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醒多发性硬化须规范早期治疗

5月28日,在第6个世界多发性硬化日来临之际,解放军总医院组织神经内科、医学心理科、康复科等多位专家开展宣教活动。 据了解,多发性硬化症(MS)确切病,因尚未明确,平均发病年龄为30岁,具有两个发病高峰:21~25岁以及41~45岁,女性大约是男性患者的1.5~2倍。 相关研究表示,该病虽不是遗传性疾病,但具有遗传易感性,亲属中有MS患者的发生,该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目前,MS在我国尚无准确的发病情况数据。据推测,我国约有6万名多发性硬化和其谱系疾病患者。 专家介绍,多发性硬化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是易被误诊的神经科疾病。常见症状为肢体麻木、视力急剧下降、复视甚至失明、运动异常等。 但与其他神经科疾病最大区别,MS表现为临床症状反复即“复发——缓解”,而大多逐步加重最终导致残废、失明,甚至死亡。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神经心理损伤在MS病程中占重要地位,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认知功能损害。MS患者中认知功能损......阅读全文

多发性硬化的疾病检查

  脑脊液检查、诱发电位和磁共振成像三项检查对多发性硬化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1.脑脊液(CSF)检查可为MS临床诊断提供重要证据。  (1)CSF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MNC)数:轻度增高或正常,一般在15×10∧6/L以内,约1/3急性起病或恶化的病例可轻至中度增高,通

多发性硬化的疾病病理

  特征性病理改变是中枢神经系统白质内多发性脱髓鞘斑块,多位于侧脑室周围,伴反应性胶质增生,也可有轴突损伤。病变可累及大脑白质、脊髓、脑干、小脑和视神经。脑和脊髓冠状切面肉眼可见较多粉灰色分散的形态各异的脱髓鞘病灶,大小不一,直径1~20mm,以半卵圆中心和脑室周围,尤其是侧脑室前角最多见。镜下可见

多发性硬化脱髓鞘疾病的介绍

  是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多发病灶及病程有缓解、复发为特点的脱髓鞘疾病。在急性活动期中枢神经白质有多发性炎症脱髓鞘斑,陈旧病变则由于胶质纤维增生而形成硬化斑。本病在北欧、北美高加索人种中是常见、多发的神经系统疾患,患病率一般在40/10万以上。中国人中患病率远较西方低而与日本相近,约为2~3/10万。

多发性硬化的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近几年的研究提出了自身免疫、病毒感染、遗传倾向、环境因素及个体易感因素综合作用的多因素病因学说。  1、病毒感染及分子模拟学说  研究发现,本病最初发病或以后的复发.常有一次急性感染。多发性硬化患者不仅麻疹病毒抗体效价增高,其他多种病毒抗体效价也增高。感染的病毒可

肥胖可加重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病情

  肥胖是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症(最常见的一种疾病)的恶化因素。意大利Pozzilli的I.R.C.C.S.神经医学神经病学和神经康复部门最近的一项研究证实,脂质代谢可能在决定多发性硬化症的严重程度方面发挥作用。  这项研究发表在《Multiple Sclerosis Journal》上,涉及140

J-Immunol:多发性硬化疾病发生新机制

  多发性硬化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类慢性自身免疫疾病,其中脑部与脊髓中神经元的绝缘层发生了严重的损伤。EAE(小鼠脑膜炎病毒模型)是常用的研究人类多发性硬化的小鼠模型,其中Th1/Th17介导的自身免疫反应会引发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脱髓鞘反应。找到如何控制Th17的激活对于人类多发性硬化的治疗具有积极的

什么是多发性硬化?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 多在20-40岁之间发病,很少在10岁以下(3%)及50岁以上(5%)发病者,女性多于男性。多有缓解与复发病史,多有复视,单侧或双侧肢体无力,肢体的感觉异常,锥体束受损可出现痉挛性肢体瘫,可表现为截瘫、四肢瘫三肢瘫、偏瘫或单瘫,腱反射亢进,Ba

多发性硬化临床路径

   一、多发性硬化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多发性硬化复发期(ICD-10:G35  01)(首次发作的临床孤立综合征不包括在内)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多发性硬化及相关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的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草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全国首部多发性硬化患者纪录片《让爱可及》发布

  021年2月28日,2021年国际罕见病日,北京病痛挑战公益基金会携手诺华制药(中国)联合发布我国首部多发性硬化患者纪录片《让爱可及》。短片讲述了多发性硬化患者瑶瑶(化名)整个就诊、确诊、治疗的历程,确诊前四处奔波,找不到病因的无奈;确诊后的无助和绝望;以及在家人和病友的支持下重拾信心,积极投身

先进的MRI有利于心脏硬化疾病患者

伦敦大学学院的学者与皇家自由医院合作开发了一种先进的心脏MRI,首次使临床医生能够测量化疗对患有“心脏僵硬综合征”的患者的有效性。研究人员表示,这项突破意味着医生现在将能够更好地指导治疗策略,通过这样做,改善患者的预后。轻链心脏淀粉样变(心脏僵硬综合征)发生时,称为淀粉样蛋白斑块积聚在心肌,影响其泵

多发性硬化的治疗原则

  多发性硬化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抑制炎性脱髓鞘病变进展,防止急性期病变恶化及缓解期复发,晚期采取对症和支持疗法,减轻神经功能障碍带来的痛苦。其主要治疗原则如下:  1.疾病复发,损伤严重者应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静脉滴注;  2.所有RR型MS患者都应长期给予免疫调节治疗;  3.SP型MS患者需早期给

如何诊断小儿多发性硬化?

  1.临床确诊多发性硬化标准  (1)2次或2次以上发作,每次持续时间24小时以上。临床症状和体征提示有2个或2个以上病变部位。  (2)有2次发作,临床表现有1个病变部位,另一个为亚临床病变证据,每次持续时间24小时以上。临床确诊多发性硬化病程大于1个月,发作间期即缓解期必须大于1个月。  2.

多发性硬化病的基本介绍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炎性脱髓鞘病变为主要特点的自身免疫病。本病最常累及的部位为脑室周围白质、视神经、脊髓、脑干和小脑,主要临床特点为中枢神经系统白质散在分布的多病灶与病程中呈现的缓解复发,症状和体征的空间多发性和病程的时间多发性。

小儿多发性硬化的基本介绍

  多发性硬化为一种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白质的自身免疫性脱髓鞘性疾病,以病灶播散、多发,病程常有缓解与复发为特征。多见于青壮年,但近年来也有儿童病例的报告。由于脑和脊髓内存在着多灶的脱髓鞘斑块,临床常表现为神经系统多部位的功能障碍。

多发性硬化的临床表现

  1.年龄和性别起病年龄多在20~40岁,10岁以下和50岁以上患者少见,男女患病之比约为1∶2。  2.起病形式以亚急性起病多见,急性和隐匿起病仅见于少数病例。  3.临床特征绝大多数患者在临床上表现为空间和时间多发性。空间多发性是指病变部位的多发,时间多发性是指缓解-复发的病程。少数病例在整个

关于多发性硬化的病理分析

  特征性病理改变是中枢神经系统白质内多发性脱髓鞘斑块,多位于侧脑室周围,伴反应性胶质增生,也可有轴突损伤。病变可累及大脑白质、脊髓、脑干、小脑和视神经。脑和脊髓冠状切面肉眼可见较多粉灰色分散的形态各异的脱髓鞘病灶,大小不一,直径1~20mm,以半卵圆中心和脑室周围,尤其是侧脑室前角最多见。镜下可见

维生素D吸烟EB病毒与多发性硬化症患者长期认知状态

  认知障碍是多发性硬化症(MS)的一种常见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没有既定的治疗方法,寻找预防或减缓认知能力下降的可变因素尤为重要。低水平维生素D、吸烟和抗人类疱疹病毒(EBV)核抗原1(EBNA-1)的抗体升高是目前已知的几种MS风险因子。然而,关于这些MS风险因子能否明确预测MS患者

维生素D、吸烟、EB病毒与多发性硬化症患者长期认知状态...

维生素D、吸烟、EB病毒与多发性硬化症患者长期认知状态相关性分析认知障碍是多发性硬化症(MS)的一种常见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没有既定的治疗方法,寻找预防或减缓认知能力下降的可变因素尤为重要。低水平维生素D、吸烟和抗人类疱疹病毒(EBV)核抗原1(EBNA-1)的抗体升高是目前已知的几种

JNNP:食物过敏竟与多发性硬化有关!

  根据最近发表在《Journal of Neurology Neurosurgery & Psychiatry》杂志上的一项研究,食物过敏与多发性硬化症(MS)患者的疾病活动水平升高有关。研究结果表明,过敏患者MS复发率更高,MRI扫描可见更多神经损伤的可能性更大。  遗传和环境因素被认为在MS的

检查多发性硬化症的简介

  头颅CT检查,磁共振成像检查(MRI),而MR是检测多发性硬化最有效的辅助诊断手段,阳性率可达62%~94%。脑脊液检查,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等。  眼部检查:视诱发电位(VEP)检查有异常;视野检查可出现中心暗点,偏盲和其他缺损等异常。

多发性硬化易被误诊为脑瘤

   在5月28日第六个世界多发性硬化日(World MS Day)之际,来自全国各地的30多名多发性硬化症和视神经脊髓炎患者在北京开展了主题为“没有障碍的世界”系列活动。   国际多发性硬化联盟于2009年开始,将每个5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三定为“世界多发性硬化日”,全球目前大约有230万多发性硬化患

治疗小儿多发性硬化的相关介绍

  主要为免疫抑制剂的治疗:如皮质类固醇、环磷酰胺或血浆交换疗法等。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加口服泼尼松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案,可减少由视神经炎转变为多发性硬化的发生率。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也可试用,但价格较贵。  同时应做好生活护理,避免感染、发热、外伤、过度疲劳,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减少精神紧张。恢复期可进

关于小儿多发性硬化的病因分析

  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本病是由于病毒感染所诱发的T淋巴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抑制功能丧失或免疫平衡失调是多发性硬化的主要发病机制。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在本病的发病中也起着某些作用。

JNNP:食物过敏竟与多发性硬化有关!

  根据最近发表在《Journal of Neurology Neurosurgery & Psychiatry》杂志上的一项研究,食物过敏与多发性硬化症(MS)患者的疾病活动水平升高有关。  研究结果表明,过敏患者MS复发率更高,MRI扫描可见更多神经损伤的可能性更大。  遗传和环境因素被认为在M

干细胞移植可阻止多发性硬化

  最新研究对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硬化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该研究基于对患者采用干细胞移植治疗五年跟踪研究。多发性硬化(MS)是一 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其发病机制与免疫、遗传等多因素相关。目前临床主要采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传统的药物治疗,但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 情。近年的研究证

多发性硬化症的基本介绍

  多发性硬化症(MS)是最常见的一种中枢神经脱髓鞘疾病。本病急性活动期中枢神经白质有多发性炎性脱髓鞘斑,陈旧病变则由于胶质纤维增生而形成钙化斑,以多发病灶、缓解、复发病程为特点,好发于视神经、脊髓和脑干,多发病于青、中年,女性较男性多见。

多发性硬化病的临床表现

  1.年龄和性别起病年龄多在20~40岁,10岁以下和50岁以上患者少见,男女患病之比约为1∶2。  2.起病形式以亚急性起病多见,急性和隐匿起病仅见于少数病例。  3.临床特征绝大多数患者在临床上表现为空间和时间多发性。空间多发性是指病变部位的多发,时间多发性是指缓解-复发的病程。少数病例在整个

关于多发性硬化的辅助检查介绍

  脑脊液检查、诱发电位和磁共振成像三项检查对多发性硬化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1、脑脊液(CSF)检查可为MS临床诊断提供重要证据。  (1)CSF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MNC)数:轻度增高或正常,一般在15×10∧6/L以内,约1/3急性起病或恶化的病例可轻至中度增高,通

Cell-reports:细胞坏死引起多发性硬化

  多发性硬化是一类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伴随着少突胶质细胞的减少以及脱髓鞘作用。虽然目前对于多发性硬化的研究有很多,但少突胶质细胞的减少的机制目前依然不清楚。由于少突胶质细胞的死亡会引起髓磷脂的减少以及神经轴突的退化,从而造成不可避免的神经退化,从而对少突胶质细胞死亡机制的探索有助于我

诊断多发性硬化症的依据

  根据临床表现不同,诊断MS必需的进一步证据也不相同,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第一类情况  临床表现:≥2次临床发作a;≥2个病灶的客观临床证据或1个病灶的客观临床证据并有1次先前发作的合理证据b;  2.第二类情况  临床表现:≥2次临床发作a;1个病灶的客观临床证据;  诊断MS必需的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