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量测序技术系统研究大豆连作障碍发生的微生物机制

黑龙江省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大豆种植面积占全国种植面积40%左右,随着国家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和大豆产业振兴计划的实施,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逐步增加。长期的定位试验和多点的田间调查证实,大豆连作1年、2年和3年产量分别下降10-15%、15-20%和20-30%。因此,东北区大豆连作障碍的发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大豆连作障碍的发生因素十分复杂,如土壤性状恶化、土壤酶活性降低、土壤病原微生物的富集和化感自毒作用等,这些因素既单独起作用也可能多个因素交织在一起,互相交联在一起共同起作用。而以往基于连作土壤灭菌实验证实,生物因素是导致连作障碍发生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开展大豆连作下微生物群落组成、多样性分布及群落演替规律及对策研究对阐明大豆连作障碍发生机制及推进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田分子生态学科组基于大豆短期连作(3年和5年)、长期连作......阅读全文

高通量测序技术系统研究大豆连作障碍发生的微生物机制

  黑龙江省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大豆种植面积占全国种植面积40%左右,随着国家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和大豆产业振兴计划的实施,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逐步增加。长期的定位试验和多点的田间调查证实,大豆连作1年、2年和3年产量分别下降10-15%、15-20%和20-30%。因此,东北区大豆连作障碍的发生是一

干旱缺水+连作障碍,河套地区还能种点啥?

“又能丰收了!”8月底,看到乌拉特中旗石哈河镇5000亩谷子,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农业气象试验站高级工程师孔德胤信心满满地说。果然,近日500公斤/亩的实产验收,证实了他的预测。他告诉《中国科学报》,今年谷子价格每公斤4.6元、谷草1.1元,这意味着抛除成本500元/亩,每亩地净收入可达2300余

设施蔬菜连作障碍防控关键技术取得新突破

   设施蔬菜连作障碍防控关键技术及其应用成果已获得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该项目研究探明了土传病害(枯萎病和根结线虫等)和自毒物质(肉桂酸等)是连作障碍初生障因,首次揭示了自毒物质与病原物协同加剧连作障碍发生的规律,研发出基于微生物降解和生物炭物理吸附的自毒物质有效消减技术;创新出高温

以菌抑菌防治蔬菜连作障碍获得成功

  3月下旬,正值设施蕃茄上市旺季,可在番茄之乡江苏省沭阳县华冲镇大尖村的上万亩番茄大棚里,有一半以上因连作障碍引发严重的土传病害,减产减收一半以上,而在江苏省农科院挂牌防治试验的50个大棚里,番茄长势良好,预计亩均效益可达1.5万元。   同一块农田尤其是大棚里连续多年种植同一种蔬菜,就会引起连

大豆基因组重测序表明:野生大豆遗传多样性更高

  “中原有菽,庶民采之。”五千年前,华夏始祖将野生大豆驯化,变成今天的“五谷”之一。而今,一项被称为“大豆回家”的基因组研究计划在其故乡中国取得突破。   11月15日,由香港中文大学、华大基因研究院、农业部基因组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合作完成的《31个大豆基因组重测序揭示遗传多样性和

测序平台多样化成为发展障碍

2016年1月12日,奥巴马提出了癌症“登月计划”,将精准医疗、个性化医学或癌症医学推向了另一高度。事实上,精准医疗是一个美好的愿景:即能详细读取肿瘤患者的缺陷,并开发出靶向缺陷的新一代药物,医生给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方案。使用新型靶向药物如厄洛替尼(erlotinib)和西妥昔单抗(cetuximab

大豆突变体基因定位测序方法的改良

  随着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发展和全基因组测序(Whole Genome Sequencing, WGS)成本的不断下降,基于WGS的分离群体分组分析(Bulk Segregation Analysis,BSA)已经成为快速定位候选基因的常规工具,但已报道的方法依然有待完善。例如,依赖于自交系杂交的QT

-我国科学家破解魔芋软腐病“魔咒”

  近日,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林栽培与加工利用技术研究专家张忠良主持完成的国家林业局重点科研项目“林下魔芋健康生长的微生态机制及连作障碍微生物修复技术”成果,在西安通过了国家林业局主持的成果鉴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成果在魔芋软腐病发生的微生态机制及连作障碍微生物修复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成果经

东北地理所大豆根瘤菌遗传多样性及其驱动因子研究获进展

   大豆是具有共生固氮功能的作物,其固氮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土壤中根瘤菌的丰度、以及根瘤菌的有效性和高效性。然而土壤中的大豆根瘤菌的丰度、多样性主要受土壤环境因素影响。前人的研究均是在大尺度上通过广泛采集土壤样品,即利用土壤理化性质差异较大的土壤样品进行研究,从而找出影响大豆根瘤菌分布的土壤环境因子。

我国已完成31个大豆基因组重测序

  由香港中文大学、华大基因研究院、农业部、中国科学院等单位合作的“大豆回家”项目研究成果,“31个大豆基因组重测序揭示遗传多样性和进化选择模式”11月14日在国际著名杂志《自然—遗传学》上在线发表。  该研究首次对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全基因组进行了大规模遗传多态性分析,为全球大豆的遗传学研

自闭症谱系障碍家庭全基因组测序

  近日,国际生物学顶尖期刊nature medicine在线刊登了加拿大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他们通过对85个有两个自闭症谱系障碍(ASD)孩子的四成员家庭和170个患有ASD的个体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发现在ASD疾病中存在大量遗传异质性。根据他们的实验结果,在研究和临床中应用全基因组测序诠释

DNA提取:为微生物研究扫清障碍

  近年来,尽管测序技术在快速发展,但DNA提取方法却鲜有改进。对于宏基因组研究,这是必需的一步。然而,许多微生物无法在实验室中培养,这成为分析大量微生物样品的一个主要瓶颈。参与美国NIH的人类微生物组计划(Human Microbiome Project)以及地球微生物组计划(Earth Mi

研究揭示功能基因缓解大豆铝毒害的微生物机制

近日,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年海团队在功能基因缓解大豆(Glycine max L.)铝毒害的潜在微生物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发发表于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刘灵锐为该论文第一作者,年海、马启彬和连腾祥为共同通讯作者。植物抗性基因可以影响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

二代测序鉴定铝胁迫下野生大豆miRNA及其靶基因

野生大豆(Glycine soja)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广的作物之一。相比于栽培大豆,野生大豆能够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的胁迫如干旱,碱,盐胁迫。对野生大豆的性状进行系统研究,将有助于栽培大豆的遗传改良。近日,华南农业大学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年海教授领衔的课题组联合使用第二代高通量测

二代测序鉴定铝胁迫下野生大豆miRNA及其靶基因

  野生大豆(Glycine soja)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广的作物之一。相比于栽培大豆,野生大豆能够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的胁迫如干旱,碱,盐胁迫。对野生大豆的性状进行系统研究,将有助于栽培大豆的遗传改良。近日,华南农业大学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年海教授领衔的课题组联合使用第二代

BMC-Plant-Biology测序鉴定铝胁迫下野生大豆miRNA及其靶基因

  野生大豆(Glycine soja)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广的作物之一。相比于栽培大豆,野生大豆能够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的胁迫如干旱,碱,盐胁迫。对野生大豆的性状进行系统研究,将有助于栽培大豆的遗传改良。近日,华南农业大学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年海教授领衔的课题组联合使用第二代高通

基因测序找出肠道核心微生物群

  人类肠道中有数以万亿计的微生物,也称为肠道菌群,与多种疾病如肠炎、肥胖、糖尿病等都有关系。最近,比利时鲁汶大学和荷兰格林宁根大学两个团队分别在《科学》杂志发表论文,通过两项大型研究计划找出了肠道核心微生物群,为进一步建立生物标记体系,评估肠道菌群是否正常提供了线索。   肠道微生物组能产生维生素

单细胞DNA测序揭示微生物“暗物质”

  据《自然》杂志网站7月14日(北京时间7月15日)报道,天文学家们认为,宇宙总物质量的23%由弥漫于其间且肉眼看不见的“暗物质”组成;现在,美国科学家进行了微生物“暗物质”研究,他们用单细胞DNA测序技术对多种微生物的基因组进行测序后发现,微生物远比我们所知道的要丰富多样,研究同时揭示了不同物种

土壤氮磷钾检测仪研究烤烟连作对土壤氮磷钾的影响

我国人多地少,连作现象普遍存在。研究表明,大豆连作生长不良,产量降低,品质不佳,其原因可能是根系吸收养分困难,微量元素生物有效性降低,土壤营养失调,进而影响植株的营养平衡 。蔬菜,小麦、玉米等长期连作同样会导致土壤营养失调,作物产量降低。在实际生产中,烤烟长期连作也会产生一系列土壤、营养、产量和品质

大豆协会:转基因大豆与肿瘤高度相关

  在进口转基因大豆的冲击下,我国大豆业“奄奄一息”。15年来,转基因大豆在安全性争议声中,进口数量不断攀升。日前,农业部批准发放三个可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转基因大豆安全证书,又掀起了一场无解的争论。   转基因大豆进口争议中前行 协会称与肿瘤高相关   央视网(记者李文学

掌上测序仪新玩法:空气微生物实时测

近日,英国基因组分析中心(TGAC)的研究团队分享了利用MinION掌上测序仪,进行创造性研究。作为MinION首批试用者,TGAC摒弃以往需要把样本带回实验室的做法,使用了微型测序设备对环境中成百上千种不同生物样本进行现场物研究,以便研究人员能够对实验基因数据进行实时分析。   该研究的目标是

微生物测序会忽视一些重要信息

  基因组测序应该能够揭示一个有机体的整个遗传组成。对于传染病专家来说,可以用这种技术来分析一种致病菌,以确定它能造成多大危害,以及它是否具有抗生素耐药性。但是,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目前的测序技术会忽视掉一些重要的信息:浮动在细菌染色体(细胞遗传物质的核心)外的DNA分离碎片。相关研

单分子测序改善微生物基因组组装

  美国国家生物防卫分析和反制中心的研究人员近日在《Genome Biology》上发表文章,介绍了SMRT技术在微生物基因组组装上的应用。他们认为,单分子测序数据能降低测序费用,并带来更多完整的基因组,改善微生物基因组数据库的质量。   随着测序费用的不断下降,测序项目的数量也在不断上升。G

微生物培养基的原理、制作和现象:胰酪胨大豆肉汤

成分  胰酪胨(或胰蛋白胨)                17g  植物蛋白胨(或大豆蛋白胨)             3g  氯化钠                      100g  磷酸氢二钾                    2.5g  葡萄糖                    

球毛壳菌对新疆连作棉田土壤微生态的影响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7187.shtm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病害防控与风险评估创新团队阐释了球毛壳菌优化棉花连作土壤的作用机制,发现球毛壳菌可以增加连作棉田土壤细菌群落物种丰度和多样性、提高土壤酶活性、调

揭示了连作导致病原菌周围定殖细菌的抑病功能衰退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土壤有害生物防控创新团队与荷兰生态研究所合作,发现连作会导致病原菌菌丝周围定殖细菌的抑病功能衰退,为连作条件下黄瓜枯萎病加重成因提供了新的解释,为枯萎病的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相关结果在线发表在《应用土壤生态学(Applied Soil Ecology)》上。

国际空间站微生物在太空“就地测序”

  据美国太空网2日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宇航员第一次在国际空间站上对在此发现的微生物进行了DNA测序,这标志着未知微生物首次在太空被“验明正身”。  NASA官员在一份声明中说,以前,微生物必须送回地球进行分析,而新测序工作的实施,标志着科学家朝着为宇航员诊断疾病,甚至未来某一天对

全球微生物模式基因组测序计划获进展

  近日,《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Research)在线发表了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资源与大数据中心、世界微生物数据中心)关于全球模式微生物基因组数据库gcType的论文。gcType是由我国牵头的全球模式微生物基因组测序计划的重要成果。  模式菌株(t

微生物组测序分析的一大问题

  BMC Biology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指出,许多已发表的微生物组研究其实受到了污染,错误的报告了来自于环境的杂菌。研究人员认为,在临床样本中检测到出人意料的细菌时,不应过早将其于疾病联系在一起。  我们机体内生活着不计其数的微生物,它们组成的生态系统就是微生物组。微生物组参与了许多重要的机体功能

转基因大豆与非转基因大豆并非“实质等同”

  在开始这篇博文前,让我们先来解释一个名词——实质等同原则。如果对转基因食品各种主要营养成分、主要抗营养物质、毒性物质及过敏性成分等物质的种类与含量进行分析测定,与同类传统食品无差异,则认为两者具有实质等同性,不存在安全性问题;如果无实质等同性,需逐条进行安全性评价。支持转基因食品上市者,一直宣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