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谁在先?“鸡基因组”和“鸡蛋基因组”

是先有鸡还是先有鸡蛋?这个问题相当恼人,恐怕很难说清楚。现在,研究人员回答了与这个问题一样恼人的问题:是人类基因组中的成千上万的长重复DNA片段中,那个是第一个产生的?那些被复制了? 这个答案发表在10月7日的《自然·遗传学》杂志上。该研究给出了人类基因组中DNA重复片段复制的第一个进化证据,这种复制部分归因于疾病和近期的遗传变异。 这项研究工作标志着人类向着更好地了解“什么样的基因组变化造就现代人类”、“什么时候这些复制片断出现以及这样的代价”前进了重要一步。 进行这项研究的研究组由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生物学家Evan Eicher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计算机专家Pavel Pevzner所领导。 这项新研究首次使我们对人类基因组中一些重要的复制区域的进化起源有了个整体的了解。研究人员“追捕”到了超过三分之二的这些长DNA复制片段的祖先起源。在《自然·遗传学》上发表的这片文章主要公布了两大发现。 首先,研究人......阅读全文

用化学常识解释转基因

  河南日报退休高级编辑,大河健康报退休总编,河南农大兼职教授,中国新闻奖获得者。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大家好。大家都是经常来图书馆借书、看书的读者,如今喜欢看书的人真是难能可贵。看年龄,大家多数是60后、50后,少数是70后、40后。大家可能都不是生物专业的大学生,但是大家在中学阶段都学过化

南京农业大Genome Biology构建世界首个植物重复基因数据库

  以往的研究发现,有的植物有复制自己基因的功能,即通过不同类型复制方式产生一个与原基因序列相同的新基因。基因复制产生的两个同源基因称为重复基因或“姊妹基因”。近年来,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升级和测序成本的大幅度降低,越来越多的植物基因组被破译。  植物在千百年的进化中,怎样变得越来越多姿多彩?一个重要

一个防御蛋白如何“叛变”致癌

  癌症是由携带DNA突变(DNA复制过程中发生的“复制错误”)的异常细胞增殖引起的。如果这些错误经常发生而对生物没有任何破坏性影响,那么其中一些就会影响基因组的特定部分,并引起突变细胞的增殖,然后侵入机体。即便一个小小的单碱基突变,也会导致癌症,例如,2015年11月,儿童肿瘤学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

病毒基础知识(9)

五、病毒的非增殖性感染病毒对敏感细胞的感染并不一定都能繁殖病毒,产生有感染性的病毒子代。由于病毒或细胞的原因,使病毒的复制在病毒进入敏感细胞后的某一阶段受阻,导致病毒感染的不完全循环,不产生有感染性的病毒子代。1. 缺损病毒  有些病毒由于缺乏某些基因,单独感染细胞时不能复制出完整的、具 有感染性的

质粒与载体

一、质粒绝大多数的生物都是以DNA 的形式来储藏其遗传信息。遗传物质要能生生不息地传给后代的首要条件就是它至少要具有一个复制原(ori, origin of replication,或译为复制起点),使整个基因体得以复制。含有复制原的遗传物质称为replicon,我们姑且把它译为为复制体吧!原核性复

病毒包装技术7——腺相关病毒(AAV)包装介绍

  锐赛小课堂技术篇0702-113   摘要:   腺相关病毒(AAV)是一种人细小病毒, 因为能作为一种基因治疗载体而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大多数生成rAAV的实验方案需要共转染一个载体质粒和一个表达病毒复制和结构基因的包装质粒到腺病毒(Ad)感染的培养细胞中。但是也可以通过新的辅助质粒(pH

两篇Cell重磅 三种基因告诉你人脑何以为人脑

  来源:新浪 发布者:张小圈 日期:2018-06-07 今日/总浏览:3/10530   经历了几百万年的进化,人类先祖的大脑远远比灵长类亲戚大的多、复杂的多。但是,这背后的分子机制一直是个谜。近期,Cell期刊连发两篇文章,揭示了一类人类特有的基因家族,可能是构建更大大脑的关键。   

生物大分子起源的悖论——“鸡”与“蛋”之争

  在细胞进化过程中,先有核酸还是先有蛋白?先有复制还是先有代谢?这些依然是生命起源中的未解之谜。在生物个体水平,亦普遍存在类似的问题,如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或是先有‘雌’的还是先有‘雄’的?……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是现代科学无法解答的悖论,但我们岂可一避了之?  1. 蛋白质与核酸之比较 

南京农大构建世界首个植物重复基因数据库

图片说明:植物界不同类型重复基因含量分布及其随时间变化规律  2月21日,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张绍铃团队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Genome Biology在线发表研究论文,系统鉴定了梨等141种植物基因组中不同类型重复基因,构建世界首个植物重复基因数据库,揭示重复基因进化的普遍规律。  植物在千百年

癌症“坏运气”?Science:近2/3癌症突变源于DNA复制出错!

  “近2/3的癌症突变源于DNA复制过程中随机发生的错误!”  这是来自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基默尔癌症中心(Johns Hopkins Kimmel Cancer Center)的科学家们在3月24日发表于《Science》期刊上的一篇最新学术论文的结论。它意味着,DNA复制出错是导致癌变的主要因

Gene & Dev:揭开癌细胞复制的秘密

  南卡罗来纳医科大学霍林斯癌症中心的科学家发现,一些细胞可以在必要因子存在的情况下分裂。他们的结果发表在2018年7月的《Gene & Development》杂志上。这一发现解释了肝细胞在受伤后如何再生,以及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癌症是如何产生的,以及癌细胞如何进化以产生额外的突变,从而加速生

刘昌孝:认识SARS-CoV-2,抗病新药研发策略该从“何”说起

  过去100年发生的多起事件让世人密切关注未来发生传染病大流行的风险。2018年是1918年流感流行的100周年,估计有数千万人死于100年前那次流感。现在拥有比一个世纪前更好的干预措施,季节性流感疫苗,但不一定完全有效预防。每年需要接种或选择接种的人所占比例较小。世界上还有抗生素可以帮助治疗细菌

科学家鉴定一类跨越无脊椎脊椎动物基因复制机制

  基因既可以通过DNA水平的复制,也可以通过RNA水平的复制来产生新的拷贝,后者又称为逆转录基因,产生的过程称为逆转录。有实验证明在哺乳动物中,逆转录基因由一种non-LTR类型的逆转座子介导产生,但是在其他动物中却并不明确。日前,中科院动物所张勇研究组在逆转座子介导的复制过程研究取得进展,相关成

Cell:易碎基因虽促疾病 但增加脑细胞多样性

  最近,一项刊登于国际杂志Cell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霍华德休斯顿医学院(HHMI)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在大脑干细胞中鉴别出了27个基因更易于引发特定类型的DNA损伤,这些基因的易碎性或可帮助解释为何其会在癌症中经常发生突变或被剔除,以及引发神经精神疾病,但这些基因的易碎性或许也会通过产生多样化的神

生物活性缺损病毒分类-微生物与寄生虫

生物活性的缺损病毒分类是微生物与寄生虫检验考试复习需要了解的知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了相关内容与考生分享。1.干扰缺损病毒又称干扰缺损颗粒(defective interfering particles,DI颗粒),是病毒复制时产生的一类亚基因组的缺失突变体,必须依赖于其同源的完全病毒才能复制。D

除了合成蛋白质,核糖体还有哪些重要功能?

  【1】elife:核糖体也能调控基因的表达?  doi:10.7554/eLife.45396  来自Stowers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人体细胞中核糖体的一种新功能,即存在破坏正常mRNA的功能。“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很多人都认为核糖体是细胞中生产蛋白质的分子机器,”Stowers助理研究员

多篇Nature论文解析出结合到DNA上起点复制复合物高清结构

  细胞通过基因组复制产生自身的拷贝而进行增殖。按理说,DNA复制是所有生命形式中最基本和最保守的机制。破解这一过程是如何最精确地实现的秘密是理解生命秘密的关键。当沃森和克里克在半个多世纪前基于DNA双螺旋结构首次提出DNA的复制方式时,许多人认为将两条DNA链分开进行复制的分子机器(即DNA复制机

病毒包装技术——腺相关病毒(AAV)包装(一)

摘要:腺相关病毒(AAV)是一种人细小病毒, 因为能作为一种基因治疗载体而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大多数生成rAAV的实验方案需要共转染一个载体质粒和一个表达病毒复制和结构基因的包装质粒到腺病毒(Ad)感染的培养细胞中。但是也可以通过新的辅助质粒(pH3和pH5),排除了Ad共转染的需求。辅助质

2015病毒领域重大研究盘点

  2016年2月14日/生物谷BIOON/--近期塞卡病毒在赤道附近国家开始大肆传播,引起了非常多的新生儿出现“小头症”。虽然这个病毒对于成人来说症状非常轻微,然而对于非常脆弱的孕妇和新生儿而言,简直像噩梦一样的存在。近两年来,仅仅巴西一国,就出现了超过两千例由塞卡病毒引起的小头症。这些年来,病毒

新研究揭示细胞繁殖缘何复杂而耗能

避免因单一个体进化而产生危害  一直以来,有机体组织产生新细胞的方式令人迷惑不解,它们并不是简单地复制成熟细胞,而是通过一系列复杂而耗能的步骤来完成。美国科学家近日提出新理论认为,这可能是一种自然选择的方式,以避免因单一个体的进化而产生危害。这一研究有望对癌症的早期检测和防治提供重要的线索

PNAS惊人发现:人类DNA中的神秘入侵者

  我们所有的DNA都是人类的吗?那可不一定。最近一项研究表明,这个数目甚至比科学家以前认为的更少。  这项研究发现,由远古病毒(在几千年前感染了我们的祖先)留下的19个新的非人类DNA片段,潜伏在我们的基因之间。  科学家们将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在最近的《PNAS》杂志,发现一段新的DNA——存在于所

上海巴斯德所研究人员阐述丙型肝炎病毒体外复制机制

  4月30日,Plos pathogens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巴斯德所丰田哲也研究组关于丙型肝炎病毒体外复制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这项研究由丰田哲也研究组的研究人员与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室的Takaji Wakita研究室共同完成。   由于体外感染系统模型有限,丙型肝炎病毒(HCV)

染色质结构形成及DNA复制叉稳定性维持的分子机制

  100年前,研究人员发现染色体上有非常紧密的区域,并提出了异染色质结构这个概念(Montgomery TH. (1901), A study of chromosomes of the germ cells of metazoan. Trans Am Phil Soc. 20: 154-136;

正粘病毒培养和增殖

(1)培养〖HT5SS〗 甲型流感病毒虽能引起人和多种动物的疾病,但大多数毒株具有比较明显的宿主特异性。各型流感病毒都能在鸡胚内良好增殖。初代分离时最好应用羊膜腔接种法,但许多毒株也能适应于鸡胚尿囊腔,特别是已在羊膜腔内传代的毒株。丙型流感病毒只能在羊膜腔内增殖。多数流感病毒可在牛胚肾、

抵御流感等病毒侵袭的新方法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发现了一种可以提高生物组织自然抵抗病毒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可以有效地使生物组织细胞对流感和其他病毒产生免疫能力。相关研究结果2月13日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上。 病毒是一种亚微观的传染性中介,它只能够通过细胞的复制能力进行自身复制。这种复制过程通常导致疾病的产生,甚至导致生物

昆明动物所新基因的功能起源和进化研究取得进展

  基因复制是新基因和新功能产生的最主要的方式之一。然而,在分子水平,新产生的复制基因如何通过通路整合而获得生物学功能以及产生适应性性状却并不清楚。   为了回答以上问题,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德马普进化基因组学青年科学家小组的博士生丁昀等在导师王文研究员的指导下,对黑腹果蝇亚群(Drosophi

HIV分型的分子流行病和临床意义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分型的分子流行病和临床意义:摘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其基因具有高度变异性,以致于在全球流行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变异株,通过血清学反应和核酸序列测定后的系统树分析,可对这些病毒株进行分型,HIV分型在HIV的分子流行病、诊断、临床和药物治疗及其疫苗研制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本文

寨卡病毒研究取得新进展

  巴西奥斯瓦尔多克鲁斯基金会的研究人员说,他们对巴西东北部伯南布哥州采集的寨卡病毒的基因排序分析发现,寨卡病毒能够抑制患者免疫系统的激活,且抑制能力比同类病毒更强。  该基金会的研究人员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的同行共同完成这一研究项目,研究文章刊登在5日出版的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被忽视的热带病》杂志

艾滋病百年祭:“无艾”离我们还有多远

  今年12月1日是第26个世界“艾滋病日”。100年来,艾滋病从首次被发现、确诊,病原——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被鉴定,经历了漫长酝酿期、持续暴发期和艰难控制期,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纪瘟疫”。截至2012年,艾滋病造成的死亡人数已达3600万人,现有HIV感染者3530万人。   美国前

Nature子刊:利用CRISPR–Cas9 构建致死病毒新型动物模型

  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MERS-CoV)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高致病性冠状病毒,于2012年在中东首次被鉴定出来,随后又在几个欧洲国家发现了它的踪迹。这种疾病会引发人类重症肺疾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