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药物所发现克服肿瘤免疫耐受增强免疫疗效新方法

肿瘤免疫治疗可激活特异性抗肿瘤免疫效应,有望实现肿瘤治愈,因而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科研人员开发了多种新型免疫治疗策略,显著激活抗肿瘤免疫效应。然而,胰腺癌和三阴性乳腺癌等免疫排斥型肿瘤(immune-excluded tumors, IETs)具有免疫原性低、肿瘤内T淋巴细胞浸润不足及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immunosuppressive tumor microenvironment,ITM)等特征,制约了现有治疗方案的疗效。已有研究表明,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信号通路是诱导肿瘤免疫耐受的关键机制之一。它可以诱导Smad2/3蛋白磷酸化,进而促进成纤维细胞基质胶原蛋白分泌并形成实体肿瘤“物理屏障”,抑制T淋巴细胞向肿瘤组织浸润,导致先天性免疫耐受。此外,干扰素γ(interferon gamma,IFN-γ)会上调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阅读全文

上海药物所发现抗凝血候选药物

  长久以来,血栓栓塞性疾病如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脑卒中、急性冠脉综合征等,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而抗凝药物被广泛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传统抗凝药物如肝素(普通肝素、低分子量肝素)、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等,在发挥其抗凝作用的同时,由于其自身存在的诸多缺陷,难以满足临床的广泛需求。因

上海药物所发现新型抗MRSA候选药物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作为社区获得性感染和院内获得性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其感染者的死亡率比非耐药细菌感染者的死亡率高出64%,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十分严重的耐药细菌,呼吁开发新型抗生素用于治疗MRSA感染。  螺嘧啶三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全新结构、全新作用机理的新型抗菌化合物,对多

上海药物所发现新型抗MRSA候选药物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作为社区获得性感染和院内获得性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其感染者的死亡率比非耐药细菌感染者的死亡率高出64%,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十分严重的耐药细菌,呼吁开发新型抗生素用于治疗MRSA感染。  螺嘧啶三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全新结构、全新作用机理的新型抗菌化合物,对多

上海药物所等优化新型药物载体材料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张继稳领衔中法合作团队发明了一种快速、温和的方法,显著改善环糊精金属有机骨架(CD-MOFs)在水中的稳定性,克服了CD-MOFs在水中稳定性差的缺点,拓展了CD-MOFs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前景。该研究成果于7月26日发表于《化学通讯》(ChemComm)上。  金属

上海眼药门排除药物感染-眼疾治疗药物已获批准

  昨天,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眼科学术大会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部分参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注射治疗引起不良反应事件会诊的卫生部专家透露,目前所有采集到的患者样本中均未发现细菌,初步可以排除是使用阿伐斯汀注射液导致细菌感染。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主任委员黎晓新教授称,将阿伐斯汀用于眼

上海药物所发布免费在线药物靶标预测平台

   药物靶标的识别与验证是药物发现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在药物研发过程中,30%-40%的在研药物由于药物靶标选择的不恰当而以失败告终。因此,发展一种高效的计算方法来预测新的药物靶标就显得尤其重要。  最近,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朱维良研究组发布免费在线药物靶标预测平台D3TPredictor

上海药物所发现纳米药物载体递送力学机制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甘勇课题组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施兴华团队合作,深入解析了纳米药物载体的力学性能对于克服多重生理屏障的影响。相关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 纳米药物载体在到达靶细胞之前,须克服生物体内的多重生理屏障。为实现疗效最大化,设计和制备能克服多重生理屏障并具备高效细胞摄取的递送载

上海药物研究所启动抗“超级细菌”药物研究

  最近,印度、巴基斯坦等南亚国家出现一种新型“超级细菌”NDM-1(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对几乎所有的抗生素都有耐药性,全球已有170人被感染,其中英国至少造成5人死亡,这种新型细菌变种基因有可能在全球蔓延。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迅速反应,成立了“抗NDM-1药物研究

张亚平调研上海药物所

  3月15日,中科院副院长张亚平一行到上海药物研究所调研。  张亚平听取了上海药物所所长丁健作的工作报告,全面了解了研究所各方面的工作进展,尤其是推进创新“2020”和“一三五”重大布局的机制体制改革举措和思路,以及成果转化方面的政策和部署。  张亚平对上海药物所近年来取得的成绩表

上海药物所等构建表面功能仿生型纳米药物载体

  糖尿病是一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目前,临床上针对Ⅰ型糖尿病及Ⅱ型糖尿病中晚期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是频繁皮下注射胰岛素,这给患者造成了痛苦与不便,并会导致外周高胰岛素血症,从而引起低血糖、肥胖等副作用。相较而言,口服胰岛素因无痛、给药方便等特点而更易被患者接受。然而,一方面,人体胃肠道内的

上海药物所构建免疫检查点抗体药物递送系统

  免疫检查点抗体药物能够激活部分肿瘤患者的免疫效应,显著延长肿瘤患者生存期。但是免疫检查点疗法却对大多数肿瘤患者响应率较低(总体响应率低于30%),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肿瘤组织内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浸润程度低导致免疫耐受。同时,免疫检查点抗体药物正常组织表达的受体也有识别作用,易造成非肿瘤靶向分布(

上海药物所发现戊二酸尿症潜在药物靶标

  记者从中科院上海药物所获悉,该所化学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心科研人员首次发现了与遗传代谢性疾病戊二酸尿症相关的体内蛋白修饰新型通路——赖氨酸戊二酰化,并发现了治疗此疾病的潜在新药物靶标。相关研究论文日前已发表于《细胞·代谢》。   近年来,代谢性疾病患病率逐渐增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据统计,

上海药物所双靶点抗帕金森药物研究取得进展

  帕金森氏病 (Parkinson's Disease)是中老年人中最常见的渐进性神经变性疾病,其发病率仅次于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的致残性疾病。帕金森氏病的主要病理变化表现为中脑黑质(SN)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变性和死亡;残存神经元内出现嗜酸性蛋白包涵体(Lewy b

上海药物所提出基于序列的药物设计新方法

  20世纪90年代以来,基于蛋白质结构的药物设计(SBDD)一直是创新药物发现的主流方法,在针对具有明确靶标的疾病治疗方面取得了进步。这种方法一般涉及多个步骤的复杂流程,包括建立蛋白质的三维(3D)结构,识别潜在的配体结合位点,并通过虚拟筛选或全新设计发现活性化合物等。SBDD流程中的每个步骤都有

上海药物所阿斯利康药物安全性评价联盟揭牌

  9月16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阿斯利康药物安全性评价联盟”揭牌仪式在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海科路园区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中科院党组副书记方新,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徐麟,浦东新区区委常委、副区长彭崧,阿斯利康创新药物行政副总裁Mene Pangalos

上海药物所靶标发现技术取得突破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蒋华良研究员与大连理工大学力学系王希诚教授合作,针对寻找药物作用新靶标的需求,带领博士后李洪林和高振霆等,发展了以活性小分子为探针、搜寻潜在结合蛋白质的“反向分子对接”方法,相关结果发表在Nucl. Acids Res. (2006, 34, W219-224),并建立了相应的公共网

2010年上海国际药物代谢学会召开

  10月29日至31日,“2010年上海国际药物代谢学会/中国药物代谢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会议”在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发展基地举行。此次会议主题是当前药物代谢研究及英文学术演讲和写作培训,旨在培养中国青年药物代谢科研工作者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国际药物代谢学会(ISSX)前后四任主席亲临这次会议,来自美国和

上海药物所耿美玉获“上海市五一巾帼创新奖”

  近日,上海市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与上海市职工技术协会联合开展了第三届“上海市五一巾帼创新奖”的评选工作。经评审,共有10项成果获“上海市五一巾帼创新奖(成果)”,10位同志获“上海市五一巾帼创新奖(个人)”。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耿美玉研究员获上海市五一巾帼创新奖个人奖。   耿美玉

上海药物所新型铂类抗癌药物合作研究取得进展

  类药物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无机抗癌药物,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临床采用的联合化疗方案中有50%以上是以铂类抗癌药物为主或参与配伍。但是,临床使用铂类药物存在毒副作用大、易产生耐药的问题,寻找高效低毒的铂类药物仍是抗癌药物研究的热点之一。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楼丽广课题组与昆明贵金属研究所刘伟

上海药物所等发现新型抗血栓候选药物58l

  P2Y12受体拮抗如氯吡格雷自1997年获批上市以来,一直是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领域的中流砥柱。相比不可逆P2Y12受体拮抗剂氯吡格雷而言,可逆性P2Y12受体拮抗剂如替卡格雷有很多优势,如起效快、出血风险低、停药后血小板即恢复生理功能等。但是,目前上市的可逆性P2Y12受体拮抗剂均为核苷类似物,在

上海药物所等抗肥胖药物靶点研究获新突破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吴蓓丽课题组在抗肥胖药物靶点的结构和功能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首次测定了神经肽Y受体Y1R分别与两种抑制剂结合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揭示了该受体与多种药物分子的相互作用机制,为治疗肥胖和糖尿病等疾病的药物研发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4月19日在国际学术期刊

上海药物所药物选择性机理研究取得新进展

  5月6日,《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神经药理学研究国际科学家工作站有关药物靶标选择性的研究成果。该项研究突破了通常认为的化合物与靶标蛋白结合与否决定药物选择性的理论。针对靶标的药物发现是目前药物发现的重要手段。药物靶标蛋白通常具有不同亚型,亚型之间有较高的同源性

上海药物所等发现促髓鞘再生的药物作用靶点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自身免疫病,通常是由于免疫系统攻击神经系统导致神经髓鞘的破坏和白质损伤,是仅次于创伤的中青年人致残原因,有着“死不了的癌症”之称。现有药物均为免疫抑制剂,只能缓解和减少复发,但对已经造成的神经损伤并无修复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的髓鞘是

上海药物所举办药物研发常用数据库使用初级培训

  为帮助即将进入实验室学习的2010级研究生了解和掌握药物研发领域的数值/事实型数据库使用方法,提升学生的科研信息素养,提高数据库使用效益。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图书情报室于7月19日在承嘏厅举办了“药物研发特色数据库使用讲座”。此次讲座包括6个药物研发常用的6个数据库及Endnote

上海药物所报道抗万古霉素耐药菌候选药物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院士庄文颖及博士曾昭清在吉林、河南和湖北等地的大蚕蛾科昆虫虫茧上,发现一种肉座菌目真菌——茧壳菌Cocoonihabitus sinensis。   茧壳菌具有肉质子实体但不形成子座,子囊壳或疏或密地排列在虫茧残体上;长柱形子囊顶端加厚,通过狭窄

首届SIMMRMIT药物研发研讨会在上海药物所召开

  11月15日,上海药物所和澳大利亚墨尔本理工大学联合举办的“第一届SIMM-RMIT药物研发研讨会”在药物所召开。墨尔本理工大学(Royal Melbourn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副校长Peter Coloe教授和健康科学学院院长Ken Greenwo

上海药物所新型抗多药耐药菌药物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人类面正临细菌耐药性挑战,无论是革兰氏阳性菌或革兰氏阴性菌,如MRSA、MRSE、PRSP、VRE、多药耐药性绿脓杆菌、鲍曼不动杆菌以及多药耐药的结核分支杆菌等都出现了非常严重的耐药性。细菌耐药性已成为人类健康当前面临的严重威胁之一。  噁唑烷酮是一类全新作用机制的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的新型抗菌药

上海药物所报道抗万古霉素耐药菌候选药物

  2017年12月15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黄蔚课题组与蓝乐夫课题组在ACS期刊《医药化学杂志》(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发表了题为“Extra sugar on vancomycin: new analogues for combating multi

上海药物所发展定点抗体药物偶联物及抗体糖工程方案

  7月27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黄蔚课题组在《自然》(Nature)子刊Nature Protocols发表了题为Chemoenzymatic synthesis of glycoengineered IgG antibodies and glycosite-specific antibod

上海药物所发现抗多药耐药革兰氏阴性菌候选药物

  细菌耐药性特别是革兰氏阴性菌的耐药性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目前临床上极度缺乏安全有效的治疗多药耐药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药物,全球范围内处于临床研究的候选药物更是寥寥无几。2017年,世卫组织根据对新型抗生素的迫切需求程度将其分为极为重要、十分重要和中等重要三个类别。列为极为重要的包括耐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