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首例MALBAC技术阻断家族遗传性耳聋的健康双胞胎诞生

2015年12月10日,北京,暖暖的太阳缓缓升起,一扫多日的雾霾,今天的蓝色白云格外耀眼。解放军总医院今天诞生了一对特殊的双胞胎,这是国内首例应用单细胞扩增技术(MALBAC)同时进行PGD/PGS阻断了遗传性耳聋的健康双胞胎。 震惊 听力正常的夫妻生下耳聋患儿 时间回到二年前,一对来自山东汽修厂的普通夫妻来到解放军总医院就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聋病分子诊断中心戴朴教授和他们进行了细致的交流。原来这是一对听力完全正常的夫妻,从来没有想过他们的孩子会耳聋,五年前他们欢欣鼓舞地迎来新生命,却被告知自己的孩子患有先天性耳聋,当时感觉天都要塌了。但为了孩子的听力康复,他们想尽一切办法,长年奔波于北京和山东,戴朴教授也为孩子植入了人工耳蜗,术后需要反复调机、进行语言康复训练,不管是时间还是经济上都付出巨大的代价。与此同时,生育一个健康孩子的渴望不断在他们心底萌发。 元凶 夫妻均是常染色体隐性基因携带者 孩子有1/4几率是耳聋 ......阅读全文

管理”我”的基因

  在得知怀上的第二个孩子也患有先天性耳聋后,杜绍辉和妻子无奈决定流产。   夫妇二人的第一个孩子就患有先天性耳聋,为了给孩子治病,住在山东的两个人要经常跑到北京来。杜绍辉夫妇两人的听力并没有什么问题,但他们都是耳聋基因的携带者,这意味着,他们的孩子,有25%的概率患有先天性耳聋。  他们渴望要一个

MALBAC®技术在三代试管婴儿中单基因遗传病检测上的应用

案例分享2016年12月21日16时58分,随着一声清脆的啼哭声,承载着整个家庭梦想的“珍贵儿”诞生了。几天后的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显示:该婴儿听力完全正常。望着这个健康可爱的小宝贝,一家人喜极而泣。至此,这个家庭的显性遗传性耳聋被彻底阻断了。 此新生儿的奶奶及父亲均是耳聋患者,为了下一代能够彻底摆脱

谢晓亮院士:单分子技术透视生命之谜

  2012和2013年,由北京大学多个研究团队合作完成的世界首个高精度人类男性和女性个人遗传图谱相关论文相继发表于《科学》和《细胞》杂志。这一工作采用的单细胞DNA扩增技术MALBAC,与以前的技术相比,该技术将单细胞全基因组测序的精确度大幅度提高,以至于能够发现个别细胞之间的遗传差异。  MAL

北大谢晓亮教授:单分子技术透视生命之谜

2012和2013年,由北京大学多个研究团队合作完成的世界首个高精度人类男性和女性个人遗传图谱相关论文相继发表于《科学》和《细胞》杂志。这一工作采用的单细胞DNA扩增技术MALBAC,与以前的技术相比,该技术将单细胞全基因组测序的精确度大幅度提高,以至于能够发现个别细胞之间的遗传差

长海医院遗传性结直肠癌筛查防治和遗传性肿瘤中心成立

  1月20日,在刚刚结束的2019年第二届上海市结直肠癌规范化治疗论坛暨长海医院“遗传性结直肠癌筛查防治中心”和“遗传性肿瘤家庭阻断中心”成立大会中, 进行了中心成立的揭牌仪式,并颁发了聘书。  该中心是由长海医院肛肠外科、生殖医学中心、消化内科、消化内镜中心、病理科和统计教研室共同整合而成。由李

一文盘点12月CRISPR/Cas最新研究进展

  基因组编辑技术CRISPR/Cas9被《科学》杂志列为2013年年度十大科技进展之一,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CRISPR是规律间隔性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的简称,Cas是CRISPR相关蛋白的简称。CRISPR/Cas最初是在细菌体内发现的,是细菌用来识别和摧毁抗噬菌体和其他病原体入侵的防御系统。  

聚焦CRISPR!从“新款”基因剪刀到先天性失明突破疗法

  本周,多项基因编辑重磅研究成果井喷式发布。从“新款”基因剪刀到体细胞克隆疾病模型猴的诞生以及治愈先天性失明等,CRISPR基因编辑技术正在“兑现”造福人类健康的承诺。本周这些最新研究都有哪些亮点?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 张锋团队开发出第三种人类基因组编辑系统  CRISPR-Cas9是一个

试管婴儿孕前基因筛选首次扩至癌症

  9月24日,我国生殖工程创始人之一、中南大学教授、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院长卢光琇在长沙宣布,她所在的研究团队运用最新的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技术,对一个家族性致癌基因在后代中的传递进行了排除,通过该技术诞生的国内首例“无癌宝宝”目前已满半岁,随访显示宝宝身体指标一切正常。据悉,这是

下一代测序技术临床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自DNA双螺旋结构解析开始,人们在探究健康与疾病基因组复杂性与差异性上付出巨大努力,测序通量限制和高昂成本成为人们深入分析基因组的首要障碍,2005年推出高通量测序技术初步解决了这个问题,人类基因组测序成本迅速下降,由此产生一个新名词:下一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

基因检测市场发展综述

   一、市场现实需求  根据卫生部发布的《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2012)》,中国为出生缺陷的高发国,在每年约1600万的新生儿中,先天性致愚致残缺陷儿童总数高达90万。  仅唐氏综合征一项,中国各地政府每年就要支付82亿元左右的经费,用于患儿的医疗和社会救济,存活下来的出生缺陷儿童多为终生残疾或

基因诊断降低聋儿出生率

学员们参观博奥生物有限公司,并听取耳聋基因芯片研发报告。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全国第四届耳聋基因诊断学习班暨耳聋基因诊断高级研讨班”近日在京举行。研讨班由解放军总医院聋病分子诊断中心主办,博奥生物有限公司暨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协办,100位来自全国各地医疗机构的耳鼻咽喉科医

基因检测带来了什么“福利”?

  “筛查可以减少本代儿童和母系家族成员发生耳聋的风险,并可避免其后代耳聋。除了出生缺陷筛查,基因检测还被用于个体化医疗、疾病风险预测、环境和食品安全监测等众多领域。”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博奥生物健康科学研究院院长孙义民博士表示。  几千年来,人类一直在探寻生命的奥秘。基因检测,为人们解读

“精准”技术诞生的人类婴儿:谢晓亮和北大的故事

第一位MALBAC宝宝周岁照(左:谢晓亮;右:陆思嘉)  1、女明星与被拒的申请  2013年,有关个体化医疗最大的新闻之一是女星安吉丽娜·朱莉宣布自己已“预防性”地切除了双侧乳腺,原因是她携带一种“错误”的基因——BRCA1,这种基因会极大增加携带着罹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可能性——她大概会有87%的

韩东一:在防聋治聋征途上拓荒前行

  现存聋人2004万,占残疾人总数的24.16%,占全国人口的1.58%。其中7岁以下聋儿80万,并以每年新增3万聋儿的速度在增长……如此之多不得不生活在无声世界的不幸者,构成了中国听力残疾人口的惊人规模。   刚刚率领同事摘得2007年度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的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

世界首例MALBAC胚胎全基因组扩增测序试管婴儿诞生

世界首例MALBAC胚胎全基因组扩增测序试管婴儿诞生  2014年9月19日,世界首例经MALBAC基因组扩增高通量测序进行单基因遗传病筛查的试管婴儿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诞生,这标志着我国胚胎植入前遗传诊断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婴儿的父母,男方为单基因显性遗传病患者,经历了多次手术治疗

PNAS报道一种筛选平衡易位胚胎的新方法

  准阻断染色体易位向子代传递的等位基因映射识别技术  近日,PNAS发表了题为《Mapping Allele with Resolved Carrier State of Robertsonian and Reciprocal translocation in human pre-implanta

中国“芯”读出耳聋遗传密码

   采集一滴新生儿足跟血,将从中提取的核酸样本经扩增放大后注入一片长7.5厘米、宽2.5厘米的载玻片上,放进普通打印机大小的配套仪器里,就可得知受试者是否携带遗传性耳聋基因。这项中国原创的全球首款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芯片系统,使我国320多万名新生儿获益,并已走出国门。其研发团队清华大学、中国人民解

漫漫科研路 情系健康梦

博奥生物集团外景图  流传千年的中医典籍,世界领先的生物芯片,与百姓息息相关的健康,炙手可热的云端大数据平台,这四个非常重要且彼此看似有些距离的领域是否能有交叉?   有,这个点就是基因。多重注意力叠加的背后,是现代生物科技的爆发。   12月26日,中关村促进健康服务业论坛在京举行,博奥颐和健康科

中国医学科学院建院60周年之十大科技成就

  六十岁月一甲子,不忘初心再出发。  60年前,中国医学科学院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大科学院之一,成为我国医疗卫生系统的国家队和先行者。  从“落后”到“领先”,从“模仿”到“原创”,从“空白”到“超越”……60年来,医学科技创新路上的每一步都有中国医学科学院人深深的足迹,为人民健康护航途中的每一次

带你走近神秘的基因检测服务

  目前绝大多数基因检测服务没有临床应用方面的证据。这意味着,基因检测尽管意义重大,如果不加以严格管理,就有可能因为商业利益而毁掉这一前程远大的技术的信誉。  在分子生物医学迅速发展的今天,基因测序是每个人都避不开的话题。对于肺癌患者,在治疗前进行基因组测序,知道是哪种驱动基因导致的癌症,就可以有针

RNAi治疗新进展: 有望治愈致命遗传病

一种siRNA分子(紫色和绿色部分)可能治疗遗传性肝脏疾病   RNA干扰(RNAi),基因沉默技术的一种,显示了疾病治疗的巨大潜力,但从来没有人能确切证实它对疾病治疗所能发挥的作用。但是现在RNAi已经逐渐获得了研究人员的一致好评。一项新的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够显著并安全地削弱导致一种罕见的肝脏疾

世界首例MALBAC全基因组扩增测序试管婴儿诞生

  2014年9月19日,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乔杰教授团队、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BIOPIC)的谢晓亮教授团队以及汤富酬教授团队合作完成了世界首例经MALBAC(multiple annealing and looping-based amplification cycles,是目前最先进的

近期帕金森疾病研究的最新成果

  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帕金森疾病领域的最近研究成果,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喜欢。  1. Sci Transl Med:科学家有望开发出治疗帕金森疾病的新型疗法  DOI: 10.1126/scitranslmed.aau6870  日前,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ce Translational M

流式细胞仪实验方法

一、 实验准备1.   标本制备:2.   zui小化非特异性结合: 二、凋亡1.凋亡的检测方法:网站和其它2.PI染色法3.Annexin V 法4.TUNNEL法 三、细胞因子1.激活的细胞因子2.CBA 四、血小板

Nature杂志12月不得不看的亮点研究

  不知不觉,再过天2016年就离我们远去了,迎接我们的将是崭新的2017年,那么即将过去的12月里Nature杂志又有哪些亮点研究值得学习呢?小编对此进行了整理,与各位一起学习。  【1】Nature:首次揭示RNA剪接与衰老存在因果关联  doi:10.1038/nature20789  衰老是

基因诊断——耳科诊断领域的重大进步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使得生物医学的面貌将有很大的改变,而基因诊断是其中一个最直接影响当今临床医学理论和实践模式的技术革命。  耳聋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遗传病之一,据各国统计,每1000个新生儿中,有1至3名听力障碍儿童,其中至少一半与遗传因素有关。另外在大量的迟发性听力下降患者中,亦有许多患者由自身

以精准医学研判心血管疾病成因

  日前,一则《女子跑步晕倒不治 家人健身房摆放花圈放哀乐》的消息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为什么有些人在体育锻炼时会突然猝死?为什么在日渐蓬勃发展的马拉松运动中总有人会突然倒地不起?是因为运动员在锻炼之前没有完全活动开吗?还是因为一些慢性病没有被发现而导致如此悲剧产生?“上述原因还不够准确和全面,一种名为

年度巨献:2017年Science杂志重磅级突破性研究成果

  时光总是匆匆而逝,12月份已经开始,2017年也已接近尾声,迎接我们的将是崭新的2018年,2017年三大国际著名杂志Cell、Nature和Science(CNS)依旧刊登了很多突破性耐人寻味的研究,本文中小编首先对2017年Science杂志发表的重磅级亮点研究进行盘点,分享给大家!与各位一

耳聋基因筛查:星火待燎原

▲采集婴儿足跟血做耳聋基因筛查。▲DNA片段  如果表演《千手观音》的舞蹈演员邰丽华出生的时候进行过耳聋基因筛查,或许她和她的同伴们,就有可能避免“一针致聋”的悲剧出现。但是,耳聋基因筛查项目在实际推广的过程中,却因旧的体制、机制的束缚,处于蹒跚前行的状态。  “如果表演《千手观音》的舞蹈演员邰丽华

Nature综述:人类首次开展年轻血液抗衰老临床研究

  美国已经开始了用年轻人血浆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临床研究,这个研究涉及到一种共生动物研究模式,本文根据今天《自然》杂志上的一篇新闻特写,给大家介绍这一精彩的历史。  认真关于这一历史,留给我们的许多思考。为什么一种非常让人激动的研究技术会在生物技术蓬勃发展的世代被埋没,被学术界放弃。一个具有一定风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