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Nature发布CRISPR/Cas9系统应用新突破

来自洛克菲勒大学的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利用CRISPR/Cas9成功地有效引入了特异的纯合子和杂合子突变。这一突破性的成果发布在4月27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 细菌CRISPR/Cas9系统使得人们能够在许多生物中实现序列特异性的基因编辑,有望成为在人类多能干细胞中建立人类疾病模型的一种强大工具。CRISPR/Cas9能够以高效率引入靶向DNA双链断裂(DSBs),然而通常由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介导的修复过程会导致非特异性的插入、缺失或其他突变(indels)。 DSBs也可以通过同源指导修复(HDR)利用DNA修复模板,如导入的单链寡核苷酸(ssODN)来进行修复,由此敲入特异的突变。尽管当前CRISPR/Cas9被广泛用于借助NHEJ来操控基因敲除,通过HDR实现基因编辑仍然低效,并可遭到其他indels的破坏,阻碍了它通过引入基因相关突变广泛用于建立遗传疾病模型。此外,迄今为止尚未有人报道成功地......阅读全文

一种快速有效的基因分型斑马鱼的方法(二)

Fig.1. 应用HRMA对p53zy7(p53I166T)和apchu745(apcmcr)进行点突变基因分型。A:p53I166T 错译突变周围的序列。有下划线的为引物序列,星号标注的是SNP位点。野生型产物的Tm值为79.5℃,突变型为80.9℃。B:Melting curves

电转仪助力CRISPR编辑iPSC新进展: 协同基因编辑效应

  2006年,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教授利用逆转录病毒将4个转录因子转入成体细胞,将其转变为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C)。从此后,诱导多潜能干细胞研究领域取得了极大进步,被用于研究人类疾病,目前已经有多项研

电转仪助力CRISPR编辑iPSC新进展:首次报告协同基因编辑...

电转仪助力CRISPR编辑iPSC新进展:首次报告协同基因编辑效应 2006年,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教授利用逆转录病毒将4个转录因子转入成体细胞,将其转变为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C)

基因突变概述(二)

  (二)移码突变  移码突变(frame-shift mutation)是指DNA链上插入或丢失1个、2个甚至多个碱基(但不是三联体密码子及其倍数),在读码时,由于原来的密码子移位,导致在插入或丢失碱基部位以后的编码都发生了相应改变。移码突变造成的肽链延长或缩短,取决于移码终止密码子

分子杂交

一、杂交通过碱基对之间非共价键(主要是氢键)的形成即出现稳定的双链区,这是核酸分子杂交的基础。杂交分子的形成并不要求两条单链的碱基顺序完全互补,所以不同来源的核酸单链只要彼此之间有一定程度的互补顺序(即某种程度的同源性)就可以形成杂交双链。分子杂交可在DNA与DNA、RNA与RNA或RNA与DNA的

分子杂交技术(一)

一、概述  前面已经介绍了核酸分子单链之间有互补的碱基顺序,通过碱基对之间非共价键(主要是氢键)的形成即出现稳定的双链区,这是核酸分子杂交的基础。杂交分子的形成并不要求两条单链的碱基顺序完全互补,所以不同来源的核酸单链只要彼此之间有一定程度的互补顺序(即某种程度的同源性)就可以形成杂交双链。分子杂交

分子杂交技术(一)

一、概述  前面已经介绍了核酸分子单链之间有互补的碱基顺序,通过碱基对之间非共价键(主要是氢键)的形成即出现稳定的双链区,这是核酸分子杂交的基础。杂交分子的形成并不要求两条单链的碱基顺序完全互补,所以不同来源的核酸单链只要彼此之间有一定程度的互补顺序(即某种程度的同源性)就可以形成杂交双链。分子杂交

电转仪助力CRISPR编辑iPSC新进展:首次报告协同基...(一)

电转仪助力CRISPR编辑iPSC新进展:首次报告协同基因编辑效应 2006年,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教授利用逆转录病毒将4个转录因子转入成体细胞,将其转变为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C)

基因敲除的原理与方法

基因敲除可以说是基因组 学、细胞分离培养以及转基因技术的组合。那么基因敲除的原理是什么呢? 基因敲除的方法有哪些呢?在此,做个小结,以供大家学习。一.概述:基因敲除是自80年代末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分子 生物学技术,是通过一定的途径使机体特定的基因失活或缺失的技术。通常意义上的基因敲除主要是应用D

人类X染色质的观察

实验概要掌握观察与鉴别X染色质的简易方法,识别其形态特征及所在部位,为进一步研究人体染色体的畸变与疾病提供参考条件。实验原理1、X染色质的发现1949年,加拿大学者Barr等人在猫的神经元细胞核中首次在雌猫体内发现一种染色较深的浓缩小体,而在雄猫中则没有这种结构。进一步研究发现,除猫外,其他雌性哺乳

人类X染色质的观察

一、 实验目的 掌握观察与鉴别X染色质的简易方法,识别其形态特征及所在部位,为进一步研究人体染色体的畸变与疾病提供参考条件。 二、 实验原理 1、发现 1949年,加拿大学者Barr等人在雌猫的神经元细胞核中首次发现一种染色较深的浓缩小体,而在雄猫则没有这种结

“无名英雄”癫狂模式启动摧毁你的皮肤屏障—KLHL24基因突变

  生活中总能听到平民英雄的传说,其实在生物体内,也有着众多无名英雄为了维护我们身体的健康无时无刻不在默默无闻的工作着。KLHL24就是其中之一。   导语   常态下,生为泛素连接酶的KLHL24,一面引领着猎物-KRT14一步不回头地迈向深渊(蛋白酶体),一面又为维护人类的皮肤屏障不惜自行了

“无名英雄”癫狂模式启动摧毁你的皮肤屏障—KLHL24基因突变

  生活中总能听到平民英雄的传说,其实在生物体内,也有着众多无名英雄为了维护我们身体的健康无时无刻不在默默无闻的工作着。KLHL24就是其中之一。   导语   常态下,生为泛素连接酶的KLHL24,一面引领着猎物-KRT14一步不回头地迈向深渊(蛋白酶体),一面又为维护人类的皮肤屏障不惜自行了

盘点:幸运儿才有的8项基因突变,你有吗?

  人类进化到现在就是由无数的有益突变促成的。突变是随机的,正常情况下突变频率很低,但在如放射性辐射、致癌化学制品等不利条件刺激下,突变频率会大大提升。  有研究发现:对Y染色体的DNA序列分析透露,人类基因从上一代传递到下一代,每次会累积100到200个新的突变。这一数字是人类基因突变率的首次直接

斑马鱼的基因敲除定制(Cas9-KO)法介绍

  利用 CRISPR/Cas9 技术,针对靶基因序列设计 sgRNA, 指导 Cas9 蛋白在特定基因位点引起 DNA 双链断裂,在非同源性末端接合修复断裂 DNA 的过程中,靶基因碱基突变或缺失被引入到斑马鱼基因组中,最终导致靶基因无法正常转录翻译,达到基因敲除的目的。目前我们利用 CRISPR

关于肝损伤修复及其分子调控机制

  利用 CRISPR/Cas9 技术,针对靶基因序列设计 sgRNA, 指导 Cas9 蛋白在特定基因位点引起 DNA 双链断裂,在非同源性末端接合修复断裂 DNA 的过程中,靶基因碱基突变或缺失被引入到斑马鱼基因组中,最终导致靶基因无法正常转录翻译,达到基因敲除的目的。目前我们利用 CRISPR

高绍荣团队全面描绘DUX在小鼠胚胎基因组激活中的作用

  哺乳动物高度分化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随后经过多次卵裂和细胞分化最终发育成具有成千上万种细胞类型的新个体。处于胚胎发育很早期的细胞具有同时发育为胚胎和胚外组织的能力,因此被定义为全能性细胞。  在体内,成熟的卵母细胞在MII时期停滞并且是转录沉默的,在受精以后受精卵重新进入有丝分裂开

斑马鱼的基因敲除定制(Cas9-KO)法介绍

利用 CRISPR/Cas9 技术,针对靶基因序列设计 sgRNA, 指导 Cas9 蛋白在特定基因位点引起 DNA 双链断裂,在非同源性末端接合修复断裂 DNA 的过程中,靶基因碱基突变或缺失被引入到斑马鱼基因组中,最终导致靶基因无法正常转录翻译,达到基因敲除的目的。目前我们利用

摧毁你的皮肤屏障—KLHL24基因突变研究(二)

第二步:验证底物首先测定KRT14蛋白含量,结果表明2位患者皮肤样品中的KRT14含量明显低于年龄相当的非患病对照组(Fig. 4f,g)。同时,与KRT14形成异二聚体的Keratin 5 (KRT5)含量也较对照组低,但keratin 1 (KRT1)含量没有发生变化(不与KRT14或

中外合作研究揭示精神疾病发生调控机制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美国埃默里大学医学院、中国科学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美国圣裘德儿童研究医院,东南大学等机构合作,首次提供了miR-137缺失导致精神疾病的在体实验证据,进一步揭示miR-137缺失类的精神疾病的分子调控机制。该研究11月5日在线发表于《自然—神经科学

我科学家用CRISPR实现杨树定向诱变

  最近,RNA引导的CRISPR/Cas基因组编辑,已被用于多种草本植物的基因组编辑。然而,该系统是否可用于木本植物的 基因组编辑,仍然还是非常罕见的。今年六月份,美国乔治亚大学(UGA)的研究人员首次利用CRISPR/Cas基因编辑工具,修改杨属植物的基因组。他 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植物学国际知名

农业领域中的应用-高分辨熔解曲线分析技术

高分辨熔解曲线分析技术(High Resolution Melting Curves Analysis)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检测基因突变和刷选SNP的新方法。这种方法也可以与标记和非标记探针结合对已知位点的突变和SNP进行检测以及用于SSR(STR)等短串联重复分子标记分析。该技术已经被大

基因突变致蛋白质合成异常分析(四)

  ②轻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是β+地贫、β0地贫或δβ0地贫的杂合子,基因型分别为β+/βA、β0/β+和δβ0/βA。这类患者由于还能合成相当量的β链,所以症状较轻,贫血不明显或轻度贫血。本病特点是HbA2升高(可达4%-8%)或(和)HbF升高。  ③中间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通常是某些

上海交大教授: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揭示新分子机理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Cellulase from Trichoderma harzianuminteracts with roots and triggers induced systemic resistance to foliar disease in maize

一文读懂分子诊断技术、PCR技术、基因测序技术

  分子诊断技术是指以DNA和RNA为诊断材料,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检测基因的存在、缺陷或表达异常,从而对人体状态和疾病作出诊断的技术。其基本原理是检测DNA或RNA的结构是否变化、量的多少及表达功能是否异常,以确定受检者有无基因水平的异常变化,对疾病的预防、预测、诊断、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通俗

盘点:分子诊断常用技术50年的沿革与进步

  一、基于分子杂交的分子诊断技术  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是分子杂交技术发展最为迅猛的20年,由于当时尚无法对样本中靶基因进行人为扩增,人们只能通过已知基因序列的探针对靶序列进行捕获检测。其中液相和固相杂交基础理论、探针固定包被技术与cDNA探针人工合成的出现,为基于分子杂交的体外诊断方法进行了

同济大学揭示Dux调控对胚胎发育是至关重要的但不必须

  受精后的合子基因组激活(ZGA)是通过称为母体到合子的过程完成的,在此过程中母体RNA和蛋白质被降解,合子基因组被转录激活。在小鼠中,次要ZGA发生在小鼠的S期。 两细胞(2C)胚胎的G1期受精卵,而主要的ZGA发生在2C中后期,全能裂解阶段特异基因和反转录转座子的转录爆发。Dux最近被发现并被

2013年FDA批准的27个新药汇总

  今年FDA批准的新药数量上少于去年,但质量上却高于去年,其中10个有重磅潜力。   1. Nesina:苯甲酸阿格列汀片   阿格列汀(alogliptin)是Takeda研发的新型DPP-4抑制剂,用于治疗II型糖尿病,已获得FDA批准的同类药物还有西他列汀(sitagliptin)、沙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