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了Spo11形成DSB机制的理解,扩展了DNA断裂修复的概念

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产生单倍体细胞的分裂过程,能够增加配子的多样性,促进生物适应环境变化。在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相互配对,发生重组交换。这一同源重组过程,由Spo11介导的DNA 双链断裂 (DNA double-strand breaks, DSBs) 所引发,但Spo11是如何结合并切割DNA的尚不清楚。 2021年6月9日,来自英国萨塞克斯大学Matthew J. Neale研究组的Dominic Johnson与Margaret Crawford(共同第一作者)在Nature上发表了题为Concerted cutting by Spo11 illuminates meiotic DNA break mechanics的文章,建立了相邻Spo11 分子结合在DNA 双螺旋上进行协同切割的模型,这打破了以往认为大多数重组事件是由单个 Spo11 引起的认知,加强了对Spo11介导形成DSB机制的理解,扩......阅读全文

加强了Spo11形成DSB机制的理解,扩展了DNA断裂修复的概念

  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产生单倍体细胞的分裂过程,能够增加配子的多样性,促进生物适应环境变化。在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相互配对,发生重组交换。这一同源重组过程,由Spo11介导的DNA 双链断裂 (DNA double-strand breaks, DSBs) 所引发,但Spo11是如

前核糖体-RNA-(prerRNA)-介导技术

2022年1月4日,西湖大学俞晓春团队在Cell Research 在线发表题为“Pre-ribosomal RNA reorganizes DNA damage repair factors in nucleus during meiotic prophase and DNA damage res

减数分裂时大约20%的断裂对应于紧密定位的双链断裂对

  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细胞分裂过程,需要产生配子,即生物体的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父系和母系染色体复制、配对并交换部分DNA,这一过程称为减数分裂重组。为了调节这种遗传物质的交换,细胞将双链断裂(dsb)引入染色体DNA。来自维也纳大学和医学维也纳大学的Max Prutz实验室的染色体生物学

南模生物小鼠模型在揭示减数分裂同源重组命运决定的...

南模生物小鼠模型在揭示减数分裂同源重组命运决定的表观遗传学的应用减数分裂为生殖细胞所特有的生物学事件,是生物有性生殖的基础。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配对、联会和重组交换,而非同源染色体分配时自由组合,从而使配子呈现遗传多样化,增加了后代的适应性【1】。因此,减数分裂是保证物

浙江大学黄俊教授Cell子刊发表最新成果

  细胞基因组的完整性,持续受到多种内外因素的挑战,例如复制叉崩溃、氧化应激和电离辐射等等。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细胞学反应。DNA的损伤类型很多,其中以DNA双链断裂(DSB)最为严重。DSB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累积。可以说我们的健康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细胞发现和修复DNA损伤的能力。  DSB具有高度的

DNA双链断裂是脑活动一部分

  长期以来,科学家认为一种特殊的DNA损伤——DNA双链断裂(DSB)对脑细胞特别有害,是老年病如老年痴呆背后的主要推手。据物理学家组织网3月24日报道,最近,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格拉斯通研究所科学家发现,DSB实际上是一种常规的、非伤害性脑活动过程的一部分。这一发现有助于理解老年痴呆症背

老年痴呆症形成机理有新解-常见药可保护神经元

  长期以来,科学家认为一种特殊的DNA损伤——DNA双链断裂(DSB)对脑细胞特别有害,是老年病如老年痴呆背后的主要推手。据物理学家组织网3月24日报道,最近,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格拉斯通研究所科学家发现,DSB实际上是一种常规的、非伤害性脑活动过程的一部分。这一发现有助于理解老年痴呆症背

中科院Cell-Res揭示DNA修复新机制

  来自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Ago2通过同源重组促进了Rad51招募以及DNA双链断裂修复。这一研究发现发表在3月25日的《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杂志上。   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的杨运桂 (Yun-Gui Yang)研究员和清华大学的戚益军(Y

BRCA1BARD1复合物特异识别泛素化核小体促进同源重组修复

  DNA双链断裂(DNA double-strand breaks,DSBs)是真核细胞中最严重的DNA损伤类型之一,单个裸露的DSB即可诱发细胞凋亡。DSB主要通过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non-homologous end-joining)和同源重组(HR,homologous recomb

BARD1泛素化核小体在促进同源重组修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DNA双链断裂(DNA double-strand breaks,DSBs)是真核细胞中最为严重的DNA损伤类型之一,单个裸露的DSB即可诱发细胞凋亡。DSB主要通过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non-homologous end-joining)和同源重组(HR,homologous recom

浙江大学Cell子刊解析DNA损伤修复

  维持基因组DNA的稳定对于细胞存活和肿瘤抑制至关重要。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的科学家们对DNA修复机制中的一个重要复合物进行了研究,阐述了该复合体组装和发挥作用的结构基础。文章于三月十三日发表在Cell旗下的Cell Reports杂志上。   细胞基因组的完整性,持续受到多种内外因素的挑

阿司匹林能预防癌症?蒋晖揭示阿司匹林促DNA修复新机制

阿司匹林(Aspirin,乙酰水杨酸),1898年上市以来,至今已有超过百年的临床应用,成为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之一。至今仍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也是作为比较和评价其他药物的标准制剂。近年来,阿司匹林被发现在多种疾病中有效,甚至对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重大疾病也有着一定

Cell公布2012最佳论文中国学者成果入选

  Cell杂志创刊于1976年,现已成为世界自然科学研究领域最著名的期刊之一,并陆续发行了十几种姊妹刊,在各自专业领域里均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最新一期(12月21日)Cell杂志内容公布的同时,也盘点了本年度最佳论文,其中清华大学的戚益军研究组关于DNA双链断裂修复中起重要作用的新型小分子RN

Cell公布2012最佳论文中国学者成果入选

Cell杂志创刊于1976年,现已成为世界自然科学研究领域最著名的期刊之一,并陆续发行了十几种姊妹刊,在各自专业领域里均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最新一期(12月21日)Cell杂志内容公布的同时,也盘点了本年度最佳论文,其中清华大学的戚益军研究组关于DNA双链断裂修复中起重要作用的新

Cell公布2012最佳论文中国学者占三篇

  Cell杂志创刊于1976年,现已成为世界自然科学研究领域最著名的期刊之一,并陆续发行了十几种姊妹刊,在各自专业领域里均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最新一期(12月21日)Cell杂志内容公布的同时,也盘点了本年度最佳论文,其中清华大学的戚益军研究组关于DNA双链断裂修复中起重要作用的新型小分子RN

军事医学科学院Nature子刊揭示DNA修复新机制

  来自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美国梅奥诊所(Mayo Clinic)、华盛顿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证实,细胞周期依赖性BRCA1–UHRF1级联反应调控了DNA双链断裂修复信号通路的选择。这一研究发现发布在1月5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军事

科学家揭示DSB修复过程中SHLD3招募REV7的分子机制

  近期,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周政课题组与美国克利夫兰Lerner Research Institute 的Zihua Gong课题组合作完成的研究论文“Structural basis for shieldin c

LIG4基因突变与药物因子介绍

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是一种DNA连接酶,在ATP依赖的反应中连接双链聚脱氧核苷酸中的单链断裂该蛋白是v(d)j重组和dna双链断裂(dsb)修复的关键。该蛋白与X射线修复交叉互补蛋白4(XRCC4)形成复合物,并进一步与DNA依赖性蛋白激酶(DNA-PK)相互作用已知NHEJ需要XRCC4和DNA-P

LIG4基因编码功能及结构描述

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是一种DNA连接酶,在ATP依赖的反应中连接双链聚脱氧核苷酸中的单链断裂该蛋白是v(d)j重组和dna双链断裂(dsb)修复的关键。该蛋白与X射线修复交叉互补蛋白4(XRCC4)形成复合物,并进一步与DNA依赖性蛋白激酶(DNA-PK)相互作用已知NHEJ需要XRCC4和DNA-P

基因编辑到底是什么

       CRISPR/Cas9系统中sgRNA(smallguideRNA)识别并结合目标基因的靶向序列,引导Cas9对结合位点进行剪切,产生DNA双链断裂(double-strandbreak,DSB),机体自身通过非同源重组(non-homologousendjoining,NHEJ)的方

我国学者使用RNA模板首次在植物中实现同源重组修复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转基因技术与应用创新团队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合作,使用RNA作为同源重组修复(HDR)的模板,并分别利用核酶自切割和具有RNA/DNA双重切割能力的CRISPR/Cpf1基因编辑系统,成功获得后代无转基因成分的抗ALS抑制剂类除草剂水稻植株。该研究是在

crispr-cas9基因敲除原理

基本原理:CRISPR簇是一个广泛存在于细菌和古生菌基因组中的特殊DNA重复序列家族,其序列由一个前导区(Leader)、多个短而高度保守的重复序列区(Repeat)和多个间隔区(Spacer)组成。前导区一般位于CRISPR簇上游,是富含AT长度为300~500bp的区域,被认为可能是CRISPR

crispr-cas9基因敲除原理

基本原理:CRISPR簇是一个广泛存在于细菌和古生菌基因组中的特殊DNA重复序列家族,其序列由一个前导区(Leader)、多个短而高度保守的重复序列区(Repeat)和多个间隔区(Spacer)组成。前导区一般位于CRISPR簇上游,是富含AT长度为300~500bp的区域,被认为可能是CRISPR

基因编辑的执行手段

1)基因敲除:如果想使某个基因的功能丧失,可以在这个基因上产生DSB,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修复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DNA的插入或删除(indel),造成移码突变,从而实现基因敲除。  2)特异突变引入:如果想把某个特异的突变引入到基因组上,需要通过同源重组来实现,这时候要提供一个含有特异突变同源

遗传发育所揭示减数分裂同源重组保障新机制

  减数分裂过程中,性母细胞主动产生大量DNA双链断裂(double-strand break, DSB),以起始同源重组,形成交叉结,确保同源染色体均等分离。但是,同源重组并不是唯一DSB修复方式,其他非精确修复途径如非同源末端连接(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 NHEJ

基因编辑到底是什么

嗨~来看点更专业的回答吧 ♪(・ω・)ノCRISPR/Cas基因编辑系统       CRISPR/Cas(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as)系统是目前被广泛运用的基因编辑系统,其原理是由CRISPR转录产生的

研究揭示DSB修复过程中SHLD3招募REV7的分子机制

  2019年12月3日,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周政课题组与美国克利夫兰Lerner Research Institute 的Zihua Gong课题组合作完成的研究论文“Structural basis for sh

Science:有比CRISPRCas更安全的技术吗?基于retroelement的基因组编辑工具

  在一篇展望文章中,Stephen Tang和Samuel Sternberg讨论了基于retroelement的基因编辑作为CRISPR-Cas方法的一种更安全的替代方法。  精确的基因组编辑技术改变了现代生物学。可编程DNA靶向的能力已经迅速提高,这主要是由于细菌RNA引导的CRISPR-Ca

潘学文博士Nature解析DNA修复

  生物通报道:来自贝勒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指出了一种核小体重构因子:Fun30在DNA双链端粒末端切除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为进一步解析DNA双链断裂修复过程提供了新思路,相关成果公布在Nature杂志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之一是华裔科学家潘学文博士(Xuewen Pan,生物通音译),其早年

电离辐射引起核内染色质结构调控的新证据

  染色质是真核生命遗传物质DNA在细胞核内的存在形式,染色质根据细胞的活动状态和响应过程,如DNA复制、基因转录、DNA损伤响应和修复等,进行结构调节.染色质结构受电离辐射发生双链断裂(DSB)后的解聚现象已有报道,但是学界缺乏关于核内原位的染色质结构改变的证据支持,DNA发生双链断裂后,损伤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