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AI检测生物钟,精准医疗或成最大“受惠者”

网络上有一份人尽皆知的人体排毒表,上面正儿八经地“规定”了人体各种脏器的工作时间,并且还说只要不睡觉它们就不工作。这份精确到小时的“民间科普”让很多人深信不疑,每当熬夜至深,往往惊觉此表,不禁心惊肉跳。当然也有人出来辟谣,说人体器官排毒根本就没这么精准,器官是时时刻刻在工作的。听到此话,那些十点钟准备洗洗睡了的人立刻又打起了精神,表示还可以面对手机再战俩小时……可实际上,虽然排毒表不一定靠谱,但其出发点是让人养成早睡的习惯。如果长期晚睡,人体的免疫系统就会遭到破坏,各种疾病也就会因此而被诱发出来。但问题也来了:如果睡得晚起得也晚,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不就行了?这样也是会伤身体的。其实无论是晚睡早起还是晚睡晚起,其都会有一个共同的坏处:造成人体生物钟的紊乱。生物钟大家都是知道的,它相当于生物体内的无形时钟,是生命活动的内在规律。根据已知研究,生物钟在很大程度上与昼夜交替有密切的关系。而正由于此,人体的生物钟也会大致相同。因此,也就一......阅读全文

日研究发现绿藻也可以自我调节生物钟

  绿藻是海水和淡水中的常见藻类,成员种类繁多,在生物燃料方面具有很强的应用前景。日本研究人员发现,一种绿藻“衣藻”不仅有生物钟基因,而且还能对生物钟的紊乱进行自我修复。   几乎所有的绿藻都拥有叶绿体,使它们呈现亮绿色。名古屋大学名誉教授石浦正宽等人将衣藻的生物钟基因与萤火虫的发光基因相融合,使

科学家发现只需一晚睡眠不良就可改变基因

  据国外媒体27日报道,你可能认为晚上睡不好是无害的。但一项新研究显示,相比以前认为的,熬夜可能对人体产生更严重的影响。瑞典研究人员发现,一晚上不睡觉可能改变控制人体细胞生物钟的基因。  扰乱生物钟可能影响从体温变化、食欲到大脑活动等每件事。研究负责人同时又是瑞典乌普萨拉科学家的乔纳森-瑟德纳斯说

日本科学家发现植物体内各组织的生物钟节律存在差异

  我们知道植物体内也有生物钟。日本科学家在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网络版上报告说,他们发现植物体内各组织的生物钟节律存在很大差异。这一发现有助于开发控制植物花期的生长调节剂。  科学界认为,植物的生物钟与动物一样,都是以约24小时为一个周期,但是一直不清楚植物生物钟的机制。  京都大学研究生院助教远

通过研究斑马鱼来揭示视网膜生物钟活性

昼夜节律和视网膜生物钟人类以及许多其他动物体,睡眠-清醒循环以及其他的生物节律过程是由内源性振荡器-生物钟所调节的。生物钟受一系列基因控制,这些基因的表达因是否有光照所微调,从而使得每日的生物节律适应于日夜循环交替。在哺乳动物的大脑中,生物钟母钟(主要的控制因子)位于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然而它并非每日

有哪些生活小常识其实并不科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听到很多的“生活常识”,这些生活常识涵盖了我们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不过,“生活常识”有时候也是违反科学原理的。盲目听从一些流言,而不辩证地、实事求是地去主动思考,往往会给我们的生活造成很多不必的困扰。下面我们简单梳理一下最近的科学研究,从而对一些常识性问题有更加深入的思

Cell Metabolism | 医学的第四维——生物节律

  众所周知,2017 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颁发给了三位美国遗传学家杰弗里·霍尔(Jeffrey C. Hall)、迈克尔·罗斯巴什(Michael Rosbash),以及迈克尔·杨(Michael W. Young),以表彰他们在发现果蝇生物节律分子机制方面的贡献。而在此前,医学界真正将生物节律——

我国首次在南极开展生物钟基因检测的研究

 2008年12月余万霰在南极考察   在我国第25次南极考察现场计划中,有一个健康检查项目非常醒目,即“中国赴南极考察队员生物钟基因及若干生物节律检测及研究意义”。这项由南昌大学医学院教授余万霰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是我国首次在南极考察队员中开展生物钟基因检测与研究。  

2017诺贝尔奖:3人因发现生物钟获得生理学或医学奖

  北京时间10月2日17时30分许,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遗传学家杰弗里·霍尔(Jeffrey C. Hall), Michael Rosbash以及 Michael W. Young。以表彰他们发现控制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控制昼夜节律分子机

有悖直觉!Cell子刊:昼夜节律紊乱竟能保护神经元?

  不管是出国旅行还是出差,人们的身体对于时差总归是有诸多不适,但是你的大脑可能会感谢它。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亨廷顿病果蝇模型中诱导时差反应,发现时差反应保护了果蝇的神经元。随后,研究小组发现并测试了一种生物钟控制的基因,该基因在被击倒时也能保护大脑免受疾病的侵害。  这些发现

大豆生育期基因克隆与功能解析方面取得进展

  大豆开花是作物重要农艺性状之一,对作物产量形成、植株形态建成、驯化以及生态适应性等方面具有显著影响。大豆开花是在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共同作用下,从营养生长转变为生殖生长的结果。大豆是典型的光周期敏感短日照作物,光照是决定开花时间最重要的外界环境因素之一,短日照促进开花,长日照抑制开花,它是由光周期

大豆生育期基因克隆与功能解析方面取得进展

  大豆开花是作物重要农艺性状之一,对作物产量形成、植株形态建成、驯化以及生态适应性等方面具有显著影响。大豆开花是在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共同作用下,从营养生长转变为生殖生长的结果。大豆是典型的光周期敏感短日照作物,光照是决定开花时间最重要的外界环境因素之一,短日照促进开花,长日照抑制开花,它是由光周期

南京大学发PNAS文章 破解生物钟奥秘

  来自南京大学医学院,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揭示一种蛋白在哺乳动物生物节律反馈环路中的双重作用,揭示出了一种周期确定和维持生物钟正常工作的新机制。相关成果公布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分别是南京大学医学院模式动物研究所徐璎教授,以及加州大学

“生物钟”不可小觑 突破性研究共同解读生物钟奥秘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球上大部分生物从几十万年前就开始就遵从这种大自然的特殊规律。当然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并没有非常在意这中自然规律/现象,直到现代医学的发展进步才让我们将这种顺应自然的规律同生物钟画起了等号。当然随之而来的就是科学家们对生物钟的各种深度研究。  很多科学研究都发现,人类生活中各

Science:基因图谱展示生物钟调节胰岛素

  最近,美国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进展,他们发现了机体生物钟用以调节胰腺beta细胞合成分泌胰岛素,控制血糖水平的全新基因图谱,这项发现将促进糖尿病新治疗方法的开发。  机体生物钟能够根据地球上的24小时昼夜循环对进食和睡眠等行为进行协调,同时还会调节机体的生理活动,如代谢。在脑内有

肠道免疫系统昼夜节律关键基因揭露

  自古,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遵循着昼夜节律,其实消化道同样遵循着这样的规律:在醒着的时候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在睡觉的时候补充衰老细胞。但是倒班工作和时差会打乱生物钟和消化节奏。这种干扰与肠道感染、肥胖、炎症性肠病和结肠直肠癌等风险增加有关。  现在,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一种有助于

肠道上皮产生的D型氨基酸可调控睡眠

  2019年5月7日,国际学术刊物《自然 通讯》在线发表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北大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饶毅实验室的博士后戴熙慧敏和周恩兴等的研究论文:D-Serine made by serine racemase in Drosophila intestine plays a physiologica

邵逸夫奖获得者借果蝇基因破解生物钟奥秘

图:第十届邵逸夫奖生命科学与医学奖获得者。左起:迈克尔·杨(Michael W Young)、杰弗理·霍尔(Jeffrey C Hall)、迈克尔·罗斯巴殊(Michael Rosbash)。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所有生物都有自己的作息规律:人类晚上出现倦意、猫头鹰昼伏夜出、花

一夜不睡便可改变基因

   没有人喜欢整晚缺睡,但这却是绝大多数人时不时必须做的。对于轮班工作的人,随着工作时间而更改睡眠模式是意料之中的事;对于考前抱佛脚或考后庆祝放假的学生而言,通宵也是很普遍的;而睡眠紊乱的病人更是经常夜晚失眠。  然而一项最新研究发现,通宵不眠对身体的影响程度可能比以往所认为的更深。瑞典的乌普萨拉

研究发现移除生物钟基因提升小鼠抗菌力

  英国一个研究团队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发表论文介绍,他们移除实验鼠体内一个与生物钟调控相关的关键基因后,其体内具有噬菌作用的巨噬细胞变强,提升了小鼠抵抗细菌性肺炎的能力。  生物钟是大多数生物体内的一种生理机制,调节生命活动,例如人们有昼夜节律的睡眠、不同时间段的饮食行为都是出于生物钟

新的饮食模式——有望使患者减少甚至停止胰岛素注射

   胰岛素是一种调节糖进入肝脏、肌肉和脂肪细胞的激素,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失控,往往需要每天注射4次胰岛素,但由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进行性减退,会导致胰岛素剂量的逐渐增加,进而导致体重持续增加、心血管疾病和其它并发症的恶性循环。  近日,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一项临床研究发现(NCT027

Cell子刊:单细胞中的生物钟

  我们的生物钟位于大脑视交叉上核的一万多个神经元中,实际上类似的生物钟也存在于我们体内几乎所有细胞内。瑞士日内瓦大学分子生物学系Ueli Schibler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就在体外培养的细胞中研究了生物钟的分子机制,他们在单细胞中实时观察了生物钟分子齿轮对基因表达的节律性控制,这篇文章发表在Ce

缺失SOX2,时差紊乱,整只鼠都不好了

  生物钟滴答滴答作响的原因是什么?根据多伦多大学密西沙加分校(UTM)的一项新研究,令人惊讶的答案在于一个通常与干细胞和癌细胞有关的基因。PHOTO CREDIT: SIBYA VIA PIXABAY  作为昼夜节律生物学领域的首个同类研究,UTM的研究人员使用RNA测序来观察视交叉上核(supr

肝脏的昼夜节律以及饮食对其的影响

  在生物进化早期,生物体已经发展了一种高度保守的分子计时器,即生物钟系统,它使机体行为、生理呈现近似24h的节律。生物钟由中枢生物钟和外周生物钟组成,中枢生物钟位于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SCN),在眼部传来的环境明暗信息的强烈影响下,SCN作为“主生物

两篇权威再证癌症与生物钟关联

  生物钟驱动着基因活性和蛋白质水平的波动,可引起人类和其他动物几乎每一个生理方面的日循环。大脑中的主生物钟,调整光明与黑暗的日循环,发出与身体几乎每个细胞和组织中分子生物钟同步的信号。已有很多研究指出,生物钟紊乱与多种健康问题有关,包括糖尿病、心脏病和癌症。延伸阅读:生物钟紊乱为何易导致癌症?。 

生物钟研究获重要进展

人类早已知道,某些生物的活动是按照时间的变化(昼夜交替、四季变更或潮汐涨落等)来进行的,具有周期性的节律,这种规律被称为生物钟(Circadian Clock)。由于生物钟在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以及治疗学等方面占据了独特的位置,因此一直以来都是科学家们研究的一个重点,本期《科学》(12月14日)和

《细胞—代谢》:脂肪摄入过量会影响生物钟

美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脂肪摄入过量会引起机体内在生理节奏的变化,从而影响其对各种生理过程的调控。这一发现意味着生物钟和代谢之间或许存在更为复杂的相互影响和关联,并有望加深科学家对糖尿病和肥胖等疾病的理解。相关论文发表在11月7日的《细胞—代谢》上。 图片说明:高脂肪食物会影响雄性小鼠的

生物钟调控代谢新方式揭示

   人体内有一个很酷的时钟——生物钟。然而,生物钟调控生理、代谢和行为等生命活动的机制十分复杂,仍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究。记者15日从南京农业大学获悉,该校王恬教授团队与芝加哥大学合作在《细胞通讯》上刊发研究成果,揭示了生物钟调控代谢的新方式。  生物钟由基因和蛋白质打造,是生物进化的礼物。生物钟掌控

科学家将研究出"倒时差药"

  常常来往于国内外的人经常要遇到倒时差的问题,明明自己的生物钟已经拨到了要睡觉的那一点,但是因为时差原因而不得不强打精神完成工作,着实令人郁闷而又无奈!不过日前英美科学家联合在《科学》期刊上撰文称,他们已经找到了实验鼠的大脑中操纵生物钟走向的基因“per1”,并基本摸清了生物钟的“秉性”,按照这样

研究显示连续缺觉一周会导致基因发生变化

  英研究显示,连续缺觉一周会导致人的基因发生变化   这些基因可以决定心脏病、糖尿病、肥胖、抗压能力等   睡眠不足6小时扰乱700基因   英国研究人员发现,连续缺觉一周扰乱700多个对健康至关重要的基因,从而影响人体生物钟、新陈代谢、免疫反应、抗压能力等,意味着睡眠不佳可能对长期健康有广

Nature子刊:酒精性脂肪肝与生物钟紊乱

  Notre Dame大学和Indiana大学的科学家们对酒精性脂肪肝进行研究,揭示了肝细胞生物钟与这种疾病的潜在关联。文章于一月十六日发表在Nature旗下的Scientific Reports杂志上。   脂肪肝(Hepatic steatosis)是指肝细胞中出现了异常的脂肪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