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大等在新一代神威超级计算机上首次实现地球系统跨圈层相互作用的超大规模模拟

近日,美国计算机学会公布了获得首届戈登·贝尔气候建模奖提名的研究工作名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新一代神威超级计算机上的应用成果(Establishing a Modeling System in 3-km Horizontal Resolution for Global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Triggered by Submarine Volcanic Eruptions with 400 Billion 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获得提名。人类有记录以来,致命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火山爆发、海啸、飓风和洪水等。其中,大规模火山爆发是最致命的和对人类生存环境影响最深远的自然灾害之一。海底火山爆发不仅会迅速引发大范围的海啸,而且会在数天内引发大规模闪电、短期暴雨、洪水等气象灾害,并可能导致持续数月甚至数年的长期气候影响。自然和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对人类适宜生存的地球环......阅读全文

印太交汇区跨圈层研究获进展

近日,国际地学期刊Earth-Science Reviews第237卷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杜岩关于印太交汇区的综述性论文。 热带印度洋-太平洋交汇区(简称印太交汇区)泛指西太平洋—南海/印度尼西亚海—东印度洋所交汇的海域,是全球跨圈层、跨洋盆的多尺度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中心,是

印太交汇区跨圈层研究获进展

  近日,国际地学期刊Earth-Science Reviews第237卷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杜岩关于印太交汇区的综述性论文。  热带印度洋-太平洋交汇区(简称印太交汇区)泛指西太平洋—南海/印度尼西亚海—东印度洋所交汇的海域,是全球跨圈层、跨洋盆的多尺度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中心,

科学家打算用最大超级计算机建立地球模型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4847.shtm

最高850万元/项,基金委公布重大研究计划申请指南

西太平洋地球系统多圈层相互作用重大研究计划2022年度项目指南  “西太平洋地球系统多圈层相互作用”重大研究计划立足地球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瞄准西太平洋作为地球系统的窗口所拥有的科学价值和地域优势,提炼和把握以流体为纽带的跨圈层动力过程与能量物质循环这一重大科学问题,进行多学科、跨尺度、跨圈层综

最高850万元/项,基金委公布重大研究计划申请指南

西太平洋地球系统多圈层相互作用重大研究计划2022年度项目指南  “西太平洋地球系统多圈层相互作用”重大研究计划立足地球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瞄准西太平洋作为地球系统的窗口所拥有的科学价值和地域优势,提炼和把握以流体为纽带的跨圈层动力过程与能量物质循环这一重大科学问题,进行多学科、跨尺度、跨圈层综

美开发基于人类视觉系统的超级计算机

可引导汽车快速识别复杂环境目标  美国耶鲁大学工程和应用科学学院的欧亨尼奥·卡鲁塞伊罗15日在马萨诸塞州波斯顿市举行的高性能嵌入式计算(HPEC)研讨会上表示,他和研究小组开发出了基于人类视觉系统的超级计算机,与人们过去所研制的同类计算机相比,其在速度和节能上均有很大提高。  人在开车时,视觉和大脑

距太阳第二近恒星系统发现“超级地球”

最新发现的围绕巴纳德星运行的行星比地球更大且更寒冷。图片来源:M. KORNMESSER/ESO  本报讯 2016年,天文学家发现了一颗围绕比邻星运行的行星,而比邻星是距太阳最近的恒星,只有4光年。如今,科学家发现了一颗围绕巴纳德星运行的系外行星。巴纳德星距太阳6光年,被认为是第二邻近的恒星系统。

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

来自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也称怀柔科学城)的最新消息说,建于该中心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10月17日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也成为全国重大科技设施平台高度集聚区域之一——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首个正式运行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这一被形象称为“将地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又一重大项目在青岛启动

   近日,由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牵头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印太交汇区物质能量汇聚中心海洋环境与生物过程的耦合作用和生态效应”启动会在青岛召开。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以及项目承担单位的50余位领导、专家参会,围绕印太交汇区核心科学问题开展研讨交流。 印太交汇区地处热带太平洋与

IBM超级计算机“沃森”云计算系统帮助研究脑癌

  IBM公司3月19日表示,他们将利用其超级计算机“沃森”的云计算系统与位于纽约的基因组研究中心合作,帮助开发治疗脑胶质瘤的方案,以期战胜人类脑癌。   纽约基因组中心是一个集研究、医疗和产业于一体的非盈利性集团。他们将对脑胶质瘤病人进行DNA测序,然后用“沃森”把这些数据和临床信息结合起来,帮

“超级地球”大气层首次现形

  据美国《连线》杂志在线版12月2日报道,科学家不但确认一颗距离地球仅40光年、有着“和地球最像的系外行星”之称的“超级地球”拥有大气层,且于近日首次直接探测到了大气层状况,分析认为其大气层可能含有充沛的水蒸气或被厚厚的雾所笼罩。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专家表示此次研究数据具备一定质量。相关

“青藏高原多圈层相互作用及其资源环境效应”课题启动

  11月27日,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青藏高原多圈层相互作用及其资源环境效应”专项项目青藏高原所课题启动会议在京召开。专项首席科学家、所长姚檀栋院士出席并主持课题启动会议,所内各课题负责人及项目研究骨干40多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上,各课题负责人汇报了所承担课题的实施方案、研究内

超级计算机预测六夸克粒子存在

  日本理化学研究所(RIKEN)的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物理评论快报》杂志撰文称,他们利用超级计算机,预测了一种由六个夸克组成的奇异粒子的存在,最新研究有望加深科学家们对夸克如何结合形成原子核的理解。  夸克是科学家们认为不能再分割的一种基本粒子,目前已知的夸克包括上夸克、下夸克、粲夸克、奇异夸克、底

超级计算机预测六夸克粒子存在

新预测的六夸克粒子的艺术图。图片来源:物理学家组织网  日本理化学研究所(RIKEN)的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物理评论快报》杂志撰文称,他们利用超级计算机,预测了一种由六个夸克组成的奇异粒子的存在,最新研究有望加深科学家们对夸克如何结合形成原子核的理解。  夸克是科学家们认为不能再分割的一种基本粒子,目

新型光学装置为超级计算机提速

  美国每日科学网站12月22日报道题:更强大的超级计算机?新装置或可传输光信息。   研究人员们已经研制出一种新型光学装置,其体积极小,一个计算机芯片就足以安装数百万个这种装置。该装置可提高信息处理速度和能力,让超级计算机变得更快、更强大。   这种“无源光学二极管”是由两个微小的硅质环状

世界最强超级计算机排名:中国居首

  据国外媒体报道,在两年一次的世界上最强力的超级计算机排名中,中国仍然占据着榜首。中国国防科技大学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的每秒33.86千万亿次的浮点计算能力,几乎是排名第二位的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Titan Cray超级计算机的两倍。   根据本周一公布的这一超级计算机TOP 50

超级计算机模拟出暗物质结构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8月11日报道,宇宙中堪称最为神秘的暗物质,其结构目前已被超级计算机模拟了出来,数据显示暗物质密度最大的部分是在内部中心,而被称作“吸引区”的暗物质晕,是维系暗物质粒子“团结一致”结构的关键。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天体物理学通讯》上。   暗物质并不能为肉眼和

量子计算机与超级计算机“协同学习”框架发布

记者13日从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获悉,支持量子计算机和超级计算机“协同学习”的量子机器学习框架——VQNet2.0发布,该框架可与量子计算操作系统深度结合,支持同时调度量子和经典计算资源进行机器学习的训练与预测。 本次发布的量子机器学习框架由合肥本源量子计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开发。据安

国家超算长沙中心天河新一代超级计算机系统运行

10月9日,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天河新一代超级计算机系统运行启动仪式在湖南大学举行。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主机系统升级项目由湖南省政府、长沙市政府和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共同出资,湖南大学负责建设;系统采用国防科技大学“天河”新一代超级计算机技术,双精度浮点峰值计算性能达每秒20亿亿次高精度浮点数运算,

电工所喷淋蒸发冷却热管理系统为超级计算机降温节能

  1月13日,由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为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研制的喷淋式蒸发冷却超级计算机(QSC-1)通过72小时Linpack测试。这标志着喷淋蒸发冷却热管理技术获得了创新性成功示范,已从科研成果转化为成熟的工业应用产品,开创了高效相变冷却技术在超级计算机领域应用的先河。   作为国内首个

“世界屋脊”拿什么破解气候密码?

我国科考队员在白雪皑皑的青藏高原进行野外考察   前不久,重庆遭遇62年来单日最大暴雨袭击。专家分析认为,大气环流在遭遇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这两个大的地形时,形成了有利于强对流天气发生的气象条件而导致暴雨产生。专家表示,由于青藏高原的特殊地形,加上处于季风和西风带的交汇处,因此,青藏高原既是天气系统

汪品先院士《地球系统与演变》出版面世

据第五届地球系统科学大会消息,汪品先院士等所著的《地球系统与演变》一书日前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6月底已面向全国发行。 本书由汪品先院士等执笔,内容来自二十年教学及科研实践,花费三年时间撰写完成,并经多位国内外相关领域的院士和知名专家审阅。全书内容共十二章,前五章介绍各圈层的构成与来历,后

“青藏高原多圈层相互作用及其资源环境效应”研讨会召开

  10月21日,“青藏高原多圈层相互作用及其资源环境效应”专项实施方案研讨会在青藏高原研究所召开,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专项研究骨干40多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研究人员分别来自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北京大学、中科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等科研单位。研讨会由青藏高原

研究:超级计算机揭秘动植物抗冻蛋白

  澳大利亚科学家日前发现了农业使用的天然抗冻蛋白,不光可以保护农作物免受霜冻损害,甚至可以延长捐赠器官的保质期。  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报道,抗冻蛋白通常用于防止冰层增厚,以及保护动植物在零度以下极冷环境下存活,如生活在南极冻水中的鱼类。  这项研究成果被发布在《电子生活》期刊上,研究由维多利亚州生

美国宣布造出“世界最强大”超级计算机

新华社华盛顿6月8日电(记者周舟)美国能源部下属橡树岭国家实验室8日宣布,造出一台名为“顶点”的超级计算机,称其运算能力是目前“世界最强大的”。 橡树岭国家实验室说,“顶点”的浮点运算速度峰值可达每秒20亿亿次。其中使用了4608个计算服务器,每个计算服务器中又含有两个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生产

我国超级计算机由跟跑变为领跑

  “天河一号已成为世界上获得广泛应用的最快的超级计算机系统,标志着我国超级计算机应用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主任刘光明在介绍天河一号推广应用情况时说。4月23日,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联合天津大学,与英国、挪威、西班牙、保加利亚和瑞士欧盟五国的研究机构申请了基于“天河一号”的中欧

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启动研制

  记者10月27日从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悉,由该中心牵头的“E级高性能计算机原型系统”研制项目正式启动,速度将十倍于目前世界最快。这标志包括核心处理器在内的全国产化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步入实际研发阶段。  目前世界上运算速度最快的是由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的“神威·太湖之光”

新“超级地球”三成质量是水

科技日报北京8月25日电 (记者刘霞)加拿大、法国等国的科学家组成的国际团队在最新一期《天文学杂志》上撰文指出,他们新发现了一颗系外行星TOI-1452 b,其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5倍,其中30%的质量为水,围绕距离地球约100光年的天龙座星座中的一颗小恒星旋转,可能是一颗完全被水覆盖的“海洋行星”。

科学家再现超级地球内部极端环境

  美国和德国科学家最近合作进行了新的激光驱动冲击压力实验,在实验室再现太阳系外超级地球和巨行星深内部的极端环境,以及类地行星诞生时的混乱环境,利用超快光学测量技术揭示了构成行星的重要物质性质,这些物质决定了行星的形成和演化过程。相关论文发表在1月23日的《科学》杂志上。  石英(SiO2)是组成岩

地球数值模拟装置预研取得重要成果

  9月23日,在北京举行的地球系统模式和应用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地球系统模式1.0版本和地球数值模拟装置原型系统正式发布。  作为理解过去气候与环境演变机理、预估未来潜在全球变化情景的重要工具,中国科学院地球系统模式(CAS-ESM)1.0版本由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等单位建成,主要包括8个子系统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