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新发现|TaSPL17基因竟能控制小麦籽粒数目和大小

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穗部性状是决定小麦产量的关键因素,增加籽粒同化物的分配对提高小麦产量具有重要的影响。籽粒和其他穗部结构(穗糠)之间遗传关系是决定籽粒同化物分配的重要因素。然而,同化物在小麦籽粒和其他穗部结构(穗糠)之间分配的遗传分子机理尚未被充分解析。因此,鉴定同化物在小麦籽粒和穗糠之间分配的调控因子,解析相关分子机理对提高小麦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郭自峰研究组利用来自世界范围内的306份小麦约4千万的SNP,对穗长、穗重、籽粒重、千粒重、小穗数、芒重、糠重等27个穗部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性分析,鉴定590个关联的区段。研究发现,穗子的间接性状具有更强的峰值,因此通过间接性状的方法来鉴定出强关联信号的方法是可行的。进一步,科研人员利用同化物分配性状的GWAS结果鉴定到TaSPL17为调控相关性状的候选基因。分析发现,TaSPL17通过调控小穗和小花分生组织的发育来控制籽粒的大小和数量,进而提高单株籽......阅读全文

影响小麦籽粒磨粉品质的几点因素

  小麦的籽粒包括果皮、种皮、胚及胚乳,胚乳的外层为糊粉层。通过碾磨过筛,服和鞍皮(果皮、种皮和部分糊粉层)与胚乳分离,由服乳制成面粉磨粉的目的在于使胚乳勺肤皮最大限度地分离开。生产出量多质佳适宜制做木同食品的面粉f制扮业对烘烤面包的强筋小麦的要求是出粉率高,粉色白、灰分少。制粉简易,面粉流动性好,

小麦籽粒对于面粉色泽的影响

      面粉白度直接影响到面制品的色泽以及口味,对于面粉色泽上,一般都认为面粉越白品质越好,面粉的白度测定可以使用白度仪进行测定分析。小麦粉的色泽除了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外,同时受到小麦本身性质的影响,小麦籽粒的形状直接影响到小麦粉的色泽。      小麦根据其种皮颜色可分为红麦、白麦和混合麦三种

在全基因组水平上解析玉米籽粒淀粉含量的遗传基础

  玉米是全球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淀粉为玉米籽粒的主要组分,约占籽粒干重的70%,不仅是影响籽粒产量的重要因素,还为食品生产和工业加工如造纸业、医药行业、生物燃料等领域提供原料。因此,解析玉米籽粒淀粉含量的遗传基础,对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的培育意义重大。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国家玉米改良中心杨小红团队

小麦籽粒品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生态环境因素中,气候、土壤条件是导致小麦品质变化的重要因子。小麦品质受种植区域生态环境因素的显著影响(阎俊等,2001;Souzaetal,2004;Gazzaetal,2008)。  1小麦籽粒品质与温度的关系  温度对小麦籽粒品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有研究报道,春季地温在8℃-20℃范围内温

小麦灌浆期籽粒降落值变化分析

    降落值与α-淀粉酶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作为表征小麦α-淀粉酶活性的重要指标,已受到广泛关注。前人研究表明,籽粒形成初期,α-淀粉酶活性较低,而籽粒形成后期,α-淀粉酶活性较高。而降落值也是与穗发芽相关的重要指标。    降落值除受基因型决定外,环境条件对其影响显著。有研究认为施氮与施钼可提高

影响小麦籽粒磨粉品质的6个因素

  小麦的籽粒包括果皮、种皮、胚及胚乳,胚乳的外层为糊粉层。通过碾磨过筛,服和鞍皮(果皮、种皮和部分糊粉层)与胚乳分离,由服乳制成面粉磨粉的目的在于使胚乳勺肤皮最大限度地分离开。生产出量多质佳适宜制做木同食品的面粉f制扮业对烘烤面包的强筋小麦的要求是出粉率高,粉色白、灰分少。制粉简易,面粉流动性好,

在玉米全基因组水平上解析玉米籽粒淀粉含量的遗传基础

  近期,中国农业大学国家玉米改良中心杨小红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在线发表了题为“Genetic basis of kernel starch content decoded in a maize multi-parent population”的

多国科学家破解硬粒小麦全基因组图谱

  近日,来自意大利、加拿大、德国等多国科研机构的科学家共同在Nature Genetics上发表了题为“Durum wheat genome highlights past domestication signatures and future improvement targets”的文章,绘制

科学家构建小麦籽粒发育中的转录调控图谱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路则府团队在《生物技术通报(英文)》(aBIOTECH)发表了文章,构建了小麦籽粒发育不同阶段的全基因组染色质开放图谱以及基因表达图谱,并对小麦籽粒发育中关键转录因子的调控网络进行了解析,揭示了小麦籽粒发育中亚基因组的分化调控,同时发掘了共调控淀粉与蛋白合成的

降落数值仪分析弱光对小麦籽粒的影响

      小麦的品质由籽粒淀粉和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共同决定。研究表明,光照强度一般与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呈负相关。以耐阴品种扬麦158 和不耐阴品种扬麦11 2 个小麦品种为材料,设不遮光( S0) 、从拔节至成熟期遮去小麦冠层自然光强的22%( S1) 和遮去小麦冠层自然光强的33%( S

光照培养箱深入研究小麦籽粒形成

小麦籽粒建成是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涉及源库的功能与互助,并且受内源激素的控制。为明确蔗糖对穗粒数的实际调节作用,需要通过光照培养箱改变碳物质向麦穗的供应来观察穗粒数的变化。然而在田间条件下,研究蔗糖对穗粒数的调节作用是很困难的,因为不能有效控制蔗糖向麦穗的供给。 取回植株后,去掉叶片,保留旗叶和各叶片

小麦制粉品质与籽粒硬度的相互关系

小麦籽粒质地的软硬,是评价小麦加工品质和食用品质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该指标与小麦育种、贸易价格等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另外,小麦硬度也是对小麦进行分类、定价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在农业中,对小麦硬度进行测定,非常必要。而小麦硬度的测定方法有角质率法、压力法、研磨法、近红外法等。另外,近几年,还研发了

新研究构建出小麦属全基因组遗传变异图谱

  小麦是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作物之一,它起源于新月沃地一个狭小的核心区域,一万年间,从地区性的野生植物迅速转变成为全球种植面积最广的作物之一,在多种多样的环境下为人类提供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然而,小麦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粮食需求两方面同时适应的遗传机制尚不清楚,理解小麦适应性进化对气候变化条件下小

Nature公布小麦基因组

  利物浦大学、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等9所研究机构合作对小麦基因组进行了测序,他们的研究将于十一月二十九日在Nature杂志上发表,有望帮助人们增加小麦产量,培育更适应环境变化的品种。   到2050年,世界人口预计会从七十亿增加到九十亿,在可用耕地越来越少的情况下,要满足全球对粮食持续增长的需求,

小麦容重器与体积排除法的区别

      容重是目前小麦品质分级的重要指标,但小麦容重器测定时的小麦体积包含籽粒之间的空隙,而空隙的大小受籽粒形状、大小、饱满程度、整齐度、腹沟状况和种皮表面特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容重并不能完全反映籽粒本身的实际比重,籽粒本身的比重与籽粒内含物的种类、结构、存在状态紧密相关。小麦籽粒比重排除了籽粒

揭开面包小麦基因组的遗传蓝图

  美国马里兰州伯赛大,2014年7月18日  国际小麦基因组测序协作组织今日在国际知名杂志《科学》上公布了普通小麦的基因组草图。作为世界上种植最广泛的谷物作物,这份基于单条染色体而绘制的基因组草图为揭示其复杂而庞大的基因组之结构、组织及进化特征提供了新的视角。 对于植物科学研究者和育种家来说,这份

氮硫肥对小麦性状的影响

      我们食用的小麦品质是会受到遗传的影响的,但是除了遗传像栽培的条件也是会起到制约的作用的,我们通过大量的实验表明,小麦的粗细度是我们对后期加工成面粉品质优劣的主要因素,我们可以通过圆型检验平筛来检测,那么小麦的品质又和我们施加的肥料有关的,合理的施肥成为我们比较关注的问题。硫肥的施用在一定

新技术协同提高冬小麦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

   提高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是华北平原小麦生产的两个重要目标。然而,小麦生产中高产与优质常常存在矛盾。籽粒碳素物质80%以上来自于花后光合生产,籽粒氮素物质80%左右来自于花前贮藏氮运转,而叶片氮运转造成的“自我破坏”会影响花后光合生产。如何协调两者的矛盾,既保证花后物质生产又能增加籽粒氮素积累,

西农大发表世界首个-大规模小麦全基因组重测序结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基因组学领域国际知名期刊Ge-nomeBiology上发表论文,揭示了六倍体小麦遗传多样性来源于频繁的与野生小麦的种内杂交及与更远缘野草的种间杂交,为了解小麦起源、进化和驯化历史,克服小麦遗传资源同质化,促进小麦遗传改良提供了重要的数据资源。  

我国完成小麦A基因组测序

本报讯(记者丁佳)5月10日,《自然》杂志刊发了中国科学院的一项最新成果,该项研究完成了小麦A基因组的测序和染色体精细图谱的绘制。 这项由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种子创新研究院和遗传发育所基因组分析平台等合作完成的研究,全面揭示了小麦A基因组的结构和

我国完成小麦A基因组测序

   5月10日,《自然》杂志刊发了中国科学院的一项最新成果,该项研究完成了小麦A基因组的测序和染色体精细图谱的绘制。这项由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种子创新研究院和遗传发育所基因组分析平台等合作完成的研究,全面揭示了小麦A基因组的结构和表达特征,对深入和

OPGEN全基因组图谱应用系列——鞭虫全基因组测序

鞭虫是一种常见的土壤传播寄生虫,地理分布广,感染率高,寄生于人体盲肠,导致人体慢性感染,对人类危害巨大。鞭虫的全基因组测序研究由著名的桑格研究院(Wellcome Trust Sanger Institute)完成,发表在世界顶级期刊《Nature Genetics》上。该研究通过对2种不同

碳同化

植物利用光反应中形成的NADPH和ATP将CO2转化成稳定的碳水化合物的过程,称为CO2同化(CO2 assimilation)或碳同化。根据碳同化过程中最初产物所含碳原子的数目以及碳代谢的特点,将碳同化途径分为三类:C3途径(C3 pathway)、C4途径(C4 pathway)和CAM

我国学者揭示CO2增高对小麦的抗逆性及品质的影响机制

  近年来大气CO2增高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逐渐受到关注,小麦等大田作物在生育期内会遭遇多种气象灾害,特别是发生于生育后期的水分及温度胁迫严重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形成,关于大气CO2增高对小麦抗旱性等的影响是国内外研究热点。而大气CO2增高是一个长期持续存在的过程,势必对小麦连续多代的生长和籽粒产

我国发现醇溶蛋白染色体结构与功能价值分析获得新进展

   醇溶蛋白及其同源物广泛存在于禾本科植物种子中,是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籽粒加工与营养品质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在六倍体普通小麦,醇溶蛋白基因以多拷贝方式存在于六个复杂的染色体位点(Gli-A1, B1, D1, A2, B2 & D2),其积累量一般占籽粒总蛋白含量的40-50%,对面筋、面团的

小麦基因组草图绘制成功

  一个科研团队8月27日宣布,他们已经解开95%的小麦基因序列。这项研究成果将有助于缓解因全世界人口增长、气候变化和虫害爆发引发的粮食安全危机。  英国研究人员说,他们已经解开“中国春42系”(chinese spring line 42)品种小麦95%的基因序列。基因组草图已经对外公布

小麦野生远祖基因组测序完成

  11月15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刊登了一篇研究论文称,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科学家领导的国际团队,成功为小麦的一种野生远祖——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进行了基因组测序,向破解小麦基因组难题迈进了一步。  作为全球主要粮食作物,小麦为人类提供了超过20%碳水化合物和23%蛋白质等

首次绘制小麦表观基因组图谱

  最近,英国利物浦大学的科学家们,对小麦中调节基因活性的遗传性分子变化,进行了首次全基因组范围的调查,这可能成为提高作物育种技术的一种新工具。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Genome Biology》。延伸阅读:权威期刊发布首个小麦单体型图谱。  表观遗传标记是一种化学标签,将自己附着在DNA上

对环境致癌物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揭示突变特征

  对人类肿瘤进行全基因组测序(whole-genome-sequencing, WGS)可显示出独特的突变模式,这些突变模式有助于揭示癌症的病因。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英国剑桥大学、伦敦国王学院和韦尔科姆基金会桑格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对324种暴露于79种已知或潜在的环境致癌物的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

全自动凯氏定氮仪在小麦籽粒蛋白质测定中的应用

小麦在我国种植广泛,但是品质差异非常大,而小麦品质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经济价值,因此在小麦品质测定中,常常需要采用全自动凯氏定氮仪来测定小麦籽粒中的蛋白质含量,这主要是因为蛋白质含量是衡量小麦加工品质的重要指标,而蛋白质主要是复杂的含氮有机化合物,因此全自动凯氏定氮仪作为测定样品氮含量的专业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