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籽粒大小和叶夹角的协同改良研究取得新进展!

叶夹角是水稻株型的一个重要决定因子,较小的叶夹角有利于提高种植密度和光合效率,进而提高产量。但是,长期的遗传育种学研究显示,叶夹角的改良往往会产生一些负面效应,尤其会造成籽粒变小,千粒重降低。如何在降低叶夹角的同时保持或增大籽粒,是水稻高产育种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姚善国研究组从NaN3诱变的水稻突变体库中,鉴定到一个籽粒和叶夹角同时增加的pow1 (put on weight 1) 突变体。研究发现,调节pow1背景下的BR合成基因OsDWARF4和D11或者BR信号传导基因D61可以使突变体的叶夹角回复到野生型,但对突变体的籽粒大小没有影响,pow1-d61双突变体植株具有叶夹角减小和籽粒增大的双重表型。进一步研究显示,POW1主要通过抑制互作蛋白TAF2(一个保守的TFIID转录起始复合物成员)的转录激活活性来调控籽粒的发育。下调TAF2基因的表达可以使pow1的籽粒回复到野生型,但对......阅读全文

遗传发育所在水稻叶夹角调控的分子机理研究中取得进展

  细胞壁是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构成的复杂多糖网络结构,为植物体提供机械支撑。水稻细胞壁研究对于抗倒伏等农艺性状的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水稻叶片夹角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农艺性状,直立的叶片可显著提高光合效率和植株密植度,进而增加产量。目前已报道的调控水稻叶片夹角的基因多与油菜素内酯或其他激素引起的细胞增

水稻籽粒大小和叶夹角的协同改良研究取得新进展!

  叶夹角是水稻株型的一个重要决定因子,较小的叶夹角有利于提高种植密度和光合效率,进而提高产量。但是,长期的遗传育种学研究显示,叶夹角的改良往往会产生一些负面效应,尤其会造成籽粒变小,千粒重降低。如何在降低叶夹角的同时保持或增大籽粒,是水稻高产育种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

水稻剑叶夹角测量仪与水稻的超高产育种

    水稻的优质高产一直以来是各国育种专家,乃至全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追求,而水稻剑叶夹角测量仪与水稻的超高产育种,乍听之下,好像不存在必然的联系,但是如果深入了解水稻剑叶夹角测量仪的作用之后,就会明白,水稻剑叶夹角测量仪的应用,对于水稻的超高产育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目前水稻是世界上种植

水稻剑叶夹角测量仪分析剑叶角度与产量的关系

    水稻是目前全世界广泛种植的作物品种,其产量的高低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是我国人们解决了温饱的问题,实现了产量的飞跃,由此可见,农业育种是提高作物产量的有效途径。而利用水稻剑叶夹角测量仪测定发现,水稻剑叶角度与水稻产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利用水稻剑叶夹角测量仪来开展农业

利用水稻剑叶夹角测量仪实现氮营养的高效利用

    近年来随着农业育种的需要,水稻剑叶夹角测量仪等仪器相继应用到了育种研究当中。由于水稻剑叶角度是构成水稻理想株型的重要指标和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利用水稻剑叶夹角测量仪研究水稻剑叶角度与氮营养效率的关系,可以为水稻塑造理想株型和提高氮营养效率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途径。    氮肥是植物生

水稻剑叶夹角测量仪分析剑叶角度与主穗产量的关系

    水稻能否高产高质,实际上与很多因素有关,因此育种专家在进行水稻高产品种育种的时候,需要考察水稻的多个形状,其中就包括使用水稻剑叶夹角测量仪测定水稻的剑叶角度,因为水稻的剑叶角度是构成水稻理想株型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选育理想水稻株型,结合分子育种技术,可更好地为高产制繁种目标服务。    在

解析水稻抗条纹叶枯病新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万建民院士团队揭示了病毒通过“劫持”油菜素内酯途径进而抑制茉莉酸介导的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的新机制,为通过分子设计育种培育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病原学(PLoS Pathogens)》上。   水稻条

水稻与白叶枯病菌之间的“军备竞赛”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水稻分子设计技术与应用创新团队揭示了水稻与白叶枯病菌相互适应的遗传机制,为作物与其病原菌的共适应模式和相关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线索。研究成果发表于《植物细胞》(The Plant Cell)。  寄主植物与其病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是一个动态过程,涉及相互作用物种间的互

揭示水稻与白叶枯病菌相互适应的潜在原理

  寄主植物与其病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是一个动态过程,涉及相互作用物种间的互惠和适应性变化(Woolhouse et al., 2002)。在现代农业系统中,作物与其许多病原物之间的关系通常表现为极端的“军备竞赛”,经典的基因对基因理论和“Z字形模型”为理解植物抗病基因(R基因)和病原毒力效应蛋白之间

科学家绘制水稻幼苗根叶单细胞转录图谱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钱文峰研究组应用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获得了水稻幼苗叶和根超过20万个单细胞的转录组信息,利用细胞类型标记基因和原位杂交技术,对每个细胞的身份进行了鉴定,构建了水稻幼苗叶和根的单细胞转录图谱。相关结果近日发表于《遗传学和基因组学期刊》。水稻幼苗叶和根的单细胞转录组

科学家绘制水稻幼苗根叶单细胞转录图谱

  水稻幼苗叶和根的单细胞转录组二维UMAP图与组织解剖图 图片来源:钱文峰等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钱文峰研究组应用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获得了水稻幼苗叶和根超过20万个单细胞的转录组信息,利用细胞类型标记基因和原位杂交技术,对每个细胞的身份进行了鉴定,构建了水稻幼苗叶和根的单细胞转录

我科学家发现白叶枯病菌侵害水稻机理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王石平教授课题组的研究表明,白叶枯病菌会利用水稻生长繁殖必不可少的显性Xa13基因,减少铜在水稻导管中的分布而侵害水稻。   该研究不仅揭示了病原细菌利用宿主基因征服宿主的一种新机理,同时也揭示了可能涉及水稻与病原共进化一个典型例子。相关研究

作物夹角测量仪是什么?

  什么是作物夹角测量仪?简单来说该仪器就是考种测产仪器的一种,主要用来测量作物作物夹角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作物考种测产实验中所用的仪器是越来越多,如考种系统、种子脱粒机、活体抗倒伏测定仪等,这些仪器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作物考种测产实验的效率,减轻了育种人员的压力。下面给大家重点介绍一

水稻和白叶枯病菌相互适应的遗传机制被揭开

  宿主植物与其病原体之间的共同进化可以最好地定义为一个动态过程,该过程涉及相互作用物种的互惠和适应性遗传变化。在现代农业系统中,作物与其许多病原体之间的关系通常以更极端的军备竞赛案例为代表,这些案例由经典的基因对基因理论遗传控制,并由基准“之字形模型”很好地解释植物免疫系统(PLOS PATHOG

中通量组织研磨仪研磨水稻叶组织具体操作

    ①将相应的水稻叶片截成小段放入样品管,每个样品管中放三段,用镊子夹住中间位置,放入管底;    ②分装钢珠:内侧两排装2颗5毫米和5颗3毫米珠子;外侧两排装1颗5毫米和6颗3毫米珠子;    ③将摆好的夹具,放到泡沫箱中,加液氮冷冻,3-5分钟,充分冷冻夹具及管内样品;    ④将中通量组织

版纳植物园揭示OsIAA4参与生长素介导的水稻株型建成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我国人口在未来20年仍将继续增长,对粮食的需求将持续增加,但耕地面积却在不断减少,因此提高主要农作物单产是实现粮食总产量增长的根本途径。按照作物产量性状遗传改良的实践,通过改良株型,提高品种的田间种植密度,进而促进光能利用率,可以增加作物产量。株型发育是当前及未来

作物夹角茎粗测量仪简介

  作物夹角茎粗测量仪是托普云农设计研发的测量作物夹角与茎粗的仪器,也叫作物夹角测量仪,作物茎粗测量仪。仪器基于机器视觉技术,利用手机摄像头获取作物叶片与茎秆夹角的图像,利用图像处理算法现场分析,获取作物夹角参数,AI智能识别利用透视变化矫正图像、光照补偿算法、距离变化等技术,自动计算出作物的夹角数

水稻稻瘟病、白叶枯病与干旱抗性的无损定量检测

在农业生产实践中,作物经常会同时面临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双重影响。水稻作为种植面积最广的作物,从而面临一系列的环境挑战。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水稻面临的最主要非生物胁迫就是干旱胁迫,同时如稻瘟病、白叶枯病等生物胁迫也会严重降低水稻的产量。全球气候变化模型则预测环境变化将会进一步加重这两类胁迫的发生频率与

研究发现水稻LC3调控生长素信号和叶倾角

  11月29日,PLoS Genetics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薛红卫研究组题为SPOC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Leaf inclination3 interacts with LIP1 to regulate rice l

表观遗传调控水稻重要农艺性状研究获进展

  转座子(transposon)是一段自身能够插入到基因组上的DNA片段,上世纪40年代,芭芭拉·麦克林托克(Barbara McClintock)首先在玉米中发现了转座子。从简单的细菌到复杂的人类,转座子广泛存在。转座子随机插入到重要基因中,会引发疾病、癌症和其他生理缺陷。DNA甲基化、组蛋

研究发现水稻卷叶基因SRL10协同调控耐热性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492806.shtm SRL10与CATB互作提高水稻耐热性。水稻所供图近日,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张光恒/钱前院士团队在《植物生物技术杂志》(Plant biotechno

科学家在miRNA调控水稻条纹叶枯病研究中取得进展

  miRNA在植物与病原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通常成熟的miRNA会进入AGO蛋白组成的剪切复合体(RISC),通过指导靶mRNA的剪切或抑制蛋白质翻译而负调控基因表达。之前的研究表明水稻AGO18蛋白能够结合特异性结合miRNA成员,参与到水稻条纹叶枯病毒(RSV)的抗

水稻NLR类抗病基因突变导致的白叶枯病感病机制

  含有核苷酸结合结构域和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蛋白,即NLR(nucleotide-binding leucine-rich repeat)蛋白是动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一大类免疫受体蛋白。NLR类受体通常通过识别病原菌的一些特定效应蛋白来触发小种特异性免疫反应,即ETI(effector-trigger

科学家定位到水稻中一个新的叶形调控基因

  近日,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钱前院士课题组研究论文在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农业科学学报》(英文),JIA] 正式发表。该研究鉴定到一个水稻半卷叶突变体srl3,该团队推测它是一个新的卷叶相关基因,为进一步探究水稻卷叶的分子机制提

手工推片法推片与载玻片夹角

手工推片法:取血1滴置载玻片一端,以边缘平滑的推片,从血滴前方接触血液,使血液沿推片散开,通常推片与载玻片保持25°~30°夹角,平稳地向前推动,血液即在载玻片上形成薄层血膜。

西南大学重点实验室最新文章解析卷叶的奥秘

  叶片是水稻主要的光合器官, 适度卷曲有利于保持植株叶片直立而不披垂, 增加中、下层叶片透光率, 从而改善群体光照条件, 是理想株型的重要组成, 对水稻高产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近期来自西南大学水稻研究所, 转基因植物与安全控制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a

牛顿环的-曲率半径和劈尖的夹角实验

  主要用于测定牛顿环的 曲率半径和劈尖的夹角等。   读数显微镜   测量范围:0-50mm   最小读数:0.01mm   放大倍数:30x,斜视目镜:45°,可360°旋转   观察方式:45°,反光镜:45°   GP20Na钠灯   波 长:589.0nm,589.6nm

牛顿环的-曲率半径和劈尖的夹角实验

  主要用于测定牛顿环的 曲率半径和劈尖的夹角等。   读数显微镜   测量范围:0-50mm   最小读数:0.01mm   放大倍数:30x,斜视目镜:45°,可360°旋转   观察方式:45°,反光镜:45°   GP20Na钠灯   波 长:589.0nm,589.6nm

手工推片法推片和载玻片的夹角

手工推片法:取血1滴置载玻片一端,以边缘平滑的推片,从血滴前方接触血液,使血液沿推片散开,通常推片与载玻片保持25°~30°夹角,平稳地向前推动,血液即在载玻片上形成薄层血膜。

研究揭示水稻NLR类抗病基因突变导致的白叶枯病感病机制

  含有核苷酸结合结构域和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蛋白,即NLR(nucleotide-binding leucine-rich repeat)蛋白是动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一大类免疫受体蛋白。NLR类受体通常通过识别病原菌的一些特定效应蛋白来触发小种特异性免疫反应,即ETI(effector-tri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