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代谢障碍性肝病的简介

遗传性代谢障碍性肝病是指由遗传性缺陷致物质代谢紊乱所引起的肝脏疾病。其主要包括胆红素、脂质、糖类、氨基酸、蛋白质、酶及金属元素等代谢紊乱。本病大多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少数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X连锁遗传。以下主要介绍肝豆状核变性和遗传性血色病。......阅读全文

遗传性代谢障碍性肝病的简介

  遗传性代谢障碍性肝病是指由遗传性缺陷致物质代谢紊乱所引起的肝脏疾病。其主要包括胆红素、脂质、糖类、氨基酸、蛋白质、酶及金属元素等代谢紊乱。本病大多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少数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X连锁遗传。以下主要介绍肝豆状核变性和遗传性血色病。

治疗遗传性代谢障碍性肝病的相关介绍

  1.肝豆状核变性  (1)促尿铜排出:D-青霉胺具有增加细胞膜通透性及铜络合作用,促进铜的排出。  (2)限制铜摄入:避免含铜量较高食物,如豆类、坚果、虾、蟹、猪和羊肝、动物血等。  (3)支持疗法:补充维生素、保肝药、调节和营养神经系统药物,儿童或贫血者应予铁剂治疗。  (4)肝移植。  2.

概述遗传性代谢障碍性肝病的临床表现

  1.肝豆状核变性  本病多发生在儿童与青少年,男较女多见,一般起病隐袭,呈慢性经过。角膜色素环为本病的特征性体征,可见于90%以上的患者。色素环经治疗后,变淡或消失。  肝脏病变多起病隐匿,患者有疲乏、食欲缺乏及其他胃肠症状。其次为发热、黄疸、肝大,迁延不愈逐渐发展成肝硬化。晚期患者可有腹水、水

关于遗传性代谢障碍性肝病的检查方式介绍

  1.肝豆状核变性   (1)实验室检查:血铜降低,尿铜增加,除尿铜排出增加外,还有氨基酸尿、尿酸盐尿、磷酸盐尿及糖尿等。   (2)裂隙灯检查:在裂隙灯下检查,角膜色素环起自角膜缘,2~3mm宽,由无数小色素颗粒(铜)构成。   2.遗传性血色病   (1)外周血:多正常,晚期合并严重肝

关于遗传性代谢障碍性肝病的诊断依据介绍

  1.肝豆状核变性  (1)本病多发生在儿童与青少年,有家族病史。  (2)锥体外系症状。  (3)肝大、黄疸、腹水。  (4)角膜色素环。  (5)血铜降低,尿铜增加。  2.遗传性血色病  (1)疾病开始可无明显症状,以后可表现为乏力、皮肤色素沉着、关节酸痛、性欲减退等。  (2)在无继发感染

遗传性代谢障碍性肝硬化的简介

  由各种不同遗传性代谢障碍引起的肝硬化。如糖原贮积病、半乳糖血症、遗传性酪氨酸血症、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症、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地中海贫血、铁传递蛋白缺乏血症、吡哆醇依赖性贫血症、Wilson病、血色病、β脂蛋白缺乏血症等。此类肝硬化多发生于儿童,可有肝脏肿大,其他脏器常受累,早期出现肝功能衰竭。

关于单基因遗传性肝病的简介

  单基因遗传性肝病,是指因单个基因突变所引起的肝脏代谢障碍性疾病。由于人体内各种物质的代谢更新需要特异的功能酶,一旦编码这些酶的基因发生突变,无论是编码区还是调节区的改变,都将会导致酶的结构和(或)数量的变化,这将导致物质中间代谢的紊乱,最终引起可遗传的代谢性疾病。按照酶的缺陷和代谢途径可将单基因

关于多基因遗传性肝病的简介

  在遗传性肝病中仅有很少一部分是单基因疾病,大部分常见的肝病均属多基因遗传性肝病,这些疾病的产生不单与某一个基因有关,而是由多个基因、环境因素及其多重相互作用综合决定的结果,其遗传性较单基因疾病要复杂的多。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s,GWASs)

遗传性脂蛋白代谢异常简介

脂蛋白代谢紊乱的常见现象是血中Ch或TG升高,或者是各种脂蛋白水平异常增高。高脂蛋白血症(hyperlipoproteinemia)是指血浆中CM、VLDL、LDL、HDL等脂蛋白有一类或几类浓度过高的现象。一般根据血浆(血清)外观、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浓度以及血清脂蛋白含量将高脂蛋白血症进行分型。

遗传性脂蛋白代谢异常简介

脂蛋白代谢紊乱的常见现象是血中Ch或TG升高,或者是各种脂蛋白水平异常增高。 高脂蛋白血症(hyperlipoproteinemia)是指血浆中CM、VLDL、LDL、HDL等脂蛋白有一类或几类浓度过高的现象。一般根据血浆(血清)外观、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浓度以及血清脂蛋白含量将高脂蛋白血症进行分

关于遗传性代谢缺陷病的简介

  一切细胞、组织、器官和机体的生存与功能维持都必须依赖不断进行的物质代谢过程,这种过程的每一步骤都有由多肽和(或)蛋白组成的相应的酶、受体、载体、膜泵等参与,当编码这类多肽(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不能合成或合成了无活性的产物时,就会导致有关代谢途径不能正常运转,造成具有不同临床表型的各种代谢缺陷病

关于遗传性肝病的保养介绍

  1、乐观心理:肝功能异常的患者肝脏受损,因此,一定要保持心情开朗,制怒不生气,否则会肝气郁结,肝火上升,加重肝病。  2、饮食保养: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食物都要通过肝脏来解毒代谢,合理的饮食不仅有助于肝脏功能的调理而且对肝脏的修复与免疫力的提高都是很有帮助的,肝功能异常的患者应多食用菌类食品

如何诊断遗传性多囊肝病?

  肝脏多发囊肿、弥漫分布,有家族史,合并多囊肾者一般诊断不难。影像学检查对诊断有重要意义,B超和CT检查表现为肝内多发大小不等囊肿,囊肿之间可有正常组织,当合并有囊内出血或感染时,囊肿内信号不均匀,如发现多囊肾对确诊本病帮助极大。

遗传性多囊肝病的相关介绍

  遗传性多囊肝病又称成人多囊肝病,指遗传因素导致的肝多发囊肿性疾病。肝囊肿大小不一,早期可为单发性囊肿,绝大多数为多发性囊肿,可局限于半肝或双侧弥漫分布。本病多数在25-50岁间出现体征,近1/3的患者是体检中扪及上腹部包块而发现。常伴发多囊肾,多见于女性。

治疗遗传性多囊肝病的相关介绍

  治疗主要以缓解症状、治疗并发症、保护肝功能、延缓疾病进展为目的。对于小而散在的囊肿且无症状者不需特殊处理,定期观察囊肿生长情况;对大而表现压迫症状者,积极予以治疗。主要治疗方法有肝囊肿穿刺、肝动脉栓塞、手术治疗等。  1.肝囊肿穿刺  肝囊肿如存在一个或几个较大囊肿并导致压迫症状时,可在超声引导

关于遗传性肝病的基本信息介绍

  遗传性肝病是指因基因突变所引起的肝脏代谢障碍性疾病。肝脏是人体器官中最大的消化腺,具有分泌胆汁、储存肝糖原、合成蛋白质、清除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等重要功能。各种肝内细胞具有不同功能,其基因表达产物丰富,产物间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复杂的调控网络,某一位点的突变均可能导致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

关于显性遗传性营养障碍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简介

  显性遗传性营养障碍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起病于幼婴及儿童,亦可较迟。水疱及大疱位于四肢伸侧,尤以关节部位多见,多由外伤引起,愈后遗留萎缩性瘢痕,亦可为肥大性瘢痕及瘢痕疙瘩,指(趾)甲常缺损。在耳轮、手背、臂及腿伸侧常有粟丘疹。皮损可发生癌变。

简述遗传性多囊肝病的并发症

  主要并发症包括囊内出血和感染。囊内出血表现为囊肿突然增大和上腹部疼痛,囊内感染症状可有高热、肝区疼痛。囊内感染破裂可导致弥漫性腹膜炎,少数囊肿可癌变。

关于遗传性多囊肝病的检查方式介绍

  1.B超  是诊断多囊肝可靠而简易的方法,在囊肿处可表现多个大小不等的液性暗区。  2.X线检查  可因囊肿所在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如肝脏增大明显,膈肌提高和胃肠受压移位等征象。  3.放射性核素肝扫描  显示肝区占位性病变,但对直径小于20毫米者不能区别是实质性还是囊性病变。  4.CT检

简述遗传性多囊肝病的临床表现

  1.症状  多囊肝发展缓慢,病程可达数年至数十年,早期多无明显症状,随着囊肿数量增多核体积增大,表现为肝大,可压迫周围组织,出现恶心、呕吐、腹胀、上腹部疼痛、呼吸困难等症状。由于肝组织再生能力较强,多囊肝合并多囊肾患者通常先出现肾衰竭,肝衰竭出现较晚或不出现。正常肝组织受压萎缩破坏严重,可致肝衰

关于遗传性多囊肝病的鉴别诊断介绍

  1.肝包虫病  本病多见于牧区,有牛、羊、犬接触史,Casoni试验和补体结合试验常为阳性。但对肝泡状棘球蚴病有时不易鉴别,常需病理检查,才能确诊。  2.肝海绵状血管瘤  主要通过影像学检查。肝血池扫描病变区反射性增加,CT增强后病变区缩小,必要时可作肝动脉造影。部分患者可出现贫血、白细胞和血

遗传性代谢缺陷病的相关概述

  其病理生理改变大致可以分为3类:  ①通过该代谢途径的某些终末产物缺乏,如过氧化酶体病、溶酶体病等,产生的症状多为持续性、进行性的,且与进食等因素无关;  ②受累代谢途径的中间和(或)旁路代谢产物大量蓄积,如苯丙酮尿症、甲基丙二酸尿症、同型胱氨酸尿症、枫糖尿症、半乳糖血症等,通常都呈现累积物导致

关于遗传性嘧啶代谢病的概述

  嘧啶与嘌呤是构成人体核苷酸中的碱基。组成DNA分子的嘧啶主要为胸腺嘧啶及胞嘧啶,组成RNA分子的嘧啶主要为尿嘧啶及胞嘧啶。因此,嘧啶代谢障碍会影响到遗传信息的保留及传递。遗传性嘧啶代谢病主要指一种嘧啶核苷酸合成缺陷疾病,即遗传性乳清酸尿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而嘧啶核苷酸分解缺陷所致代谢酶缺乏性

怎样预防遗传性代谢缺陷病?

  一、随访与观察:  对遗传性代谢缺陷病患者应定期随访,观察其症状及化验结果演变情况;注意预防继发感染;对于严重的遗传性代谢缺陷病应通过产前诊断终止妊娠。  二、护理:  1.按儿科护理常规。  2.根据代谢缺陷种类调整饮食、补充营养,避免有害食物。  3.加强照顾,防止外伤及继发感染。  4.宣

代谢性脂肪肝病研究获进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2/491021.shtm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李尹雄课题组联合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合作者,在代谢性脂肪肝病的研究中取得进展,阐明了高脂饮食诱导肝内DKK1升高进而促进肝脂肪变

代谢性脂肪肝病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李尹雄课题组联合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合作者,在代谢性脂肪肝病的研究中取得进展,阐明了高脂饮食诱导肝内DKK1升高进而促进肝脂肪变性的病理基础。DKK1通过ERK-PPARγ轴上调CD36增加脂肪酸摄取,通过上调JNK信号加剧肝胰岛素拮抗,两者的叠加

遗传性共济失调的简介

  1863年,Friedrech第一次描述在青少年时期发病的SCA,以后对该病的研究不断深入,目前已发现了近30种SCA亚型,其中SCA3是最常见的类型。SCAs约占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的10%~15%,不同亚型的患病率在不同的国家、民族有较大的差异。 Friedreich共济失调(FRDA)在欧洲

关于遗传性肾炎的简介

  遗传性肾炎(即Alport综合征,AS) 是一种主要表现为血尿、肾功能进行性减退、感音神经性耳聋和眼部异常的遗传性肾小球基底膜疾病,是由于编码肾小球基底膜的主要胶原成分-IV胶原基因突变而产生的疾病。基因突变的发生率约为1/10000~1/5000。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简介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肝病,被称为“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免疫活动性慢性肝炎”。其性别、年龄分布与红斑狼疮相似,且常伴有肝外症状,甚至可见“狼疮”现象,因而推测其发病与自身免疫有关。自身免疫性肝病临床上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自身免疫性肝炎是由

关于遗传性进行性肾炎的简介

  遗传性进行性肾炎(即Alport综合征,遗传性肾炎,家族性出血性肾 炎,遗传性慢性肾炎,AS)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属肾脏内科,Samuelson1874年及Dickinson1875年首先初步报道,1927年Alport进一步报告了一个伴神经性耳聋的家系后才受到普遍重视。文献中它被称为遗传性肾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