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上海微系统所研制出触嗅一体智能仿生机械手

由地震、滑坡、塌方等掩埋事故造成的视觉感知障碍对受困人员的搜索和定位造成阻碍。为了确保最佳救援时机,提升搜救成功率和生还率,依托国家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针对极端环境无视觉输入情况下对受困人员的识别与救援需求,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陶虎团队受自然界星鼻鼹鼠“触嗅融合”感知启发,将MEMS嗅觉、触觉柔性传感器阵列与多模态机器学习算法融合,构建了仿星鼻鼹鼠触嗅一体智能机械手(如图)。得益于硅基MEMS气体传感器(灵敏度超越人类1个数量级)、压力传感器(探测限超越人类1个数量级)的优异性能,该机械手手指触摸物体后可准确获取其局部微形貌、材质硬度和整体轮廓等关键特征,掌心可同步嗅出物体“指纹”气味,进一步通过仿生触嗅联觉 (BOT) 机器学习神经网络实时处理,最终完成识别人体、确认部位、判断掩埋状态、移开障碍物、闭环救援。 上海微系统所科研人员与应急管理部上海消防研究所合作,通过到一线消防......阅读全文

机械手既能握碎铝罐又能捏住鸡蛋

  《自然—通讯》近日发布了一项研究成果,一个高度灵巧的带有指尖触摸传感器的人形机械手,既能优美地握住鸡蛋,还能用镊子夹起电脑芯片,更能碾碎饮料罐。这只机械手最终可能被用作假肢,或用于使用人工智能操纵物体的机器人。   这只手重1.1公斤、长22厘米,由钢和铝制成。每根手指由三个小马达驱动,这些马

这个机械手套能帮助受伤的手完成更多工作

  最近,一家名叫Nuada的初创公司开发了一种质地柔软的机械手套,这种手套可以缓解人们由于手部疼痛而带来的抓握无力现象。   根据Nuada联合创始人Filipe Quinaz和Vitor Crespo介绍,这种手套包含了人工肌腱和网状传感器,而所有的这些都是通过一个类似于人手的装置所控制

注塑机机械手的八大维护要点

  1:导轨和轴承  应该保持所有轴处的导轨和轴承清洁以及良好的润滑性能。如果机械手运行在充满灰尘的环境中,那么需要经常清理导轨。如果你发现任何金属碎片或粉末,那就可能表示润滑不好。为了保证合适的润滑,拥有恰当的线性导向系统非常关键,大多数机械手拥有自动化的润滑系统以及需要定期替换的部件。  2:机

灵巧机械手的缔造者:智能金属丝

  据报道,工程师们利用仿生设计方法,给人工智能手配上了由形状记忆金属丝制成的肌肉。这项新技术使机器手变得轻巧灵活,为工业应用及新型假肢装置的发展提供了方向。该肌肉纤维由多束超细镍钛合金丝构成,可以实现伸直和弯曲功能。并且,这种材料自身具有感知特性,使得人工手可以完成各种精细动作。  来自Stefa

中国首次成功在脑中植入电极 用意念控制机械手

脑机接口示例图病患利用意念控制机械手  2年前,浙江大学成功提取并破译了猴子大脑关于抓、勾、握、捏四种手势的神经信号,使得一只名为“建辉”的猴子如同《阿凡达》中的钢铁战士一样,通过“意念”控制一只机械手进行不同的动作。2年后,在此研究成功基础上,中国首次用病人颅内植入电极意念控制机械手,并成功完成高

中国首次成功在脑中植入电极用意念控制机械手臂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与浙江大学求是高等研究院合作的“脑机接口临床转化应用课题组”宣布,首次通过颅内植入电极的方式实现意念控制机械手,人类利用“意念”操控机械不再是空想。这一最新研究成果为“渐冻人”实现运动功能重建带来了希望。   脑机接口,是指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建立的神经信息

机械手成垃圾分类好帮手 垃圾有效分类率超85%

  国内外垃圾分类处理技术主要有筛分、风力分选、磁力分选、水力分选等,记者日前在北京见到了一种BHL型垃圾自动分类机,通过模拟机械手和物料自动分离器等组合,将垃圾有效分类。  目前多数垃圾分类设施占地面积较大,投资成本和维护费用较高,且单位时间处理量小、分类准确率低。而

博士生一作登《自然》子刊!机械手轻松抓蛋黄

仅用一张极小的塑料膜,来设计一款机械手,用它捧起一枚生蛋黄,或捏起一根头发丝,而且,还要抓起自身重量1000倍的物品。这怎么可能?最开始,洪尧烨自己也没想到。他是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机械及航空航天工程专业的一名博士生。而在今天(1月26日),他以一作的身份,在Nature Communicatio

科学家发明脑控机械手臂帮助残疾人用意念进食

  人类能通过意识来控制机器人么?答案是肯定的。据英国《卫报》网站12月17日的报道,美国匹兹堡大学的科研人员新研制出的一种脑控机器手臂能够帮助瘫痪患者完成一些难度颇高的动作。   研究人员选择了现年52岁的病人简(Jan)作为试验对象,她在10年前由于神经系统疾病而四肢瘫痪。为了把简的大脑和机械

上海微系统所研制出触嗅一体智能仿生机械手

  由地震、滑坡、塌方等掩埋事故造成的视觉感知障碍对受困人员的搜索和定位造成阻碍。为了确保最佳救援时机,提升搜救成功率和生还率,依托国家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针对极端环境无视觉输入情况下对受困人员的识别与救援需求,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陶虎团队受自然界星鼻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