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环境污染事件频发张玲:设立环保法庭强化监管

“有这样一些企业,他们愿意交纳上千万元的罚款,却不愿承担排污系统的开支;他们赚取高额的利润,但也透支着我们环境的健康和安全。”3月12日,全国人大代表张玲提出,在全国大力推行环保法庭,减少环境侵权行为“先污染、后治理”的现象。 环境案件日益增多 张玲说,从去年江西的自来水污染事件到东部沿海多省市相继发生血铅中毒事件、云南曲靖的化工废料铬渣污染;再到最近武汉发生的自来水异味事件。反映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飞速发展的同时,所积累的环境污染、破坏的问题也逐渐凸显,而且正在以一系列环境或健康危机的方式集中爆发。“每年均有一些影响较大、后果较严重的环境污染或破坏的事件发生,严重威胁群众的身心健康。” 她说,类似这样的大型污染事故时有发生,依靠行政处罚手段和经济手段治污,难有成效。环境污染类案件判决难、执行难的问题......阅读全文

蔡守秋:不讲环境权会损害环境法效力

  权利和义务不仅是法学的基石范畴和逻辑起点,也是法律的最普遍、最常见的要素。《环境保护法》作为环保领域的综合性法律,调整的是环保领域具有全局性、总体性的重大问题,应当对环境保护的权利义务等做出规定。为此,中国环境报社记者特别采访了武汉大学教授、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会长蔡守秋,讨论了从公民环境权利

编纂环境法典的建议能否引起共鸣?

  吕忠梅说,通过编纂环境法典,可以解决分散式立法带来的诸多问题,有助于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资料图片  中国环境报记者刘晓星  环境法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最为迅速、立法最为活跃的法律部门之一。经过近40年的发展,环境法律体系的框架已基本形成,环境保护主要领域已基本实现有法

依法治国:坚持立法先行,加强重点领域立法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要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

环境权入法,应具体可操作

  干燥、龟裂,滥砍滥伐、环境污染……一道道干渴挣扎的裂缝,如同触目惊心的伤口,撕裂的声音仿佛正从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间不断传来。环境之殇亦为人之殇,撕扯的疼痛最终让我们感同身受。修法在即,期待法能疗伤,法能止痛。   《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二次审议稿)》(简称《草案》)目前已经十二届全国人大

依法治国:实现环境法治要改变立法模式

  环境法治的各环节目前都存在问题,但源头的环节———环境立法存在的问题,却是环境法治其他各环节予以指责的对象,不得不引起重视。必须改革我国环境立法的模式,使环境立法符合国家环境治理法治化的需要。  现行环保立法,大多带有部门立法的色彩。无论是监管体制还是监管职责,都存在很多相互冲突和覆盖遗漏的问题

环境与健康需建立风险评估防范机制

  “当前,我国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已经到了一个集中暴发期,甚至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因素,备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湖北经济学院教授、环境法专家吕忠梅表示,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加强环境与健康保护制度建设,保障公众健康。  令人欣慰的是,新《环境保护法》将环境与健康问题纳入调整范围,明确规

云南加强地方立法破解生态保护难题

  地处我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生物多样性异常丰富,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由于经济欠发达、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等诸多因素,这里的生态环境保护面临诸多现实难题。  为解决这些难题,自2001年以来,云南省人大常委会立足省情,通过自主立法方式,创新环境资源管理体制和保护制度,环境资源保护地方立法取

生态文明法治建设路向何方?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于10月在北京召开,会议将研究讨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议题。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四中全会的召开,依法治国方略的全面实施,必将为生态环境法治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

环保制度变革才是环境拐点到来的必要条件

周珂,中国人民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中心主任  我国早在1979年就出台了《环境保护法》。当时许多人认为条件不是特别成熟,力主出台该法的中央领导同志提出了两个基本原则――“有比没有好”与“宜粗不宜细”。当时这两个原则很有说服力,具有超前性。但30多年过去了,不论是经济发展还是环

《环保法》担当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重任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笔者认为,作为环境保护基本法的《环境保护法》应勇于

解读《环境保护法》修订的亮点和难点

  ●《环境保护法》通过稿确立了一个新的基本原则,即损害者担责原则。以前强调的仅仅是污染者担责而忽视了生态破坏者的责任,此次修订则把环境污染和生态损害的责任加以合并,用损害者担责原则予以概括,更为准确、到位。   ●在此次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中,设置了专门条款规范流域水污染和区域大气污染的防治问题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还需法律准绳

  环境保护标准制度是我国法律确立的一项基本制度,在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中都有授权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制定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环境监测规范的有关规定。但是,现行法律对环境保护标准的授权过于简单,多年来没有突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环境保护标准制度发挥其应有功能,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还需法律准绳

  环境保护标准制度是我国法律确立的一项基本制度,在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中都有授权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制定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环境监测规范的有关规定。但是,现行法律对环境保护标准的授权过于简单,多年来没有突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环境保护标准制度发挥其应有功能,标准

依据宪法推进环境法治建设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国家战略,并指出要“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立……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宪法是法律制定和实施的依据,是依法治国的基础。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国家战略下,我国应该依据宪法,积极推动我国的环境法治建设

环境污染如何遏制 从PM2.5引起热议说开去

  PM2.5(细颗粒物),这个大家原本很陌生的专有名词,因为2011年10月以来我国多地灰霾天气造成严重大气污染,而迅速成为社会热词。之后,PM2.5被纳入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并在一些地方开始监测。2012年全国“两会”上,PM2.5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全社会对PM2.5的关注和重视,

生态文明法治建设要补哪些“缺”?

  2014年10月,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结合实施新《环境保护法》,中国环境与发展的法制化进程正在迎来重要的窗口期和机遇期,生态文明法治建设必将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  中国环境与发展

环境法治:新常态下酝酿新突破

  金秋的北京,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正在召开,吸引国内外再次聚焦。  根据议程,会议将对依法治国做出顶层设计,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这是中央全会首次专题聚焦依法治国,是我国民主法治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重要组成,生态文明建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还需法律准绳

  ★标准制定难度大,实施目标不够清晰  法律本身有何立法技术缺陷?  国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先后发布了《环境标准管理办法》(环保总局令1999年第3号)和《国家环保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环保总局公告2006年第41号),规定了制定环境质量标准的一些原则和程序,较之法律条款规定有所细化。但由于

陈吉宁:“土十条”修改了50多稿 已经基本成熟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于3月11日(星期五)10时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就“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13个问题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  环保部部长陈吉宁  非常高兴今天有这样的机会和我们的媒体朋友们见面,回答大家的问题。环境问题是一个发展问题,人类在发展中,特别

推进绿色发展 我国绿色发展应遵循哪些路径?

  党的十九大做出了“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部署,并指出了推进绿色发展的一系列重要举措。环境问题说到底是发展问题,应当依靠良性发展倒逼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当前,既要看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艰巨性、长期性、复杂性,也要树立坚定的信心和坚强的意志,按照党中央的安排部署,稳步推进一系列改革措施,实现绿色发展,建

化肥污染严重专家呼吁加快制定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

  农业生态环境是承载人类文明的物质基础,农业环境问题影响人类的生存、繁衍和文明进程,发展生态农业是生态文明社会的基础。   从目前来看,我国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还没有建立,促进农业法制生态化转型的环保法律机制也并不完善。土壤污染、农用薄膜、工业污

美国的环境公益诉讼

  环境公民诉讼制度的产生部分地承认了这样一个事实:美国政府永远不可能拥有足够的执法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监测每一个污染源,而居住在污染源附近的公民常常是监督违法排污行为最经济、最有效的监控者。   尽管在环境公民诉讼制度设立之初,一些人担心此类诉讼的数量会非常庞大,法院将不堪滥诉行为的滋扰。但是,事实

专家:大气污染“事故推动立法”状况应改变

  雾霾成为这个冬季的热词。中国近期天气情况的图片和数据,让人想起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以及1952年的伦敦烟雾事件。春节刚过,雾霾在中国东部一些地区卷土重来。这又一次提醒人们,治理空气污染面临严峻形势。图为北京东四环附近的一座烟囱。  近两年冬天长时间、大范围的重

全世界环保庭一半在中国,却乏案可审

  在昆明市广福路上,有一座5层楼高的办公大楼。大楼的中央挂着国徽,楼前的花坛里,斜立着一块黑色大理石门牌,上面写着: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环境保护审判庭。   7月底,一个工作日的上午,环保记者冯永峰专程去“拜访”这座大楼。这位资深环保人评价:“这座环保审判庭的办公大楼看上去庄严气派,好像很想在环保

环境公益诉讼主体资格限制过严遭质疑

  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中华环保联合会以及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的环保联合会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环保法修正案(草案)》二审稿   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依法在国务院民政部门登记,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信誉良好的全

专家深入研讨《水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

  《水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自向社会征求意见以来,受到了广泛关注。这部法有哪些亮点?有哪些不足?下一步在修订时应该如何把不足之处弥补起来?  日前,环境保护部政策法规司、水环境管理司组织召开了《水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修订草案”)专家研讨会,来自研究机构和高

环境立法应如何给公众参与下定义?

  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为了发挥社会组织和公众的作用,推动环境共治,促进环境保护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设立第五章“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这一创新开启了部门和地方环境保护公众立法的序幕。环境保护部正在制定《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2014年11月28日,河北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河北省环境保

改善水环境还需清除哪些拦路虎?

  4月16日,国务院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消息甫一发布,立即引发社会关注。同一天,部分省级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和全国31个省区市人大环资委负责人在全国人大会议中心开展座谈讨论,就各地水污染防治面临的新情况进行交流,并对水污染防治法提出修改建议。  1984年5月11日,水污染防治法由六届全国

国务院印发《“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近日,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全文如下:  国务院关于印发  “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  国发〔2016〕6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国务院  2016年11月

海南: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立法列入今年立法计划

  7月16日,记者从海南省四届人大常委会了解到,为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保障饮用水安全,省人大常委会将饮用水水源保护立法列入2012年立法计划,这意味着海南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将步入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轨道。   饮用水水源是指用于城乡集中式供水的江河、湖泊、水库、地下水井等地表、地下水源。获得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