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患者血管钙化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慢性肾脏病(CKD)患者随着肾功能进行性恶化,心血管疾病(CVD)成为其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而血管钙化是其中最常见的病理表现,血管钙化导致的死亡率约占终末期肾脏病总病死率的30%左右。 受多种风险因素影响,血管钙化在透析或非透析的CKD 患者中普遍存在。血管壁的内膜和中层都可以发生血管钙化,中层钙化是CKD 的特征性表现。本文就透析患者动脉中层钙化的病理特点、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医生对于该疾病的认知度及重视度,提高诊治率。 血管钙化的特点 血管钙化(VC)在透析的CKD 患者中普遍存在。可能导致CKD 患者出现VC 的风险因素包括年龄、糖尿病、血脂异常、炎症、高磷血症、尿毒症毒素、含钙磷酸盐结合剂、维生素D 治疗和透析时间。随着年龄、透析时间的增加,血管钙化也增加。CKD5 期患者血管钙化达80%~90%,透析20 年、年龄50 岁以上的患者,100%有血管钙化。 血管壁的内膜和中层都可以发生VC。C......阅读全文
透析患者血管钙化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慢性肾脏病(CKD)患者随着肾功能进行性恶化,心血管疾病(CVD)成为其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而血管钙化是其中最常见的病理表现,血管钙化导致的死亡率约占终末期肾脏病总病死率的30%左右。 受多种风险因素影响,血管钙化在透析或非透析的CKD 患者中普遍存在。血管壁的内膜和中层都可以发生血管钙化,中层
透析的血压范围是多少
需要透析治疗的肾炎患者血压维持在什么范围比较安全?是否要维持在正常范围? 不同的患者、不同的年龄阶段控制的目标范围是不一样的。 就拿维持性透析患者来说,现在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针对没有心脑并发症的患者来说,建议血压不超过140/90mmHg。 而像伴有血管硬化者、合并脑血管疾病以及冠
钙化防御的诊疗分析
钙化防御是慢性肾脏病患者少见的并发症,该疾病病理表现为中、小动脉中层钙化并内膜增生和血管内纤维化以及继发性的血管外组织缺血坏死。临床表现为特征性的皮肤及皮下组织损害伴明显疼痛。该疾病预后差,与疾病后期皮肤溃烂继发感染有关。发病机制仍未阐明,因此治疗方面仍需要进进一步探究。本文结合实际病例就钙化防御患
钙负荷与透析患者预后
钙、磷、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tl) 代谢紊乱是终末期肾脏病透析患者最常见的一组临床症候群,目前认识到其代谢紊乱和纠正紊乱的治疗过程都可能导致心血管钙化和全因死亡率增高,合理治疗、避免心血管钙化非常重要。 钙在机体的代谢 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
钙化灶的鉴别诊断
1.松果体钙化 位于鞍背上端后上方约3cm处,后前位居中线。成人显影率达40%,在10岁以下很少出现。其位置较为恒定,是较好的定位标志。 2.大脑镰钙化 正位上位于中线,呈带状或三角形,出现率约为10%。 3.床突间韧带钙化 为蝶鞍前后床突间的韧带钙化,使蝶鞍呈“桥形”。 4.侧脑室
下肢钙化防御病例分析
1 临床资料患者男, 50 岁,下肢远端皮肤破溃伴疼痛20 余 天。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否认糖尿病病史。20 余天前患者搔抓左足内踝附近皮肤后局部破溃伴疼 痛,外用莫匹罗星软膏、表皮生长因子等无好转,遂 来院就诊。6 年前患者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慢 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开始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
血液透析相关高血压的治疗对策
血液透析相关高血压是指在血液透析充分的状态下,患者透析前平均动脉压(MAP)>106mmHg(即收缩压大于140mmHg,舒张压大于90 mmHg,1mmHg=0.133 kPa)。在平均44h动态血压监测中,血透患者收缩压>135mmHg,舒张压>85mmHg。根据HEMO研究报道
基底核钙化症的诊断
根据运动障碍症状伴精神障碍智能减退等,CT、MRI可见双侧基底核对称性钙化斑,有家族史更支持诊断。须积极寻找病因,明确为特发性或某些特殊原因导致Fahr综合征。Moskowitr(1971)提出Fahr病新诊断标准: 1.CT或X线有双侧基底核对称性钙化; 2.无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临床表现
透析相关低血压的防与治(二)
个体化超滤 根据患者体内水钠潴留情况制定超滤量,准确评估干体重是制定个体化超滤的基础。同时使用在线血容量监测,医生可调节脱水速度,使其不超过患者对血容量变化的最大耐受程度。通过对红细胞压积或血浆蛋白浓度进行持续的光学检测可以实时监测血容量的变化,早期发现低血压,并进行干预。一般来讲,血容量每
透析相关低血压的防与治(一)
透析治疗是各种肾病恶化进展至晚期肾衰竭阶段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然而透析的并发症往往会影响患者的透析质量甚至增加患者死亡风险。临床医生应该提高对透析并发症的认识,进一步提高透析质量。 透析相关低血压已成为影响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的主要并发症之一。透析相关低血压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透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