肥厚(RVH)

关于小儿右室双出口的基本介绍

  小儿右室双出口是主动脉和肺动脉均起自右心室,或一个大动脉和另一个大动脉的大部分均起自右心室。因心脏胚胎发育时,主动脉瓣下圆锥吸收不全,动脉圆锥的推移旋转异常所致。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室间隔缺损与肺动脉狭窄。大部分室间隔缺损内径较大,60%的室间隔缺损位于主动脉瓣下,30%位于肺动脉瓣下(T

关于小儿右室双出口的病因分析

  由于胚胎发育时圆锥动脉干旋转不完全,使之与左、右心室对位连接发生程度不同的偏离。在胚胎发育心襻形成期就出现圆锥,右背侧及左腹侧嵴融合后分隔成前外侧和后内侧2个圆锥,连接右心室小梁部原基,以后后内侧圆锥融合于左心室而成为其流出道。右心室双出的形成与圆锥部旋转和吸收异常有关。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