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拒稿,中国学者论文引发研究热潮!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8057.shtm 6年前博士毕业时,陈辉因缺“大文章”差点放弃科研;但他挺了过来,随后就迎来大爆发,他的成果2次登上Science、1次登上Nature。前不久,他还受邀成为Nature评述文章撰写人。 那是一封让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陈辉颇感意外的邮件。写信人是Nature杂志编辑,邀请他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高鸿钧为4篇刚接收的Nature文章撰写评述文章。 最新接收的4篇Nature论文共同聚焦超导领域最为前沿、竞争最为激烈的方向之一——配对密度波研究,高鸿钧团队在该领域中处于领先地位。日前,陈辉和高鸿钧撰写的评述文章《广泛关注的配对密度波引发超导研究热潮》,在Nature的News & Views栏目刊发。 “不......阅读全文

被拒稿论文登上Nature,“实验补了两年”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7400.shtm 文 | 《中国科学报》记者 李晨阳 2015年,22岁的傅凌岚刚刚来到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跟随李宏斌教授读博,此时高分子材料背景的她,对生物学的认识还停留在高中水平。而今

审稿人拒稿,还是登上Nature!这篇论文如今引发研究热潮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8275.shtm6年前博士毕业时,陈辉因缺“大文章”差点放弃科研;但他挺了过来,随后就迎来大爆发,他的成果2次登上《科学》、1次登上《自然》。前不久,他还受邀成为《自然》评述文章撰写人。 那是一封让中

-Plos-One拒稿:只因作者为女性?

  PLOS ONE杂志迅速作出回应,已经将这名审稿人清除出审稿人队伍。Damian Pattinson杂志编辑主任在网络上证实了这一回应。已经正式将该审稿人从数据库名单中清除。并将该稿件送到一名新的编辑组织审稿,并要求负责处理该稿件的学术编辑从编委中退出。  PLOS ONE也考虑如何让作者确定审

Nature两次拒稿!濒临解散的小组写下100多页申诉信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7994.shtm 2021的新年钟声,与殷逸臣手中的实验瓶碰撞交错着。他眉头微皱,因为手上的研究连续几年看不到希望,这个研究小组正濒临解散。 读博期间的他一直执念于开发出新型的卤化物固态电

领域第一却专做荒唐事?——Nature无端拒稿,乱改作者名单

  这是一本Nature大子刊,2015年还未出世就被国内网友预测两年内必被SCI收录,2016年首次登台亮相,果不其然2017即收获第一个影响因子45.859,从此霸榜能源与燃料领域。  它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期刊Nature Energy。  01、出道即巅峰的神刊是怎样炼成的?  当能源问题日

跟踪Nature室温超导论文:8位作者指控导师-要求编辑撤稿

    在多项重复性研究不支持其结论后,美国罗彻斯特大学迪亚斯团队3月的《Nature》论文再遇危机:该论文11位作者中的8位给《Nature》高级编辑托比亚斯·罗德尔写信称,迪亚斯歪曲了数据,并恳请《Nature》发布一份撤销声明。       罗德尔在邮件中回应称,“我们绝对同意你们撤回论文的要

重磅!今年轰动一时的室温超导《Nature》论文被撤稿

  如果超导材料能够在环境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存在,其表现出的零电阻现象将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尽管几十年来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这种状态尚未实现。  2023年3月08日,来自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Ranga P. Dias等研究者报道报道了氮掺杂的氢化镥的超导性证据,在10 kbar时最大Tc为294 K(

一度被拒稿的论文登上Nature,“光补实验就补了两年”

  2015年,22岁的傅凌岚刚刚来到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跟随李宏斌教授读博,此时高分子材料背景的她,对生物学的认识还停留在高中水平。而今天,她已经就职于一家国际著名抗癌药物研发公司,为人们的生命健康服务。  就在前不久,她在李宏斌课题组时开展的一项工作登上了Nature,这同样是一项可能造福

“略作修改”变“拒稿”?期刊编辑权力过大引争议

  审稿人给出的意见是修改,期刊编辑却给退稿——论文投稿时,你遇到过这种情况吗?  一项对322名高影响力期刊编辑进行的调查发现,91%的受访者确定自己至少改动过一次评审意见。  与此同时,8%的编辑承认,他们会改变审稿人的总体推荐意见,即便未经过后者允许。  10月28日,Science网站就期刊

曾被拒稿,中国学者论文引发研究热潮!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8057.shtm 6年前博士毕业时,陈辉因缺“大文章”差点放弃科研;但他挺了过来,随后就迎来大爆发,他的成果2次登上Science、1次登上Nature。前不久,他还受邀成为Nature评述文章撰

“室温超导”彻底凉了?《自然》二度撤稿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1934.shtm 编译|杜珊妮 全球瞩目的室温超导领域闹剧不断。 继韩国LK-99室温超导的乌龙闹剧被全球多个团队数次“打脸”后,11月7日,《自然》又撤回了一篇有关镥氮氢室温超导的文章

一区顶刊eLife宣布“不拒稿”?没那么简单

近日,国际著名生物学综合期刊eLife的一个“改革”,引发了科研界和期刊界的广泛关注。 10月20日,中科院一区、国际著名生物学综合期刊eLife宣布:从2023年1月31日起,所有经过同行评审的文章,eLife都不会作出“接受/拒绝”的决定,而是直接发布在其网站上。 尽管Science专门

论文突破200万篇后,arXiv却渐失人心?

2022年伊始,预印本服务器arXiv收获了一份新年大礼,全球科学家通过其发布的论文突破了200万篇。本该是庆贺时刻,但《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却发了一篇负面报道,分析了arXiv当下暴露出的诸多问题,引起科学界热议。中国作为世界上论文数量产出最多的国家,arXiv的

发布超200万篇论文后,arXiv丢了初心吗

2022年伊始,预印本服务器arXiv收获了一份新年大礼,全球科学家通过其发布的论文突破了200万篇。本该是庆贺时刻,但《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却跟进一篇报道,分析了arXiv当下暴露出的诸多问题,引起科学界热议。中国作为世界上论文数量产出最多的国家,arXiv的重要

Nature细胞坏死文章遭撤稿

  2月26日,《自然》(Nature)杂志宣布将发布的一篇有关细胞坏死的研究论文“The NAD-dependent deacetylase SIRT2 is required for programmed necrosis”撤回。在撤稿通告中,Nature指出原因是由于无法复制出其

造假巨头Nature论文被撤稿

  根据撤稿观察(RETRACTION WATCH)网站的报道,在阿拉巴马州大学调查发现它的前雇员,蛋白质研究专家H.M.Krishna Murthy在蛋白结构研究上造假,发布的多个蛋白质结构“是篡改和/或伪造的”这一真相6年之后,1月4日《自然》(Nature)杂志撤回了他发表于2006年的一篇蛋

重磅!顶级一区期刊官宣:明年起将不再拒稿!

颠覆科学出版的“游戏规则”?10月20日,国际著名生物学综合期刊eLife官方宣布了一个重大决定:从2023年1月31日起,所有经过同行评审的文章,eLife都不会作出接受/拒绝的决定,而是直接发布在其网站上。消息一出,立刻在学术圈引发热议,就连Science也随即发文,并用“颠覆”来形容这事。官方

“有劳无功”——第一作者被拒稿后其成果反而发表了?

  “有劳无功”?第一作者被拒稿,审稿人修改后发表文章,未经作者同意私自署名。科研人员最糟糕的噩梦是什么?花费无数汗水和泪水做出的科研成果,却被偷走了,小偷还不是别人,是期刊选择的审稿人。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一批基金项目中的不端行为案件处理决定(第四批次),其公告部分内容如下:  20

博士论文致谢:我退过学、被10余人拒稿,但我不曾放弃

本文转载自赵序茅科学网博客,已获得原作者授权。原标题:毕业致谢:我从来不曾优秀过我从来不曾优秀过!我小学升初中没考上,初中升大学没考上,大学考研惨遭调剂,硕士考博士再次惨遭调剂!到了博士,我因与导师不和退学了!“给你一支金笔也无用”小时候,妈妈带我去商店买铅笔,商店老板拿出一支瑕疵品。妈妈要求调换,

《自然》两次拒稿!濒临解散的小组写百页申诉信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7951.shtm 2021的新年钟声,与殷逸臣手中的实验瓶碰撞交错着。他眉头微皱,因为手上的研究连续几年看不到希望,这个研究小组正濒临解散。 读博期间的他一直执念于开发出新型的卤化物固态电解质

惊呆|短短1500字,就能让Nature撤稿?!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L. Resplandy等人在Nature 发表题为"Quantification of ocean heat uptake from changes in atmospheric O2 and CO2 composition"的研究论文,但是没想到,短短4天以后,同行专家Nic

-Nature:反思!期刊越好,撤稿为何反而越多?

  小保方晴子  在最近发生的一系列学术期刊的撤稿风波中,研究者们通过社交媒体讨论了他们常年的“最爱”:一份已经发表了三年的研究期刊影响因子和撤稿频率间关系的论文。  这份2011年的论文提出了“撤稿指数”( retraction index)这一概念,描述发表在某刊物上的论文最终被撤稿的可能性。作

Nature-Cell-Biology杂志一则撤稿声明

  2018年12月17日,Nature Cell Biology 发表了一篇撤稿声明,来自西班牙奥维耶多大学(Universidad de Oviedo)的研究者 Carlos López-Otín 等人撤回了他们于2015年7月27日发表在该刊物上的文章 “NF-κB activation im

发表不足半年,这篇Nature长文竟撤稿了

  2019年2月21日,Nature杂志上发布了一篇撤稿声明。美国贝勒医学院(Houston Methodist Hospital and 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的研究者Nabil Ahmed等人撤回了他们于2018年9月6日发表在该刊物上题为 A homing s

Nature高引论文因学术不端遭撤稿

  上周,Nature杂志发布了一篇撤稿通知(retraction notice),宣称由于作者无法复制出实验结果,一篇于1994年发表在Nature杂志上的高引用论文被撤回。但实际上,撤稿背后的真实原因极有可能与第一作者的学术不端行为有关。   在这篇1994年的Nature论文中,第一作者

Nature撤回封面论文!全体9位作者极力反对

  2020年10月14日,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物理学家Ranga Dias和他的同事在Nature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轰动整个物理界的成果,并登上了当期封面。他们声称发现了一种新型氢化物,在15℃的温度下可以观察到超导现象。  “这是人类首次实现室温超导!”然而,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磅研究在9月26日被

Nature撤回封面论文!全体9位作者反对

文|张晴丹 2020年10月14日,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物理学家Ranga Dias和他的同事在Nature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轰动整个物理界的成果,并登上了当期封面。他们声称发现了一种新型氢化物,在15℃的温度下可以观察到超导现象。 “这是人类首次实现室温超导!”然而,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磅研究

Nature撤稿,一作学生造假拖累导师受罚

从加入实验室的早期阶段开始,就开始了造假行为。在其后4年多时间里,伪造了极其庞大的数据。因为害怕被揭露,扔掉实验室笔记本以掩盖罪责……日前,日本名古屋大学前研究生矢野裕太(Yuuta Yano)被校方调查认定存在上述严重学术造假行为。此前,矢野裕太曾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发表一篇被认为是“划时

Nature撤稿,一作学生造假拖累导师受罚

从加入实验室的早期阶段开始,就开始了造假行为。在其后4年多时间里,伪造了极其庞大的数据。因为害怕被揭露,扔掉实验室笔记本以掩盖罪责……日前,日本名古屋大学前研究生矢野裕太(Yuuta Yano)被校方调查认定存在上述严重学术造假行为。此前,矢野裕太曾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发表一篇被认为是“划时

2021年首次撤稿!张浩等人Nature发表的颠覆性成果被撤稿

  马约拉纳(Majorana)零模是一类定域准粒子,科学家普遍认为马约拉纳费米子将会为拓扑量子计算带了巨大的前景。科学家常常利用隧道光谱学来识别马约拉纳零模的存在,如果该模型在微电导中是一个零偏置峰,就确认为马约拉纳零模。在0 K温度时,Majorana零偏压峰的高度被预测为量子化普通电导值(2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