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年前东方古人类如何适应气候变化?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9344.shtm 中新网北京4月25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北方泥河湾盆地以密集分布百万年前古人类活动遗址而被誉为“东方人类的故乡”,这片土地上的东方古人类在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期(距今约125万年-70万年)气候变率增大的环境背景下,他们的活动区域环境有何变化?又有怎样的技术行为适应性? 针对这些尚缺乏系统研究且一直备受学界关注的议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裴树文研究团队联合中外同行近年来持续开展合作研究,采用哺乳动物牙釉质碳氧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首次重建了泥河湾盆地120万-110万年前古人类生存时期的生态环境历时性变化,并结合石器技术分析探讨人类行为适应性的科学问题。 最新研究结果显示,百万年前泥河湾盆地相关区域环境经历着季节性变化,整体环境呈现多变的特征。古人......阅读全文

百万年前东方古人类如何适应气候变化?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9344.shtm 中新网北京4月25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北方泥河湾盆地以密集分布百万年前古人类活动遗址而被誉为“东方人类的故乡”,这片土地上的东方古人类在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期(距今约125万年

过去200万年里古人类分布深受气候变化影响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人类演化研究论文指出,过去200万年里的古人类分布受到地球气候变化的严重影响。这项研究通过使用大量数据,为人类演化历史提供重要见解。 该论文称,在过去的500万年里,地球从上新世(530万-260万年前)温暖潮湿的气候变成了更新

轨道尺度亚洲季风驱动古人类非洲迁徙东亚获揭示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515987.shtm近日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气候变化研究团队敖红研究员和安芷生院士联合多位国内外专家,基于中国黄土的高分辨率亚洲夏季风重建、东亚古气候模拟、整合亚洲古人类遗址记录、古人类栖息环境

科学家揭示轨道尺度亚洲季风变迁驱动古人类从非洲迁徙到东亚

  古人类学家发现非洲是人类的发源地。古人类以非洲为中心逐渐迁徙到其他大陆。现今,人类足迹遍布地球各大陆。常年冰冻的南北极也不乏人类的足迹。有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在古人类演化和扩散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欧亚板块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板块。欧亚板块西部与非洲大陆直接相连,是古人类走出非洲的第一站。人类居住最为

古人类亦能高效直立行走

当黑猩猩直立行走时,它们利用一种不太高效的曲腿步法。这和人类的直腿行走不同。图片来源:KONRAD WOTHE/MINDEN PICTURES  脚趾相对且是平足的早期人类祖先通常被描绘为奇怪的行走者——左右摇晃,或者用脚掌外边缘蹒跚而行。如今,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这一笨拙的直立移动画面是错误的:人类

古人类,比你想的还厉害

肯尼亚维多利亚湖岸边的一次考古发掘找到了数百件300万年前的石器和化石,同时出土的还有早期人类牙齿及被屠宰的河马类动物遗骸。这为早期人类使用石器捕食大型动物的观点提供了直接证据。相关研究2月9日发表于《科学》。古人类(包括智人及其近亲在内的灵长类动物)至少在330万年前开始使用工具。研究人员之所以有

哈尔滨古人类头骨化石发现始末

  近日,河北地质大学举行2018年重大科学发现信息交流会,发布该校古生物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季强在古生物研究中的重大新发现——在中国东北发现似海德堡人古人类头颅化石。河北地质大学校长王凤鸣表示,这一发现很可能刷新我们对人类起源和演进历史的已有认知。  目前,该发现已在《地质学刊》2018年第3期上刊登

10万年前亚洲环境向好和非洲东南部环境恶化使智人从非洲走向东亚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516082.shtm人类是如何演化的?来自哪里?这个长期困扰我们的本质问题一直是科学界研究的热点课题。在位于黄土高原的古都西安,坐落着一所以研究地球环境而闻名于世界地球科学界的专业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地

非洲发现远古人伊甸园:躲避气候变化繁衍生息

  冰川时期远古人类的“伊甸园”保存了人类生命的火种,使我们能够繁衍延续至今  专家称非洲南岸尖峰地区的岩洞里有着大量的人类遗迹,历史可以追溯至164000年前甚至更早非洲南岸的这些岩洞曾是冰川时期远古人类仅剩的栖息地  国际在线7月27日报道 据《每日电讯报》报道,美国科学家近日称,在非洲南岸地区

地下泉水能缓冲气候多变影响

  英国《自然·通讯》杂志日前发表的一项演化学研究报告称,地下水以天然泉的形式提供了淡水来源,发挥着缓冲气候多变影响的作用。研究同时表明,地下水的可用性对东非裂谷系的古人类演化和扩散模式影响极大。  东非裂谷系代表了一个活跃的大陆裂谷,它是智人演化的关键地点。目前,在其作用下,非洲大陆正在不断分裂。

环境变化彻底改变古人类工具制造

  几十万年生存的关键工具——石制手斧——在70万年里几乎没有什么变化。研究人员一直在争论长时间停滞背后的原因。10月21日,《科学进展》发表的一项对肯尼亚古湖床异常环境数据的研究表明,大约40万年前,在气候变化、地貌演变和动物种群快速变化的综合影响下,新的社会技术形成了,包括更小的黑曜石刀片和远距

丹尼索瓦洞穴发现古人类骨骼

  上个月,科学家在俄罗斯西伯利亚的丹尼索瓦洞穴中发现的一块小骨头碎片引起了巨大轰动。科学家认为,这个被他们称为“丹尼”的家伙属于一个古老的混血人种,即有一个尼安德特人的母亲和一个丹尼索瓦人的父亲。  如今,发现丹尼遗骸的研究人员已经在同一个洞穴中发现了另外4个原始人类的骨骼。  这些发现是通过梳理

华龙洞古人类化石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刘武研究员和吴秀杰研究员领导的中外合作团队,在《人类进化杂志》(Journal of Human Evolution)上,发表了题为Morphological and morphometric analyses of a late Middle Pleis

付巧妹-破译古人类基因密码

  在同龄的年轻科研人员当中,32岁的付巧妹无疑是佼佼者。  就在不久前,《自然》杂志刊登了名为《中国科学之星》的特写报道,选取了“十位中国科学之星”,付巧妹便赫然在列,并成为其中最年轻的一位。入选理由是“帮助重写了欧洲最早的现代人类的历史,并希望用古人类遗骸的DNA改写亚洲的史前史。”  今年1月

全球最大古人类基因库创建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515887.shtm

基因组测序发现古人类“混血”证据

  据英国《自然》杂志8月22日在线发表的一项古基因组报告,德国研究人员对俄罗斯丹尼索瓦洞穴中的一块古人类骨块进行基因组测序后发现,该骨块是来自一名尼安德特人女性和一名丹尼索瓦人男性的“混血”后代。  著名的尼安德特人简称尼人,常作为人类进化史中间阶段的代表性居群。2010年,科学家公布了尼安德特人

气候变化报道联盟成立-共享气候变化新闻资源

   2014年彼得堡气候对话在德国柏林首都举行,环保人士手持标语在勃兰登堡门前集会。  5月21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即将于年底在巴黎召开之际,英国《卫报》、西班牙《国家报》、法国《世界报》和《中国日报》等25家国际新闻机构宣布结成“气候变化报道联盟”(Climate Publishers Ne

Genes:DNA能够帮助古人类学研究

  谢菲尔德大学的科学家创造了一种工具,使他们能够通过对古老的DNA进行研究,从而更准确地识别古欧亚种群。  目前,对古代DNA的研究需要大量信息来将骨骼分类为群体或找到其生物地理起源。现在,科学家们已经定义了一个名为古代遗传信息标记(aAIMs)的新概念  -一组具有足够信息的突变,可以识别和分类

美国学者发现远古人类患癌证据

  尼安德特人生活在距今12万年前,没接触过工业化学品,食物也是纯天然,但他们也患癌症。1899至1905年间,在现今克罗地亚北部的克拉皮纳(Krapina)洞穴中出土了几百件尼安德特人的化石遗存,其中有一小块男性肋骨化石。这块化石被忽略了一百多年,直到最近,美国堪萨斯大学人类学家 David

神秘古人类赋予现代人免疫优势

当现代人首次从非洲迁徙到西南太平洋的热带岛屿时,欢迎他们的是陌生而神秘的当地人——丹尼索瓦人以及新的病原体。但与当地人的繁衍,使新来者的免疫系统获得了一些应对新病原体的生存技巧——接受丹尼索瓦人提供的免疫基因变体,可能会保护现代人的后代免受当地疾病的侵害。 一项近日发表于《公共科学图书馆-遗传学

土壤残留DNA有助揭开远古人类之谜

    Matthias Meyer正在一个清洁间工作,帮助寻找一种从古代土壤中获取人类DNA的方式。  图片来源:马普学会  5000年以前,一名尼安德特人在今天比利时的一个洞穴中解手,埋葬品中除了其他的东西之外,还有他的DNA样本。土壤矿石上的尿液和粪便样本最终分解。但DNA记录却保存了下来,嵌

气候变化谈判落幕

  长达12天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并未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不过,在专家们看来,大会的争议、收获大小只是战术性问题,重要的是各国能从中吸取教训,并为此坚持不懈地作出努力。   11月23日晚,第1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经历了长达12天的艰难谈判后,终于在波兰华沙落下帷幕。   然而,一

气候变化的原因

  目前的气候变化,全球科学家的共识是:有90%以上的可能是人类自己的责任,我们今日所作的决定和选择,会影响气候变化的走向。   气候变化已是不争的事实。今日,我们的地球比过去两千年都要热。如果情况持续恶化,于本世纪末,地球气温将攀升至二百万年来的高位。     我们何以制造了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的影响

  据世界气象组织宣布,1998年至2007年是有记载以来最暖和的十年。没有人知道气候变化的影响在多大程度上才能算是“安全”,但我们却清楚知道全球气候变化为人类及生态系统带来的灾难:极端天气、冰川消融、永久冻土层融化、珊瑚礁死亡、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改变、旱涝灾害增加、致命热浪等等。现在,不再是科学

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启动气候变化协同全球行动

  中新网北京9月6日电 北京时间5日晚8点,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正式启动“气候变化协同”系列行动(‘Climate x’ Campaign)。  此次行动旨在通过动员青年行动,提升全球公众对气候变化和碳中和目标的认知,从气候变化与其它可持续发展目标协同的角度跨界合作探索创新解决方案。启动仪式在清华

东亚古人类牙齿生长发育研究取得进展

  01月17日,《科学》子刊《科学进展》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邢松等与国际同行合作完成的关于许家窑古老型人类幼年个体的牙齿生长发育研究结果。该研究发现:在形态特征上还比较原始的许家窑人在牙齿生长发育规律(被认为反应生活史)上已经步入现代人变异范围内。提示人类在演化成如今模样之

古人类基因组数量超万个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9340.shtm

古人类肌肉重建:“人类祖母”露西能直立行走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2877.shtm

东亚古人类牙齿生长发育研究获进展

  牙齿的生长发育对了解人类生活史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邢松等与国外研究人员合作,完成了中国河北许家窑古老型人类幼年个体的牙齿生长发育研究,相关结果日前在线发表于《科学—进展》。  区别于现存的其他灵长类,现代人具有独特、较长的生理系统生长发育期。具体表

东亚古人类牙齿生长发育研究取得进展

  01月17日,《科学》子刊《科学进展》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邢松等与国际同行合作完成的关于许家窑古老型人类幼年个体的牙齿生长发育研究结果。该研究发现:在形态特征上还比较原始的许家窑人在牙齿生长发育规律(被认为反应生活史)上已经步入现代人变异范围内。提示人类在演化成如今模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