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四人深海科考团队”2次挺进万米深蓝

12月5日,由上海交通大学(以下简称上海交大)深部生命国际研究中心主任、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肖湘带队的交大“四人深海科考团队”,搭乘“探索一号”科考船,结束了在西太平洋海域的深渊科考任务,顺利返航抵达三亚。本航次中,上海交大深部生命国际研究中心团队随“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顺利完成了8次下潜作业任务(2次万米级、3次9000米级),包括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以及人类首次抵达雅浦海沟8919米深的未知区域;采集并处理了200多个位点珍贵的深渊样本,包括水体、沉积物、岩石和宏生物,测量了一系列环境参数,为研究深渊生态系统提供了珍贵的材料和宝贵的数据。 除肖湘外,“四人深海科考团队”还有3位年轻的成员,他们分别是上海交大海洋学院研究员张宇、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副研究员王寅炤和助理研究员赵维殳。这次科考,4人分别下潜到了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底部东西坑及南北坡。在此之前,肖湘与两位潜航员抵达了雅浦海沟8919米深的未知区域,这......阅读全文

上海交大“四人深海科考团队”2次挺进万米深蓝

   12月5日,由上海交通大学(以下简称上海交大)深部生命国际研究中心主任、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肖湘带队的交大“四人深海科考团队”,搭乘“探索一号”科考船,结束了在西太平洋海域的深渊科考任务,顺利返航抵达三亚。本航次中,上海交大深部生命国际研究中心团队随“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顺利完成了8次下潜作业

聚焦深海科考:创新成就“中国深度”

2018年10月,“探索一号”第三次万米深渊综合科考归来  对于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蓝色国土”的中国来说,具备深海探测能力,意义不言而喻。“下五洋捉鳖”是我国几代科学家的梦想。  作为我国科技事业的“火车头”和“国家队”,中国科学院探索深海的努力从未停歇。“蛟龙”号让中国人的身影第一次出现在了

特写:环球科考船上的“深海神器”

  南大西洋波涛汹涌,而在几千米之下的海底,静静高耸着雄美的大洋中脊。执行中国首次环球海洋综合科考暨中国大洋46航次科考的“向阳红01”船,正在探寻着它的奥秘。  这艘环球科考船带来了哪些“神器”,可以让深海的神秘面纱逐渐揭开?  可直播的“千里眼”  以不低于1600万像素、2.0以上大光圈自动拍

-国家级深海科考基地正式落户青岛

  11月4日,记者从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获悉,作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和多艘科考船的母港,位于山东青岛即墨鳌山卫镇的国家深海基地建设项目,经上百次修改后终于尘埃落定。   据悉,该工程已开始招标,总投资达4.95亿元,在鳌山卫占地390亩,征用海域62.7 公顷,将修建总建筑面积为2.6万平

大洋科考采集大量样品-深海“探宝”怎样进行

  科考队员在回收单拖体瞬变电磁仪。中国大洋协会供图6月中下旬,西南印度洋晴空万里,海风徐徐。随着科考队员将微塑料采样器回收至“向阳红10”船甲板,中国大洋49航次第四航段科考作业顺利收官。在30多天的时间里,科考队员24小时轮班开展作业,强大的海底资源勘查设备轮番上阵,采集了大量珍贵样品和重要数据

深海科考再添新装备:“开拓者”号

近日,“深海科考型遥控无人潜水器(ROV)及ROV取样工具采购项目”专家技术验收会在上海召开。会上,深海科考型遥控无人潜水器“开拓者”号系统通过技术验收。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所所长李铁刚参加会议。 验收结束后,举行了交接仪式。“开拓者”号由上海中车艾森迪海洋装备有限公司生产,这是该公司采用国

给深海做CT、验标本:“海洋六号”的南极科考

   在首次奔赴南极的中国“海洋六号”科考船上,科研人员正开展多项海洋地质和地球物理调查,他们要探索的奥秘往往潜藏在数百米乃至数千米深的海水之下,所用的技术手段正如给深海做CT、验标本、量体温。  做CT  放枪、点炮——在这两个看上去颇有点“刺激”感觉的名词背后,是“海洋六号”此次南极科考的首要任

探索一号启航执行首次深海装备海试及科考航次

     6月22日,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探索一号”科考船从三亚母港启航,远赴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执行首次深海装备海试及科考航次。“探索一号”科考船   此次航次是为了攻克深海6000米以下科考任务而设立。它将对中国研制的深渊、深海装备进行海试验证,检验“探索一号”船的

中国海洋国家实验室首次在南海实施深海载人科考

  “海洋国家实验室‘蛟龙’号共享航次”新闻发布会4月1日在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简称“海洋国家实验室”)举行。作为中国首个获批试点运行的国家实验室,海洋国家实验室将于今年4月初首次参与“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并在中国南海首次使用“蛟龙”号实施深海载人科考。  海洋国家实验室学委会秘书长潘

海洋国家实验室:万米深海研究科考完成三大任务

   科技日报讯 (通讯员王宁 记者王建高)近日,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以下简称海洋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利用深远海综合考察船“东方红2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完成万米深海研究科考任务。通过自主研发的海洋仪器装备,海洋国家实验室获得了诸多珍贵海洋观测资料,填补了多项海洋科研领域空白。  海洋国

海洋国家实验室:万米深海研究科考完成三大任务

  近日,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以下简称海洋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利用深远海综合考察船“东方红2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完成万米深海研究科考任务。通过自主研发的海洋仪器装备,海洋国家实验室获得了诸多珍贵海洋观测资料,填补了多项海洋科研领域空白。   海洋国家实验室主任、中科院院士吴立新表示,海

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将执行万米深海科考任务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7日发布消息称,“东方红2号”科考船日前从青岛起航,前往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执行万米深海科考任务。  本航次将对2015年冬季中国海洋大学和海洋国家实验室联合构建的马里亚纳海沟海洋科学综合观测网近一年的资料进行现场收集。这个观测网包含5套深海科学综合观测潜标、9套海底

探索二号科考船及深海勇士载人潜水器获多项突破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0/488390.shtm 中新网北京10月27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中科院)27日向媒体发布信息说,在该院所属多家机构共同参与实施的“探索二号”科考船携“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最新航次任务中

深海大洋第48航次科学考察任务-“大洋一号”科考船启航

  7月31日,经自然资源部批准,“大洋一号”科考船从北海分局科考基地码头起航前往西北太平洋海域,执行我国深海大洋第48航次科学考察任务。自然资源部供图  本航次主要任务包括在西北太平洋海山区开展资源环境的综合调查工作,履行我国富钴结壳勘探合同;开展深海生态环境调查;开展深海装备试验性应用;进行海洋

从“登山科考”转为“科考登山”

“以前是登山队带着科考队,现在是科考队带着登山队。”日前在科技部与中科院联合举办的“巅峰使命”珠峰科考学术交流会议上,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珠峰科考总指挥姚檀栋指出,本次科考实现了从“登山科考”到“科考登山”的模式转变,实现了从“我要征服你”到“我要了解你”的思路转变,实现了新技术和

我国首次在东南太平洋发现大面积富稀土沉积

  记者31日从中国大洋协会了解到,我国科考队员近日在东南太平洋海域首次发现大面积富稀土沉积。这一发现刷新了我国和国际上深海稀土资源调查研究的新纪录。科考队已在东南太平洋深海盆地内初步划分出了面积约150万平方公里的富稀土沉积区。  科考队员是在中国首次环球海洋综合科学考察第五航段暨中国大洋46航次

深海浮游式作业平台完成4300m海试

  11月7日至11月19日,“探索二号”科考船携深海浮游式移动作业平台(ROV)与中继器,赴南海开展TS2-19航次。该平台完成了由浅到深三个级别(1500m级、2500m级、4500m级)的海上试验,最大工作深度达到4308米。该平台在海试过程中工作正常,各项指标达到设计目标,完成海试验证,这表

从“登山科考”向“科考登山”进军

5月4日,海拔8848.86米的珠穆朗玛峰峰顶迎来了13名科考队员。他们穿越冰雪,发起“冲顶”,成功在峰顶架设自动气象观测站并启动观测。科考队员成功开展珠峰峰顶综合科考工作(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供图) 这次登顶在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研究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实现了多个科学领域的世界首次和全球之最,填

我国首个深海水体原位微生物实验平台回收成功

  5月11日,科考队员用淡水冲洗回收上船的深海水体原位微生物培养系统。  当日,在西南印度洋执行大洋科考第四十航次第四航段科考任务的“向阳红10”号上的科考队员,在工作区域顺利回收在海底工作了近两个月的深海水体原位微生物培养系统。据了解,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首个深海水体原位微生物培养系统,这次回收成

蛟龙号将面向全球华人征集LOGO标识

  今天,“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与“中国蛟龙号科考”双LOGO全球征集活动在京启动,即日开始至2015年2月17日,蛟龙号将面向全球华人征集LOGO标识。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是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和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主要应用于中国深海科考。2012年6月27日,蛟龙号在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

我国载人深潜器首次完成覆盖西南印度洋和中印度洋科考

3月10日,搭载着“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的“探索一号”科考船在三亚港靠岸。 这是“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3月10日摄)。 3月10日,搭载着“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的“探索一号”科考船在三亚港靠岸。   历时121天,航行17000余海里,我国“探索一号”科考船搭载“深海勇士

中国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返回三亚-南海海试圆满成功

6月4日上午8点半,中国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结束为期两个多月的南海试验性应用科考航次,返回三亚。本次科考任务成果丰硕,最大下潜深度达到3407.7米。为了对潜水器性能进行全方位测试,“深海勇士”号最大连续昼夜下潜天数达到19天,成功实现夜间下潜常态化。 不仅如此,潜器搭载了各年龄段

“深海勇士”号返回三亚-南海海试圆满成功

今天(6月4日)上午8点半,中国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结束为期两个多月的南海试验性应用科考航次,返回三亚。本次科考任务成果丰硕,最大下潜深度达到3407.7米。为了对潜水器性能进行全方位测试,“深海勇士”号最大连续昼夜下潜天数达到19天,成功实现夜间下潜常态化。  

中国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南海海试获圆满成功

今天(4日)上午8点半,中国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结束为期两个多月的南海试验性应用科考航次,返回三亚。本次科考任务成果丰硕,最大下潜深度达到3407.7米。为了对潜水器性能进行全方位测试,“深海勇士”号最大连续昼夜下潜天数达到19天,成功实现夜间下潜常态化。不仅如此,潜器搭载了各年龄段的乘客

中国科学院深海所:提振精气神-勇攀科技高峰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4764.shtm “国家之需,即是我责。建设海洋强国、维护海洋安全就是国家赋予我们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科研人的责任!”夏日炎炎,碧海涟涟。6月28日上午,在位于海南省三亚市鹿回头山半岛的

中科院西安光机所大洋深处抓鳖“利器”研发成功

我们这个航次视频采集的主要任务都是由这台全海深相机完成的,这是水下视频拍摄史的一次突破,也是水下科考史的一次突破。中国科学院三亚深海研究所所长丁抗对前来调研考察的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仲礼说。丁仲礼表示:赵卫领导的西安光机所在很短时间内顺利完成设备研制工作,为深海科考做出了重要贡献,值得称赞!  3月2

“探索一号”完成船载深拖设备海上试验顺利返航

1月26日下午,中科院深海所“探索一号”科考船完成船载深拖设备的海上试验应用,顺利返回三亚。    1月22日—1月26日,中科院深海所联合交通运输部南海救助局,完成深拖设备在“探索一号”上的集成和试验应用,为扩展载人潜水器母船科考能力奠定了基础。中科院深海所高级工程师 孙科林:南海冬季海况较差

“海星6000”下潜深度首破6000米

   10月26日,由我国自主研制的“海星6000”有缆遥控水下机器人完成首次科考应用任务,在多个海域获取了环境样品和数据资料。其间,“海星6000”最大下潜深度突破6000米,再创我国有缆遥控水下机器人(ROV)的最大下潜深度纪录。  航次首席科学家、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水下机器人研究室主任李智刚研

“蛟龙”号新母船“深海一号”将于今年年底下水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6日表示,我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的新母船“深海一号”将于今年年底下水。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主任于洪军当日在2018东亚海洋高峰论坛上说,“蛟龙”号新母船“深海一号”将于今年底下水,经过试验后,预计2019年上半年交付使用。“深海一号”将搭载“蛟龙”号于2020

以强大装备支撑深海科研(科技杂谈)

  只有加快发展深海装备,实现自主创新、集成发展,以强大的装备来支撑深海科研,才能早日取得突破性、引领性的海洋科考成果  前不久,我国著名海洋地质学家、82岁的汪品先院士搭乘“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在南海完成3次下潜。这位耄耋老人对于海洋事业和科学探索的热爱,令人动容。  将汪院士顺利送抵海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