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衣藻基因组基本测定完成

通过100余位科学家的努力,衣藻(一种单细胞土生藻类)的基因组已经基本测定完成。在10月12日的《科学》杂志上,研究人员发表了他们对莱氏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基因组的分析报告。研究人员在衣藻基因组中发现了动植物早期进化的线索,尤其是在光合作用和鞭毛进化方面。 图片说明:衣藻是一种单细胞土生藻类。(图片来源:U.S. Department of Energy) 由于它很强的适应性和较短的繁殖周期,长期以来,衣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模型之一。几年前,科学家对衣藻基因组的认识不到全部序列的2%,而最新的研究已经将这一数字提高到了95%。同时,新的研究表明,衣藻基因数量在1万5千个左右,其中包含了大量关于现代动植物祖先的信息。 图片说明:百余名生物学家对衣藻绝大部分基因组进行了测定。 (图片来源:UCLA) &nb......阅读全文

《科学》:衣藻基因组基本测定完成

 通过100余位科学家的努力,衣藻(一种单细胞土生藻类)的基因组已经基本测定完成。在10月12日的《科学》杂志上,研究人员发表了他们对莱氏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基因组的分析报告。研究人员在衣藻基因组中发现了动植物早期进化的线索,尤其是在光合作用和鞭毛进化方面。

衣藻的遗传技术(转化)实验

实验材料细胞试剂、试剂盒EcoRI 酶仪器、耗材SGII 培养基实验步骤1. 500 ml 烧瓶中装 250 ml SGII 培养基,在通气和恒定光照条件下,培养细胞至 5X106 /ml 密度。2. 用 EcoRI 酶切质粒。3. 去细胞壁,低速离心浓缩细胞,在 SGII-NO3 培养基重悬细胞为

衣藻的遗传技术(转化)实验

衣藻的遗传技术(转化)             实验材料 细胞 试剂、试剂盒

衣藻的遗传技术(转化)实验

            实验材料 细胞 试剂、试剂盒 EcoRI 酶 仪器、耗材

衣藻的遗传技术(转化)实验

实验材料细胞试剂、试剂盒EcoRI 酶仪器、耗材SGII 培养基实验步骤1. 500 ml 烧瓶中装 250 ml SGII 培养基,在通气和恒定光照条件下,培养细胞至 5X106 /ml 密度。2. 用 EcoRI 酶切质粒。3. 去细胞壁,低速离心浓缩细胞,在 SGII-NO3 培养基重悬细胞为

衣藻的遗传技术(四分体分析)-实验

实验材料 细胞苔层试剂、试剂盒 蒸馏水仪器、耗材 培养基实验步骤 1. 在含 M 或 TAP 培养基的琼脂平板上生长细胞苔层。配子最容易从成熟但不老的细胞苔层获得。2 周以内的培养物最好,但较老的平板培养物常与一些细胞株一起使用。2. 用接种环取 1 环细胞,重悬在 1 ml 灭菌蒸馏水中。3. 光

衣藻的遗传技术(四分体分析)-实验

配子发生 交配 合子成熟 合子萌发             实验材料 细胞苔层

衣藻的遗传技术(四分体分析)-实验

配子发生 交配 合子成熟 合子萌发             实验材料 细胞苔层

关于莱茵衣藻等36种“三新食品”的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审评机构组织专家对莱茵衣藻等3种新食品原料、喹啉黄铝色淀等18种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磷酸锆(2:1)等15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的安全性评估材料进行审查并通过。特此公告。附件:莱茵衣藻等36种“三新食品”的公告文本国家卫生健康委2022年5月5日

莱茵衣藻光保护蛋白PsbS快速瞬间积累和功能

FluorCam叶绿素荧光系统发表文献选录—莱茵衣藻光保护蛋白PsbS快速瞬间积累和功能 所有光合生物都必须要应对过量光照来避免光合氧化胁迫。对于植物和绿藻来说,高光的最快响应机制就是非光化学淬灭(NPQ)。这一过程允许将过量能量以热量形式安全地耗散掉。PsbS蛋白是这一过程中的重要传感器。为了确定

衣藻的遗传技术(四分体分析)-实验——交配

实验材料mt+ 和 mt- 配子仪器、耗材96 孔皿相差显微镜或 DIC 显微镜实验步骤1. 在 96 孔皿的 1 个孔中混合基本等量的 mt+ 和 mt- 配子。2. 光照 2 小时,用相差显微镜或 DIC 显微镜取 1 滴交配混合液分析交配效果。3. 将 1 滴交配混合液滴到琼脂平板中心。4.

植物所揭示莱茵衣藻m6A表观转录组图谱

  m6A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mRNA中的表观修饰,与RNA命运相关。近年来,m6A修饰在植物胚胎发育、茎尖分生组织的命运决定、表皮毛发生、根部发育、叶形态发生、开花转变、胁迫响应、果实成熟及孢子发生等多个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然而,m6A在藻类中的功能尚不清楚。藻类包含从单细胞到多细胞的多种细

衣藻的遗传技术(四分体分析)-实验——配子发生

实验材料细胞苔层试剂、试剂盒蒸馏水仪器、耗材培养基实验步骤1. 在含 M 或 TAP 培养基的琼脂平板上生长细胞苔层。配子最容易从成熟但不老的细胞苔层获得。2 周以内的培养物最好,但较老的平板培养物常与一些细胞株一起使用。2. 用接种环取 1 环细胞,重悬在 1 ml 灭菌蒸馏水中。3. 光照下 3

衣藻的遗传技术(四分体分析)-实验——合子萌发

实验材料合子仪器、耗材平板立体解剖显微镜实验步骤1. 打开平板包装,将表面用灭菌的单刃剃刀片刮几次。2. 平板光照至少 18 小时。3. 用立体解剖显微镜将合子放到平板上,用纤维光源照亮平板。4. 用圆头玻璃针,将萌发的四分体的 4 个细胞推压分开大约 5 mm,形成一个圆圈。5. 平板光照 1 周

衣藻的遗传技术(四分体分析)-实验——合子成熟

实验材料合子仪器、耗材平板铝箔实验步骤1. 光照 18~24 小时孵育合子。2. 再强力塑料包装材料包裹平板,再用铝箔封好,放黑暗中至少 5 天。平板可在黑暗中数月保持活力,也不会干燥。如果 5 天后所有合子萌发形成八细胞,将细胞在黑暗处放更长的时间。黑暗孵育更长时间通常会得到更高的四细胞萌发百分率

李小波博士等发现光合作用所需的多个候选基因

  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真核模式生物,被广泛用于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脂类合成、细胞运动(生物鞭毛)、非生物胁迫等生物学过程相关的功能研究(图1)【1】。长期以来,通过同源重组将外源基因插入是敲除莱茵衣藻基因的主要方式,与外源基因的随机插入

中外百余名科学家《科学》公布重要测序结果

生物通报道: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法国巴黎第六大学(Université Paris 6),中国中山大学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比利时列日大学(University of Liège)等多处研究机构,由115名科学家的组成的研究团体,历经三年完成了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

基因组测序揭示多细胞生物进化之谜

  最近,研究人员通过对各种绿藻进行基因组测序,已经接近于解开了“引起多细胞生物的遗传变化”的谜团。  从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的过渡,是地球上生命进化的关键进步;在不同的系统发育谱系中,这种改变已经独立地发生了多次。了解“有多少基因以及有哪些基因,对单细胞祖先成为多细胞来说是必要的”,是一个有趣的

美国完成团藻基因组测序-有望破解光合作用玄机

  在为交通运输提供碳中性(平衡)燃料这条漫长且艰难的道路上,美国能源部正寻求多种途径力图实现自己的目标。能源部的努力包括探寻自然界中潜在的新型燃料资源,它们包括从陆地上可作为纤维质原料的植物(如快速生长的树木和多年生牧草)到水中及其他生长环境中的产油生物(如海藻和细菌),极具多样性。  

CMD1基因通过去甲基化调控莱茵衣藻对高光强的适应性

  DNA甲基化是指DNA序列上特定的碱基通过共价键结合的方式获得一个甲基基团的化学修饰过程,是一种普遍存在于生物体的DNA修饰方式。DNA甲基化能够在不改变DNA序列的前提下改变遗传表现,是表观遗传学的核心研究领域之一。目前的研究表明,DNA甲基化与基因组印记、X染色体失活、转座因子抑制、衰老和癌

国际研究小组完成多细胞团藻基因组测序

  德国比勒费尔德大学7月9日报告说,一个国际研究小组最近完成了对最简单的多细胞生物团藻的基因组测序。科研人员希望以此帮助探寻单细胞生物向多细胞生物演变的奥秘。  单细胞生物怎么能演变为多细胞生物乃至人这样高度复杂的生物,一直是生物研究的重要课题。一个由德国、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科研人员组成

国际研究小组完成团藻基因组测序

  德国比勒费尔德大学9日报告说,一个有德国研究者参加的国际研究小组最近完成了对最简单的多细胞生物团藻的基因组测序。科研人员希望以此帮助探寻单细胞生物向多细胞生物演变的奥秘。   单细胞生物怎么能演变为多细胞生物乃至人这样高度复杂的生物,一直是生物研究的重要课题。一个由德国、美国、

水生所发现基因组可编码藻胆体降解蛋白的无尾噬藻体

  噬藻体是侵染蓝藻的病毒。噬藻体与宿主的相互作用以及对蓝藻高度专一的致死性感染,可调节控制水华蓝藻的密度与种群结构,减少蓝藻水华的形成与危害,有助于蓝藻细胞溶解物参与地球生物化学循环。作为一种潜在控制有害蓝藻水华的生物效应因子,噬藻体成为水生病毒学和水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对象。   近日

青岛能源所建立工业产油微藻基因组编辑技术

  自然界的一些真核微藻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和存储为油脂。因此,作为一种潜在可规模化的清洁能源生产和固碳减排方案,微藻能源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高效遗传工具的匮乏,极大限制了工业产油微藻的机制研究和分子育种。近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单细胞研究中心以微拟球藻为

表型分析技术在藻类研究的应用案例分析

表型(Phenotype)是基因组(Genome)和环境(Environment)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基因组的研究更加简单快速,然而由于植物表型本身的复杂性以及动态变化的特性,表型研究滞后于基因组研究[1]。目前表型研究主要集中在植物/作物领域,在藻类领域,表型组学

研究发现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可以全部转录的新机制

  叶绿体是地球上绿色植物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供给地球上的其它生物能量来源的重要细胞器,对叶绿体的功能和叶绿体基因组转录机制的研究一直以来是全球细胞生物学家、遗传学家和分子生物学家孜孜以求的研究热点。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高立志带领的研究团队,历时五年,通过对三种高等植物(水稻、玉米和拟南芥

关于叶绿体基因组--cpDNA的基本介绍

  叶绿体基因组在很多方面与线粒体基因组的结构是相似的。叶绿体DNA(cpDNA)是双链环状,缺乏组蛋白和超螺旋。cpDNA中的GC含量与核DNA及mtDNA有 很大的不同。因此可用CsCl密度梯度离心来分离cpDNA。  每个叶绿体中cpDNA的拷贝数随着物种的不同而不同。但都是多拷贝的。这些拷贝

绿潮藻叶绿体基因组进化机理研究取得新进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670.shtm石莼属海藻是一类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和开发潜力的经济海藻,同时也是一类可以暴发性生长导致绿潮灾害的大型绿藻,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环境基因组学团队围绕石莼

关于叶绿体基因组的基本特点的介绍

  叶绿体基因组在很多方面与线粒体基因组的结构是相似的。叶绿体DNA(cpDNA)是双链环状,缺乏组蛋白和超螺旋。cpDNA中的GC含量与核DNA及mtDNA有 很大的不同。因此可用CsCl密度梯度离心来分离cpDNA。  每个叶绿体中cpDNA的拷贝数随着物种的不同而不同。但都是多拷贝的。这些拷贝

细胞化学基础叶绿体基因组--cpDNA

叶绿体基因组在很多方面与线粒体基因组的结构是相似的。叶绿体DNA(cpDNA)是双链环状,缺乏组蛋白和超螺旋。cpDNA中的GC含量与核DNA及mtDNA有 很大的不同。因此可用CsCl密度梯度离心来分离cpDNA。每个叶绿体中cpDNA的拷贝数随着物种的不同而不同。但都是多拷贝的。这些拷贝位于类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