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网传不锈钢水壶会导致智力低下专家辟谣

近日,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2016年电水壶产品风险监测质量分析报告》指出,55.6%的电水壶产品锰含量在10%左右。人体长期过量摄入锰,会导致记忆力衰退、神经功能紊乱。网络上甚至出现了“不锈钢水壶会让人智力低下”等传言。不锈钢产品能否作为食品容器使用,继2012年“苏泊尔锰超标”事件后再次引起网民的恐慌和热议。 高锰不锈钢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是否会析出重金属导致人体中毒?对此,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风险交流部副研究员钟凯作了解答。 很多人认为,200系不锈钢没有300系不锈钢(如304不锈钢)的耐腐蚀性强,原因是200系不锈钢的锰元素含量要高。对此,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曾做过研究。他们在2013年发表的《食品接触用不锈钢的安全性探讨》一文中得出结论:不锈钢的耐蚀性是铬、镍、锰、钼、氮等元素以及杂质元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不同的腐蚀环境中,锰对耐蚀性的影响规律是不同的,高锰不锈钢也可以赋予不锈钢足够的耐蚀性。他们......阅读全文

实验室定量检测!高锰钢电水壶真的有毒

  近日,江苏省质监局对市场上的电水壶、豆浆机等家用厨房小家电产品进行了抽检。除常规的质量检测外,风险监测项目上发现有55.6%的电水壶以及22.2%的料理机、豆浆机使用了高锰钢,令人吃惊。  广东广播电视台今日关注栏目就此事采访了中山大学环境科学博士瞿俊雄,博士称:“加热会把容器里面的锰溶出来。锰

哈尔滨市食药监局盘点2014年网络食品药品十大谣言

  微波炉加热食物会致癌、大蒜能鉴别地沟油、服用泻药可排宿便减肥……这些看似权威的“科普新闻”是真是假?微信朋友圈里这些熟悉的“热传帖”,不知您轻信过哪些?近日,哈市食药监局盘点出今年10大网络食品药品谣言,并请我省食品、药品相关部门专家一一揭开真相,为市民答疑解惑。   小龙虾体内积聚大量重金属 

8月“科学”流言榜:葡萄上的白霜是农药?

  人民网北京9月5日电(赵竹青)纷扰的信息之下,真相究竟如何?日前,由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共同发布“8月科学流言榜”,解答了“西瓜400天不腐烂是喷了防腐剂”、“喝纯净水会让人形成酸性体质,导致钙流失”等11条流言背后的科学真相。  1. 西瓜400天不腐烂是喷了防腐剂?

"毒水壶"是"乌龙"还是确有其事?——聚焦电热水壶质量

  55.6%的不锈钢电热水壶使用高锰钢,长期过量摄入锰会导致记忆力减退,建议选用304或430等不锈钢材质的电热水壶……近期,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一份电热水壶风险报告引发社会关注,不少人因此担心自家的电热水壶“有毒”。  不锈钢电热水壶到底会不会引起锰中毒?消费者还能不能放心地使用?事关公共

塑料造大米面条里加塑化剂? 食品谣言吓唬人

  近日,岛城一家蛋糕店的肉松蛋糕中洗出棉花的视频刷爆网络,市南区食药监局工作人员表示,目前从涉事店采集的肉松蛋糕样品已交由第三方检测机构,一切等结果出来才能真相大白。虽如此,网上的议论依旧不休。在检测结果出来之前,我们还没法下定论。但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有关食品安全的谣言在网上屡禁不止、花样翻新

社会共治粉碎“舌尖上的谣言”

  近几年,从“塑料紫菜”到“棉花肉松”、“可燃粉丝”……“舌尖上的谣言”层出不穷,已严重干扰了正常的食品药品监管,扰乱了百姓的消费判断,损害了行业发展。  早在2014年,农业部与国家食药监总局就提出,两部门将根据科普宣传的需要,加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科技知识培训和法制宣传,全面普及食品

网传不锈钢水壶会导致智力低下 专家辟谣

  网闻”回放  近日,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2016年电水壶产品风险监测质量分析报告》指出,55.6%的电水壶产品锰含量在10%左右。人体长期过量摄入锰,会导致记忆力衰退、神经功能紊乱。网络上甚至出现了“不锈钢水壶会让人智力低下”等传言。不锈钢产品能否作为食品容器使用,继2012年“苏泊尔锰

如何织密“舌尖谣言”免疫网

  “紫菜是塑料做的”“紫菜嚼不烂别吃了”……今年年初刷爆朋友圈的“塑料紫菜”视频,引发一轮“塑料紫菜”风波。从“速成鸡”“激素鸭”到“浑身是虫的皮皮虾”,“舌尖上的谣言”千变万化、耸人听闻,造谣者乐此不疲,消费者却如入迷阵。  舌尖谣言泛滥成灾,很大程度上源于造谣传谣者利用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蓄意编

有关螃蟹的谣言再现 专家做出科学解释

  【传言】  秋天是螃蟹大量上市的季节,每到此时,有关吃螃蟹的说法如“不能与某些食物同吃”“孕妇吃螃蟹会流产”等就会再次出现。那么,这些说法都靠谱吗?  螃蟹可以与柿子同吃  秋天是吃螃蟹和柿子的季节,但是网传两种美食不能同吃,理由是柿子中含有鞣酸,鞣酸会与螃蟹中富含的蛋白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不易

国产食盐中的亚铁氰化钾有毒?谣言老梗了

  近日,有关“食盐中亚铁氰化钾对人体有害”的传言再次在网络上和微信朋友圈流传开来。2017年6月、2018年2月,关于食盐不安全的谣言曾在网络和各大社交平台广为流传,当时中国食品辟谣联盟曾多次就此进行辟谣:国产食盐中的亚铁氰化钾并不会给人体带来伤害。但仅时隔6月,有关食盐不安全的谣言又死灰复燃。图

央视曝苏泊尔钢锅锰超标4倍 多为低端产品

  “苏泊尔用的材料,首先不符合于国家国标板材不锈钢标准,是不合格的。尽管新标准中,放宽了钢材的使用范围,但是不论哪一种用来制作食品容器具的钢材,所有的指标是有国家的严格规定的,比如说锰的含量。”   从检测报告来看,一些不合格的苏泊尔产品锰含量比国家标准高出近4倍。但由于炊具是人体摄入锰的渠道之

“异烟肼灭犬”论文作者:实验仅限实验室,没推广

  异烟肼灭犬论文作者回应争议  “异烟肼灭犬”论文作者:实验仅限实验室,没推广  日前,一篇名为《遛狗要拴绳,异烟肼倒逼中国养狗文明进步》的文章在网上热传,  文中提出一种“黑科技”——用治疗人类结核病的药物异烟肼(音同“井”)毒杀犬类。  该文章还借此建议,人们可以在小区内撒播这种对人类无害的处

2018食品“谣斯卡”

  最离奇奖 “薯条治脱发”  谣言 2018年2月,一条“吃薯条有利于生发”的消息上了微博热搜,这让网友们惊呼“90后的脱发终于有救了!”消息称,该成果由日本一个研究团队发现,连锁快餐店炸薯条中使用的一种化学物质能帮助治疗秃顶,甚至有利于头发再生。  真相 现代人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脱发呈现一种年

大连:网传连锁超市买到人造鸭蛋

  “同志们,看看这鸭蛋,在大连**买的,造假的鸭蛋,你看这鸭蛋蹬硬蹬硬的,太可怕了……”近日,这段视频不断被转发,视频中市民买到“假鸭蛋”的消息在网络上迅速裂变,引得很多人担忧。那么这段视频内容是否属实,市民买到的确实是“假鸭蛋”吗?对此本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网传视频:“大连超市买

调查称食品安全成谣言之首 受访者称新媒体该负责

   近来,A股市场引发广泛关注,各种真假难辨的流言和传言在微博、微信上大量传播,让股市成为新媒体谣言的重灾区。中国社科院新闻所6月24日发布的新媒体蓝皮书对2014年92条典型假新闻的分析显示,59%的虚假新闻首发于微博,首发于微信的谣言虽然数量不多,但因其封闭式传播环境,辟谣难度更大。   公众

“十大生活谣言”的真真假假:体质没有酸碱性之分

  近日,科普网站果壳网发布的“十大最流行的生活谣言”引来众多网友竞相关注。与此同时,也有网友提出疑问:辟谣网站所说的一定正确吗?医学专家对此又是如何解释的?请关注——“十大生活谣言”的真真假假。   “酸性体质是万病之源、孕妇需穿防辐射服保护胎儿、服用维生素C可防感冒、果汁和海鲜不能同吃”……近

求证:“猪肉有虫”谣言为何反复出现

   “猪肉有寄生虫,红色的,比缝衣针还大!”近一个月来,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2331食品药品投诉举报电话接连接到7起关于“猪肉有虫”的举报。记者调查了解,“猪肉有虫”的怀疑和传言在网上已经流传一年多,从广西、广东、辽宁到贵州,影响颇广。所谓“猪肉生虫”是什么?面对传言我们应该怎么办?“求证

11月份十大谣言你中招了吗?

  送大学纪念U盘;石家庄学院有人持针管扎人……11月,又有一些谣言在网上传播,并且,入冬以来各种养生谣言无中生有。对此警方提醒,对于网上传播的消息要认真辨别,千万不要盲目转发,可以通过搜索相关信息内容及图片或向警方求证来核实信息的真实性。  Top1  给100元感谢费 让学生上车带路  谣言:近

沾了“钱”的营养科学可信吗

  科学一直被认为是最接近真理的存在,但在营养与健康领域,时常有研究结论被质疑甚至推翻。近两个月来,关于糖还是脂肪对人体健康影响更大的讨论,已经蔓延到普通大众中。而关于它的争论也从学术范畴变成商业范畴。  科学被利益绑架的观点很容易引起大众的共鸣,但有时,这种观点也容易将公众引向怀疑一切的另一种极端

专题辟谣:橡胶面条是谣言 躺枪背锅的面筋

   重点提前看:   1. 面粉水洗后得到的粘稠物是面筋,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2. 面粉增筋的传统工艺是加鸡蛋、盐、碱。   3. 面粉里不会加塑化剂,可能加增稠剂,比如黄原胶,属于可溶性膳食纤维,安全可靠。   4. 面粉添加魔芋粉也可增筋,原理与增稠剂一样。   辟谣:   听说面条有“胶

“国内儿童最常用的7大鱼肝油品牌都不合格”系假消息

  最近,一则"国内儿童最常用的7大鱼肝油品牌都不合格"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里被频繁转载,导致妈妈们心生恐慌。中国经济网记者调查后发现,这则消息早在2009年就出现,而且多次被媒体辟谣是假消息。疑似发布者亲宝网和太平洋亲子网均表示否认,并称对具体情况不太知情。   消息源头"扑朔迷离"   近日,

7品牌鱼肝油不合格系假消息 相关者不愿旧事重提

  “7品牌鱼肝油不合格”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里被广泛传播。(手机截图)   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27日讯(记者 段丹峰)最近,一则“国内儿童最常用的7大鱼肝油品牌都不合格”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里被频繁转载,导致妈妈们心生恐慌。中国经济网记者调查后发现,这则消息早在2009年就出现,而且多次被媒体辟

2018食品健康十大谣言

   2018年,食品健康行业事件众多,各种谣言也隐藏其中“兴风作浪”。如人可以感染猪病毒,大蒜能验地沟油等。尽管这些谣言极具迷惑性,但出现后很快就得到了各方及时辟谣,将它们的危害扼杀在了襁褓中。  食品  大蒜可以检验地沟油?  谣言:6月,有人将大蒜放进两杯“食用油”中。其中一杯的大蒜发黑、发霉

黄鳝胖不关避孕药的事 河鲜海鲜:这些锅我们不背

   炎炎夏日,当一天的暑热散去,点一盘麻辣小龙虾,烤几只大虾,再配上一瓶啤酒,是很多人下班后对自己的“犒劳”。然而,近期关于河鲜、海鲜的谣言再次兴起,影响着人们的食欲。这期我们集中揭露相关谣言,让大家吃得安心。  小龙虾 我不是用来处理尸体的  ●谣言:二战时期日军生化部队将经过基因改造的克氏螯虾

吃草莓容易感染病毒?福建微生物专家:跟草莓关系不大

   近日,众多微信公号都在传播一篇帖文《一女子拉肚子15次,小孩因它感染病毒!都因吃这种水果,最近正大量上市》。帖文列举了三个食用草莓感染病毒的例子,并提醒“小朋友吃草莓可能感染上诺如病毒”。  帖文的传播一方面让草莓成为“众矢之的”,另一方面不少网友也疑惑不解,吃个草莓真的会感染上诺如病毒吗?草

2016中国食品辟谣论坛在京举办

  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重点活动之2016中国食品辟谣论坛于6月27日在北京唐拉雅秀酒店举办。来自政府监管部门、行业协会、科普专家、法律界等近200人济济一堂,共同探讨谣言传播路径和处理机制,引导公众走出食品安全认知误区。  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舆论氛围需各界共同努

一碗花菜“放倒”婆媳俩 营养师为你解读“食物相克”

  吃碗花菜,竟然严重腹泻,这是“中毒”了吗?近日,长沙市民王女士(化名)和婆婆一起来到长沙市中心医院就诊。原来,她俩吃了碗花菜后,陆续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情况。经检查为急性胃肠炎,可能因食用不洁食物所致。   王女士家属介绍,王女士胃肠道原本就不太好,吃了花菜后,她和婆婆一晚上拉了六七次肚子,两

5月七大“科学流言“权威发布,你信过哪个?

  1.草莓农残超标可能致癌?  流言:网传草莓种植过程中会使用乙草胺,而乙草胺被列为B2类致癌物,长期大量食用可能会致癌,并配发了相关的检测结果,这让广大消费者对草莓望而却步。  真相:乙草胺是一类苯胺类除草剂,在中国只允许在糙米、玉米、大豆、花生和油菜籽中检出,残留量限定也比美国的标准更低。正常

吃鸡蛋患心脏病、喝茶致贫血 这些食品谣言你中招了没?

   食品安全是老百姓十分关心的话题,所谓关心则乱,有关食品的谣言似乎有着周期性的传播规律,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在网络和朋友圈中流传开来,并得到大量转发。为此,中国食品辟谣联盟对近期出现的食品谣言进行梳理辟谣。2019年刚刚过去的3个月有哪些谣言,你又信了哪条?  谣言:吃鸡蛋会增加患心血管病风险  近

专家:带血丝的白切鸡可能有细菌

  7月31日,“安安有约——食药科普大讲堂”第八期活动在穗举行。该活动由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南方日报社联合主办。  本期活动邀请了知名食品安全科普专家、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钟凯博士担任主讲嘉宾。钟凯以“你不知道的饮食防忽悠秘籍”为主题向公众澄清了日常饮食中存在的认识误区,帮助公众